380 likes | 547 Views
第六週: 韻 母系統 (二) 授課教師:臺灣文學研究所 楊秀芳 教授. 臺灣語言概論上. 【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 創用 CC 「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台灣 3.0 版 授權釋出 】. 關廟地區「出」 tsh - 歸「時」 s-. 「去菜市囝買紅菜」 khi3 tshai3 tshi7 a2 be2 a ŋ 5 tshai3 說成 khi3 sai3 si7 a2 be2 a ŋ 5 sai3. 漳系閩南語陰平、陽平變調同讀 33 ,因此「 紅菜 」 a 5 sai3 音同於「翁婿」 a ŋ 1 sai3 (夫婿)。. 「紅菜」.
E N D
第六週:韻母系統(二)授課教師:臺灣文學研究所 楊秀芳 教授第六週:韻母系統(二)授課教師:臺灣文學研究所 楊秀芳 教授 臺灣語言概論上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1
關廟地區「出」tsh-歸「時」s- • 「去菜市囝買紅菜」khi3 tshai3 tshi7 a2be2 aŋ5 tshai3說成khi3 sai3 si7 a2be2 aŋ5 sai3. • 漳系閩南語陰平、陽平變調同讀33,因此「紅菜」a5 sai3音同於「翁婿」aŋ1 sai3(夫婿)。 2
「紅菜」 • 台中一帶「紅鳳菜」aŋ5 hƆŋ7 tshai3又叫「紅菜」;紅色的莧菜叫「紅莧菜」aŋ5 hiŋ7 tshai3,可稱「紅莧」,但不叫「紅菜」。 • 關廟附近的人不講「紅菜」(這是外地人講的),但是他們知道外地人講的「紅菜」指茄子,當地叫「紅茄囝」aŋ5kio5 a2。 3
據《台日大辭典》所收,「紅菜」即指「紅鳳菜」。據《台日大辭典》所收,「紅菜」即指「紅鳳菜」。 • Embree牧師《台英辭典》(1973)所收「紅菜」有兩種意思,一指茄子,一指紅鳳菜。 4
「翁姥」 北朝民歌「天生男女共一處,願得兩個成翁嫗。」 《廣韻》「翁」音「烏紅切」,「老稱也」。 「嫗」音「衣遇切」,「老嫗也」。 「姥」音「莫補切」,「老母」。 閩南語 a1 b2(夫妻)即「翁姥」。 客語、粵語夫妻稱「公婆」,均以老稱稱呼配偶。 5
音節結構的檢討 • 「□鼻」 (鼻樑塌陷的鼻子) • 「□喙」tshui3 (向內縮入的嘴形) • 「□□鑽」 (像蟲一般鑽入鑽 出不停蠕動的樣子) • 「骹□著」kha1 (腳扭到) • 「靜□□」 (寂靜無聲的樣子) 6
-au、-ai如何分析 • 音節結構(C)(M)V(E)是否足夠涵蓋閩南語所有的音節形態? • 用(C)(M)V(E) 如何分析解釋 –au 、-ai 的結構?主要元音是a,韻尾-u、-i? • 或者音節結構應該是(C)(M)V(E1)(E2)?一音節容許有兩個韻尾? 7
有-u、-i韻尾的音節,常用來擬聲或擬態,如 kio3 (咀嚼堅果的聲音)、ki1 ki1 (硬物摩擦的聲音)、 (很硬的樣子), 這類擬聲、擬態語音的音節結構常常是比較特殊 的。 8
含-u 、-i韻尾的音節,知其本字的,例如: 「橂篤」tiŋ7 tau 4(堅實可靠的) 「□落」ka1 lau 8(掉落) 「看覓」khu 3 bai 8(看看) (「篤」《爾雅‧釋詁》曰「固也」「厚也」「覓」來自古佳部,為「覛」俗體。《說文》曰「邪視也」;《爾雅‧釋詁》郭《注》「謂相視也」。 9
「篤」屬沃韻。沃韻有一層次讀-ak。 例:「沃水」ak4tsui2(澆水)。 • 「落」屬鐸韻。鐸韻有一層次讀-ak。 例:「落價」lak4 ke3(價格滑落)、 「鑿」tshak8。 10
推測「篤」tau 4、「落」lau 8的 –au可能是由*-ak音變而來。 舌根塞音-k弱化後,阻塞的部分變為- ,舌根的徵性也留下影響,因此抵補音償為-u 。 11
有些入聲字在閩南語例外讀為陰聲韻的-au,這些都是來自歷史上收-k尾的字。例如「毒」thau7(下毒)、「哭」khau3、「曲」khiau1(彎曲)、「手曲」tshiu2 khiau1(手肘)、「局場」kiau2 ti5(賭場)、「落屎」lau3sai2(瀉肚子)等。 • 這些字曾經經過由-ak變-au 的過程,後來又進一步丟失-,因此讀為-au韻母。 • 入聲消失後,各字聲調走向不一致。 12
「覓」屬錫韻。錫韻有一層次讀-at。例「踢」that4、「墼」kat4(未燒的磚坯)、「癧」lat8(瘰癧 li2 lat8,指淋巴腺結核,好發於頸部)。 • 「覓」似乎未見讀bat8,不過上引同韻的「踢」、「墼」等字都讀-at,可推論「覓」字也有條件可以讀 bat8。 13
推測「覓」bai 8可能是由*bat8音變而來。 舌尖塞音 -t弱化後,阻塞的部分變為- ,舌尖的徵性也留下影響,因此抵補音償為-i 。 14
「覓」bai 8多構詞為「看覓」khu 3 bai 8(看看)。又可前加動詞,例如說「寫看覓」sia2 khu 3 bai8(寫寫看),表示嘗試之意。 • 國語表示嘗試的構詞方法是動詞重疊後,後加「看」。例如說「寫寫看」、「吃吃看」。 • 可能因受閩南語影響,本地多將國語「寫寫看」說成「寫看看」。 15
「覓」bai 8 後來 - 丟失,讀為bai7。 Douglas 1873《廈英大辭典》便記錄為bai7。 詞例如「試覓」tshi3 bai7(試試看),又有 「覓病」bai7 (探視病人)、「覓喪」 bai7 1(探視喪家)等說法。 • 「覓」bai7的-i進一步丟失,成為ba7。例如可說「覓頭路」ba7 thau5 l 7(尋找工作的機會)。 16
-ak→ -au→-au -at→ -ai →-ai 17
在演變為-au 、-ai之前,韻尾只是一個-k、-t。演變為-au 、-ai之後,不久又丟失- (因此今天讀-au 、-ai的是相對少數), 恢復為只有一個韻尾的結構特性。 • 由-k、-t抵補音償而來的-u、-i,是一個由-ak變到-au的過渡,在閩南語系統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結構。 18
如果將這類特殊結構納入,則音節結構應該修正為(C)(M)V(E1)(E2)。它必須增加一條結構限定,限制:若一音節含有兩個韻尾,則V必須是a,E1必須是i或u,E2必須是 。 19
泉、漳移民來臺 • 十七世紀(明清)開始,福建泉州、漳州等地的閩南人及籍隸廣東的客家人陸續渡海來臺開發,使臺灣在南島民族原住民之外,增加了閩南族群及客家族群,造就一個多元族群的環境。 20
泉、漳移民一方面各自聚族而居,一方面又因遷徙往來,使臺灣的泉系方言和漳系方言雖然各據版圖,但又互相影響,逐漸混雜。泉、漳移民一方面各自聚族而居,一方面又因遷徙往來,使臺灣的泉系方言和漳系方言雖然各據版圖,但又互相影響,逐漸混雜。 • 例如宜蘭原以漳系為主,但今青年層多將漳系的 韻母改讀為泉系的- 、- ŋ 韻母。 21
漳系元音有i、e、a、u、o、Ɔ六個音位。 • 泉系另外多出 (或作 )、 (或作Ə)兩個音位。 • 是後高展唇元音,與u只有唇形展圓的差異。 • 是後半高展唇元音,與o只有唇形展圓的差異。 22
南部漳系口音地區頗有將o韻母讀為展唇 的現象,與泉系的元音 來源不同,不能混為一談。 25
泉:漳:廈韻母對應 • 閩南移民雖主要來自泉漳地區,但也與廈門往來密切,因此臺灣閩南語主要呈現的是泉、漳、廈三種類型的方言差異。 • 廈門原為福建外海小島,後來泉、漳移民進入,開發成為新興都市,發展出混和泉漳為一的方言。 26
泉:漳:廈韻母對應 27
泉:漳:廈韻母對應 • 泉:漳ue:廈e 「飛」p1 :pue1:pe1 「皮」ph5 :phue5:phe5 「尾」b2:bue2:be2 「未」b7:bue7:be7 「吹」tsh1:tshue1:tshe1 「果子」k2 tsi2:kue2 tsi2:ke2 tsi2 「回南」h5 lam5:hue5 lam5:he5 lam5 29
泉ue:漳e:廈ue 「洗」sue2:se2:sue2 「雞」kue1:ke1:kue1 「細」sue3:se3:sue3 「鞋」ue5:e5:ue5 「解」ue7:e7:ue7(能、會) 「(否定)+解」bue7:be7:bue7(不能、不會) 30
陶淵明〈九日閒居〉 「酒能袪百慮,菊解制頹齡。」 • 祖堂集卷十四石鞏和尚 「馬師云:汝解射不?對云:解射。」 31
泉:漳:廈韻母對應 泉:漳:廈 32
梗攝字漳州讀韻母,泉州廈門讀 韻母。 「生醒爭星更硬羹青盲坑」 • 山攝字漳州泉州廈門都讀 韻母。 「邊扁片年見天麵變錢纏」 34
「麥囝酒若無tsh 1,不敢大聲」 • 廣告文宣誤將tsh 1寫作「青」 • 若是「青」字,漳系應該說成tsh 1。實則不然。可知「青」是誤寫。音義均不合理。 • 泉漳均讀為tsh1的,屬山攝字。 • 本段廣告詞應寫為「麥囝酒若無鮮,不敢大聲」 35
漳泉混雜 • 泉漳混雜日久,青年層常見一人而兼有泉漳不同的口音。 36
版權聲明 37
版權聲明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