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 likes | 917 Views
硝基化合物和胺. 学习要求. 学习内容. 硝基化合物. 胺.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分子重排. 学习要求. 1. 掌握硝基化合物、胺的命名和结构; 2. 了解硝基化合物、胺的物性及胺的光谱性质; 3. 掌握硝基化合物、胺的化学性质; 4. 掌握硝基化合物、胺的制备; 5. 了解苯炔的形成和结构; 6. 掌握芳香族重氮化反应及其重氮盐的性质; 7. 了解染料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 8. 了解重排反应的类型,理解亲核重排反应。. 硝基化合物. 一、分类. 二、 结构. 三、命名. 四、 物理性质. 五、化学性质. 六、硝基化合物的制备.
E N D
硝基化合物和胺 学习要求 学习内容 硝基化合物 胺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分子重排
学习要求 1.掌握硝基化合物、胺的命名和结构; 2.了解硝基化合物、胺的物性及胺的光谱性质; 3.掌握硝基化合物、胺的化学性质; 4.掌握硝基化合物、胺的制备; 5.了解苯炔的形成和结构; 6.掌握芳香族重氮化反应及其重氮盐的性质; 7.了解染料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 8.了解重排反应的类型,理解亲核重排反应。
硝基化合物 一、分类 二、 结构 三、命名 四、 物理性质 五、化学性质 六、硝基化合物的制备
硝基化合物 分子中含有—NO2官能团的化合物统称为硝基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可看成是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 硝基取代的结果。 一、分类
二、 结构 硝基化合物的构造式为: 电子衍射法证明:硝基中两个氮氧键的键长是完全相同的。如:CH3NO2 分子中的两个 N-O 键的键长均为0.122nm。其原因在于: 硝基中,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上的p轨道相互重叠,形成包括O、N、O三个原子在内的大π键: 由于键长的平均化,硝基中的两个氧原子是等同的,可用共振结构表示如下:
三、命名 以硝基作为取代基,烃为母体。 四、 物理性质 ⑴ 硝基化合物的偶极矩较大。 ⑵ 沸点比相应的卤代烃高。 ⑶ 多硝基化合物具有爆炸性。 ⑷ 液体硝基化合物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⑸ 有毒。 ⑹ 比重大于1。
多硝基化合物受热易分解而发生爆炸,如:TNT炸药、2,4,6-三硝基苯酚(俗称:苦味酸)。多硝基化合物受热易分解而发生爆炸,如:TNT炸药、2,4,6-三硝基苯酚(俗称:苦味酸)。 但有的多硝基化合物具有类似天然麝香的香气,而被 用作香水、香皂和化妆品的定香剂。如:
五、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一)、 α-H的活泼性 1. 互变异构与酸性 2. α-H的缩合反应 3、与亚硝酸的反应 (二)、 还原反应 (三)、 硝基对苯环的影响 1. 对酚、芳酸的酸性及芳胺碱性的影响 2. 对芳卤的影响 3. 对甲基的影响
(一)、 α-H的活泼性 1. 互变异构与酸性 具有α-H的硝基化合物,可与强碱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盐。 硝基甲烷、硝基乙烷、硝基丙烷的pKa值分别为:10.2、8.5、7.8 这是因为具有α-H的硝基化合物存在σ,π-超共轭效应, 导致发生互变异构现象的结果:
用共振论的观点,可解释为硝基化合物的共轭碱可以用共振论的观点,可解释为硝基化合物的共轭碱可以 被共振所稳定。 显然,不含α-H的3°硝基化合物就不能与碱作用。 2. α-H的缩合反应 与羟醛缩合、Claisen缩合反应类似
3、与亚硝酸的反应 第三硝基烷与亚硝酸不起反应。此性质可用于区别三类硝基化合物。
(二)、 还原反应 硝基很容易被还原。还原一般经历以下过程 因此,其还原产物因反应条件不同而异。
多硝基化合物在钠或铵的硫化物、硫氢化物等还原剂多硝基化合物在钠或铵的硫化物、硫氢化物等还原剂 作用下,可进行选择性(或部分)还原。如:
(三)、 硝基对苯环的影响 1、对酚、芳酸的酸性及芳胺碱性的影响 将使酚、芳酸的酸性增强。 将使芳胺的碱性减弱。
2. 对芳卤的影响 该亲核取代反应难以发生。 但在-Cl的邻、对位引入-NO2时,-Cl的反应活性↑,且易于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显然,Cl原子的邻、对位上的-NO2数目↑,其亲核取代显然,Cl原子的邻、对位上的-NO2数目↑,其亲核取代 反应活性↑。
3. 对甲基的影响 但当甲基的邻/对位有-NO2存在时,可与苯甲醛发生缩合反应。如:
硝基化合物的制备 ⒈ 烃类直接硝化 ⑴ 芳烃硝化 ⑵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⒉卤代烷硝基取代
胺 一、分类 二、 结构 三、命名 四、 物理性质 五、化学性质 六、胺的制备和苯炔 七、烯胺
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一个或几个烃基取代后的化合物统称为胺。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一个或几个烃基取代后的化合物统称为胺。 还有一类相当于NH4+Cl-和NH4+OH-的化合物: 一、分类
三甲胺:键长/nm 氨:键长/nm 甲胺:键长/nm 键 角 键 角 键 角 N-H 0.1008 N-C 0.147 N-H 0.1011 N-C 0.1474 ∠HNH 107.3° ∠HNH 105.9° ∠HNC 112.9° ∠CNC 108° 二、胺的结构 ⒈问题的提出: N原子的电子构型: 1S22S22P3 , 键角应是90° ⒉实验事实: 氨和胺分子具有四面体棱锥形结构。 ⒊解释: ① N原子是不等性的sp3杂化。 ② 反应四个杂化轨道,三杂化轨道用于成键, 一个杂化轨道中含有孤对电子。
脂肪胺R—NH2 芳胺Ar—NH2 —NH2 是吸电基 是供电基 反应中心 在N原子的孤对电子上 不在N原子而在苯环上 碱性 较大 较小 ⒋特征: ① 形状为锥形 ② 具有孤对电子是亲核试剂 ③ 若N原子上连有三个不同基团,是手性分子, 理论上应存在对映体。 ④芳胺 5.芳胺和脂肪胺的结构比较
2—氨基—4—甲基戊烷 N,N—二乙氨基丁烷 三、命名 注意:胺、氨、铵 的意义 ⑴ 简单的胺可用它所含的烃基命名——以胺为母体 CH3NH2甲胺 ; Me2CHNH2异丙胺 ; Me2NH 二甲胺 ⑵ 所连烃基不同的胺,把简单的写在前面 ⑶ 多烃基胺、多元胺 CH3NH CH2CH3甲乙胺 或 N—甲基乙胺 CH3NHCH3二甲胺; (CH3)3N 三甲胺; H2N CH2CH2NH2乙二胺 ⑷ 复杂的胺可看作烃基衍生物来命名,以烃基为母体 ⑸ 季铵类 季铵碱: Me4N+OH—氢氧化四甲铵 季铵盐: [Me3NEt]+Cl -氯化三甲基乙基铵 Me2N+H2I- 碘化二甲铵
甲胺(31) 正丙胺(伯) 乙烷(30) 甲乙胺(仲) 甲醇(32) 三甲胺(叔) 沸点(℃) 沸点(℃) 49 -7 -88 35 64 3 四、 胺的物理性质 ⒈ 沸点:比相应的醇、酸低,并伯胺 〉仲胺 〉叔胺 ⒉ 水溶性:低级易溶于水,随烃基的增大,水溶解度降低。 ⒊ 气味:有氨的刺激性气味及腥臭味。 ⒋ 毒性:芳胺的毒性很大 ⒌ 状态:甲胺、二甲胺、三甲胺是气体。 低级胺是液体。高级胺是固体。 ⒍ 芳胺是高沸点液体或低熔点固体
波谱性质 IR谱: NMR谱:
五、化学性质 • ⒈ 碱性 • 2.酸性 • 烷基化 • 酰基化 • 5. 与HNO2反应 • 6.氧化 • 7. 芳胺的特性 • 8.季铵盐和季铵碱
N原子有未共用的电子对,能接受 质子,胺是路易斯碱,是亲核试剂 ⒈ 碱性 胺是弱碱,所以胺盐遇强碱则 释放出游离胺,可分离提纯胺。 ⑴ 脂肪胺 气态: Me3N 〉 Me2NH 〉 MeNH2 〉 NH3 ⑵ 芳胺〈 NH3〈 脂肪胺 胺的碱性: · 从电子效应考虑,烷基愈多碱性愈强。 ·· 从溶剂化考虑,烷基愈多碱性愈弱。 ··· 还有立体效应的影响。 水溶液中:Me2NH 〉 MeNH2 〉 Me3N 〉 NH3 ⑶ 芳胺
3. 烷基化 ⑴ 脂肪胺 特点:a. 产物是混合物给分离提纯带来了困难。 b. 卤代烃一般用伯卤代烃。 c. 控制条件:使用过量的氨,则主要制得伯胺; 使用过量的卤代烃,则主要得叔胺和季铵盐。
⑵ 芳胺 ⑶ 环氧乙烷也可做烃基化试剂
# 4. 酰基化 特点:⑴ 用于鉴定胺 ⑵ 保护氨基 ⑶ 降低苯环上氨基的活性 ⑷ 磺酰化(Hinsberg)反应
5. 与HNO2反应 ⑴ 脂肪胺
⑵ 芳胺 小结: ① 0℃时,有N2↑为脂肪伯胺。 ② 有黄色油状物或固体,则为脂肪和芳香仲胺。 ③ 无可见的反应现象为脂肪叔胺。 ④ 0℃时无N2↑,而室温有N2↑,则为芳香伯胺。 ⑤ 有绿色叶片状固体为芳香叔胺。 #
6.氧化: ① 加氧 ② 脱氢 芳胺:无色 → 黄色 → 红棕色
7. 芳胺的特性 ⑴ 卤代 ⑵ 磺化作用 ⑶ 硝化作用
8.季铵盐和季铵碱 ⑴ 季铵盐 是强酸强碱盐。 用途: ⑴ 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⑵ 表面活性剂 ⑶ 相转移催化剂
② 季铵碱 ⑴ 制备 ⑵ 性质 季铵碱加热分解 季铵碱加热分解的规律性: · 无β—H的加热分解产物是醇,是取代反应。 ·· 有β—H的加热分解产物是烯,是消除反应。 ··· 若β—H不止一种时,符合Hofmann规则(双键C原子上连有较少烃基的烯)
⑶ β-H消去易难顺序:—CH3> RCH2—> R2CH— ⑷ 影响β-H消去的难易因素 • β-H的酸性 • 立体因素 在C1上发生消除生成1-丁烯是主要产物。
六、 胺的制备和苯炔 ⒈ 氨(胺)的烃基化 ⒉ 含N化合物的还原 ⑴ 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 催化氢化 ·· 化学还原 ··· 选择还原 ⑵ 腈的还原 制备伯胺,并增加一个C原子。 ⑶ 酰胺的还原 ⒊ 醛、酮还原氨化
⒋ 伯胺的特殊制备 ⑴ Hofmann降解反应 此法是制备伯胺独特而又可靠的方法。 ⑵ Grabriel 合成
七、烯胺 氨基直接与双键相连的化合物称为烯胺: 1.互变异构体 2.烯胺β-C原子 具有亲核性 3.胺可作为中间体。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一、芳香族重N盐的制备 二、芳香族重N盐的性质 三、重氮甲烷 四、偶氮染料
一、芳香族重N盐的制备 偶氮化合物中都含有—N=N—官能团。 偶氮化合物通式:R—N=N—R 、 Ar—N=N—R或Ar—N=N—Ar 1.注意温度条件,不能超过5℃,否则会引起分解。 2.盐酸的用量为,芳香伯胺 :HCl = 1 :3 还有1molHCl维持反应液的 酸性,防止副反应的发生, 并稳定重氮盐 3.HNO2的用量,HNO2:ArNH2 = 1 :1 4.重氮盐的结构
二、芳香族重N盐的性质 1. 取代反应 ⑴ 羟基取代 a. 为什么用硫酸重N盐? 因为氯化重N盐在反应中有Cl—存在,会生成氯苯酚。 b.怎样防止重N盐与产物酚的偶联? · 强酸溶液。 ·· 加热煮沸,促进重N盐迅速水解。 c. 合成中的应用(在苯环上某一指定位置引进羟基)
⑵ H原子取代 ⑶ 卤原子取代 注意: · 可制备氟苯和碘苯。 ·· 亲电取代生成的是邻、对位混合物,而此法可得纯品。
⑷ —CN取代 Sandmeyer反应 ⑸ —NO2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