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284 Views
輔導原理與實務 青少年的自殺. 自殺的定義. 自殺行為是指一個人有清楚意圖的要以某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而該行為成功地達到目的。 自殺是一種個人因精神、人際及社會等方面的因素,而產生的生氣、敵意或混亂的反應,是一種自我傷害的行為。. 社 會 調 查. 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指出,台灣過去十年來自殺率逐年增加, 2006 年達高峰, 每十萬人有 19.3 人想不開, 2007 年則出現下降趨勢,每十萬人有 17.2 人尋短。
E N D
自殺的定義 • 自殺行為是指一個人有清楚意圖的要以某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而該行為成功地達到目的。 • 自殺是一種個人因精神、人際及社會等方面的因素,而產生的生氣、敵意或混亂的反應,是一種自我傷害的行為。
社 會 調 查 • 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指出,台灣過去十年來自殺率逐年增加,2006年達高峰,每十萬人有19.3人想不開,2007年則出現下降趨勢,每十萬人有17.2人尋短。 • 針對2004年8月到2006年7月,490 求助個案中,以女性佔了67.6% 居多有自殺意圖的女性是男性的兩倍,六成都是20到40歲之間的青壯年。
2009年自殺死亡人數4063人,比2008年少了65人。 • 平均每2小時9分22秒就有一人自殺身亡。 • 如以年齡區分,自殺為造成青年(15至24歲)死亡的第2名、壯年(25至44歲)死亡的第3名. • 2009年青少年(15-24歲)自殺死亡人數為203 人,自殺粗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6.3人,較 2008年上升2.4%,「自殺」在青少年十大死因中仍位居第二。
15-24歲自殺原因 • 15-24歲男性和女性都傾向感情因素為多。 • 高自殺危機者其自殺行為背後不僅有單一因素,當事人的內心複雜、糾結、矛盾的情緒往往透過言語、行為或不尋常的反應透露端倪。 • 此時如果有「守門人」在身旁給予適當協助,危機即可變成生命的轉機。
衛生署公布2009年死因統計報告,台灣人平均壽命79歲,男性平均壽命為75.9歲,女性則有82.5歲 • 2009年10大死因依次為惡性腫瘤(28.1%) 心臟疾病(10.6%)腦血管疾病(7.3%) 肺炎(5.9% )糖尿病(5.8%) 事故傷害(5.2%)慢性下呼吸道疾病(3.5%)慢性肝病及肝硬化(3.5%)自殺(2.9%)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2.8%)。
青少年自殺的原因 張老師基金會,歸納青少年自殺主因: • 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原因:父母保護過度、學校教育不當 • 對未來失去盼望。
自殺前的警訊 • 行為方面的改變。 • 口語方面的線索。 • 思想方面的線索。 • 外表方面的線索。 • 環境方面的線索。
行為方面的改變 • 成績滑落、很難專心 • 飲食與睡眠的習慣變動(過量或不足), • 對嗜好失去興趣 • 把心愛或貴重的東西送給別人 • 妥善處理個人的事、物, • 從已經是很小的朋友圈中撤離,孤立自己 當抑鬱伴隨著這些明顯行為的改變持續長過一個星期時,當予以特別注意。
口語方面的線索 • 當聽到青少年提及: • 「我覺得生命很沒有意義。」 • 「我厭倦透了生活,活著很沒有意思。」 • 「我好希望我死了。」 • 「你會為今天所做的後悔。」 • 「你不會再看到我在這兒打轉了。」 • 「沒有我,大家會更快樂些。」 • 一些其他類似的口吻。或是看到青少年撰寫與死亡有關的詩、散文或小語時都應特別注意,探索其是否有自殺意圖的揭露。
思想方面的線索 當青少年出現下列想法,如: • 極度想逃避他們無法忍受的情境,如學業上的失敗、家中的困境、沒有朋友; • 想終止一直無法解決的衝突; • 想加入一位已經去世的家人或朋友的行列 • 想要被懲罰、避免被懲罰、報復、控制; • 潛意識地想成為一位受難者。
外表方面的線索 • 體重減輕、表情平淡 • 疲倦、眉頭深鎖、垂頭喪氣 • 憂鬱、悲傷 • 退縮、不想動 • 儀表不整、注意力不集中 • 有時顯得激動及坐立不安。 當情緒由悲哀轉變成正常或高昂時須特別小心,此為高度危險期。
環境上的線索 • 重要人際關係的結束。 • 家庭發生大變動,如財務困難、搬 家。 • 顯示出對環境的不良因應,並因而 失去信心。
危機處理策略 聆聽 • 用關懷的態度去聆聽他的心聲 • 盡量讓他抒發感受 • 不要以為隨口提供簡單的方法便能解決問題
危機處理策略 交談 • 要直接和坦誠 • 表達你的關懷時,避免用說教和批判的 口吻 求助 • 立刻尋求專業輔導 / 幫助 • 不要嘗試獨自處理
危機處理策略 回應 • 我很想知道甚麼令你不開心 /困擾著你… • 讓我們談談吧! • 事情也許很難解決,但我會給你隨時的幫助 • 若你傷害自己,我會很擔心,更不想你死.. • 我們一起去找人幫助吧!
不要嘗試獨自處理 • 不要保密 • 不要迴避談死亡這話題 • 不要讓情緒深受困擾的他單獨一人
學校預防自殺的作法 • 建立完善的自殺防治網路。 • 提供教師相關的輔導知能進修機會。 • 把握學生的現狀。 • 檢討學生周遭的環境。 • 研發生命教育的教材,並辦理相關活動。 • 針對自殺獲救者轉介到精神科診治。
張老師的建議 教導青少年 stop thinking五步驟: • 停一下動作 • 轉一下念頭 • 換一下環境 • 想一下朋友 • 看一下自己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