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项目七 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项目七 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配送中心. 在流程分析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各类作业功能区域及其能力,然后对各区域进行细分,确定各子区域的功能和能力。. 一、作业区域设置程序. 以作业流程分析图描述配送中心的入库、保管、出库作业流程。 目的:通过作业流程分析逐步将操作、搬运、检验、暂存、储存保管等不同性质的工作加以分类,并将各作业阶段的储运单位及作业数量加以整理统计,并标出该作业所在区域,即可得知各项物流作业的物流量大小及分布。. (一)流程分析. 配送中心的一般作业流程. 物品储运单位的转换与否及作业特性分类为主 储运单位可依储运物品为托盘、箱、内包装盒或单品等特性分类

Download Presentation

项目七 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项目七 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2. 配送中心

  3. 在流程分析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各类作业功能区域及其能力,然后对各区域进行细分,确定各子区域的功能和能力。 一、作业区域设置程序

  4. 以作业流程分析图描述配送中心的入库、保管、出库作业流程。以作业流程分析图描述配送中心的入库、保管、出库作业流程。 目的:通过作业流程分析逐步将操作、搬运、检验、暂存、储存保管等不同性质的工作加以分类,并将各作业阶段的储运单位及作业数量加以整理统计,并标出该作业所在区域,即可得知各项物流作业的物流量大小及分布。 (一)流程分析

  5. 配送中心的一般作业流程

  6. 物品储运单位的转换与否及作业特性分类为主 储运单位可依储运物品为托盘、箱、内包装盒或单品等特性分类 作业特性的分类则包括操作、搬运、检验、暂存、储存等性质,其中上货、卸货、拣取、补货等作业为主。 配送中心作业分类原则

  7. DC作业流程分析表

  8. 找出作业中不合理及不必要的作业 减少重复堆码搬运、翻堆、暂存等作业 简化储运单位 作业流程合理化分析

  9. 散件、刀具、劳保、备品备件入库 收货 组拍 托盘上架 托盘 货架 存储 区 大件入库 补货 大件出货 厂内运输 托盘出货 拣货 散件出货 生产线缓存区 空箱回收 废弃物 某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分析图

  10. (1) 一般性物流作业区域 (2) 退货物流作业区域 (3) 换货补货作业区域 (4) 流通加工作业区域 (5) 物流配合作业区域 (6) 仓储管理作业区域 (7) 厂房使用配合作业区域 (8) 办公事务区域 (9) 计算机作业区域 (10) 劳务性质活动区域 (11) 厂区相关活动区域 (二)作业区域划分

  11. 某配送中心区域划分及面积需求

  12. (三)作业区域能力规划

  13. 配送中心作业区域因其功能要求不同,而使其作业能力需求产生差异。配送中心作业区域因其功能要求不同,而使其作业能力需求产生差异。 仓储及拣货区是两个核心作业区域,其作业能力是配送中心物流能力的具体体现。 二、作业区域能力确定方法

  14. ① 周转率估计法 1、 仓储区的储运能力计算 • 年运转量计算:将各项进出产品依单元负载单位换算成相同单位的储存总量(如托盘或标准箱等单位 • 估计周转率:定出未来DC仓储存量周转率目标。 • 估计安全系数:估计仓储运转的变动弹性,以满足高峰时期的高运转量,如增加安全系数10%~25%。

  15. ②商品送货频率估计法

  16. ①品项别单日出货规模计算 拣货区品项别单日出货量公式为: 2、拣货区的储运量规划

  17. 对仓储区能力进行估算,可利用( )来进行储存区储存量的估计,这是一种简便而快速的初估方法,为初步规划或储量概算提供了参考。 A、仓库利用率 B、设备满载率 C、商品周转率 D、商品完好率 单选题

  18. 年出货量:将DC的各项进出产品换算成相同拣货单位的拣货量,并估计各产品别的年出货量,如果产品物性差异很大(如干货与冷冻品)或基本储运单位不同(如箱出货与单品出货),可以分别加总计算。年出货量:将DC的各项进出产品换算成相同拣货单位的拣货量,并估计各产品别的年出货量,如果产品物性差异很大(如干货与冷冻品)或基本储运单位不同(如箱出货与单品出货),可以分别加总计算。 出货天数:依各类产品别估计年出货天数。

  19. 依产品别进行年出货量及平均出货天数的出货量ABC分析,并定出出货量高、中、低的等级及范围。依产品别进行年出货量及平均出货天数的出货量ABC分析,并定出出货量高、中、低的等级及范围。 在后续规划设计阶段,可针对高、中、低类的产品组作进一步的物性分析,以适当的分类及分组。 可依照出货高、中、低类别,制定不同类别产品的存量水平,再乘以各类别的产品品项数,即可求得拣货区储运量的初估值。 ②ABC分析

  20. I类 II类 IQ分布类型分析 V类 I类 III类 IV类

  21. 依照作业流程的顺序,整理各环节的作业量大小,将配送中心由进货到出货各阶段的物品动态特性、数量及单位表示出来。依照作业流程的顺序,整理各环节的作业量大小,将配送中心由进货到出货各阶段的物品动态特性、数量及单位表示出来。 因作业时序安排、批次作业的处理周期等因素,可能产生作业高峰及瓶颈期,调整规划需求量,以适应实际可能发生的高峰需求。此外,由于主要物流作业具有程序性的关系,考虑前后作业的平衡性,以避免因需求能力规划不当而产生作业瓶颈。 3、作业需求能力平衡分析

  22. DC作业流程物流量平衡分析

  23. 1、配送中心的核心作业区域是( )。 A、入库及出库区 B、收发及检验区 C、仓储及分拣区 D、包装及加工区 单选题

  24. 域 布 置 的 基 本 步 骤 任务实施:DC的区域布置的基本步骤 规划资料: E.I.Q.R.S.T.C 1.规划资料分析 2.流程分析与区域设置 3.物流相关性分析 4.活动相关性分析 5.区域相互关系图 6.区域面积计算 可用面积 7.总体平面布置 修正因素 实际条件限制 方案X 方案Z 方案Y 8.评价 选出最佳布置方案

  25. 某配送中心平面布置设计

  26. (一)物流相关性分析 (二)活动相关分析 (三)作业空间布置规划 (四)区域配置 (五)实体限制的修正 三、区域布置设计的基本内容

  27. 物流相关性分析即对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路线和物流量进行分析,用物流强度和物流相关表来表示各功能区域之间的物流关系强弱,绘出物流相关图。根据物流量分析可得到各区域的物流相关表。 (一)物流相关性分析

  28. 各作业区域间的业务活动关系可以概括为: 程序性的关系:因物料流、信息流而建立的关系。 组织上的关系:部门组织上形成的关系。 功能上的关系:区域间因功能需要形成的关系。 环境上的关系:因操作环境、安全考虑上需保持的关系。 (二)活动相关性分析

  29. 空间需求规划需针对作业流量、作业活动特性、设备型式、建筑物特性、成本与效率等因素加以分析,以决定适合的作业空间大小及长、宽、高度比例。空间需求规划需针对作业流量、作业活动特性、设备型式、建筑物特性、成本与效率等因素加以分析,以决定适合的作业空间大小及长、宽、高度比例。 由于相关物流仓储设备具有整数单位的特性,在面积的估算下,通常需作部分的调整,可能增加设备及作业量的需求,或者修改部分设备的规格。 (三)作业区域空间规划

  30. 1、区域配置逻辑 内围式程序:先决定厂房(或厂区)模板面积的大小与长宽比例,然后在此范围内配置各相关作业区域。 外张式程序:先配置各作业区域的相邻关系,完成可行的面积组合型式,再框出外部厂房(或厂区)的面积范围,并进行各区域面积的局部调整,以完成各区域面积的配置。 (四)区域配置

  31. (1)流程式布置法 根据物流移动路线作为布置的主要依据,而物流作业区域多半具有流程性的作业关系,适用于物流作业区域的布置。 2、配置方法

  32. 相关性布置法是根据各区域的活动相关表进行区域布置。一般用于整个厂区或辅助性区域的布置。相关性布置法是根据各区域的活动相关表进行区域布置。一般用于整个厂区或辅助性区域的布置。 由活动相关性分析所得出各区域间的活动关系,可以在两两区域之间以线条表示出来,此即活动关系配置图,四条线表示A级,三条线表示E级,依次类推,U级不画线,X级之间用一条虚线。 (2)相关性布置法

  33. (C)区域相关性布置

  34. 物流动线分析就是根据作业设备性能,逐一分析区域内和各区域之间的物流动线是否流畅,其分析步骤如下: 1)根据装卸货的出入形式、作业区域内物流动线形式,以及各区域相对位置,设计厂房内的主要通道。 2)进行物流设备方向的规划。在此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作业空间和区域内的通道情况。 3)分析各区域之间的物流动线形式,绘制物流动线图,进一步研究物流动线的合理性和流畅性。 3、区域配置的物流动线分析

  35. 物流动线模式

  36. 适用于出入口在库房两侧,作业流程简单,规模较小的物流作业,无论订单大小与拣货品项多少,均需通过厂房全称。适用于出入口在库房两侧,作业流程简单,规模较小的物流作业,无论订单大小与拣货品项多少,均需通过厂房全称。 直线形

  37. 双直线形:适用于出入口在厂房两侧,作业流程相似但是有两种不同进出货形式或作业需求的物流作业(如整箱区与零星区、A客户与B客户等)。双直线形:适用于出入口在厂房两侧,作业流程相似但是有两种不同进出货形式或作业需求的物流作业(如整箱区与零星区、A客户与B客户等)。 锯齿形(或S形):适用于多排并列的库存料架区内。

  38. U形:适用于出入口在厂房两侧,可依进出货频率大小安排接近进出口端的储区,缩短拣货搬运路线。U形:适用于出入口在厂房两侧,可依进出货频率大小安排接近进出口端的储区,缩短拣货搬运路线。 分流形:因批量捡取而作分流作业。 集中形:因储区特性将订单分割在不同区域拣取后集货的作业。

  39. 某配送中心物流动线分析

  40. 1、配送中心厂房区域布置模式中,物流作业区域采用的配置方法是( )。 A.流程式布置法 B.相关性布置法 C.内围式布置法 D.外张式布置法 单选题

  41. 步骤1:决定DC对外的联外道路形式 联外道路 配送中心出入口方位 内部通道 4、区域配置步骤

  42. 步骤2:决定DC厂房空间范围、大小及长宽比例 (7)流通加工區 (1)进货站台 (3)自动化立体库区 (4)流利货架 (2)进货暂存区 (5)分拣输送区 (7)流通 加工区 (6)集货区 (8)出货暂存区 (10)进货 办公室 (9)出货站台 (11)出货 办公室

  43. 进货站台 出货站台 S型布置 步骤3:决定由进货到出货的主要行进路线,决定其物流动线模式

  44. 优先安排面积较大且长宽比例不易变动的区域 进货站台 自动化立体库区 出货站台 分拣输送区 步骤4:按作业流程顺序配置各区域位置

  45. 次要安排面积较小而长宽比例较易调整的区域 进货站台 进 货 暂 存 区 自动化立体库区 集货区 出货暂存区 出货站台 分拣输送区 流利架区 流通 加工区 步骤4:按作业流程顺序配置各区域位置

  46. 流利货架

  47. 步骤5:决定行政管理与办公区域 进货站台 进 货 暂 存 区 自动化立体库区 集货区 出货暂存区 出货站台 分拣输送区 流利架區 流通 加工区 进货 办公区 出货 办公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