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likes | 940 Views
第七章 水的软化. 1. 软化的目的与方法概述; 2. 水的药剂软化方法; 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4. 离子交换软化方法与系统;. 7.1 软化的目的与方法概述. 一、水中溶解性杂质及其去除 1 、水中溶解性杂质 离子: Ca 2+ , Mg 2+ , Na + (K + ) ; HCO 3 - , SO 4 2- , Cl - ,一般 Fe 2+ , SiO 3 2- 含量较少。气体: CO 2 ,O 2 硬度: Ca 2+ 、 Mg 2+ 含量。 碳酸盐硬度(暂时硬度) - 水煮沸析出 非碳酸盐硬度(永久性硬度) - 煮沸不析出
E N D
第七章 水的软化 1.软化的目的与方法概述; 2.水的药剂软化方法; 3.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4.离子交换软化方法与系统;
7.1 软化的目的与方法概述 一、水中溶解性杂质及其去除 1、水中溶解性杂质 离子:Ca2+, Mg2+, Na+(K+);HCO3-, SO42-, Cl-,一般Fe2+, SiO32-含量较少。气体:CO2,O2 硬度:Ca2+、Mg2+含量。 碳酸盐硬度(暂时硬度)-水煮沸析出 非碳酸盐硬度(永久性硬度)-煮沸不析出 硬度单位:mmol/L, meq/L, 度; 我国用德国度,1德国度=10 mg CaO/L, 1美国度=1mg CaCO3/L 含盐量:∑阳+∑阴,水的纯度以含盐量或水的电阻率表示(单位:欧姆 厘米)
淡化水:高含盐量水经局部处理 脱盐水:相当于普通蒸馏水,含盐量1-5mg/L 纯水:亦称去离子水,含盐量<1mg/L 高纯水:含盐量<0.1mg/L 2、去除方法 软化:降低硬度;(硬度过高,结垢降低锅炉热效率、金属局部过热烧坏部件而爆炸) (1)加热:去除暂时硬度; (2)药剂软化:根据溶度积原理,加入药剂沉淀钙镁; (3)离子交换:离子交换硬度去除比较彻底。 总硬除碱:HCO3-(锅炉给水、碱度太高,会汽水共沸); 除盐:降低含盐量; 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 7.1 软化的目的与方法概述
1、概述 7.2 水的药剂软化方法 • 难溶盐的溶度积规则 • L影响因素: (同名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络合效应、水温) • 要去除Mn+或降低[Mn+] • 可投入化学药剂,提高[Nm-] • 使离子积大于溶度积常数L • MmNn沉淀析出去除 药剂软化法:投加化学药剂(石灰、苏打),使其与水中钙镁离子反应,生成沉淀CaCO3和Mg(OH)2而去除的方法。
2、石灰软化 7.2 水的药剂软化方法 • 每加入1moLCa(OH)2,可去除水中1molCa2+
7.2 水的药剂软化方法 • 经石灰处理后,水的剩余碳酸盐硬度可降低到0.25-0.5mmol/L,剩余碱度约0.8-1.2 mmol/L,硅化合物可去除30%一35%,有机物可去除25%,铁残留量约0.1mol/L。 • 石灰是最常用的投加剂,由于价格低,来源广,很适用于原水的碳酸盐硬度较高、非碳酸盐硬度较低且不要求深度软化的场合。石灰用量不恰当,会使出水水质不稳定,给运行管理带来困难。 • 熟石灰最容易与水中游离CO2起化学反应,其次与碳酸盐硬度起化学反应,去除1moLCa(HC03)2,要消耗1molCa(OH)2 • 单纯的石灰软化去除的都是碳酸盐硬度和碱度,其不能降低水的非碳酸盐硬度;
7.2 水的药剂软化方法 2、石灰-苏打软化 • 在水中同时投加石灰和苏打(Na2CO3),石灰用以降低水的碳酸盐硬度,苏打用于降低水的非碳酸盐硬度。软化水的剩余硬度可降低到0.15-0.2mmol/L。 • 适用于硬度大于碱度的水。 • 纯碱太贵,一般不用。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 离子交换法:利用固相离子交换剂功能基团所带的可交换离子,与接触交换剂的溶液中相同电性的离子进行交换反应,以达到离子的置换、分离、去除、浓缩等目的。 • 阳离子交换、阴离子交换 • 应用:水的软化、除盐;废水中不希望有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如汞、镉、铬、镍、氮磷等),在电镀行业的含铬废水、含镍废水、含铜废水、含金废水处理上得到广泛应用。 离子交换剂: 无机+有机 无机——水处理中较少用无机类离子交换剂 天然:海绿砂钠;合成:泡沸石;人造碳质-磺化煤(煤磨碎后经浓硫酸处理得到) 有机-有机合成离子交换树脂 水处理常用的为离子交换树脂和磺化煤
离子交换树脂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1 结构与分类 2 命名与型号 3 主要性能 4 离子交换平衡 5 离子交换速度 6 离子交换过程
1、结构与分类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母体(骨架):高分子化合物和交联剂经聚合反应而生成的共聚物。单体材料:苯乙烯(最广泛)、丙烯酸、酚醛等; 活性基团:遇水电离,称为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具有交换性 (可交换离子)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分类: (1)按活性基团性质分-阳离子(强、弱酸性)、阴离子(强、弱碱性), 强酸阳离子:RSO3H,弱酸阳离子:RCOOH; 强碱阴离子:R≡NOH季胺, 弱碱阴离子:R≡NHOH叔胺,R=NH2OH仲胺,R-NH3OH(伯胺)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剂分Ⅰ型和Ⅱ型。Ⅰ型是用三甲胺{(CH3)3N}胺化而得, Ⅱ型则是用二甲基乙醇基胺{(CH3)2NC2H4OH}胺化而得。Ⅰ型的碱性比Ⅱ型强,Ⅱ型的交换容量比Ⅰ型的大。 (2)按结构特征(微孔形态):凝胶型(均相凝胶孔)、大孔型(凝胶孔+致孔剂形成的毛细孔)、等孔型(改进型)等 (3)按单体种类分:苯乙烯系、丙烯酸系、酚醛系、环氧系等。
分类名称 骨架(或基团名称) 基本名称 2、命名与型号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 离子交换树脂的全名 全名称:(微孔型态)(骨架名称)(基本名称) 如凝胶型苯乙烯系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的型号由三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第一位数字代表产品分类; 第二位数字代表骨架结构; 第三位数字为顺序号,用于区别离子交换树脂树脂中基团、交联剂、致 孔剂等的不同,由各生产厂自行掌握和制定。 对凝胶型离子交换树脂,往往在型号后面用“×”和一个阿拉伯树脂相连,以表示树脂的交联度(质量百分数),而对大孔型树脂,则在型号前冠以字母“D”。
功能基团分类代号(第一位数字)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骨架代号(第二位数字) 例如:001×7 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 201×7 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111×7 弱酸性苯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脂
各类离子交换树脂的具体编号为: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001—099 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100—199 弱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200—299 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 300—399 弱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 400—499 螯合型离子交换树脂 500—599 两性型离子交换树脂 600—699 氧化还原型离子交换树脂 001x7 D113
3、性质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3.1 物理性质; (1).外观 • 粒径0.3~1.2mm(50-16目) 乳白、淡黄、棕褐色等 • 不透明或半透明球状颗粒 (2). 粒度 • 粒度大,交换速度慢;粒度小,树脂的交还能力大 (3).交联度:树脂在合成的过程中,首先是发生共聚反应生成母体。对于苯乙烯系树脂,是将少量的二乙烯苯和苯乙烯,在引发剂的存在下共聚形成树脂母体。二乙烯苯做为交联剂,其交联度是指二乙烯苯的重量占苯乙烯和二乙烯苯总重量的百分率。 • 以7~10%为宜,此时树脂的平均孔道直径约为2-4nm。
(4)密度 湿真密度=湿树脂重量/树脂颗粒本身所占体积(g/mL), 不包括树脂颗粒之间的孔隙所占体积,1.1-1.3 g/mL; 湿视密度=湿树脂重量/树脂颗粒堆积体积(g/mL), 包括树脂颗粒之间的孔隙所占体积, 0.6-0.85 g/mL; (5)含水率 每克湿树脂(充分溶胀)所含水分的百分比。40-60%。 反映树脂的交联度和孔隙率:交联度越小,孔隙率越大,含水率也越大。 (6)溶胀性 绝对溶胀:干树脂成为湿树脂,体积发生变化。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相对溶胀:树脂功能基团的活动离子发生改变,体积随之发生的变化。 树脂溶胀原因:活性基团遇水而电离出的离子起水合反应生成水合离子,从而使交联网孔涨大。树脂交联度越小、活性基团越容易电离或水合离子半径越大,树脂的溶胀性越大。 (7)耐磨性 影响其实用性能的指标。一般应能保证每年的树脂耗损量不超过3%~7%。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3.2 化学性质 (1)酸碱性:适用pH范围; (2)选择性: 对不同离子亲和力不同,优先交换亲和力大的离子。 与水中离子种类、树脂交换基团的性能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受离子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在常温和低浓度时: 1)离子电荷愈多,愈易被交换,即离子交换势随价数增加而增大 2)价数相同,原子序数愈大,即水合半径愈小,愈易被交换: Fe 3+ >Al 3+ >Ca 2+ >Mg 2+ > K+ = NH 4+ >Na + >Li + SO42->NO3->Cl->HCO3->HSiO3- 3)交换势随离子浓度增加而增大; 4)H+和OH-的交换选择性与树脂交换基团酸、碱性的强弱有关。酸碱越强,交换势越大;对于强酸阳树脂:H+>Li+;而对于弱酸阳树脂:H+>Fe 3+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5)金属在溶液中呈络阴离子存在时,交换势降低。 (3)交换容量: 全交换容量:一定量树脂所具有的活性基团或可交换离子的总数量。(mmol/g干树脂,mmol/L湿树脂),常数,与溶液无关,可用滴定法测定或从理论上计算。 平衡交换容量:在一定外界溶液条件下,交换反应达到平衡时树脂所能交换的离子数量,其值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 工作交换容量:树脂在给定工作条件下,实际可利用的交换容量。与运行条件、再生方式、原水水质、原水流量及树脂层厚度有关。一般为全交换容量的60-70%。 (4)热稳定性 弱酸性>强酸性>弱碱性>Ⅰ型强碱性>Ⅱ型强碱性 一般阳树脂可耐100℃或更高的温度;阴树脂,强碱性的约可耐60℃,弱碱性的可耐80℃以上。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4、离子交换平衡 离子交换选择系数可以理解为:树脂中 B+ 浓度和 A+ 浓度的比值与溶液中 B+ 浓度和 A+ 浓度的比值之比。 选择系数大于1,说明该树脂对B+的亲合力大与对A+的亲合力,即有利于进行离子交换反应。 选择系数用离子浓度分率表示: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二阶选择性系数: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影响离子交换平衡的主要因素: • 交换树脂性质; • 溶液中平衡离子(交换离子A)的性质、 • 溶液pH、浓度、温度等。 平衡曲线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5、离子交换动力学 (离子交换速度)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膜扩散和孔道扩散何者影响最大?何者为控制步骤? 慢者控制离子交换反应的速度. (1) 浓度:浓度大于0.1mol/l时,孔道扩散为控制步骤. 浓度小于0.003mol/l时,膜扩散成为控制步骤 介于中间则取决于具体情况. (2) 流速或搅拌速率: 大,则水膜薄.膜扩散快. 但孔隙扩散基本不受影响. (3) 树脂粒径:膜扩散,速度与粒径成反比. 孔道扩散,速度与粒径2次方成反比. (4) 交联度: 交联度对于孔道扩散影响比对膜扩散更为显著.
6、离子交换工艺过程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交换、反洗、再生和清洗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1)交换 任意时刻树脂层存在三个区 • 饱和区(失效区); • 交换区(交换带),工作层; • 未交换区; • 从交换带来讲,要经历两个阶段: • 1)首先是形成阶段,2〕下移阶段; • 为保证一定的水质:应有一个保护层≥交换带高度; • 交换带的影响因素:水流速度、树脂大小、原水水质。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 主要工艺参数:过滤速度,~30m/h,存在最优值,实验确定。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2)反洗 • 用自来水或废再生液、或原水; • 关闭阀门1、2,打开反洗进水阀3,逐渐开大排水阀4,反洗膨胀40-60%; • 反洗流速约15m/h,历时15min。 • 松动树脂层,使得再生液能均匀渗入层中,与交换剂颗粒充分接触; • 冲走过滤过程中产生的破碎粒子和截留的污物;
(3)再生 • 交换逆过程;推动力为反应系统离子浓度差; • 关闭阀门3、4,停止反洗; • 打开排气阀7和清洗排水阀5,放水到离树脂层表面10cm,关闭阀5; • 开启进再生液阀8、排出空气后关闭阀7,再适当开启阀5,进行再生。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 再生时使用高浓度再生液,加快再生速度和提高再生程度,导致再生费用成为运行费用主要部分; • 再生程度与再生剂用量不是直线关系,再生程度60-80%;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再生方式:顺流再生、逆流再生; 顺流再生特点:2-5m/h •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可靠; • 再生程度差:树脂层上部高,越是下部越差; • 再生剂用量大,同时再生废液中残余浓度较高; • 再生后树脂交换容量低、出水水质差。 逆流再生特点:<1.5m/h • 推动力高、再生效果好; • 再生液利用程度高,再生剂用量少:再生液首先接触下部的不饱和树脂,使这部分树脂得到很好再生,然后逐步接触上部的饱和树脂,再生液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再生剂耗量可以降低20%以上,再生废液的浓度较低。 • 为免扰动树脂层,再生液流速受限、延长了再生时间。
再生方法: 一次再生法:强酸强碱树脂;二次再生法:洗脱再生+转型再生;弱酸弱碱树脂; 金属离子废水+弱性树脂;弱酸性树脂对H+结合力最强、对Na+最弱;弱碱性树脂对OH-最强、对Cl-最弱; 交换前转化为Na型和Cl型,交换金属离子后,以强酸强碱再生为H型和OH型,再转型为Na型和Cl型。
7.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3)清洗 • 洗涤残留再生液和再生时反应产物; • 清洗水流方向同交换时,称正洗; • 关闭阀门8,开启进水阀1和清洗排水 阀5; • 清洗水采用交换处理后的净水; • 清洗水体积4-13倍树脂体积,流速2-4m/h;注意出水pH,避免交换容量损耗;
7.4 离子交换软化方法与系统 一. 离子交换软化方法 • 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可交换的阳离子(Na+、H+)把水中钙镁交换出来。 • 方法:钠离子交换法、氢离子交换法、氢-钠离子交换法。
NaHCO3 Na2SO4 NaCl Ca(HCO3)2 Mg(HCO3)2 CaSO4 MgCl2 7.4 离子交换软化方法与系统 (1) 钠离子交换软化法 原水碱度低(因为RNa不能去除碱度),不要求降低碱度的情况。可采用一级或二级串联。 • 处理过程不产生酸性水; • 再生剂为食盐,设备及防腐设施简单; • 出水残留硬度低于0.03mmol/L,碱度不变,含盐量有所增大。 RNa
7.4 离子交换软化方法与系统 (2) 氢离子交换软化法 • 碳酸盐(暂时性)硬度交换后形成碳酸,去除碱度; • 永久性硬度交换后生成相应强酸; • 氢型交换顺序:钙-镁-钠;
7.4 离子交换软化方法与系统 (3)氢-钠离子交换脱碱软化法 • 氢离子交换器出水含游离酸,钠离子交换器出水含碱度,二者混合可去除碱度,加上交换去除了硬度,故含盐量下降。 • 氢钠并联,氢钠串联;
RNa QN 混合 Q CO2去除 RH QH 1〕H-Na 并联;2)H-Na 串联系统 1〕H-Na 并联 • 进水分2部分,一部分进RNa交换器,一部分进RH交换器,二者有一定水量比例; • 出水混合后进脱碳器,再进储水箱; • 优点:H型以出水漏钠为运行终点,出水碱度低(0.5mmmol/L),设备费用低投资少;缺点:再生剂耗量大,运行控制要求高,否则出酸性水腐蚀设备; • H型交换器及再生设备防腐(橡胶衬里); • H-Na并列:适用于碱度高的原水。因为只有一部分水过RNa。投资省
7.4 离子交换软化方法与系统 第一种情况:RH以Na+泄漏为准 • 经RH产生的强酸量 S QH • 经RNa后的碱度 A原QN =A原(Q-QH) • 混合水中的剩余碱度 Q A混 物料平衡: • A原(Q-QH) – S QH=A混Q • QH= (A原-A混)/(A原+S)×Q • QN=(A混+S)/(A原+S)×Q 水量分配计算:为避免酸性出水,分配时总是让混合后软水带有一定碱度0.3-0.5mmol/L。 A原:进水碱度 A混:混合水中的残留碱度 S:进水中SO42-、Cl-含量之和, 当量浓度 QH:进RH水量, QN:进RNa水量
7.4 离子交换软化方法与系统 • 第二种情况:RH以硬度离子的泄漏为准。此时,RH只是用来去除水中的硬度,因此,在一个运行周期的出水中Na+的平均含量和原水中的Na+含量相同,RH出水酸度的平均值和原水中的非碳酸盐硬度相当,而不是和原水中的强酸根含量相当。则RH产生的酸度=非碳酸盐硬度HF • 同样推出: QH=(A原-A混)/(A原+HF)×Q QN=(A混+HF)/(A原+HF)×Q • 但应注意RH出水在一个周期内是不均匀的?在任何时间都保证不出现酸性水很难。
2)H-Na 串联系统 7.4 离子交换软化方法与系统 • 进水分2部分,一部分进RH交换器,其出水与另一部分原水混合,出水中的酸度与原水中碱度反应产生CO2,再经脱碳器去除产生CO2。出水再进入RNa交换器。 • 脱碳器在RNa交换器之前; • 水量分配公式与并联时的相同。 • H-Na串联适用于硬度高的原水,出水水质能保证。运行安全可靠
固定床、移动床和流化床 顺流再生固定床离子交换器 二. 离子交换软化装置 7.4 离子交换软化方法与系统
7.4 离子交换软化方法与系统 (1)顺流再生固定床离子交换器 结构:圆柱形密闭钢制(塑料、玻璃钢)压力容器,一般能承受0.4-0.6MPa压力。 树脂装卸口、观察孔、上部配水管系、再生液分配管系、树脂层、下部排水管系。 树脂层高1.5-2.0m,上部有足够的空间,以保证反洗时树脂层的膨胀空间。
7.4 离子交换软化方法与系统 (2)逆流再生固定床离子交换器 结构: 树脂层表面设中间排液装置、树脂层上面设压脂层; • 中间排液装置:向上流动再生液、清洗水排放;小反洗进水;小正洗排水。 • 压脂层:再生液向上流时不乱层,实际靠空气压力;过滤掉水中SS。使其不进入下部树脂层中;使得顶压空气or水通过压脂层均匀作用在整个树脂层,以防止其向上窜动。
进空气 进压缩空气 反洗进水 反洗废水 排水 进压缩空气 进压缩空气 进水 排废液 排废液 软水逆向清洗 排水 进再生液 逆流再生操作示意 7.4 离子交换软化方法与系统
7.4 离子交换软化方法与系统 (2)移动床离子交换器 • 概要: 运行中树脂层周期性移动,即定期排出一部分已失效树脂和补充等量已再生好的树脂,排出的树脂在另一设备再生。 交换处理连续,交换和再生在不同设备进行。 • 运行过程及再生过程: • 移动床优缺点: 流速高,树脂用量少,利用率高;占地小,连续供水,减少了设备备用量。 运行终点较难控制;树脂移动频繁、损耗大;阀门操作频繁,易发生故障,自动化要求高;对原水水质变化适应差,易乱层;再生剂比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