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likes | 1.2k Views
宁德师专化学系. 第九章 酸碱平衡. 第 9 章 酸碱平衡. 1 .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2 .掌握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和 pH 的近似计算;熟悉多元酸、多元碱、两性物质的质子转移平衡和近似计算; 3 .掌握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的概念; 4 .掌握缓冲溶液的作用、组成,及缓冲机理和缓冲溶液 pH 值的计算;. 本章基本要求. 第 9 章 酸碱平衡. §9-1 酸碱理论. §9-2 水溶液的酸碱性. §9-3 电离平衡. §9-4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9-5 缓冲溶液. 习 题 解 析. 9-1 酸碱理论.
E N D
宁德师专化学系 第九章 酸碱平衡
第9章 酸碱平衡 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2.掌握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和pH的近似计算;熟悉多元酸、多元碱、两性物质的质子转移平衡和近似计算; 3.掌握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的概念; 4.掌握缓冲溶液的作用、组成,及缓冲机理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本章基本要求
第9章 酸碱平衡 §9-1 酸碱理论 §9-2 水溶液的酸碱性 §9-3 电离平衡 §9-4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9-5缓冲溶液 习 题 解 析
9-1酸碱理论 一、电离理论 二、质子理论 三、电子理论
一、电离理论 1887年阿仑尼乌斯提出的 1.酸碱的定义 酸——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物质 碱——在水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物质 2.酸碱反应的实质H+ + OH- = H2O 3.酸碱的相对强弱 根据在水溶液中解离的H+或OH-程度来衡量
一、电离理论 优点 ●从组成上揭示了酸碱的本质 指出H+是酸的特征,OH-是碱的特征 ●解释了中和反应的实质 ●找出了衡量酸、碱强度的标度(Ka、Kb)
一、电离理论 局限性 ●酸碱被限于水溶液,非水体系不适用 例:液氨中,KNH2(氨基化钾)使酚酞变红→ 碱? 液氨中,Ca与NH4Cl反应,放出H2 → 酸? 碱? 酸? ●碱被限制为氢氧化物 如:氨水是弱碱,而且从未分离出NH4OH。
二、质子理论 H2O(l) + NH3(aq) = OH-(aq) + NH4+(aq) 水是两性 H2O(l) + H2S(aq) = H3O+(aq) + HS-(aq) (1923年,布朗斯特——劳里) 1. 酸碱的定义 酸——凡是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即质子的给予体 如:HCl、NH4+、HSO4- 碱——凡是能结合质子(H+) 的物质。即质子的接受体 如:Cl-、NH3、SO42- 质子论中无盐的概念 两性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二、质子理论 注意 对于某些物种是酸是碱取决于参与的具体反应 2. 酸碱共轭关系 共轭酸碱对 HCl——Cl - NH4+——NH3 H2SO4——HSO4- HSO4-——SO42-
二、质子理论 H+ H+ A1 + B2 B1 + A2 如:HCl + NH3 Cl- + NH4+ 3. 酸碱反应的实质——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 在水溶液、液氨溶液、苯溶液、气相反应均如此。
水溶液中的质子传递 H2O + H2O OH-+ H3O+ HF + H2O F-+ H3O+ H3O+ +OH- = H2O + H2O Ac- + H2O OH-+ HAc NH4+ + H2O H3O+ + NH3 ●水的自偶解离 ●酸碱解离 ●酸碱中和 ●盐的水解
二、质子理论 NH3 + NH3 NH2-+ NH4+ HClO4 + HAc ClO4-+ H2Ac+ 一些非水溶剂中的反应也可归纳为质子的转移反应 如:液氨的自偶解离: 高氯酸在冰醋酸中的解离:
二、质子理论 HCl + OH- → Cl- + H2O H2O + NH2- → OH- + NH3 正向进行 如: H+ H+ A1 + B2 B1 + A2 4. 酸碱的强度 取决于酸给出质子或碱接受质子能力的强弱 对于酸碱反应: 若反应右向进行,则酸性A1>A2;碱性B2>B1 则:酸性——HCl> H2O> NH3 碱性—— Cl- < OH- <NH2-
共轭酸碱的强度 酸性减弱 碱性减弱 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 碱越强,其共轭酸越弱。 共轭酸碱对 HClO4 —— ClO4- H2SO4 —— HSO4- H3PO4 —— H2PO4- HAc —— Ac- H2CO3 —— HCO3- NH4+ —— NH3
“区分效应”和“拉平效应” ●拉平效应:将酸或碱的强度拉平的作用 如:在水中 HCl、HBr、H2SO4均属强酸,无法区分强度 原因 H2O的碱性较强(易接受质子) H2O是这些酸的拉平试剂 ●区分效应:将酸或碱的相对强弱区分开来的作用。 如:在冰醋酸中,则就可以区分开下列酸的强弱. HClO4 > HI > H2SO4 > HCl >HNO3 原因 HAc是这些酸的区分试剂 HAc的碱性较水弱(不易接受质子)
例 题 Question 在水中HCl是强酸,HAc 是弱酸。但在液氨中两者均为强酸,为什么? 同一酸碱在不同溶剂中,由于溶剂的酸碱性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在水中,由于水的碱性较弱,可以区分出HCl和HAc的酸性强弱,故HCl是强酸, HAc是弱酸。在液氨中,由于NH3的碱性较水强,因而无法区分HCl和HAc的酸性强弱。
二、质子理论 优点 ●扩大了酸、碱范围,不局限于水溶液体系 ●把阿仑尼乌斯理论中的电离、中和、盐的水解统一为“质子传递反应”。 局限性 仅适用于有H+的体系,无H+体系不适用 例如:BF3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
三、电子理论 (1923年Lewis提出) 1. 酸碱的定义 lewis 酸——凡是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物质。 如:Fe3+、 Fe、 Ag+、 BF3等; lewis 碱——凡是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物质。 如: X-、 :NH3、 :CO、 H2O: 等; 酸——电子接受体 碱——电子给予体
三、电子理论 形成配位键,生成酸碱配合物. 2. 酸碱反应的实质 大多数无机和有机物可视为酸碱加合物 如:乙醇C2H5OH可视为
三、电子理论 优点 酸碱范围几乎无所不包,既不局限于某元素,也不受溶剂限制。 局限性 太笼统,酸碱特征不明显;也无统一的酸碱强弱的定量标度。
9-2水溶液的酸碱性 一、水的自偶电离 二、水溶液的酸碱性和pH 三、酸碱指示剂
一、水的自偶电离 H2O + H2O OH- + H3O+ 简写为: H2O H+ + OH- (室温) 水的离子积常数 纯水有微弱的导电性,表明它有微弱电离。 ∵ H2O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 ∴ 温度T↗, 则Kw↗
二、水溶液的酸碱性和pH H2O H+ + OH- 定义: pH = -lg [H+] 室温下: [H+] 1×10-7mol.l-1pH < 7.0溶液酸性 [H+] = 1×10- 7mol.l-1pH = 7.0溶液中性 [H+] 1×10- 7mol.l-1pH > 7.0溶液碱性 pOH = -lg [OH-]
例 题 10-3 – 10-4 2 [H+]= ———— = 4.5×10-4mol.l-1 例:333K时,KW=12.6×10-14, 求此时中性水的pH? pH= 6.45 例:pH=10的强碱液和pH=3的强酸液等体积混合后的pH。 解:[OH-]1 = 10-4mol.l-1 [H+]2 = 10-3mol.l-1 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 pH=3.35
三、酸碱指示剂 如 甲基橙 颜色 红色 黄色 [HIn] [In-] 指示剂的变色点 pH = pka - lg——— 借助颜色变化指示溶液酸碱性的物质 1. 作用原理 pH值改变时,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从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2. 变色点和变色范围 [HIn]=[In-]时 ,pH=pKa
三、酸碱指示剂 甲基橙 pH = pKa = 3.4 理论上指示剂变色范围:pH = pKa± 1
9-3电离平衡 一、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三、电离平衡的计算
一、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强电解质在水中是全部离解的 如: KCl → K+ + Cl – HCl → H+ + Cl- 但实验测得强电解质的电离度却小于100% 如 25℃时,0.1mol.L-1KCl溶液 =86% 0.1mol.L-1HCl溶液 =92% 由实验测得的强电解质的电离度称为表观电离度。
一、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离子氛示意图 1. 溶液中异号离子之间互相吸引,形成“离子氛” 2.离子浓度↑,所带电荷↑,表观电离度↓。
一、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3. 活度和活度系数 活度——溶液中离子实际发挥的浓度,即有效浓度。 a = f · c a—活度,c—浓度,f—活度系数 0 f 1 活度系数f——反映溶液中离子活动的自由程度 ●Z 越高,f 的数值越小 ●c 越大, f 越小 则 a 与 c 的偏离越大 ●c 很低,f → 1.0 , c→a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一元弱酸 HAc(aq) H+(aq) + Ac-(aq) [c(H+)/c ø ][c(Ac-)/c ø ] [c(HAc)/c ø ] Ka ø(HA) = 或 Ka ø(HA) = c(H+)·c(Ac-) c(HAc) NH3 + H2ONH4+ + OH- 同理 1. 电离常数Ka、Kb 简化为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 电离常数Ka、Kb Ka 、Kb ——分别表示弱酸、弱碱解离常数 其大小表示酸碱的相对强弱 Ka>10 -2 强酸Kb>10-2强碱 =10 -2~10 -4 中强酸= 10-2~10-4中强碱 <10 -4弱酸<10-4弱碱 Ki与浓度无关,只与温度有关。 由于温度对Ki影响不大,室温范围可忽略。
例 题 解: HAc(aq) H+(aq) + Ac-(aq) -∆rGm ø-27.15×1000 RT 8.314×298 ln K ø = = = -10.95 例 试计算298K、标准态下Ka ø(HAc)值。 ∆fGm ø/(kJ·mol-1) -396.46 0 -369.31 ∆rGm ø= (-369.31) - (-396.46)= 27.15 kJ·mol-1 Ka ø (HAc)=1.8×10-5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表示电解质在指定条件下电离的程度, 与温度、浓度有关。C↑,↓ 1. 电离常数Ka、Kb Ka 、Kb ——分别表示弱酸、弱碱解离常数 Ki与浓度无关,只与温度有关。 2. 电离度( )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例:HAc H+ + Ac- 3. 稀释定律 起始浓度 c 0 0 平衡浓度 c - c c c 当 5% ,或 c / Ka ≥ 500 时, 1 - 1 简化为: Ka = c2 稀释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某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随着其溶液的稀释而增大。
电离度与浓度的关系 α与c有关, Ki与c无关。 Ki更能反映弱酸(弱碱)的本质。
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 例:HAc~Ac- (在水溶液中 ) 酸常数 碱常数
三、电离平衡的计算 解: HAc H+ + Ac- 起始浓度 c 0 0 平衡浓度 c– x x x 最简式 近似式 1. 一元弱酸弱碱 以HAc为例 当 c / Ka ≥ 500时: 若c / Ka< 500 则 求解 x2 + Kax – Kac =0
三、电离平衡的计算 同理:对一元弱碱 最简式 近似式
例 题 HAc H+ +Ac- 解: x = [H+] 例:分别计算0.10mol/LHAc和0.001mol/LHAc溶液的pH和电离度 (298 K, Ka = 1.8 10 -5)。 C初0.10 0 0 C平0.10 – xx x ① c / Ka 500
例 题 ② C/Ka<500 溶液稀释, 虽增大,但 [H+]却减少。 ∵ [H+]=c 稀释时 ↑但 c↓总结果[H+] ↓
例 题 解: CN- + H2O HCN + OH- 例:求0.1mol/LKCN溶液的pH值(KHCN=4.93×10-10)
三、电离平衡的计算 H2S H+ + HS- C平c–xx+y x-y HS- H+ + S2- C平x– y x+y y [H+][HS-] [H2S] Ka(1)= =5.7×10-8 [H+][S2-] [HS-] Ka(2)= = 1.2×10-15 2. 多元弱酸 ——分步电离 以H2S为例: 设第一步电离出[H+]=x,第二电离出[H+] =y 结论: ①多元弱酸的强弱,主要取决于 Ka1。 Ka1 / Ka2>103,求[H+] 可当一元弱酸处理。 ②二元弱酸根浓度≈ Ka2 ∵ Ka1Ka2 x>>y ∴ x+y≈x x-y≈x
三、电离平衡的计算 H2S H+ + HS- Ka(1) 注意 总的电离方程式并不表明其是一步电离的,溶液中[H+] ≠2[S2-] HS- H+ + S2- Ka(2) +) H2S2H+ + S2- Ka [H+]2[S2-] [H2S] Ka= = Ka(1)·Ka(2) 常温下, H2S饱和溶液中, c(H2S)=0.10mol·L-1 调节H2S溶液的酸度,可控制c(S2-)。
例 题 H2S H+ + HS- C平c–xx x 解: 例. 求常压下H2S饱和水溶液中各组分浓度和H2S的。 已知,H2S(aq)的Ka1=5.7×10-8, Ka2=1.2×10-15) c / Ka1 >>500, ∴ 可用近似公式
例 题 例:计算 0.10mol·L-1 Na3PO4 溶液的 pH 值. 解: 平衡c 0.10 – xx x
两性物质的酸碱性 比较两性离子Ka和Kb大小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例: 按”酸碱质子论”,H2PO4-既是酸,又是碱, 但NaH2PO4水溶液却显酸性(pH < 7.0).为什么? 解: H2PO4- = H+ + HPO42-Ka2 = 6.23 10-8 H2PO4- + H2O = H3PO4 + OH- Ka2 >> Kb NaH2PO4水溶液呈酸性
两性物质的酸碱性 如 对于弱酸弱碱盐:
强水解性的盐类 Al2S3、(NH4)2S等由于水解的产物是易挥发的气体和难溶的沉淀,可离开平衡体系,而完全水解 2Al3+ + 3S2- +6H2O = 2Al(OH)3↓ + 3H2S↑ 故这些盐类不可能存在于水溶液中,制备只能采用干法. 对于水解性较强的盐类,如: 配制时必须加酸抑制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