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k likes | 1.76k Views
第五組當代法政思潮報告 主題人物 : 盧梭. 組長:曾雅靖 組員:張博崴、李育憲、王得豪、王志聖、張家源、謝瑞方 執導老師:邵維慶. 報告的內容與大綱(目錄). 盧梭的 背景生平 : 張博崴 盧梭 主要 著作介紹 : 李育憲 學說與理論探討 1: 曾雅靖 學說與理論探討 2: 王得豪 人物思想對當世與後世之影響 : 王志聖 批評與省思 : 張家源 結語 : 謝瑞方 參考資料及引用圖片. 盧 梭 一 人物背景介紹. 報告者:張博崴. 讓 - 雅克 · 盧梭 ( 1712 - 1778 ) Jean-Jacques Rousseau.
E N D
第五組當代法政思潮報告主題人物:盧梭 組長:曾雅靖 組員:張博崴、李育憲、王得豪、王志聖、張家源、謝瑞方 執導老師:邵維慶
報告的內容與大綱(目錄) • 盧梭的背景生平:張博崴 • 盧梭主要著作介紹:李育憲 • 學說與理論探討1:曾雅靖 • 學說與理論探討2:王得豪 • 人物思想對當世與後世之影響:王志聖 • 批評與省思:張家源 • 結語:謝瑞方 • 參考資料及引用圖片
盧 梭 一 人物背景介紹 報告者:張博崴
讓-雅克·盧梭(1712-1778)Jean-Jacques Rousseau • 啟蒙時代瑞士裔的法國思想家、哲學家、政治理論家和作曲家 • 著作論文:《科學和藝術的進步對改良風俗是否有益》及《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確定他在哲學史上的地位;《社會契約論》的人民主權及民主政治哲學思想深刻 • 影響: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和現代政治、哲學和教育思想。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盧 梭 簡 歷 • 踢皮球的幼年時期 • 進入上流社會 • 人生頂峰 • 逃亡生活 • 悲慘結局 • 幕後花絮
幼年時期(1712~1728A.D.) • 盧梭為瑞士裔的法國人。生於日內瓦,受喀爾文派(新教)的教育。 • 母親難產而死。 • 父親因為窮困,兼鐘錶匠和舞蹈教師兩種職業,後來離開家。 • 哥哥小時候去他鄉當鐘錶師,從此不知下落。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姑媽撫養盧梭長大到十二歲,但最後經濟也支撐不住(在這期間)於是轉送給舅舅。姑媽撫養盧梭長大到十二歲,但最後經濟也支撐不住(在這期間)於是轉送給舅舅。 • 舅舅日後將盧梭送往私塾(正式學習知識),也送他去當學徒,不過因為無法適應,最後不了了之。 • 離開瑞士日內瓦前往法國薩瓦
進入上流社會(1728~1742A.D.) • 進入以天主教(舊教)為主的法國薩瓦,由於一貧如洗,在神父面前改信天主教。 • 人生的轉捩點:16歲時透過神父認識華倫夫人,之後成為華倫夫人的侍童。 • 生活:華倫夫人與盧梭以「媽媽」與「 孩子」稱呼彼此。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進入上流社會(1728~1742A.D.) • 新知識的學習:學習音樂、藝術、知識等等,之後也有作曲(謠傳簡譜是由他發明的)。 • 進入沙龍:華倫夫人帶著盧梭進去沙龍(盧梭識字) ,體驗了上流社會的世界。 • 失寵:最後華倫夫人寵愛其他侍童,所以盧梭再次出走,當時盧梭29歲。
人生頂峰(1742~1762A.D.) • 1742A.D.:為了生存,進入法國沙龍當樂師,認識狄德羅、伏爾泰,等當時啟蒙運動的思想家,但後來都反目成仇。 • 1745A.D.:與所住的小酒館的傭女黛萊絲同居,並且生下五個孩子,不過最後皆送去育幼院。 • 1749A.D.:在狄德羅、伏爾泰等學者的支持下,參加法國第戎學院的論文比賽,以《科學和藝術的進步對改良風俗是否有益》出賽,獲得第一名,成為當時巴黎一時的風流人物。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逃亡生活(1762~1770A.D.) • 1755A.D.:以《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論文再次參賽,內容反對貴族階級,而沒獲選,因此與狄德羅、伏爾泰完全反目成仇。 • 1762A.D.:發表《愛彌兒 》,卻不被世人所接受,後來被法國政府通緝並逃亡。 • 1762A.D.:從法國逃亡返回瑞士,為了謀生活,出版《社會契約論》,隨後瑞士因法國的壓力,通緝盧梭,盧梭再次逃亡。
逃亡生活(1762~1770A.D.) • 1764A.D.:伏爾泰匿名發表《一個公民的感觸》,公開反對盧梭,指責盧梭與黛萊斯生下五個孩子,卻是棄養,把他們送往育幼院。 • 逃亡英國:當時的大哲學家休謨邀請到其宅邸居住,後因爭吵,又從英國逃到法國。 • 隱姓埋名:由於法國被通緝,改名為勒努,直到1770年法國赦免後才恢復真名。 • 1778A.D.:寫下了《懺悔錄》,描述他的生活史。
悲慘結局(1770~1778A.D.) • 晚年罹患逼害性心理分裂症(被害妄想症),凡是靠近他的人,他都會被誤以為是要傷害他,而被他歐打,導致最後幾年沒有人知道他在做什麼。 • 1778年7月2日,已患被害妄想症的盧梭在巴黎東北面的阿蒙農維拉(Ermenonville)去世。死時窮困潦倒,死前被馬車撞翻而傷重,之後又被野狗撲傷踐踏,最後被丟在亂葬崗。
幕後花絮 • 後來,法國大革命開始,革命軍領袖為了找一個思想家當作法國大革命的代表,於是派遣軍隊將盧梭的遺體從亂葬崗挖出來,並且放在先賢祠並為他立一座雕像,上刻「自由的奠基者」。 • 2007年,盧梭的後代想重驗DNA,但法國政府不敢同意,而總統寄了封信給他們:「我們重視的是盧梭的精神,而不是他的身體。」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時代背景 • 盧梭生於法國大革命前夕,波旁王朝窮奢極慾,國家破產,民不聊生,民心思變。 • 波旁王朝: 路易十四 路易十五 路易十六 法國大革命
路易十六(Louis XVI)1754~1793A.D. • 路易十五的孫子 • 在位18年(1774~1792A.D.) • 參與了1775~1783年的美國獨立戰爭,欠下十數億里弗的國債 • 1789年5月,在首相雅克·內克爾等人的敦促下召開三級會議,但是拒絕第三等級的制憲要求導致了同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被迫簽署《人權宣言》,1793 年1月21日被送上斷頭臺。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法國大革命1789~1799A.D. • 起因: 1.1788A.D.:旱災、冰雹、嚴寒→麵包價格大幅上漲(通貨膨脹)→患病人數和死亡率大幅上升、大規模飢荒和營養不良。 2.參與戰爭,國庫掏空(美獨戰爭) 3.王室的揮霍無度 4.稅務問題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三級會議 • 制度:教士、貴族300人,平民階級600人,但每個階級都只有一票。 • 後果:教士與貴族永遠是以2:1的結果否決平民代表的意見。 • 改變:當時的平民代表為中產階級,英國的工業革命已流傳到法國,而這些代表透過讀書,明白社會制度的不平等。
法國稅務問題 • 稅務問題: 教士與貴族佔總人口的3%,土地三分之二,卻幾乎不用繳交稅金,皆是由屬於第三階級的平民收稅,人民經濟負擔重大。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法國大革命1789~1799A.D. • 引爆點: 1.1789年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 為解決財政上的問題而召開 2.三級會議只進行了一天且無定案(第三階級要求廢三級會議改國民會議),由於貴族與教士階私下與國王做協定,導致第二天路易十六以內部整修為由,將會議場地關閉 引起第三階級不滿,於是在第二天6月20日在議會廳旁的網球場召開國民會議與宣言,史稱《網球場宣言》,宣稱國民會議會續存至法國憲法建立為止。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法國大革命1789~1799A.D. 3. 在網球場宣言時,有人站在高地,讀著社會契約論,讓民眾了解自己的權利。 4.路易十六為預防激進派,而調度軍隊到凡爾賽宮,消息走漏後,引起巴黎民眾暴動,引發日後人民攻陷了巴士底監獄(1789/7/14)法國大革命正式展開。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主要著作介紹 報告者:李育憲
《論科學與藝術》(1749) (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 •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1755) (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 parmi les hommes) • 《新愛洛伊斯》(1761)(Julie, ou la nouvelle Héloïse) • 《社會契約論》(1762) (Du contrat social)
《愛彌兒》(1762) (Émile ou de l'éducation) • 《山中書簡》(1763) (Lettres de la montagne) • 《懺悔錄》(1788) (Les Confessions) • 《植物學通信》 • 《一個孤獨散步者的夢》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1755) (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 parmi les hommes)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 著書動機:工業革命後,資金流通快速,社會階級不平等,盧梭參加第戎學院論文比賽,著此書來提出對社會的看法,但沒被選上。 評價:由於此書猛烈抨擊當時的貴族階級(認為貴族祖先圈地就是賊),引發貴族們的不滿。 與伏爾泰、狄德羅等貴族鬧翻的導火線 對後世的影響:促進後來法國大革命的思想,也影響了後來的浪漫派的作家。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 內容: 1.開頭即提出人類有兩種不平等自然與生理上的不平等、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 2.說明最初人類的自然狀態-「黃金年代」 3.初期社會形成,「圈地理論」的產生,階級不平等也隨之產生,私有制的形成。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社會契約論(1762)[又稱民約論](Du contrat social) 圖片來源:goggle圖片
社會契約論 著書動機:逃亡到瑞士,因為窮困潦倒,所以出版書來賺錢,也繼續闡述自己的理念。 評價:法國大革命的關鍵書籍,現代民主國家思想來源。 對後世的影響: 「主權在民」的思想使得專制王權瓦解,美國的《獨立宣言》和法國的《人權宣言》及兩國的憲法均體現了《社會契約論》的民主思想。 盧梭認為犧牲天然自由換取契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圖片來源:goggle圖片
社會契約論 內容: 第一篇:論述了社會結構和社會契約。 第二篇:闡述主權及其權利。主權是公意的運用,不可轉讓也不可分割。 第三篇:說明政府及其運作形式 第四篇:討論幾種社會組織。公意是不可摧毀的,而且須由投票來表達。 圖片來源:goggle圖片
愛彌兒(1762) (Émile ou de l‘education)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圖片來源:宜蘭大學圖書館藏書
愛彌兒 著書動機:一位貴族夫人,不滿於丈夫對兒子的嚴厲教導,請求盧梭所寫的教育書。而盧梭也藉此機會闡述其教育理念。 評價:當時反對他的人以此書做為批評他理由,因為盧梭未婚生子,且不負責任,將小孩皆送往育幼院,此外因此書以男生觀點來寫,而被稱為「女性公敵」。 對後世的影響:現代許多森林小學皆參考盧梭的理念,以自然的方式教育孩子,但是還是無法全面實施(學費太貴,小班制)。 圖片來源:goggle圖片
愛彌兒 內容: 將人類分為五個時期,每個時期有不同的目標。 嬰兒期:0-5歲-身體的養護 兒童期:5-12歲-感官的訓練 少年期:12-15歲-知識的教育 青年期:15-20歲-道德教育、兩性教育 成年期: 20之後-從自然人轉變成社會人 圖片來源:goggle圖片 圖片來源:FB
愛彌兒 • 嬰兒期(0~5): 強調教育須從出生就開始,但是必須注重身體的養護,否則會影響一輩子(3歲定80),而且要逐步漸進,不可多加干預。 • 兒童期(5~12): 此時期缺乏複雜思考與理清觀念的能力,所以需要注重感官上的教育(訓練良好的體能,而不是讓他整天龜在家裡)。 • 少年期(12~15): 理性開始發展,注重知識的培養教育,但需以直接經驗培養,而非死讀課本與大量的填鴨灌輸
愛彌兒 • 青年期(15~20) 須注重道德教育、性教育、宗教教育,培養正確的觀念,讓自己逐漸變為健全的社會人。 • 成年期(20以後) 了解自己應負的責任、多方面接觸各地的文化與教育, 由兒童轉變為成人,由自然人轉變成社會人。 (所以大學就是要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健全的社會人的地方喔!!) 圖片來源:goggle圖片
懺悔錄(1788)(Les Confessions) 我應該要好好讀書的!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懺悔錄 著書動機:盧梭晚年窮困潦倒,由於罹患被害妄想症,所以沒有人敢接近他,所以他在悲憤之下寫出了這本如同他自傳的書,來說明為何他這個「好人」會做出這麼多的惡行。 評價:此書如同將盧梭脫光一般,將他這輩子在讀者面前展露無遺,此外書中也指出當時社會的不公不義,說明社會存在「強權即公理」。 對後世的影響:許多人效法他,在晚年如同大爆料一般寫出自己的醜聞與秘密。 我是個好人啊!都是社會害我的!讓我做出許多壞事!! 圖片來源:goggle圖片
懺悔錄 內容: 全文分成兩部分,盧梭講述自己「本性善良」,古代歷史人物給了他崇高的思想,但是當時社會環境與人皆不公不義,讓他受到了污染與損害。 (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我是被帶壞的?) 盧梭在書中寫到,他8歲時由於犯錯,因而被當時牧師的妹妹;一名年輕的女教師鞭打屁股,而這次帶給他肉欲上無比的「快感與滿足」,「正是這種懲罰註定了我終生的趣味、慾望和感情」。長大之後,盧梭鍾情年輕少女,一心渴望著她們的鞭打。 (簡單來說,盧梭就是個M) 圖片來源:goggle圖片
懺悔錄 他說自己小時後曾經被誣賴,被當時他相當尊敬的人─牧師和牧師的妹妹誣陷他折斷了梳子,並受到責罵。 日後他也因為偷東西而誣賴他人。 年長後喜歡躲在暗巷裡,一有年輕女子路過,就露出光屁股,要求她們鞭打他,他會感到十分的滿足。 後來有一次被人逮到,經過苦苦哀求才放過他,他說自己知道這是件愚蠢的事,但他就是無法克制。 由於小時後在鐘錶店當長工時,被他人慫恿偷菜,從此認為偷竊沒有什麼錯,但是偷錢事很嚴重的,偷食物倒還好。 錯誤的價值觀,影響他一生犯下許多的錯。
重要學說與理論探討1 報告者:曾雅靖
思想的目錄 盧梭有許多的作品,而它的思想在這些作品中表達給後世。 ∆ 盧梭與其他人的看法與比較(盧梭v.s.霍布斯v.s.洛克) ∆ 人類的演進過程(理想V.S.實際) ∆ 全意志與眾意志
看法比較之自然狀態下,人類究竟是? 相信之前的霍布斯與洛克報告中,可以知道這兩位的看法有所差別,而洛克又是以反霍布斯起家的。 不過兩者的看法都不被盧梭所贊同,因此盧梭自己又提出了一套的見解。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自然狀態下的人類 性惡論-霍布斯 1.人們都是自私自利的,所以天生就是邪惡的。 2.自然狀態下沒有法律道德,人們為了生存,所以爭奪資源彼此自相殘殺。 3.但是人們不能整天自相殘殺不休息,因此互相簽訂契約。 4.但是契約可能會被無視(人性本惡,一但有利就捅你一刀),所以需要一個強大的人(巨靈、國家領導人)來當維約者 5.巨靈說的誕生,人們不能除掉巨靈
自然狀態下的人類 人性本善-洛克 1.舊約聖經中,伊甸園的人是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 2.因為人是上帝所創的,所以人類本性為善,可是就算人是善良的,有些問題與紛爭無法處理 3.於是基於人民的同意之下,選出了一個有能力的人(仲裁、政府)做為代表,賦予他一定的權力能做出判斷,也就是人民與政府簽訂了契約 4.但是如果政府沒有辦法符合人民的意志,人民有權利替換掉不適任的政府。
自然狀態下的人類 盧梭-小惡小善 1.反對霍布斯,認為原始時代並非地獄,因為當時人很少,資源充裕,不需為了資源做爭鬥 2.反對洛克,認為人有善也有惡,非全然的善,所以原始時代並非天堂 3.認為自然狀態下是人類的黃金時代,人們互不侵犯,人們彼此簽訂契約(團體契約)
契約論的最終定案-盧梭 由於盧梭的主張與霍布斯與洛克皆不同,其主要是探討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自由與人之本性,而不再是人與有能者(神、強大不可侵犯的存在)間的契約,所以日後普遍被民眾所認同,甚至影響日後法國大革命。 所以我是最後的定案喔!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人類演進的過程 理想篇 自然狀態(黃金時代,不須任何同意) 家庭狀態(無形的全意志契約同意) 家族狀態(無形的全意志契約同意) 社會狀態(有形的全意志契約同意) 國家狀態(有形的全意志契約同意)
理想演進過程 自然狀態 這是一個人與人之間互相平等的狀態,人們過著互不干涉、不需受他人控管的生活,充分享受自然充裕的資源(因為人少地多) (黃金時代,無需任何的同意)
理想演進過程 家庭狀態 這是一個自然產生的組織,由於人類逐漸邁向群居社會,因而組織家庭,家庭中的伴侶間彼此有著無形的默契,所以不須簽訂任何的契約,就可以分工合作的完成事情。 (無形的全意志契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