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1

第五組當代法政思潮報告 主題人物 : 盧梭

第五組當代法政思潮報告 主題人物 : 盧梭. 組長:曾雅靖 組員:張博崴、李育憲、王得豪、王志聖、張家源、謝瑞方 執導老師:邵維慶. 報告的內容與大綱(目錄). 盧梭的 背景生平 : 張博崴 盧梭 主要 著作介紹 : 李育憲 學說與理論探討 1: 曾雅靖 學說與理論探討 2: 王得豪 人物思想對當世與後世之影響 : 王志聖 批評與省思 : 張家源 結語 : 謝瑞方 參考資料及引用圖片. 盧 梭 一 人物背景介紹. 報告者:張博崴. 讓 - 雅克 · 盧梭 ( 1712 - 1778 ) Jean-Jacques Rousseau.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組當代法政思潮報告 主題人物 : 盧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組當代法政思潮報告主題人物:盧梭 組長:曾雅靖 組員:張博崴、李育憲、王得豪、王志聖、張家源、謝瑞方 執導老師:邵維慶

  2. 報告的內容與大綱(目錄) • 盧梭的背景生平:張博崴 • 盧梭主要著作介紹:李育憲 • 學說與理論探討1:曾雅靖 • 學說與理論探討2:王得豪 • 人物思想對當世與後世之影響:王志聖 • 批評與省思:張家源 • 結語:謝瑞方 • 參考資料及引用圖片

  3. 盧 梭 一 人物背景介紹 報告者:張博崴

  4. 讓-雅克·盧梭(1712-1778)Jean-Jacques Rousseau • 啟蒙時代瑞士裔的法國思想家、哲學家、政治理論家和作曲家 • 著作論文:《科學和藝術的進步對改良風俗是否有益》及《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確定他在哲學史上的地位;《社會契約論》的人民主權及民主政治哲學思想深刻 • 影響: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和現代政治、哲學和教育思想。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5. 盧 梭 簡 歷 • 踢皮球的幼年時期 • 進入上流社會 • 人生頂峰 • 逃亡生活 • 悲慘結局 • 幕後花絮

  6. 幼年時期(1712~1728A.D.) • 盧梭為瑞士裔的法國人。生於日內瓦,受喀爾文派(新教)的教育。 • 母親難產而死。 • 父親因為窮困,兼鐘錶匠和舞蹈教師兩種職業,後來離開家。 • 哥哥小時候去他鄉當鐘錶師,從此不知下落。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7. 姑媽撫養盧梭長大到十二歲,但最後經濟也支撐不住(在這期間)於是轉送給舅舅。姑媽撫養盧梭長大到十二歲,但最後經濟也支撐不住(在這期間)於是轉送給舅舅。 • 舅舅日後將盧梭送往私塾(正式學習知識),也送他去當學徒,不過因為無法適應,最後不了了之。 • 離開瑞士日內瓦前往法國薩瓦

  8. 進入上流社會(1728~1742A.D.) • 進入以天主教(舊教)為主的法國薩瓦,由於一貧如洗,在神父面前改信天主教。 • 人生的轉捩點:16歲時透過神父認識華倫夫人,之後成為華倫夫人的侍童。 • 生活:華倫夫人與盧梭以「媽媽」與「 孩子」稱呼彼此。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9. 進入上流社會(1728~1742A.D.) • 新知識的學習:學習音樂、藝術、知識等等,之後也有作曲(謠傳簡譜是由他發明的)。 • 進入沙龍:華倫夫人帶著盧梭進去沙龍(盧梭識字) ,體驗了上流社會的世界。 • 失寵:最後華倫夫人寵愛其他侍童,所以盧梭再次出走,當時盧梭29歲。

  10. 人生頂峰(1742~1762A.D.) • 1742A.D.:為了生存,進入法國沙龍當樂師,認識狄德羅、伏爾泰,等當時啟蒙運動的思想家,但後來都反目成仇。 • 1745A.D.:與所住的小酒館的傭女黛萊絲同居,並且生下五個孩子,不過最後皆送去育幼院。 • 1749A.D.:在狄德羅、伏爾泰等學者的支持下,參加法國第戎學院的論文比賽,以《科學和藝術的進步對改良風俗是否有益》出賽,獲得第一名,成為當時巴黎一時的風流人物。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11. 逃亡生活(1762~1770A.D.) • 1755A.D.:以《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論文再次參賽,內容反對貴族階級,而沒獲選,因此與狄德羅、伏爾泰完全反目成仇。 • 1762A.D.:發表《愛彌兒 》,卻不被世人所接受,後來被法國政府通緝並逃亡。 • 1762A.D.:從法國逃亡返回瑞士,為了謀生活,出版《社會契約論》,隨後瑞士因法國的壓力,通緝盧梭,盧梭再次逃亡。

  12. 逃亡生活(1762~1770A.D.) • 1764A.D.:伏爾泰匿名發表《一個公民的感觸》,公開反對盧梭,指責盧梭與黛萊斯生下五個孩子,卻是棄養,把他們送往育幼院。 • 逃亡英國:當時的大哲學家休謨邀請到其宅邸居住,後因爭吵,又從英國逃到法國。 • 隱姓埋名:由於法國被通緝,改名為勒努,直到1770年法國赦免後才恢復真名。 • 1778A.D.:寫下了《懺悔錄》,描述他的生活史。

  13. 悲慘結局(1770~1778A.D.) • 晚年罹患逼害性心理分裂症(被害妄想症),凡是靠近他的人,他都會被誤以為是要傷害他,而被他歐打,導致最後幾年沒有人知道他在做什麼。 • 1778年7月2日,已患被害妄想症的盧梭在巴黎東北面的阿蒙農維拉(Ermenonville)去世。死時窮困潦倒,死前被馬車撞翻而傷重,之後又被野狗撲傷踐踏,最後被丟在亂葬崗。

  14. 幕後花絮 • 後來,法國大革命開始,革命軍領袖為了找一個思想家當作法國大革命的代表,於是派遣軍隊將盧梭的遺體從亂葬崗挖出來,並且放在先賢祠並為他立一座雕像,上刻「自由的奠基者」。 • 2007年,盧梭的後代想重驗DNA,但法國政府不敢同意,而總統寄了封信給他們:「我們重視的是盧梭的精神,而不是他的身體。」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15. 時代背景 • 盧梭生於法國大革命前夕,波旁王朝窮奢極慾,國家破產,民不聊生,民心思變。 • 波旁王朝: 路易十四  路易十五 路易十六 法國大革命

  16. 路易十六(Louis XVI)1754~1793A.D. • 路易十五的孫子 • 在位18年(1774~1792A.D.) • 參與了1775~1783年的美國獨立戰爭,欠下十數億里弗的國債 • 1789年5月,在首相雅克·內克爾等人的敦促下召開三級會議,但是拒絕第三等級的制憲要求導致了同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被迫簽署《人權宣言》,1793 年1月21日被送上斷頭臺。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17. 法國大革命1789~1799A.D. • 起因: 1.1788A.D.:旱災、冰雹、嚴寒→麵包價格大幅上漲(通貨膨脹)→患病人數和死亡率大幅上升、大規模飢荒和營養不良。 2.參與戰爭,國庫掏空(美獨戰爭) 3.王室的揮霍無度 4.稅務問題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18. 三級會議 • 制度:教士、貴族300人,平民階級600人,但每個階級都只有一票。 • 後果:教士與貴族永遠是以2:1的結果否決平民代表的意見。 • 改變:當時的平民代表為中產階級,英國的工業革命已流傳到法國,而這些代表透過讀書,明白社會制度的不平等。

  19. 法國稅務問題 • 稅務問題: 教士與貴族佔總人口的3%,土地三分之二,卻幾乎不用繳交稅金,皆是由屬於第三階級的平民收稅,人民經濟負擔重大。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20. 法國大革命1789~1799A.D. • 引爆點: 1.1789年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   為解決財政上的問題而召開 2.三級會議只進行了一天且無定案(第三階級要求廢三級會議改國民會議),由於貴族與教士階私下與國王做協定,導致第二天路易十六以內部整修為由,將會議場地關閉 引起第三階級不滿,於是在第二天6月20日在議會廳旁的網球場召開國民會議與宣言,史稱《網球場宣言》,宣稱國民會議會續存至法國憲法建立為止。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21. 法國大革命1789~1799A.D. 3. 在網球場宣言時,有人站在高地,讀著社會契約論,讓民眾了解自己的權利。 4.路易十六為預防激進派,而調度軍隊到凡爾賽宮,消息走漏後,引起巴黎民眾暴動,引發日後人民攻陷了巴士底監獄(1789/7/14)法國大革命正式展開。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22. 主要著作介紹 報告者:李育憲

  23. 《論科學與藝術》(1749) (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 •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1755) (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 parmi les hommes) • 《新愛洛伊斯》(1761)(Julie, ou la nouvelle Héloïse) • 《社會契約論》(1762) (Du contrat social)

  24. 《愛彌兒》(1762) (Émile ou de l'éducation) • 《山中書簡》(1763) (Lettres de la montagne) • 《懺悔錄》(1788) (Les Confessions) • 《植物學通信》 • 《一個孤獨散步者的夢》

  25.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1755) (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 parmi les hommes)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26.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 著書動機:工業革命後,資金流通快速,社會階級不平等,盧梭參加第戎學院論文比賽,著此書來提出對社會的看法,但沒被選上。 評價:由於此書猛烈抨擊當時的貴族階級(認為貴族祖先圈地就是賊),引發貴族們的不滿。 與伏爾泰、狄德羅等貴族鬧翻的導火線 對後世的影響:促進後來法國大革命的思想,也影響了後來的浪漫派的作家。

  27.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 內容: 1.開頭即提出人類有兩種不平等自然與生理上的不平等、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 2.說明最初人類的自然狀態-「黃金年代」 3.初期社會形成,「圈地理論」的產生,階級不平等也隨之產生,私有制的形成。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28. 社會契約論(1762)[又稱民約論](Du contrat social) 圖片來源:goggle圖片

  29. 社會契約論 著書動機:逃亡到瑞士,因為窮困潦倒,所以出版書來賺錢,也繼續闡述自己的理念。 評價:法國大革命的關鍵書籍,現代民主國家思想來源。 對後世的影響: 「主權在民」的思想使得專制王權瓦解,美國的《獨立宣言》和法國的《人權宣言》及兩國的憲法均體現了《社會契約論》的民主思想。 盧梭認為犧牲天然自由換取契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圖片來源:goggle圖片

  30. 社會契約論 內容: 第一篇:論述了社會結構和社會契約。 第二篇:闡述主權及其權利。主權是公意的運用,不可轉讓也不可分割。 第三篇:說明政府及其運作形式 第四篇:討論幾種社會組織。公意是不可摧毀的,而且須由投票來表達。 圖片來源:goggle圖片

  31. 愛彌兒(1762) (Émile ou de l‘education)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圖片來源:宜蘭大學圖書館藏書

  32. 愛彌兒 著書動機:一位貴族夫人,不滿於丈夫對兒子的嚴厲教導,請求盧梭所寫的教育書。而盧梭也藉此機會闡述其教育理念。 評價:當時反對他的人以此書做為批評他理由,因為盧梭未婚生子,且不負責任,將小孩皆送往育幼院,此外因此書以男生觀點來寫,而被稱為「女性公敵」。 對後世的影響:現代許多森林小學皆參考盧梭的理念,以自然的方式教育孩子,但是還是無法全面實施(學費太貴,小班制)。 圖片來源:goggle圖片

  33. 愛彌兒 內容: 將人類分為五個時期,每個時期有不同的目標。 嬰兒期:0-5歲-身體的養護 兒童期:5-12歲-感官的訓練 少年期:12-15歲-知識的教育 青年期:15-20歲-道德教育、兩性教育 成年期: 20之後-從自然人轉變成社會人 圖片來源:goggle圖片 圖片來源:FB

  34. 愛彌兒 • 嬰兒期(0~5): 強調教育須從出生就開始,但是必須注重身體的養護,否則會影響一輩子(3歲定80),而且要逐步漸進,不可多加干預。 • 兒童期(5~12): 此時期缺乏複雜思考與理清觀念的能力,所以需要注重感官上的教育(訓練良好的體能,而不是讓他整天龜在家裡)。 • 少年期(12~15): 理性開始發展,注重知識的培養教育,但需以直接經驗培養,而非死讀課本與大量的填鴨灌輸

  35. 愛彌兒 • 青年期(15~20) 須注重道德教育、性教育、宗教教育,培養正確的觀念,讓自己逐漸變為健全的社會人。 • 成年期(20以後) 了解自己應負的責任、多方面接觸各地的文化與教育, 由兒童轉變為成人,由自然人轉變成社會人。 (所以大學就是要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健全的社會人的地方喔!!) 圖片來源:goggle圖片

  36. 懺悔錄(1788)(Les Confessions) 我應該要好好讀書的!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37. 懺悔錄 著書動機:盧梭晚年窮困潦倒,由於罹患被害妄想症,所以沒有人敢接近他,所以他在悲憤之下寫出了這本如同他自傳的書,來說明為何他這個「好人」會做出這麼多的惡行。 評價:此書如同將盧梭脫光一般,將他這輩子在讀者面前展露無遺,此外書中也指出當時社會的不公不義,說明社會存在「強權即公理」。 對後世的影響:許多人效法他,在晚年如同大爆料一般寫出自己的醜聞與秘密。 我是個好人啊!都是社會害我的!讓我做出許多壞事!! 圖片來源:goggle圖片

  38. 懺悔錄 內容: 全文分成兩部分,盧梭講述自己「本性善良」,古代歷史人物給了他崇高的思想,但是當時社會環境與人皆不公不義,讓他受到了污染與損害。 (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我是被帶壞的?) 盧梭在書中寫到,他8歲時由於犯錯,因而被當時牧師的妹妹;一名年輕的女教師鞭打屁股,而這次帶給他肉欲上無比的「快感與滿足」,「正是這種懲罰註定了我終生的趣味、慾望和感情」。長大之後,盧梭鍾情年輕少女,一心渴望著她們的鞭打。 (簡單來說,盧梭就是個M) 圖片來源:goggle圖片

  39. 懺悔錄 他說自己小時後曾經被誣賴,被當時他相當尊敬的人─牧師和牧師的妹妹誣陷他折斷了梳子,並受到責罵。 日後他也因為偷東西而誣賴他人。 年長後喜歡躲在暗巷裡,一有年輕女子路過,就露出光屁股,要求她們鞭打他,他會感到十分的滿足。 後來有一次被人逮到,經過苦苦哀求才放過他,他說自己知道這是件愚蠢的事,但他就是無法克制。 由於小時後在鐘錶店當長工時,被他人慫恿偷菜,從此認為偷竊沒有什麼錯,但是偷錢事很嚴重的,偷食物倒還好。 錯誤的價值觀,影響他一生犯下許多的錯。

  40. 重要學說與理論探討1 報告者:曾雅靖

  41. 思想的目錄 盧梭有許多的作品,而它的思想在這些作品中表達給後世。 ∆ 盧梭與其他人的看法與比較(盧梭v.s.霍布斯v.s.洛克) ∆ 人類的演進過程(理想V.S.實際) ∆ 全意志與眾意志

  42. 看法比較之自然狀態下,人類究竟是? 相信之前的霍布斯與洛克報告中,可以知道這兩位的看法有所差別,而洛克又是以反霍布斯起家的。 不過兩者的看法都不被盧梭所贊同,因此盧梭自己又提出了一套的見解。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43. 自然狀態下的人類 性惡論-霍布斯 1.人們都是自私自利的,所以天生就是邪惡的。 2.自然狀態下沒有法律道德,人們為了生存,所以爭奪資源彼此自相殘殺。 3.但是人們不能整天自相殘殺不休息,因此互相簽訂契約。 4.但是契約可能會被無視(人性本惡,一但有利就捅你一刀),所以需要一個強大的人(巨靈、國家領導人)來當維約者 5.巨靈說的誕生,人們不能除掉巨靈

  44. 自然狀態下的人類 人性本善-洛克 1.舊約聖經中,伊甸園的人是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 2.因為人是上帝所創的,所以人類本性為善,可是就算人是善良的,有些問題與紛爭無法處理 3.於是基於人民的同意之下,選出了一個有能力的人(仲裁、政府)做為代表,賦予他一定的權力能做出判斷,也就是人民與政府簽訂了契約 4.但是如果政府沒有辦法符合人民的意志,人民有權利替換掉不適任的政府。

  45. 自然狀態下的人類 盧梭-小惡小善 1.反對霍布斯,認為原始時代並非地獄,因為當時人很少,資源充裕,不需為了資源做爭鬥 2.反對洛克,認為人有善也有惡,非全然的善,所以原始時代並非天堂 3.認為自然狀態下是人類的黃金時代,人們互不侵犯,人們彼此簽訂契約(團體契約)

  46. 懶人包的圖解 三位的比較

  47. 契約論的最終定案-盧梭 由於盧梭的主張與霍布斯與洛克皆不同,其主要是探討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自由與人之本性,而不再是人與有能者(神、強大不可侵犯的存在)間的契約,所以日後普遍被民眾所認同,甚至影響日後法國大革命。 所以我是最後的定案喔!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48. 人類演進的過程 理想篇 自然狀態(黃金時代,不須任何同意) 家庭狀態(無形的全意志契約同意) 家族狀態(無形的全意志契約同意) 社會狀態(有形的全意志契約同意) 國家狀態(有形的全意志契約同意)

  49. 理想演進過程 自然狀態 這是一個人與人之間互相平等的狀態,人們過著互不干涉、不需受他人控管的生活,充分享受自然充裕的資源(因為人少地多) (黃金時代,無需任何的同意)

  50. 理想演進過程 家庭狀態 這是一個自然產生的組織,由於人類逐漸邁向群居社會,因而組織家庭,家庭中的伴侶間彼此有著無形的默契,所以不須簽訂任何的契約,就可以分工合作的完成事情。 (無形的全意志契約同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