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likes | 808 Views
第五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5.1 集成放大电路的特点. 5.2 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指标. 5.3 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部分. 5.4 集成运放的典型电路. 5.5 各类集成运放的性能特点. 5.6 集成运放使用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5.1 集成放大电路的特点. 集成电路简称 IC ( Integrated Circuit ). 数字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按其功能分. 模拟集成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 集成功率放大器;集成高频放大器 ;集成中频放大器 ; 集成比较器 ;集成乘法器; 集成稳压器 ;集成数 / 模和模 / 数转换器等。.
E N D
第五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5.1 集成放大电路的特点 5.2 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指标 5.3 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部分 5.4 集成运放的典型电路 5.5 各类集成运放的性能特点 5.6 集成运放使用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5.1 集成放大电路的特点 集成电路简称 IC (Integrated Circuit) 数字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按其功能分 模拟集成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功率放大器;集成高频放大器;集成中频放大器;集成比较器;集成乘法器;集成稳压器;集成数/模和模/数转换器等。 模拟集成电路类型
(b)圆壳式 (c)扁平式 (a)双列直插式 集成电路的外形 图 集成电路的外形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特点: 1. 对称性好,适用于构成差分放大电路。 2. 集成电路中电阻,其阻值范围一般在几十欧到几十千欧之间,如需高阻值电阻时,要在电路上另想办法。 3. 在芯片上制作三极管比较方便,常常用三极管代替电阻(特别是大电阻)。 4. 在芯片上制作比较大的电容和电感非常困难,电路通常采用直接耦合电路方式。 5. 集成电路中的 NPN 、 PNP管的 值差别较大,通常 PNP 的 ≤10 。
反相输入端 A + 输 出 端 同相输入端 5.2 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指标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符号 运算放大器的符号 一、开环差模电压增益 Aod 一般用对数表示,定义为 单位:分贝 理想情况 Aod 为无穷大; 实际情况 Aod为 100 ~ 140 dB。
二、输入失调电压 UIO 为了使输出电压为零,在输入端所需要加的补偿电压。 定义: 一般运放:UIO为 1 ~ 10 mV; 高质量运放:UIO为 1 mV 以下。 三、输入失调电压温漂 UIO 定义: 一般运放为 每度 10 ~ 20 V; 高质量运放低于每度 0.5 V 以下;
四、输入失调电流 IIO 当输出电压等于零时,两个输入端偏置电流之差,即 定义: 一般运放为 几十 ~ 一百纳安;高质量的低于 1 nA。 五、输入失调电流温漂 IIO 定义: 一般运放为 每度几纳安;高质量的每度几十皮安。
六、输入偏置电流 IIB 输出电压等于零时,两个输入端偏置电流的平均值。 定义: 七、差模输入电阻 rid 定义: 一般集成运放为几兆欧。 八、共模抑制比 KCMR 定义: 多数集成运放在 80 dB 以上,高质量的可达 160 dB。
九、最大共模输入电压 UIcm 输入端所能承受的最大共模电压。 十、最大差模输入电压 UIdm 反相输入端与同相输入端之间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 十一、 - 3 dB带宽 fH 表示 Aod下降 3 dB 时的频率。一般集成运放 fH 只有几赫至几千赫。
十二、 单位增益带宽 BWG Aod降至 0 dB 时的频率,此时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等于 1 。 十三、 转换速率 SR 额定负载条件下,输入一个大幅度的阶跃信号时,输出电压的最大变化率。单位为 V / s 。 在实际工作中,输入信号的变化率一般不要大于集成运放的 SR值。 其他技术指标还有:最大输出电压、静态功耗及输出电阻等。
输出级 中间级 输入级 偏置电路 5.3 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部分 实质上是一个具有高放大倍数的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集成运算的基本组成 5.3.1 偏置电路 向各放大级提供合适的偏置电路,确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VCC IREF IC2 R 2IB IC2 IB2 IB1 VT1 VT2 + + UBE2 UBE1 一、镜像电流源 (电流镜 Current Mirror) 基准电流 由于 UBE1 = UBE2,VT1与 VT2参数基本相同,则 IB1 = IB2 = IB;IC1 = IC2 = IC 当满足 >> 2 时,则 所以
+VCC IREF IC2 R 2IB IC2 IB2 IB1 VT1 VT2 + + UBE2 UBE1 R2 R1 二、比例电流源 由图可得 UBE1 + IE1R1 = UBE2 + IE2R2 由于 UBE1 UBE2 ,则 忽略基极电流,可得 图 比例电流源 两个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之比近似与发射极电阻的阻值成反比,故称为比例电流源。
+VCC IREF IC2 R 2IB IC1 VT1 VT2 Re Re 三、微电流源 在镜像电流源的基础上接入电阻 Re。 引入Re使 UBE2 < UBE1,且 IC2 << IC1,即在 Re值不大的情况下,得到一个比较小的输出电流 IC2。 图 微电流源
+VCC IREF IC2 R 2IB IC1 VT1 VT2 Re 基本关系 因二极管方程 图 微电流源 若 IC1和 IC2已知,可求出 Re。
+VCC Rc2 Rc1 Rb1 Rb2 + uo R1 VT2 VT1 + + ~ uId + ~ R2 5.3.2 差分放大输入级 输入级大都采用差分放大电路的形式。 基本形式 电路形式 长尾式 恒流源式 一、基本形式差分放大电路 1. 电路组成 假设电路完全对称 当 uId = 0,时 UCQ1 = UCQ2 UO = 0 图 差分放大电路的基本形式
2. 电压放大倍数 VT1和 VT2基极输入电压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称为差模输入电压(uId)。 在差模信号作用下: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差分放大电路 输入电压 +VCC Rc Rc Rb Rb + uo R R VT2 VT1 + ~ uIc 3. 共模抑制比 差模输入电压 uId 共模输入电压 uIc (uIc大小相等,极性相同)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Ac 愈小愈好,而Ad 愈大愈好 图 共模输入电压
共模抑制比KCMR (1)KCMR描述差分放大电路对零点漂移的抑制能力。 KCMR愈大,抑制零漂能力愈强; (2)理想情况下,电路参数完全对称,Ac = 0, KCMR = ∞。 (3)基本形式差放电路每个三极管的集电极对地电压,其零漂与单管放大电路相同,丝毫没有改善。
Rc Rc + uo +VCC R VT1 VT2 + + ~ uId + ~ Re R -VEE 二、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 可减小每个管子输出端的温漂。 1. 电路组成 Re称为“长尾电阻”。且引入共模负反馈。 Re 愈大,共模负反馈愈强。Ac 愈小。每个管子的零漂愈小。 对差模信号无负反馈。 图 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
Rc Rc + uo +VCC R VT1 VT2 + + ~ uId + ~ Re R -VEE (对地) 2. 静态分析 当 uId = 0 时,由于电路结构对称,故: IBQ1 = IBQ2 = IBQ,ICQ1 = ICQ2 = ICQ,UBEQ1 = UBEQ2 = UBEQ,UCQ1 =UCQ2 = UCQ,1= 2= IBQR + UBEQ + 2IEQRe = VEE 则 ICQ IBQ 图 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
Rc Rc uo + uI2 uI1 R R VT1 VT2 3. 动态分析 图 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 则 同理
+VCC Rc Rc uo + uI2 uI1 RW R R VT1 VT2 Re VEE 输出电压为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差模输入电阻为 差模输出电阻为 图 接有调零电位器的长尾差分电路
+VCC Rc Rc + uo uI1 uI2 Rb2 R R VT1 VT2 VT3 Rb1 Re VEE 三、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 用三极管代替“长尾式”电路的长尾电阻,即构成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 1. 电路组成 VT3:恒流管 作用: 能使 iC1、iC2基本上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抑制共模信号的变化。 图 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
+VCC Rc Rc + uo uI1 uI2 Rb2 R R VT1 VT2 VT3 Rb1 Re VEE 2. 静态分析 当忽略 VT3的基极电流时, Rb1 上的电压为 于是得到 图 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
3. 动态分析 由于恒流三极管相当于一个阻值很大的长尾电阻,它的作用也是引入一个共模负反馈,对差模电压放大倍数没有影响,所以与长尾式交流通路相同。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差模输入电阻为 差模输出电阻为
+VCC Rc Rc + uo uI2 VT2 VT1 + R R uI I R VEE 四、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接法 差分输入、双端输出; 差分输入、单端输出; 有四种不同的接法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 1. 差分输入、双端输出 图 (a) 差分输入、双端输出
uo uo +VCC Rc Rc + uI2 uo + R R VT1 VT2 uI I R VEE 2. 差分输入、单端输出 uO 约为双端输出的一半,即 若由 VT2集电极输出, uO为“正”。 图 (b)差分输入、单端输出
+VCC Rc Rc 当共模负反馈足够强时, + uo VT2 VT1 + R R uI I VEE 3.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单端输入 则 图 4 (c)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三极管仍然基本工作在差分状态,所以
+VCC Rc Rc + uo + R R VT2 VT1 uI I VEE 4.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 若改从 VT2集电极输出,则 图 (d)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 这种接法比一般的单管放大电路具有较强的抑制零漂的能力。
+VCC VT3 VT2 + I R uO + VT1 uI 5.3.3 中间级 任务:提供足够大的电压放大倍数。 要求:本身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具有较高的 输入电阻;能向输出级提供较大的推动电流。 一、有源负载 VT1:放大三极管; VT2:有源负载; VT3、VT2镜像电流源。 基准电流 图 4.2.17 有源负载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结 论 (1)双端输出时,Ad与单管 Au 基本相同;单端输出时,Ad约为双端输出时的一半。 双端输出时,Ro = 2Rc;单端输出时, Ro = Rc。 (2)双端输出时,理想情况下,KCMR→ ;单端输出时,共模抑制比不如双端输出高。 (3)单端输出时,可以选择从不同的三极管输出,而使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反相或同相。 (4)单端输出时,由于引入很强的共模负反馈,两个管子仍基本工作在差分状态。 (5)单端输出时, Rid 2(R + rbe)。
接法 差分输入双端输出 差分输入单端输出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 性能 Ad KCMR 很高 较高 很高 较高 Rid Ro 差分放大电路四种接法的性能比较
接法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差分输入双端输出 差分输入单端输出 性能 差分放大电路四种接法的性能比较 1. Ad约为双端输出时的一半。 2.比单管放大电路具有较强的抑制零漂的能力。 3.适用于输入、输出均要求接地的情况。 4.选择不同管子输出,可使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反相或同相。 1. Ad 与单管放大电路基本相同。 2.在理想情况下,KCMR∞。 3.适用于差分输入、双端输出,输入信号及负载的两端均不接地的情况。 1. Ad约为双端输出时的一半。 2. 由于引入共模负反馈,仍有较高的KCMR。 3.适用于将双端输入转换为单端输出。 1. Ad 与单管放大电路基本相同。 2.在理想情况下,KCMR∞。 3.适用于将单端输入转换为双端输出。 特 性
+VCC VT3 VT4 I io ic4 ic3 ic2 ic1 VT2 + VT1 uI VEE 有源负载的差分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采用差分输入、单端输出; 工作电流由恒流源 I决定; 输出电流 io = ic4-ic2 = 2ic4 图 有源负载的差分放大电路 该电路有相当于双端输出时的 io,在集成运放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c iC iC1 iB iC2 b VT1 + VT2 iE1 = iB2 uBE iE e 二、复合管 可以获得很高的电流放大系数 ; 提高中间级的输入电路; 提高了集成运放总的电压放大倍数。 优点 复合管的构成: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三极管组成。 复合管共射电流放大系数 值 iB1 由图可见
c iC iC1 iB iC2 iB1 b VT1 + VT2 iE1 = iB2 uBE iE e 则 三极管输入电阻rbe 其中 所以 显然,、rbe均比一个管子 1、rbe1 提高了很多倍。
c c b VT1 b VT1 VT2 VT2 e e 构成复合管时注意 1. 前后两个三极管连接关系上,应保证前级输出电流与后级输入电流实际方向一致。 2. 外加电压的极性应保证前后两个管子均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使管子工作在放大区。 复合管的接法 (b) PNP 型 (a) NPN 型 图 复合管的接法
c c VT2 VT2 b VT1 b VT1 e (c) NPN 型 (d) PNP 型 e 图 复合管的接法
结 论 1. 两个同类型的三极管组成复合管,其类型与原来相同。复合管的 1 2,复合管的 rbe = rbe1。 2. 两个不同类型的三极管组成复合管,其类型与前级三极管相同。复合管的 1 2,复合管的 rbe = rbe1。 3. 在集成运放中,复合管不仅用于中间级,也常用于输入级和输出级。
+VCC R1 ic1 uI NPN iB1 R VT1 VD1 + iL VD2 uo RL PNP iB2 R2 VT2 ic2 -VCC 5.3.4 输出级 一、互补对称电路 工作原理: 当输入正弦电压 uI时 uI > 0,VT1 导通,VT2 截止 iC1:+VCC VT1 RL 地 uI < 0,VT2 导通,VT1 截止 iC2:地 RL VT2 -VCC 图 互补对称输出级 当 uI为正弦电压时,iL与 uO基本上也是正弦波。
说明: 1. 互补对称电路工作在射极输出器状态,输出电阻低,带负载能力强。 2. R1、R、R2、VD1、VD2支路能够减小失真,改善波形。 图 交越失真
+VCC +VCC Rb1 Rb1 uI uI VT1 VT1 NPN VT3 VT3 uo uo R R NPN Rc1 VD1 VD1 VT4 RL VD2 PNP VD2 RL VT2 VT2 VT4 PNP Rb2 Rb2 Rc2 -VCC -VCC 二、由复合管组成的功率输出级 改进: 图 由互补对称电路 图 准互补对称电路 缺点:由于 VT3、VT4类型不同,互补性差。
+VCC Rb1 VT1 VD3 VD1 uo Re1 Re2 RL VD2 VD4 uI VT2 Rb2 -VCC 三、过载保护电路 保护元件: VD3、VD4、Re1、Re2。 二极管保护电路 输出电流正常, VD3、VD4 截止,保护不起作用; 若 VT1正向 IC1, URe1,VD3导通, IB1,IC1。输出电流无法增大,保护功率管 VT1。 图 过载保护电路 若 VT2反向电流IC2, URe2,VD4导通, IB2, IC2。避免 VT2电流过大。
+VCC Rb1 VT1 VD1 VT3 uo Re1 Re2 RL VT4 VD2 uI VT2 Rb2 -VCC 三极管保护电路 保护元件: VT3、VT4、Re1、Re2。 工作原理与二极管保护原理类似。 图 过载保护电路 Re 愈大,则 IEm 愈小; 温度升高, UD、 UBE 降低,Iem 减小。更有利于保护在高温下的集成运放。
5.4 集成运放的典型电路 双极型集成运放 F007 典型的集成运放 CMOS 集成运放 C14573 5.4.1 双极型集成运放 F007 一、引脚 (b)连接示意图 (a) 图 F007 的引脚及连接示意图
二、电路原理图 图 F007 电路原理图
+VCC VT8 VT13 VT9 VT12 IC9 I3,4 I8 IC12 R5 IREF IC10 VT10 VT11 R4 -VCC 1. 偏置电路 基准电流: 至输入级 至中间级 基准电流产生各放大级所需的偏置电流。 图 F007 的偏置电路 各路偏置电流的关系: I3, 4 镜像电流源 IREF 微电流源 IC8 I11 IC10 IC9 输入级 镜像电流源 IC13 IC12 中间级 输出级
+VCC VT8 VT9 uI uI2 IC9 VT2 VT1 I3,4 VT3 VT4 VT7 IC10 VT6 VT5 R2 R3 R1 R -VEE RW 2. 输入级 VT1、VT2、VT3、VT4 组成共集 - 共基差分放大电路电路;VT1、VT2基极接收差分输入信号。 VT5、VT6有源负载; VT4集电极送出单端输出信号至中间级。 uO RW调零电阻,R 外接电阻。 VT7与R2 组成射极输出器。
+VCC I8 uI1 uI2 VT2 VT1 VT3 uO VT4 RC RC I3,4 -VEE 若暂不考虑 VT7和调零电路则电路可简化为: 1. VT1、VT2 共集组态,具有较高的差模输入电阻和共模输入电压。 2. 共基组态的 VT3、VT4,与有源负载 VT5、VT6 组合,可以得到很高的电压放大倍数。 简化示意图 3. VT3、VT4 共基接法能改善频率响应。 4. 该电路具有共模负反馈,能减小温漂,提高共模抑制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