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666 Views
官能团: 羰基. ∴ 将 叫酮基;将 (简写: —CHO )叫醛基。. 第八章 醛、酮、醌. 若羰基所连接的两个基团都是烃基的叫 酮. 8 . 1 醛和酮. 若其中至少有一个是 H 原子的是醛. 8.1.1 分类与命名. 饱和醛、酮(特别:脂肪族甲基酮) 即:. 分类 : 根据羰基所连烃基类别分为:. 脂肪族醛、酮. 醛 酮. 不饱和醛、酮 ( 特别 : α,β 不饱和醛 酮 ) 例: CH 2 =CH—CHO. 芳香族醛、酮.
E N D
官能团: 羰基 ∴将 叫酮基;将 (简写:—CHO)叫醛基。 第八章 醛、酮、醌 若羰基所连接的两个基团都是烃基的叫 酮 8 . 1 醛和酮 若其中至少有一个是H 原子的是醛
8.1.1 分类与命名 饱和醛、酮(特别:脂肪族甲基酮) 即: 分类:根据羰基所连烃基类别分为: 脂肪族醛、酮 醛 酮 不饱和醛、酮 (特别:α,β不饱和醛 酮) 例:CH2=CH—CHO 芳香族醛、酮 脂环酮(羰基在C 环上)例: 系统命名: 主链—选含羰基在内的最长碳链。按C数多少称某醛或酮 。 编号—从醛基所在一端或靠近酮基的一端开始。 支链— 写在前面,酮名称中注明羰基的位置。
例: 4—甲基—2—己烯醛 ( 、不饱和醛) 2—甲基丁醛 丁醛 2—丁酮 4—甲基—3—戊烯—2—酮 ( 、不饱和酮) 4—乙基—2—己酮 芳香族醛、酮的命名,将芳环当作取代基。 苯(基)乙醛 3—苯(基)丙醛 苯乙酮 二苯甲酮 1—苯基—1—丙酮
脂环酮的羰基在环内,称为某酮;在环外,则将环当作取代基。脂环酮的羰基在环内,称为某酮;在环外,则将环当作取代基。 环己酮 4—甲基环己酮 例: 1—环己基—2—丙酮 3,3—二甲基环己基甲醛 含多个羰基时, 称作二、三、四…酮, 并在名称前注明羰基位置。 例: 2,4—戊二酮 5—丙基—5—己烯—2,4—二酮
8.1.2 物理性质 + - 羰基的结构特点: 8.1.3 化学性质 由于电子效应的影响,使醛、酮在以下几个部位发生化学反应。 ①羰基C原子为官能团中 缺电子的部位,∴羰基 易接受亲核试剂的进攻 而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 + ②受羰基吸电 子诱导效应影响, 使碳上的C—H键易断裂,发生—H的反应。 ③醛的反应(被氧化剂 氧化、还原剂还原)。
1、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反应: 定速步骤。影响反应快慢主要因素: ①羰基C 上正电荷密度。正电荷密度越高,反应越易进行。 ②空间位阻的大小。R体积越大,反应越慢。 ⑴ 与HCN的加成: 醛、酮与HCN加成,生成 —羟基腈,反应是可逆的。产物进一步水解,可得到比反应物多一个C 原子的—羟基酸。即:
醛、酮反应范围:醛、脂肪族甲基酮、8个碳以下的环酮。醛、酮反应范围:醛、脂肪族甲基酮、8个碳以下的环酮。 活性: 例如:工业上制造有机玻璃,就是该反应应用。 丙酮氰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亲核加成 共热:①脱水 ②水解 ③酯化 聚合反应
练习:写出下列化合物与HCN进行加成反应的难易顺序。练习:写出下列化合物与HCN进行加成反应的难易顺序。 答案:③﹤ ⑤﹤ ② ﹤⑥﹤ ④﹤ ① ①甲醛 ②丙酮 ③二苯酮 ④乙醛 ⑤苯乙酮 ⑥苯甲醛 ⑵ 与NaHSO3加成 (反应范围、活性与 ⑴ 相同) 醛或酮与过量饱和(40%)的NaHSO3 水溶液一起摇动,有白色晶体 —羟基磺酸钠 析出。 机理: 该反应是可逆的,产物溶于水而不溶于NaHSO3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 ∴可用来鉴别、分离、提纯 醛、酮类化合物。
⑶ 与格利雅(Grignard)试剂的加成 格氏试剂是含C 的亲核试剂,醛、酮与之加成,其产物经水解,可得到 醇。 练习:写出溴化丙基镁与甲醛、2—丙酮反应后再水解的方程式。
⑷ 与醇的加成 缩醛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但能被稀酸水解成原来的醛和醇,所以,生成缩醛的反应必须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可是,利用缩醛易被稀酸水解的性质,在有机合成中可以用来保护醛基。 例如:从3—溴丙醛合成丙烯醛。 不能采用碱脱HBr的方法,因为稀丙醛在碱性条件下聚合。∴
再如:4—己烯醛需还原双键,不还原羰基。 注意:酮和醇一般不易发生此类反应。 ⑸ 与氨的衍生物 加成 氨的衍生物,如:羟氨、肼、苯肼、2,4—二硝基苯肼、氨基脲等,这些分子中均有含孤电子对的 N,可作为亲核试剂与羰基发生加成—消除反应。生成具有—C=N—结构的产物。 例如:
以上试剂 叫 羰基试剂 这些产物均为晶体,具有一定 的熔点,常用于鉴别醛、酮 。 其中,与2 4—二硝基苯肼反应 生成黄色沉淀,常用于羰基化 合物的定性鉴定。 ↓黄色
⑹ 与水的加成 当羰基C 上正电荷较高时,生成物含量才较高。如: 归纳:羰基上亲核加成反应,亲核试剂提供一对电子的与羰基 C 原子成键(定速步骤),试剂中其余部分与 O 成键。
2、 —H的反应 —H 表现出很强的活性。∵ ① 诱导效应 ②P— 共轭 ∴该离子稳定。 ⑴ 羟醛缩合反应 在稀碱作用下,含—H 的醛可发生缩合反应。(酮也有此反应, 但由于诱导效应和空间位阻,使产物的量很少,∴讨论没必要。) ∵产物中既有羟基,又有醛基,∴称为羟醛缩合反应。
思考:下面反应有几种产物。 反应 机理:
虽然不含—H 的醛不发生同分子间的羟醛缩合,但它们的羰基可与另外含—H 的醛发生羟醛缩合。例如: 3—苯基—3—羟基丙醛 肉桂醛 注意:羟醛缩合反应是增长C 链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有机合 成中应用很广。 ⑵ 卤代反应 醛、酮中的—H 容易被卤素取代,生成—H卤代醛、酮。
注意: 不与NaIO作用,∵属于叔醇。 卤仿反应:在碱溶液中, —碳为甲基,则三个H 都被卤素取代,生成的产物,很容易被碱进一步分解。(由于3个卤素的诱导作用) 卤仿 NaOX 产物之一为卤仿,∴称为 卤仿反应。 碘仿反应:若用次碘酸钠(I2+NaOH)溶液作反应试剂,则产物中有特殊气味的黄色固体 碘仿—CHI3,现象明显。 将此反应称为 碘仿反应。 ∴实验室常用碘仿反应鉴别具有:
3、 还原反应 ⑴ 催化加氢 • 醛、酮经催化加氢形成伯、仲醇; • 若分子中有双、叁键时,一并被还原。 醛、酮可发生程度不同的还原反应,被还原为醇或亚甲基。 例如 巴豆醛(2—丁烯醛) ⑵ 被NaBH4 和 LiAlH4还原 NaBH4 —硼氢化钠:是缓和还原剂,只还原羰基; LiAlH4—四氢铝锂:很强还原剂,还原羰基、羧基及其衍生物、卤代烃、腈类。 但它们都不还原碳碳双键、叁键。
例如: ⑶ 克莱门森(Clemensen)还原法 醛、酮与锌/汞齐和浓HCl 一起加热,羰基还原成亚甲基。称为~ ? 思考:
⑷ 沃尔夫—基希纳(Woif-kishner)—黄鸣龙还原法 将羰基还原为亚甲基。该法是先使醛、酮与肼反应生成腙,然后将腙分解成产物。 4、氧化反应 醛、酮主要区别是对氧化剂的敏感性。醛很容易被氧化为相应的羧酸;酮则不易被氧化。所以选择一较弱的氧化剂来区别醛和酮, 常用的是: 托伦(Tollen)试剂——AgNO3的氨溶液。 斐林(Fehling)试剂——CuSO4、NaOH、酒石酸钾钠混合液。 本尼地(Benedict)试剂——CuSO4、NaCO3、柠檬酸钠混合液。
上述试剂只能将醛氧化为酸,不能氧化双、叁键和醇,它们起作用的分别是:Ag+、Cu2+,例:在碱性条件下:上述试剂只能将醛氧化为酸,不能氧化双、叁键和醇,它们起作用的分别是:Ag+、Cu2+,例:在碱性条件下: 利用这些差异可区分各类醛。 注意:托伦试剂氧化: 脂肪醛 甲醛 芳香醛 斐林试剂氧化: 脂肪醛 甲醛 × 本尼地试剂氧化: 脂肪醛 × × 5、歧化 反应 不含—H 的醛,如:HCHO、R3C—CHO、C6H5CHO等,在浓碱下,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例:
答案: 注意:当 甲醛 + 不含—H 的其它醛,甲醛总被氧化为甲 酸,而另一醛则被还原为醇。 练习:某醇分子式为C5H12O,试推断满足下列条件的结构式。 a 、它的氧化产物不发生碘仿反应,也不与斐林试剂反应; b 、它被氧化后能与2,4—二硝基苯肼和 NaOI 反应。
结构特征:分子中具有 或 结构的物质叫 醌。 8.2 醌 8.2.1 醌的结构与命名 命名: 邻苯醌(1,2—苯醌) 2,5—二甲基—1,4苯醌 对苯醌(1,4—苯醌) —萘醌(1,4—萘醌) —萘醌(1,2—萘醌) 蒽醌(9,10—蒽醌)
8.2.2 醌的性质 物理性质:结晶固体,有颜色。为黄色(对苯醌)、 红 色(邻苯醌)。 化学性质:从结构上看,苯醌分子中既有羰基,又有碳 碳双键,且羰基和碳碳双键之间形成共轭体 系。∴醌具有:羰基的性质(亲核加成)、 C=C的性质(亲电加成)、羰基与双键共同 参与性质(1、4—加成)。 1、羰基加成 对苯醌二肟 对苯醌一肟
2、双键加成 四溴化醌 二溴化醌 3、 1 . 4 加成 2—氯—1,4—苯二酚 4、还原反应
将对苯醌和对苯二酚的溶液混合,混合液呈暗棕色,并析出暗绿色晶体。这种晶体叫 醌氢醌。 8.2.3 醌的衍生物 1、自然界分布较广的醌类是天然色素。 2、维生素K:有K1 、K2、K3三种。 3、辅酶Q 。 总结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