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353 Views
大豆乳清蛋白胰蛋白酶改性工艺研究. 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朱秀清 姚 磊.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 前言. 大豆乳清蛋白 ( whey soy proteins , WSP )是水提大豆蛋白质过程中,将等电点调至 pH4.5-4.8 时的酸溶蛋白。据统计,国内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企业每年大豆乳清水排放量达到 300 万 t 以上。由于大豆乳清的 COD (沸学耗氧量)、 BOD (生物耗氧量)值均在 10000 以上,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而且大豆乳清中含有的乳清蛋白、.
E N D
大豆乳清蛋白胰蛋白酶改性工艺研究 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朱秀清 姚 磊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
前言 大豆乳清蛋白(whey soy proteins,WSP)是水提大豆蛋白质过程中,将等电点调至pH4.5-4.8时的酸溶蛋白。据统计,国内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企业每年大豆乳清水排放量达到300万t以上。由于大豆乳清的COD(沸学耗氧量)、BOD(生物耗氧量)值均在10000以上,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而且大豆乳清中含有的乳清蛋白、
大豆低聚糖和异黄酮等生理活性物质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大豆乳清蛋白包含球蛋白、白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剂、β-淀粉酶、磷酸酶、细胞色素C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研究表明大豆乳清蛋白虽然具有一些较好的功能特征,但是其主要组分胰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种抗营养因子,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同时存在热稳定性差缺点。因而采用相应的改性技术对其进行适当的改性提高功能性是必要的。
目前,国内外对膜分离大豆乳清中的低聚糖的相关研究报告较多,而对大豆乳清蛋白功能特性及其改性技术的研究较少。一些研究报道见于国外资料主要有:SorgentiniD.A.等对大豆乳清蛋白和分离蛋白的起泡性进行了比较,认为大豆乳清蛋白的起泡性好于分离蛋白,并对它们的结构特性和热稳定性做了相应的对比实验;Dipietro C.M.等应用免疫吸附电泳法研究了大豆中Kunitz(KTI) 抑制剂和Bowman-Birk(BBI)抑制剂。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大豆乳清蛋白: 超滤提取,蛋白含量54.84% • 胰蛋白酶(Trypsin): 1:250 Sanland-chem International Inc. • 超滤设备: Labscale TFF System MILLIPORE • 水浴振荡器: 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超滤的大豆乳清蛋白 调制至设定水解条件 灭 酶 胰蛋白酶水解 功能性测定 2 方法 工艺流程:
结果与讨论 1 底物浓度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5 水解温度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10
6 大豆乳清蛋白胰蛋白酶改性最佳技术研究 酶改性大豆乳清蛋白正交实验结果 影响次序:底物浓度>温度>水解时间>酶用量
7 酶改性大豆乳清蛋白性能研究 大豆乳清蛋白酶改性前后性能对比
结论 大豆乳清蛋白的胰蛋白酶改性技术可行,通过改性对其功能特性具有改观作用。改性条件为:底物浓度2%,酶用量3500 u/100g.pro,水解时间1小时,温度60℃。 改性后的大豆乳清蛋白起泡性和乳化稳定性、NSI值、相对抗氧化力均得到提高,分别提高108.33%、6.29%、0.96%、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