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22 Views
QC 课题:. 控制 BDF 空心管上浮的技术创新.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武汉供电公司电力生产调度楼 QC 小组. 发布人:孙斯斯. 一、工程概况. 二、 QC 小组概况. 制表人:孙斯斯 制表时间: 2010 年 10 月 10 日. 责任意识. 80. 85. 80. 团队精神. 个人能力. 活动前自我评价(分). 0. 70. 85. 解决问题的能力. QC 运用技巧. 小组活动前自我评价.
E N D
QC课题: 控制BDF空心管上浮的技术创新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武汉供电公司电力生产调度楼QC小组 发布人:孙斯斯
二、QC小组概况 制表人:孙斯斯 制表时间:2010年10月10日
责任意识 80 85 80 团队精神 个人能力 活动前自我评价(分) 0 70 85 解决问题的能力 QC运用技巧 小组活动前自我评价
施工合同质量目标定为“鲁班奖”。合同中明确提出奖惩措施。本工程BDF空心楼板占地上主体楼板部分的60%,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施工合同质量目标定为“鲁班奖”。合同中明确提出奖惩措施。本工程BDF空心楼板占地上主体楼板部分的60%,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三、选择课题 质量要求高 传统的BDF空心板施工方法是采用钢筋将BDF空心管压住,然后用铁丝将钢筋与支撑体系进行固定;然而这种方法却存在以下弊端: 1、在砼振捣过程中,振捣棒很容易将铁丝绞断,从而导致BDF空心管上浮; 2、采用钢筋压住BDF空心管,是材料上的一种浪费; 3、增加了施工过程中钢材的施工量,从而增加了劳动力,造成劳动力成本的增加; 4、工期的增加。 方法要求新 选 择 课 题 控制BDF空心管上浮的技术创新
四、设定目标 确定目标:QC小组根据对类似工程施工方法的调查,经小组讨论,目标确定为研发出一种控制BDF空心管上浮的新施工方法。 质量目标:确保BDF空心管上浮现象为“0”,楼板平整度控制在8mm以内 目标:控制BDF空心管上浮的技术创新 工期目标:传统的施工方法,我们计划每层需要5.5天,总共25层。目标为研制出新方法后力争节约总工期10天。
目标分析: 1、QC小组成员有现场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也有理论水平高,思维活跃的年轻力量, 并且有公司对我项目大力的支持,本小组在公司获得过优秀QC小组称号。 2、本工程为武汉市重点工程,得到了省建筑质量协会的大力支持,并且本小组领头 人获得过多项专利技术,参与编写过多项公司工法,拥有强大的科研后盾。 3、业主单位在进行多次考察后,对我QC小组的创新想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五、提出方案,确定最佳方案 QC小组成立后,小组成员们通过对类似工程的调研,围绕传统施工方法中的几个弊端,集思广益,采用“头脑风暴法”整理总结出以下三种解决方案: 方案一:在传统方法上做出标识工具 通过对类似工程的调研,都采用了传统的做法,如下图。小组成员皮利佳提出,为解决上浮问题,就要解决振动棒与铁丝接触的问题,在固定铁丝的附近做好标识,操作工人小心振捣,避免与铁丝接触。 固定 铁丝 借鉴图片 借鉴图片
试验情况: 小组于2010年10月20日,在工地样板试验区搭设了2mX2m的实体进行样板试验。在浇筑完混凝土时,操作工人因为对固定点判定的不准确,还是产生空心管上浮现象,还发现漏振现象比较严重。 方案优缺点分析: 优点:传统工艺,操作人员易于接收。 缺点:a.施工质量不易控制; b.安全隐患多; c.没有很好的解决上浮问题; d.固定BDF管的钢材用量较大。
方案二:采用U型钢筋套将BDF空心管与模板固定。方案二:采用U型钢筋套将BDF空心管与模板固定。 制作U型钢筋套,将BDF空心管套住,U型套脚部与模板采用铁钉订牢固。 方案优缺点分析: 优点:a.施工方便、简洁,对工人操作要求不高; b.能够很好的控制施工过程中BDF管上浮现象,施工质量能够达到要求; 缺点:a.施工完毕后,对拆模有一定的影响,且对模板损耗增加; b.U型套加工多,钢材埋设在砼中是一种浪费。
方案三:采用钢筋加工成T型工具将BDF空心管与模板固定。方案三:采用钢筋加工成T型工具将BDF空心管与模板固定。 1、采用Φ12钢筋将螺杆制作好以后,按照BDF板厚度300mm、250mm,分别制作出470mm、420mm螺杆。根据BDF管的间距计算出适当的长度,将制作好的螺杆顶端焊接横向钢筋(240mm、200mm)形成T型筋。
2、将T型筋放置在两个空心管中间,采用垫块将T型筋与空心管紧贴,其标高高度与平板面一致,螺杆通过套管穿过模板与作为主龙骨的钢管相连接。2、将T型筋放置在两个空心管中间,采用垫块将T型筋与空心管紧贴,其标高高度与平板面一致,螺杆通过套管穿过模板与作为主龙骨的钢管相连接。 3、T型筋安装完毕后,其上表面钢筋与浇筑楼板为同一平面,在砼浇筑完毕,达到初凝前将T型筋取出,随后对砼表面收光抹平。
试验情况: 小组于2010年10月25日,在同一试验区搭设了2mX2m的实体进行样板试验。 方案优缺点分析: 优点:a.施工方便、简洁,对工人操作要求不高; b.能够很好的控制施工过程中BDF管上浮现象,施工质量能够达到要求; c.T型工具可以重复利用; d.不会影响施工进度; 缺点:a.在取出T型工具时,要求很准确的判断砼达到上人强度,但又不至于T型 工具取不出来; b.对收光抹面施工人员责任心要求很高。
选定方案 小组成员从多角度、多方位考虑,对以上三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选定最佳方案。 制表人:孙斯斯 制表时间:2010年10月26日 通过对以上三种方案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方案三在解决问题、经济情况、工期情况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对此我们把方案三选为最佳方案。
方案实施中还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施工工艺流程图
小组通过对最佳方案的论证,我们认为实施该方案还需要解决好小组通过对最佳方案的论证,我们认为实施该方案还需要解决好 1、取出“T”型工具时间的控制 2、取出“T”型工具后螺杆孔的处理 3、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
六、制定对策 对策评价选择表 制表人:孙斯斯 制表时间:2010年10月27日
对 策 措 施 表 制表人:孙斯斯 制表时间:2010年10月28日
七、对策实施 实施一:针对取出“T”型工具时间的控制 1、2010年11月8日,在砼浇筑过程中成员皮利佳制作同条件试块,同条件试块中放入小一型号的T型钢筋头:
2、在同条件试块达到初凝条件后,试着拔出T型钢筋头,对砼无破坏,随即成员陈军安排施工人员进行实体的操作,在取出T型工具后,进行灌封,然后对楼板表面进行收光找平。2、在同条件试块达到初凝条件后,试着拔出T型钢筋头,对砼无破坏,随即成员陈军安排施工人员进行实体的操作,在取出T型工具后,进行灌封,然后对楼板表面进行收光找平。 采用2m刮杠找平 楼面机械压光 3、效果检查 通过实施,保证了砼浇筑后,T型工具能够取出并不破坏浇筑后的砼成品。
实施二:针对取出“T”型工具后螺杆孔的处理实施二:针对取出“T”型工具后螺杆孔的处理 1、小组成员王虎指导工人采用聚氨酯发泡剂将缝灌实。 2、待砼楼板拆模后,采用干水泥将堵孔部位围成10cm*10cm,对楼板灌缝处进行闭水试验。 拆模后用水泥砂浆抹平 3、效果检查 试水24h后,没有发现有渗漏点。 保证螺杆孔堵住后不漏水,达到了目标。 完成后板底效果
实施三:针对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 1、小组成员陈军在2010年11月5日对操作工人进行交底、教育、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会议室进行教育 交底记录 现场交底 模拟试验交底
2、在交底培训完毕后,2010年11月7日成员涂宏斌对工人进行考试。2、在交底培训完毕后,2010年11月7日成员涂宏斌对工人进行考试。 3、效果检查 在考试完毕后,小组成员涂宏斌查看了10名操作工人考试分数,全部达到95分以上,合格率为100%。 成绩达到95分以上视为合格。
楼板底面 楼板表面 八、效果检查 通过以上实施,小组成功的发明出了控制BDF管上浮的工具,构成了新的施工方法,实现了空心管0上浮的目标。并且在质量和进度方面也同时达到了之前的目标。 1、质量方面: 在BDF空心板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任何质量事故,浇筑的板平整、美观、无漏水现象、未发生一起BDF空心管上浮现象。我们对已实施的楼板平整度检查了300个点,全部在8mm以内,实现了楼板平整度控制在8mm以内的目标。得到了建设监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一致好评。 2、进度方面: 主楼每层原计划施工需要5.5天,采用该种方法后,我们于2010年11月18日早上开始施工第一层,于2010年11月22日下午施工完毕,将每层的施工周期提前了0.5天,这样主体结构可以提前12天完成。实现了节约工期的目标。
3、活动取得的社会效益: 通过此次QC活动,施工质量受到了建设管理部门及建设单位的好评,并于2011年6月获得了“武汉市结构优质工程”,2011年7月通过了“湖北省结构优质工程”的检查。 4、活动取得的经济效益: 通过本次QC活动,T型筋可以进行周转,比传统的在BDF管上压措施钢筋节约了钢材将近7T,节约材料费、人工费38153.5元,具体计算如下: 1、按平均每跨板7*8m计算,若采用原方案中传统的管上压措施筋采用铁丝绑扎,所需要钢材每跨板:12*7*0.888=74.592kg 2、按平均每层主楼有5跨空心板,共计25层 附楼有6跨空心板,共计3层 合计:5*25+6*3=93块空心板 3、总计措施筋=93*74.592kg=6937kg=6.937T 4、总计材料费:6.937*5000元/t=34685元 总计人工费:6.937*500元/t=3468.5元 合计费用:34685+3468.5=38153.5元
九、标准化 通过QC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进一步巩固取得的成果,我们将本次QC活动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了工法《“T”型筋控制BDF空心管上浮施工工法》。并已经申报湖北省省级工法,用于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自创的BDF空心管的“T”型钢筋固定器,已经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受理1项。(专利申请号:201120411992.9)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自创的BDF空心管的“T”型钢筋固定器,已经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受理1项。(专利申请号:201120411992.9)
责任意识 90 95 90 团队精神 个人能力 活动后自我评价(分) 0 95 95 解决问题的能力 QC运用技巧 十、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1、小组活动后自我评价 2、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提高了施工技能,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也提升了自身素 质。 在今后的施工中,我们将继续利用QC活动的方式提高工程的质量,创建精品工程,树立中建品牌。我们的下一课题为“提高大面积地下车库地面平整度”。
谢谢,请指正! 中建二局三公司武汉分公司 武汉供电公司电力生产调度楼 项目QC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