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259 Views
「再創」的雲霄飛車. 以現在作賭注,創造有實力的未來. 經理人自己 及 公司的再 創之旅. 不是遞增 式的 變革,如創造 跨部門團隊、減少瑕疵、重新設計企業流程,以降低成本並提高 績效 不是 自我改良 ;需要 自我再創。再創不是改變現狀,而是創造「非現狀 」 自我揭露在決定及行動時,所根據的一切看不見的假設與前提,並加以改變。這番針對組織前提架構所做的釐清,一方面對過去做出總結,一方面也指引未來可能走的 路 創造出一個新的前提架搆,引導每個人擁抱原本似乎不可能的未來. 再創的艱鉅任務. 集合達關鍵人數的利害關係人,以進行組織 稽核 創造 急迫 感 善 用對立爭執的 態勢
E N D
「再創」的雲霄飛車 以現在作賭注,創造有實力的未來
經理人自己及公司的再創之旅 • 不是遞增式的變革,如創造跨部門團隊、減少瑕疵、重新設計企業流程,以降低成本並提高績效 • 不是自我改良;需要自我再創。再創不是改變現狀,而是創造「非現狀」 • 自我揭露在決定及行動時,所根據的一切看不見的假設與前提,並加以改變。這番針對組織前提架構所做的釐清,一方面對過去做出總結,一方面也指引未來可能走的路 • 創造出一個新的前提架搆,引導每個人擁抱原本似乎不可能的未來
再創的艱鉅任務 • 集合達關鍵人數的利害關係人,以進行組織稽核 • 創造急迫感 • 善用對立爭執的態勢 • 設計足以顯露弱點的斷裂情況 • 一個組織必須面對最可能威脅生命的問題,藉以鼓足勇氣,放棄既有事物,追求或許會有的東西
領導力出了問題? • 怪罪最高執行長領導力差,且欠缺策略願景 • 答案深藏之處,比任何董事會或高階經理人所能看到的地方還深 • 變革計畫只能治標,不能治本。遞增式的變革,對今天許多公司而言都有所不足,這些公司需要的不是改善自己;他們需要再創自己
揭露自身隱而不見的前提架構 • 前提架構,乃是公司成員過去所達成的全部結論的總結。這是他們的經驗,再加上他們對過去加以詮釋所得出來的產物,而這也決定了組織的社會行為或文化 • 只有當組織遭受威脅、失去動能,或急於突破現狀的時候,它才會面對過去,並開始了解為什麼必須與自己不合時宜的現在一刀兩斷。並且相信將擁有一個超出公司可及範圍的未來
公司自我「伸展」 • 並不是什麼新觀念。但高階經理人卻常低估此一痛苦轉型 ─ 內部衝突加上心靈探索。會與現在的思維與作業方式一刀兩斷 • 沒有這方面的認識,所以員工,往往對動員命令視而不見 • 除非精心籌劃創造出新的前提架構,否則公司針對改善競爭力所做的一切努力(無論是致力於改善服務、加速產品開發或增加製造彈性)在最壞的情況下,也許將會製造一些沒有建設性的騷擾,而在最好的情況下,充其量只能創造若干雖有意義但卻是片斷零散的改變
創造新的前提架構 • 大多數的高階經理人,如果隱約知道什麼事情會伴隨「再創」而來,想到要背負這隻「五百磅大猩猩」就會卻步 • 假設你繼承了祖母的房子。你發現自己不喜歡各個房間的感覺,於是花了很多時間和金錢,重新粉刷牆壁,更改家具裱皮,置換地氈。可是,不管怎麼做,似乎就是不大對勁,但你卻給自己合理化的安慰:至少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在改善,之後有一天,你終於發現問題出在藍色燈泡,決定將其更換。突然間,先前所做的整修都完蛋了 • 前提架構為公司一切事物上了顏色。許多最高執行長在創造出某個前提架構之後,不是沒有勇氣丟棄它,就是不覺得有將它丟棄的需要
「做」( doing )的陷阱 • 「精神錯亂」:反覆做一樣的事,心裡卻期待有不一樣的結果。同樣的,由於不了解前提架構的威力,我們繼續不斷以頭衝撞同一面牆 • 如果想要精通再創之道,他就必須勇敢進入一個幾乎不熟悉且不舒服的領域遊歷 ─ 「being」的領域 • 欲判斷是否真的有所轉變,標準在於它是否會造成知識與情緒的震撼
創造有實力的未來 • 最高執行長發出願景宣言之後,如果員工仍不了解為什麼堂堂最高主管,竟然在描述(依照經驗)永無實現可能的未來,就會覺得迷惑甚至好笑 • 隨之而來的行動計畫,無可避免建立在公司對目前實際運作的概念,以及員工上一次變革的經驗之上。種種因素加在一起,就會將沉重的過去,拖向一個我們似乎永遠抵達不了的未來 • 「再創」必然創造出新的未來可能性;無論是過去的經驗或當前的預測,在在都顯示無此可能 • 領導者的宣告,產生了再創的基本要素。願景針對所欲達到的狀態,以及未來衡量成敗的標準,提供了比較精細的描述
高階經理人心態 • 高階經理人格外不願意認真而有耐性地反省自己,以及自己的觀念 • 高階經理人像是四面楚歌的貴族,棲息在不穩的高處,緊緊守住名分與權利,疏遠人群,並且意識到來日無多 • 一波波重建或縮小規模的行動,就彷彿像是不解世態的貴族子嗣,為了減緩家業衰敗,所做出的孤注一擲嘗試。每項後續反應,都被誤解為「導正事情」的勇敢行動
高階經理人不願再創 • 許多經理人面對公司自我再創的必要性時,總是一方面做最樂觀的期待,一方面選擇最謹慎的變革路徑。即使他們選擇走再創的路,也是膽怯害怕 • 被丟進不熟悉的再創領域,每個過程以及最後的結果,通常都難以預測;這種情形下,許多高階經理人會認為,負責任的做法是把事情拉回原來的軌道上
高階經理人再創 • 對自己的領導者角色進行嚴肅探究,藉此透露經理人是在什麼樣的前提架構下做決定 • 前提架構像是個盒子;個人在盒子裡運作並決定,身為領導者,哪些事情對自己而言有可能,哪些不可能;而這個原理可以擴充適用於組織 • 若了解自己一直是在避免紛爭的前提架構下工作,而這樣的架構與積極成長的承諾彼此矛盾
再創,以未來的眼光管理現在 • 如果一家公司清楚了解本身對過去所做的種種假定,往往會想去改變公司深陷其中的前提架構 • 必須先改變公司的「being」,且須有一份強有力的未來願景 • 所涉及的活動,必須有堅持的一面,也有彈性的一面。其中有些活動在整個計畫進行中都延續下去,還有些是過程中的步驟
集合達於關鍵人數的主要利害關係人 • 引領公司展開再創之旅的先鋒成員,永遠不能只局限於職位排名前八名或前十名的高階經理人。這群人之間好像很容易產生共識;他們通常關係緊密,難以在彼此之間激發深入的自我檢查 • 飛輪效果 -「真正能推動事情」的員工。其中某些人主掌關鍵資源;還有些人是非正式意見網路的核心要角。這個團隊通常包括關鍵、但不常露面的人,像是關鍵的技術人員,以及帶頭的流程工程師。
參與者在「being 」的轉變 • 利害關係人首先必須判定,公司是否擁有繼續保持競爭力的條件?如果沒有,該怎麼辦?在過程中,這樣一個團隊通常會將未說出口的抱怨和懷疑統統攤在桌上,團隊成員將會學習一起工作,也會尊重非主流意見。從不信任與屈從的關係,轉變成真實而有力量的夥伴關係 • 重要的是他們如何一起共事,而不是找出所謂「完美」的組織結構
進行組織稽核 • 公司沒有辦法從「這裡」走到「那裡」 ─ 除非先知道「這裡」是哪裡;同樣的,公司如果不知道「那裡」是哪裡,也沒有辦法選擇再創 • 最好的方法是透過診斷,針對組織真實的運作情況,產生一幅完整的圖畫 • 關於我們依據策略地位與顧客需求所做的各項假設,其中有哪些也許已經不再有效?最重要的功能單位是哪些?它們未來還會像過去那麼重要嗎?驅動企業的關鍵系統有哪些?企業的核心能力或技術有哪些?有哪些共同價值觀和獨特之處,構成公司目前的「being」?
創造急迫感,討論無法討論的事情 • 大多數公司將公司的競爭弱點完全掩蓋。但是,如果某項威脅是大家都看得到、卻沒人去談論,它對公司的不良影響,遠大於明白揭露的威脅。 • 一本寫於四個世紀前指導日本武士的書中,要求武士在實際戰鬥之前,必須練習盡其可能鮮活想像戰死的情景,武士事先體驗「死亡」的滋味後,就不會再有太多畏懼,而能渾然忘我,投身於戰鬥 • 公司的經理人如果生存有危機,反而是幸運;坦白面對自己也參與促成的困境,儘管相當痛苦,卻會讓這些經理人比較容易說服員工,除了咬牙改變他們「是誰」及「是什麼」外
妥善利用對立爭執的態勢 • 大多數公司都會壓制爭執:包括許多經理人在內,很多人都無法忍受被挑戰,因為他們認定應該由自己「當家作主」。然而,事事皆控制,不僅會打擊創新、影響學習,也會使員工不願全心投入 • 衝突可以啟動創造過程。衝突是公司的人力和組織成本,但也是自我審查與重振活力不可或缺的燃料。緊張創造更高的績效。 • 在本田,任何員工,不論資歷多淺、職位多低,都可以召開一種名為waigaya(七嘴八舌)的會議。會議規則是每個人把自己的牌攤在桌上,直接把問題說清楚。這種會議讓緊張關係產生正當性,好讓人可以從中學習。
設計「組織斷裂 」 • 如同組織內的爭執對立可以有高度建設性一樣,這些斷裂現象也讓組織和個人,親自嚴肅看待這些問題,並面對再創的工作 • 構思一個看似不可能的未來,然後從這個虛擬的未來回頭進行管理;這麼做,連帶的會創造某些不可避免將導致斷裂現象的任務。這些任務必須精挑細選,以製造出公司所期望的不安狀態 • 歐羅普租車所屬產業的其他公司,堅信歐羅普無法以不到兩年的時間達成目標;比較有可能要花上三年。但歐羅普和另外一家參與這個專案的夥伴 ─ 裴洛系統公司則是設定了一個不可能的期限:十八個月。經理人們知道,因而產生的壓力,將會揭露出,山頭林立的歐羅普營業網,阻礙公司在泛歐市場成功競爭。 • 製造斷裂現象的目的,在於提供機會,讓公司和高階經理人可以在新的前提架構下運作
結論 • 凡搭上「再創」雲霄飛車的人,都要有面對一段挑戰之旅的心理準備。隨著衝突產生,加上專案小組任務毫不折扣地推行下去,最初階段的幸福感覺遭到削弱,公司的士氣由山巔跌落谷底 • 而在利害關係人重新整編好隊伍之後,士氣再度提升 ─ 然後,為了把站在底下冷嘲熱諷的那批人拉進來,這項漫長而艱難的工作,又使士氣走下坡 • 「再創」是一趟高要求標準的震盪之旅 ─ 絕對堪稱是一場歷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