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k likes | 1.43k Views
第六章 农药及其它危险性 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 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越来越多 “ CAB” 登记的化学物质已经达到 600 多万种 每周以 6000 种的速度增加; 多数对生物具有毒害作用。. 第一节 微生物降解理论基础 一、概述. 由于这些化学物质对人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故称为危险性化合物( hazardous chemicals )。 理论上,微生物具有降解自然界产生的有机化合物的代谢机制,但是由于: 新合成的化合物结构新颖; 微生物对这些化合物无降解机制 因此,新的化合物往往对微生物的降解表现出抗逆性。. 环境微生物学工作者的任务
E N D
第六章 农药及其它危险性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 • 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越来越多 • “CAB”登记的化学物质已经达到600多万种 • 每周以6000种的速度增加; • 多数对生物具有毒害作用。 第一节 微生物降解理论基础 一、概述
由于这些化学物质对人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故称为危险性化合物(hazardous chemicals)。 • 理论上,微生物具有降解自然界产生的有机化合物的代谢机制,但是由于: • 新合成的化合物结构新颖; • 微生物对这些化合物无降解机制 因此,新的化合物往往对微生物的降解表现出抗逆性。
环境微生物学工作者的任务 • 从特定环境中分离纯化得到某些具有特定降解能力的微生物纯培养; • 驯化出降解某些污染物的微生物菌株,使其降解能力更强大; •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来改造微生物以使其具有特定的降解能力。
通常,任何有毒物质在混合培养条件下的速率均快于单个菌群的降解速率通常,任何有毒物质在混合培养条件下的速率均快于单个菌群的降解速率 为什么要研究单个的、纯化了的微生物菌株,并研究其特点? • 微生物本身的特性必须清楚:生理生化、遗传、降解能力; • 降解机制、代谢过程。
二、微生物群落的生物降解功能 • 提供特殊营养物质 主要是生长因子类物质: Stirling等人(1976)从环己烷上富集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群落: 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 产生出生长素 诺卡氏菌属(Nocadia sp.) Nocadia sp.才具备降解环己烷的能力
去除生长抑制物质 用甲烷生产单细胞蛋白 CH3CH2OH CH3CH2OH 生丝微菌 CH4 抑制 假单孢菌 SCP 该群落中的其他菌为:黄杆菌、不动小杆菌
改善单个微生物的基本生长参数 • 微生物之间构成了类似食物链的关系 如降解黑苔酚的3种细菌之间的情况 黑苔酚 假单孢菌 中间代谢产物 扩展短杆菌、短小杆菌 其他代谢物
4.对底物的协调利用 • 单个微生物对某种物质无降解能力,但混合后则能够降解该物质。 • 除草剂茅草枯的降解 混合菌株的降解率比单个菌株的降解率高20%。
杀虫剂二嗪哝的降解 Arthrobacter sp. Streptomyces sp. Arthrobacter sp. 二嗪哝 Streptomyces sp. 被降解
5. 共代谢(co-metabolism) • 共代谢是指生长底物和非生长底物共酶的现象。生长底物是能被微生物用作为唯一碳源的物质。 • 共酶现象是指一些污染物(非生长底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唯一碳源,而只能在生长底物被利用时,通过微生物产生的酶,将该污染物转化为不完全的氧化物。
6.电子转移 • 两种紧密结合的产甲烷菌群落(methanobacillus omelianski): 产氢产乙酸菌 CH3CH2OH CH3COOH + H2 产 甲 烷 菌 CH4 CO2 + H2
7. 提供一种以上初级底物利用者 • 有一种以上初始利用者存在,每个初始利用者都能完全代谢底物。 • 一类降解除草剂Fermon(N,N-二甲基-N-苯基脲)的微生物群落,包括3种Corynforms菌、1种假单孢菌和一种产碱菌(Alicaligenes sp.),它们均能够单独降解Fermon。混合培养菌株的降解能力大大高于单个菌株的纯培养。
第二节 农药污染与微生物的作用 一、农药的使用及对土壤的污染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化学农药得到迅速发展,至1981年,全世界的农药制剂已达10000种以上,归属于600多种化合物。 • 统计显示,我国农药的使用量已达50~60万t/a。 • 作用巨大,风险犹存。
二、农药在土壤中的持留性 • 持留时间长,控制病虫害和杂草的效果则愈好;但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也越严重。 • 选择防治效果佳、持留时间短的农药,既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又不致污染环境。
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持留性 • 取决于农药的化学特性:容易分解的农药,在土壤中的持留时间短;性质稳定的则持留时间长。 • 农药持留性通常用农药的半衰期表示,也可以用消失75%~100%的时间表示。
部分 表3-11
有机氯杀虫剂持留的时间长,有机磷杀虫剂持留的时间短。有机氯杀虫剂持留的时间长,有机磷杀虫剂持留的时间短。 • 氯代烃类杀虫剂多稳定地长期残留于土壤中,如DDT,六六六、七氯、毒杀芬等和某些除草剂,如西玛津。 • 氯代烃类农药的半衰期一般为2~5年,是危害环境的主要类型之一,我国已经停止生产。 • 有机磷杀虫剂虽有剧毒却很易降解,不会造成残毒的危害。
一般来说,具有易失去电子的取代基(如-OH、-COOH,-NH2)的芳香族化合物要比具有易获得电子的取代基(如-NO2、-SO3H、卤代基)的芳香族化合物更易于氧化代谢。一般来说,具有易失去电子的取代基(如-OH、-COOH,-NH2)的芳香族化合物要比具有易获得电子的取代基(如-NO2、-SO3H、卤代基)的芳香族化合物更易于氧化代谢。
根据物质结构,各种有机化合物的降解性能可以排成如下顺序:脂肪酸>有机磷酸盐>长链苯氧基脂肪酸>短链苯氧基脂肪酸>单基取代苯氧基脂肪酸>三基取代苯氧基脂肪酸>硝基苯>氯代烃类。
三、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与农药本身的特性有关; • 受土壤—气候条件,农作物种类,土壤耕作,施肥技术、采样的方法和时间,微生物分析和化学分析等因子的影响 。
部分 表3-12
Wainringht认为,各种除草剂,如苯氧羧酸类(2,4-D, 2甲4氯),氯代醋酸衍生物(三氯醋酸钠),取代脲类(敌草隆,灭草隆、利谷隆、草不隆、莠谷隆),三莠氯苯类(西玛津,阿特拉津、扑灭净、扑草净)等的常规用量对腐生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和种类组成都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取代脲类和三氮苯类能抑制藻类的发育。
农药安全系数(SC) • 安全系数(SC):能使某类微生物数量下降50%的化学农药的浓度(LC50)和实际使用浓度( mg/kg土)之比。 • 系数愈大愈安全,系数愈小愈易造成药害。系数小于1时,对各类土壤微生物都有抑制作用。
表3-13 通过土壤微生物估计化学农药毒性的安全系数(SC)
四、微生物转化农药的生化反应 1、脱卤作用 某些脂肪酸生物降解的起始反应,若干氯代烃类杀虫剂的降解也有此作用。 2、脱烃作用 发生在某些有烃基连接在氮、氧或硫原子上的农药(如三氯苯类和甲胺类)。烃基连接在碳原子上的农药则不易被微生物转化。
3、酰胺及酯的水解 许多农药是无机酸类的脂,如磷酸酯类杀虫剂(对硫磷,马拉硫磷),或是酰胺类,如苯胺类除草剂。这些化合物中的酰胺和酯键可被某些微生物水解。 4、氧化作用 微生物通过氧化酶的作用,使分子氧进入有机分子或进入带有芳香环的有机分子。这样可以插入一个羟基形成一种环氧化物。
5、还原作用 M还原 -NO2 -NH2 M还原 对硫磷 氨基对硫磷 M还原生成硫醇 酚类 醌类
邻苯二酚 微生物作用使苯环裂解 6、环裂解 芳香环在微生物产生的双加氧酶的作用下,使环裂开。 粘康酸 酮己二酸 琥珀酸、乙酸 CO2、H2O
7、缩合或共轭形成 包括将有毒分子或其一部分与另一有机化合物相结合,从而使农药或其衍生物失去活性。
五、微生物转化农药的方式 1、去毒作用 经微生物作用后变有毒为无毒。通常与矿化作用联系,但有的化合物即使没有矿化,只是部分降解,甚至仅经共代谢作用除去个别基团,也可变有毒为无毒。
2.活化作用 经微生物作用后变无毒为有毒或使有毒物质毒性加剧。有些化合物无毒,但在降解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产物有毒,而且有的中间产物能持续一定时间,从而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2,4-DB(2,4-二氯苯氧丁酸) (无毒) 微生物 (一种除草剂) 2,4 - D
3、结合 通过复合或加成作用,使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农药结合,形成更复杂的物质,如氨基酸、有机酸、甲基或其它基团加在作用底物上。通常是去毒作用,但有例外。
4、改变毒性谱 一类具有生态意义的转化作用,它能将对某一类生物有毒的物质转化成影响另一类生物的产物。
真菌病害 防治 五氯苯醇 无害,被吸附 无防治作用 水稻 翻耕 水稻残茬 共代谢作用 抑制 五氯苯醇被转化为 三氯或四氯化苯酸 水稻后作植物
2,4一二氯苯氧乙酸 5、消效作用 一种酶促去毒作用 M M 2,4-二氯苯酚 2,4-二氯苯氧丁酸 (对植物无毒) (植物毒素)
Cl CH Cl C Cl3 R2 CCl3 CH 六、 几种农药的微生物转化 1、DDT [2,2-双(对氯苯基) -1,1,1-三氯乙烷] • 在土壤中,导致农药降解的主导因子是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代谢作用
CH Cl Cl Cl3 C CH CH C CH CH CCl3 CCl3 CCl2 CCl3 CN R2 R2 R2 R2 R2 R2 R2 CH CH CH3 CH2Cl C C CHCl2 CH3 R2 R2 CH CH CH2OH COOH R2 R2 R2 CHOH CH2 R2 COOH R COOH CH2 R R C O O O Cl C Cl CH C OH OH Dicofol DDT DDN DDD DDE DDMU DDMS DDNU DDNS DDA DDOH DBN DDM DBP PCBA PCPA
降解DDT的微生物类群 • 据Brown的资料,厌氧条件下,有10属23种细菌能对DDT发生不同程度的脱氯作用。 • 14个脱氯作用最活跃的细菌:假单孢菌6个种,黄单孢菌、欧文氏菌各4个种; • 其它细菌:芽孢杆菌3个种,无色杆菌、产气气杆菌(Aerobacteraerogenes)、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nm tumefaciens)、巴斯德梭菌(Clostridium pasterianum)和密西根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michiganense)各1个种。
绿色木霉 DDT DDD + ( DDE) 尖孢镰刀菌 DDT DDD 或 DDE • 放线菌 厌氧条件下,链霉菌(Streptomyces)和诺卡氏菌(Norcardia)两个属中都有能降解DDT为DDD的种存在。 • 真菌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2、林丹(Lindane) (高丙体六六六) B. cereus E. coli Clo. sporogenes + • 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 • 腊样芽孢杆菌 •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和大肠杆菌(E. coli) • 恶臭假单孢(P. putida)菌的分解活性最强。
S S C2H5O C2H5O NO2 NH2 O O P P C2H5O C2H5O S C2H5O OH P C2H5O NH2 HO NO2 HO 3、对硫磷(Parathion) • o,o-二乙基-o-(对硝基苯)硫代磷酸酯 氨基对硫磷 对硫磷 o,o-二乙基硫代磷酸 P-硝基酚 P-硝基苯
易分解,持留期短,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仅数日。易分解,持留期短,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仅数日。 • 起作用的微生物: 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 ) 球拟酵母(Torulopsis sp. ) 硫杆菌(Thiobacillus sp. ) 木霉(Trichloderma sp. )
参与降解苯氧乙酸类除草剂的已知微生物 • 假单孢菌属(Pseudomomas) • 枝动菌属(Mycoplana) • 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 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 棒杆菌属(Corynebaeterium) • 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 生孢食纤维菌属(Spotooytophaga) • 诺卡菌属(Norcardia) • 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 曲霉菌属(Aspergillus)
微生物对苯氧乙酸的代谢速率和程度各不相同,除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只能把羟基引入芳香环外,其余的各个种都能完全地或近乎完全地降解苯乙酸,使其失去芳香环的结构,并使分子上的氯释放出来。
5、五氯苯酚(PCP) • 防腐剂、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消毒剂 • 性质稳定,有剧毒 • 优先控制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