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11 Views
數位影片製作 攝影機. 電影影片格式. 格式 電影影片格式 見圖 3-2 。 類比電子影像格式 數位電子影像格式 高解像度電子影像格式. 電影影片格式. 最原始的電影影片格式是 35mm ,由愛迪生 (Thomas Edison) 和伊士曼 (George Eastman) 所發明的,和當今各戲院所使用的影片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 在影片兩側有片孔 (perforations,sprocket holes) ,大部分區域是影像使用,也就是畫框 (frame) , 每秒使用 24 格 畫格;之後的聲音軌,也很快就標準化。.
E N D
數位影片製作 攝影機
電影影片格式 • 格式 • 電影影片格式 • 見圖3-2。 • 類比電子影像格式 • 數位電子影像格式 • 高解像度電子影像格式
電影影片格式 最原始的電影影片格式是35mm,由愛迪生(Thomas Edison)和伊士曼(George Eastman)所發明的,和當今各戲院所使用的影片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 在影片兩側有片孔(perforations,sprocket holes),大部分區域是影像使用,也就是畫框(frame),每秒使用24格畫格;之後的聲音軌,也很快就標準化。
1920年代,柯達(Eastman Kodak)公司推出了16mm新的格式,用意是要鼓勵業餘的電影攝製者使用。 這格式對許多業餘者來說仍然太貴,但已成為許多影片教育訓練機構的選擇。 格式大小愈大(70mm),影像解像度愈佳,不過製作經費也愈貴。
類比電子影像格式 類比式的錄影,會根據所拍攝的畫面,產生持續帶有波形的電子訊號。數位器材錄製影像訊號的方式,則是採用一系列區隔開的開、關脈動訊號,並且以0與1來代替。數位技術帶來優異的影音品質,而且影帶素材在複製數次之後,也不會有品質的減損,這是因為數位開與關的脈動訊號可以被重複而不會劣化,但類比訊號的波形,在拷貝過程中都會有些微的改變。 (圖)類比訊號和數位訊號的差別。 類比訊號是連續性的,而數位訊號則是取樣(sample)聲波。
高解像度電子影像格式 所有的高解像度格式,都比標準解像度的格式,有更高的清晰鮮明度。 一個影像的鮮明度,是由橫過螢幕的畫素(pixel)數目,也就是水平解像度(horizontal resolution),乘上垂直通過螢幕的數目,也就是垂直解像度(vertical resolution)而決定的。 VSH─200×480 Hi-8─400×480 Mini DV─720×480 24P─1,920×1,080 35mm影片─4,000×3,000
畫框比 2.35:1派娜維馨體
畫框比 學院比例(academy ratio),也可用1.33:1來表示,就成為8mm、16mm和35mm的標準。 有時寬螢幕會在傳統電視上播放,或以錄影帶或光碟發行,這時就會採上下黑框是(letter box,也有人直譯為信箱式)的格式,也就是在1.33:1畫框比的電視上,播放完整的寬螢幕影像,然後在影像上、下加上黑邊框。不過一般較普遍的作法,會對原始電影影像帶來減損或甚至是重新構圖,這過程被稱為搖攝後掃描(pan and scan)。
畫框比 數位HDTV的畫框比是16:9也就差不多是1.78:1,極接近寬銀幕的形狀。大多數的數位格式攝影機,都可以選擇是以4:3或16:9來拍攝。
錄影帶 攝影機的品質和靈敏度,決定了是否可在低照明的情形下拍攝,以及影像的整體銳利度和質感。 錄影帶是由聚酯(polyester)構成,在一側塗有薄的的金屬氧化物塗層。比較貴的的錄影帶,通常(但不完全是)在影像品質和色彩重現上稍佳,以及較不易脫磁(dropouts,因錄影帶表面的不完美而導致的訊號損傷)。 錄影帶當然可以被反覆錄影使用極多次,不過也因為錄影帶再使用幾次後,不可避免地會有磨損,所以許多專業者在重要的拍攝上,從不考慮使用已用過的錄影帶。
電子攝影機 光線會啟動CCD的感應器,把進來的光線轉換成電的訊號,而能在錄在錄影帶上。CCD感應器是一種電晶體裝置(也就是晶片,chip),其中有光感應的小點(pixel), 如果影像聚焦到感應器上,那每個小點就會產生帶有彩色和亮度訊號的電流。 通常會有三個CCD,各負責主要的原色:紅、綠、藍。色彩會被鏡頭後的稜鏡(prism)所分解,也當然是依照每個顏色所佔的比例而完成的。
時間碼 時間碼(time code)是一種數字系統,可以提供電子影像的每一個圖框,一個位址的數字(address number)。大多數電子影像系統都會在錄影帶上錄製SMPTE時間碼,就可為每個圖框提供位址數字。例如01:02;15:10的時間碼,指的就是1小時、2分、15秒、10個圖框。 有的電子影像格式,時間碼會錄在其中一條聲音軌中,其他的就錄在垂直遮沒期(vertical blanking interval)中,或是影帶特別保留要錄製時間碼的區域。也還是有些攝影機並不再拍攝時提供時間碼的錄製,但是可以在後製作時期補錄進去。時間碼在剪輯上是非常有用的。
時間碼 時間碼也可以錄在錄音帶或影片上,也可以出現在拍板(slate)之上。
顏色的呈現 有個極相關的功能,稱為白平衡(white balance),可以讓攝影機操作者做更多細微調整,讓攝影機可以在不同色相的情況下,也能正確地錄到白色。 有些攝影機會感應是在室內或戶外拍攝,就自動地調整白平衡,只不過更細微的調整就需要操作者的控制。要做白平衡時,必須把畫面拍滿白色的物體,再壓下白平衡的按鍵。開啟攝影機迴路解讀白色,在白色設定好之後,所有顏色也都會正確。
顏色的呈現 如你要有創意上的表現,也可以使用黃色來使攝影機做白平衡,這樣會使攝影機誤認黃色為白色,而逐一地改變其他顏色。
增益-電子式地加強畫面訊號的亮度 藉由加大電子上攝影機上的增益(gain)控制,可以電子式地加強畫面訊號的亮度。雖然這功能可是攝影機在極低照明度的光線下拍攝,不過同時也會產生更多的影像雜訊(就像是影片影像粒子的變大)。通常在加大增益上會有兩個或三個切換選擇,類似+9dB(decibel)或+18dB。 0dB、3dB、6dB、9dB、12dB、15dB、18dB 當快門、光圈都開到最大時,還不夠亮時使用。主要採數位補光的方式,讓整體變光亮。 *不過會破壞畫質,儘量不要開到9dB以上。
快門速度 電子快門可以減低曝光量,使細節變得銳利,並降低快速移動物體的模糊感。電子快門不應該與影片攝影機上的快門混淆,因為影片拍攝影機上的快門,是在影片移動時阻隔光線用的。 4、 8 、 15 、 30 、 60 、90、100、125 、180、 250 、350、 500 、 725、1000…10000 快門是一組做在相機機身內的一個裝置,用來控制光量進入底片的感光時間的長短,並且會影響畫面的動感。快門速度S分為: *其中4代表1/4秒,8為1/8秒……10000為1/10000秒…。
光圈 除了焦點環外,鏡頭還會有一個決定多少光線可以進到攝影機的轉圜。這轉環控制著口徑(aperture)的大小,也就是鏡頭允許光線通過的開口。這口徑有著可調整的光圈(diaphragm或iris),可以開合控制著光線多寡。口徑打開程度,是以檔(f-stop)來做單位,檔的數字也會出現在光圈轉環上。
光圈 光圈的數字是極易令人感到混淆的,以奇特的數字順序出現:1.4、2、2.8、4、5.6、8、11、16、22。這看起來不相關的數字,其實是來自數字公式,也就是乘上2的平方根(square root)所得來的結果。在這關聯下,每檔光圈就是相連光圈的一倍大,或是一半的光亮度。換句話說,也說是種逆轉的關聯性。f/8的光圈,只有f/5.6光亮度的一半,f/11就比f/16多了一倍的光亮度。 f 1.6、f 2、f 2.4、f 2.8、f 3.4、f 4 、f 4.8、 f 5.6 、f 6.8 、 f 8 、f 9.6 、f 11 光圈是藉由控制葉片開合的大小,控制光線在一定時間內,進入相機內光量的多寡,即為光圈。 *f值小則光圈孔大,f值愈大則光圈孔愈小。所以一般我們在說大光圈時,就是指號數越小的光圈值。
鏡頭 鏡頭收集反射自物體的光線,並集中在感光元件上。在鏡頭最前方會裝有遮光罩(lens hood),可以防止光線直射入鏡頭表面,導致不理想的光斑。在運送時,遮光罩也可以用來保護鏡頭表面。在影片攝影機中,聚焦點的位置就是影片;在電子攝影機中,則是CCD晶片之上。
焦距 絕大多數電視攝影機和電子攝錄放影機,都是配備變焦鏡頭(zoom lens),更正確地說,是可以改變焦距的鏡頭(variable focal length lens),能夠在同一位置拍到特寫、全景,或是兩者之間的所有畫面。 另一種鏡頭,稱為定焦鏡頭(fixed lens或prime lens),則只能拍攝到一個透視感。
焦距 所有的鏡頭,包含變焦和定焦鏡頭,都是以焦距(focal length)的測定長度來制訂的。一個定焦鏡頭可能是25mm,另一個就可能是50mm。 可變焦距的鏡頭,範圍可能是10mm到100mm。焦距的長度,就是鏡頭的光學中心點到攝影機中影像聚焦位置的距離。焦距愈長,畫面愈可放大。 一個50mm,比起25mm鏡頭,會有較多內容細節,但拍攝到的場景較少。變焦鏡頭在100mm的位置,就會比再50mm時,也更緊縮的畫面。即數字越小,視野越寬廣
變焦鏡頭由可拍到最特寫和最廣角畫面間,會由一個比值來代替。就像有的鏡頭是5:1,有的是10:1。如果5:1鏡頭最廣角是20mm,那特寫就會是100mm。10:1的鏡頭,最廣角是20mm,最特寫就是200mm。比值愈大,變焦的範圍也愈大,只是在價格上也會更貴。變焦鏡頭由可拍到最特寫和最廣角畫面間,會由一個比值來代替。就像有的鏡頭是5:1,有的是10:1。如果5:1鏡頭最廣角是20mm,那特寫就會是100mm。10:1的鏡頭,最廣角是20mm,最特寫就是200mm。比值愈大,變焦的範圍也愈大,只是在價格上也會更貴。
可以把物體拍的比較大的鏡頭,稱為望遠鏡頭(telephoto),差不多和人類視野相等的叫標準鏡頭(normal),可以有比人類視野更寬的叫廣角鏡頭(wide-angle)。可以把物體拍的比較大的鏡頭,稱為望遠鏡頭(telephoto),差不多和人類視野相等的叫標準鏡頭(normal),可以有比人類視野更寬的叫廣角鏡頭(wide-angle)。 標準鏡頭拍到的是最自然的透視感;望遠鏡頭會讓物體看起來變大,同時也會縮小距離深度,使物體和物體間感覺上非常接近。如果是移動的物體,感覺起來就會比實際速度要來得慢。 廣角鏡頭正好相反,會使物體看起來變小,和其他物體間較分離,再物體相攝影機接近或後退時,速度會感覺比較快。
變焦鏡頭通常會有近攝影(macro)的裝置,可以讓幾乎是在鏡頭最前方的被攝主體仍有清楚焦點。會有旋紐或其他控制,讓你可以選擇近攝的位置,讓鏡頭能把及小的物體(如硬幣或指甲),拍成充滿銀幕的大特寫。數位攝影機有時也會有數位變焦(digital zoom),可以藉由數位方式延長光學變焦(optical zoom)的範圍,只不過會帶來品質的損失。 變焦鏡頭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輕易地改變拍攝視野。和定焦鏡頭比起來,又較能有在彩色呈現上的一致性。每個鏡頭在色彩重現上多少有些差異,如果使用完25mm鏡頭,再換上50mm鏡頭拍攝,所錄到的畫面顏色或許有些不同。
焦點 鏡頭上也會有控制焦點(focus)的轉環,在上面會標示有公尺、英呎距離的刻度。如果拍攝物體在焦點上,看起來就會是銳利且清楚;如果失焦,就是模糊且不易辨識的。當透過觀景器觀看時,同時轉動焦點環,就可以察覺何時畫面是在焦點上。 許多攝影機都有自動對焦(auto focus)的功能,會判斷攝影機和主體間的距離,並予以調整,只不過自動對焦往往會被誤導。如果你要對焦的主體是在畫框右邊,當有其他物體出現在中間時,鏡頭的焦點就可能對錯了主體。就像攝影機中其他自動的功能,自動對焦也經常要關閉才好。
鏡頭光圈中的金屬薄片,會打開或關小成不同的檔位。開口愈小,光圈檔位的數字愈大,進到攝影機的光線也愈少。鏡頭靈敏度是在最大光圈時,有多少光線可以進來而決定。也就是說,一個最大光圈f/1.2的鏡頭,就比最大光圈f/2的鏡頭要更靈敏。鏡頭光圈中的金屬薄片,會打開或關小成不同的檔位。開口愈小,光圈檔位的數字愈大,進到攝影機的光線也愈少。鏡頭靈敏度是在最大光圈時,有多少光線可以進來而決定。也就是說,一個最大光圈f/1.2的鏡頭,就比最大光圈f/2的鏡頭要更靈敏。 鏡頭是以最大光圈數值,也就是可以進來的最大光亮度來分級的。f/1.4的鏡頭,會被認為是感光度高的鏡頭,因為可以讓極大量的光線進來。f/4就只有較少量的光線,所以是感光度低的鏡頭。
景深 景深(depth of field)指的是攝影機所拍攝的焦點前後,清楚的範圍距離。景深會因為光圈、鏡頭焦距、攝影機和主體間的距離而有所改變。鏡頭焦距越長,光圈開得越大,景深就越淺。廣角鏡頭(短的焦距)就比望遠鏡頭(長的焦距)有較深的景深。一般來說,物體越靠近攝影機,景深也就越淺。 (圖 景深三分之一大原則。)
焦距也會影響景深,因為廣角鏡頭有比望遠鏡頭看起來更自然的景深。廣角鏡頭可用來拍攝廣闊、有深度的場景。焦距也會影響景深,因為廣角鏡頭有比望遠鏡頭看起來更自然的景深。廣角鏡頭可用來拍攝廣闊、有深度的場景。 光圈越小(也就是數字越大),景深也就越深。f/22的光圈,比起f/2.8的光圈,有著極深的景深表現。這個特性,可以使畫框中僅有焦點清楚的單一主體,成為被強調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