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k likes | 2.03k Views
GPS 测量原理及应用. 第一部分 GPS 原理概要. 发展简史 系统组成 工作原理 信号结构 误差来源 定位类型. 第一章 GPS 发展简史. “ 哪儿?”与“怎么去?”. 现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TRANSIT 与 CICADA 多普勒导航定位系统 GPS 与 GLONASS NAVSTAR-GPS: NAVigation System with Time And Ranging -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美国) GLONA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俄罗斯).
E N D
第一部分GPS原理概要 • 发展简史 • 系统组成 • 工作原理 • 信号结构 • 误差来源 • 定位类型
现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TRANSIT 与CICADA • 多普勒导航定位系统 • GPS与GLONASS • NAVSTAR-GPS: NAVigation System with Time And Ranging -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美国) • GLONA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俄罗斯)
第一节 GPS的系统构成 • 空间部分 • 控制部分 • 用户部分 • (地面部分)
一、GPS的空间部分 • GPS的空间部分是由由GPS卫星所组成的卫星星座所构成。 • GPS卫星的类型: • Block Ⅰ(实验卫星) • Block Ⅱ(正式工作卫星) • Block ⅡA(正式工作卫星) • Block ⅡR(正式工作卫星) • Block ⅡF(正式工作卫星)
一、GPS的空间部分(续) • GPS卫星的组成: • 原子钟 • 无线电发射器 • 计算机
一、GPS的空间部分(续) Block Ⅰ卫星
一、GPS的空间部分(续) Block Ⅱ卫星
一、GPS的空间部分(续) Block ⅡR卫星
一、GPS的空间部分(续) • GPS星座 • 设计星座:21+3 • 21颗正式的工作卫星+3颗活动的备用卫星 • 6个轨道面,平均轨道高度20200km,轨道倾角55 ,周期11h 58min(顾及地球自转,地球-卫星的几何关系每天提前4min重复一次) • 保证在15高度角以上,能够同时观测到4至8颗卫星 • 当前星座:26颗
一、GPS的空间部分(续) GPS卫星星座(=35 ,=90)
一、GPS的空间部分(续) • 作用 • 发送导航定位信息 • 其他特殊用途(如通讯、检测核暴等)
二、GPS的控制部分 • 组成: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 • 主控站 • 作用: • 收集各检测站的数据,编制导航电文,监控卫星状态 • 通过注入站将卫星星历注入卫星,向卫星发送控制指令 • 卫星维护与异常情况的处理
二、 GPS的控制部分(续) • 数量:1 • 分布:美国克罗拉多州法尔孔空军基地 • 注入站 • 作用:将导航电文注入GPS卫星 • 数量:3 • 分布:阿松森群岛(大西洋)、迪戈加西亚(印度洋)和卡瓦加兰(太平洋)
二、 GPS的控制部分(续) • 监测站 • 作用:接收卫星数据,采集气象信息,并将所收集到的数据传送给主控站 • 数量:5 • 分布:夏威夷、主控站及三个注入站
二、 GPS的控制部分(续) GPS的控制部分
二、 GPS的控制部分(续) GPS的控制部分
三、GPS的用户部分 • GPS信号接收机 • 采用石英钟 • GPS信号接收机的类型 • 依用途:大地型(测地型)、导航型与授(守)时型 • 依能否接收测距码(伪距码):有码与无码 • 依接收伪距码的种类:P码与C/A码 • 依接收不同频率载波的数量:单频与双频
一、位置基准 • 概述 • 坐标系统 原点、坐标轴指向、长度基准 • 惯性系与非惯性系 • 地心系与参心系
一、位置基准(续) • 类型 • 习/惯用天体参照系(Conventional Celestial Reference System) 例:ICRF,IERS (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制定,由500颗河外星系的天体所构成 • 习/惯用地面参照系(Conven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System) 例:ITRF, IERS (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制定,由全球数百个SLR、VLBI和GPS站所构成
一、位置基准(续) • GPS应用中所采用的位置基准 • WGS84(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 • 广播星历 • 由美国国防部研制确定,其原点在地球质心,Z轴指向BIH1984.0定义的协议地球极(CTP),X轴指向BIH1984.0的零子午面与CTP赤道的交点,Y轴与Z、X轴构成右手系。椭球采用IUGG在第17届大会给出的推荐值:长半轴为6378137,扁率为1/298.257223563。大地水准面模型采用EGM。 • ITRFyy • IGS精密星历 • Z轴指向CIO ,利用SLR、VLBI和GPS等技术维持。 • 提供站坐标及速度场信息
一、位置基准(续) • GPS应用中所采用的位置基准(续) • WGS84与ITRF的关系 • WGS84地面站坐标精度为1m到2m的精度,ITRF则为厘米级精度 • 引力常数不同
一、位置基准(续) • GPS应用中所采用的位置基准(续) • WGS84与ITRF的关系(续) • 转换关系
二、时间基准(系统) • 时间的起点和时间的长度 • 时间系统 • 太阳时与恒星时 • 力学时 • 原子时 • GPS时 • 为原子时 • 1980年1月6日0时与UTC一致 • GPS时用GPS周+一周内的秒数来表示
1. GPS信号的组成 用于导航定位的GPS信号由三部分组成: • 载波(L1和L2) • 导航电文 • 测距码(C/A码和P(Y)码)
2. 载波 • 两种频率的正弦波 • L1: • L2:
3. 导航电文 • 方波 • 码速:50bps • 内容: • 广播星历(导航信息) • 卫星钟改正 • 历书(概略星历) • 电离层信息 • 卫星健康状况
4. 测距码 • 方波 • 伪随机噪声码 • 两种测距码: • C/A码 - 粗码 • 码速:1.023MHz • 码元长度:300m • P(Y)码 - 精码 • 码速:10.23MHz • 码元长度:30m
4. 测距码(续) • 测距码的调制
美国降低普通用户导航定位精度的措施 • SA - Selective Availability(选择可用性) • -技术:轨道信息加绕(长周期,慢变化) • -技术:卫星钟抖动(高频,短周期,快变化) • AS - Anti-Spoofing(反欺骗) • P码加密,成为Y码
一、本质 • 距离后方交会
三、距离测定方法 • 利用测距码测距(伪距测量) • 利用载波测距(载波相位测量)
第五节 伪距测量与载波相位测量 • 伪距的测定 测定伪距的示意图
一、伪距测量 • 测距码 • 伪距的测定
1. 测距码 • 伪随机噪声码(PRN) • 模二和 • 二进制信号 • 码元、时间周期(TP)与长度周期(LP) • 运算规则: • 相关系数 • 随机噪声的自相关性
1. 测距码(续) • 伪随机噪声码(续) • 伪随机噪声码 • 可复制性 • 生成方式 • GPS的测距码 • C/A码:码速1.023MHz, TP=1ms, LP=1023, 码元长度293.052m • P码: • 码速10.23MHz, TP=266天9小时45分55.5秒, LP=235469592765000, 码元长度29.3052m。 • 实际被截为7天一个周期,共38段,每一段赋予不同的卫星,卫星的PRN号也由此得到。
2. 利用测距码测距 • 测距原理
2. 利用测距码测距(续) • 利用测距码测距的优点 • 精度高 • 无多值性 • 抗干扰 • 区分不同卫星
3. 伪距观测值 • 伪距观测值
二、载波相位测量 • 载波的结构 • 载波相位的测定 • 整周模糊度与周跳 • 载波相位观测值
1. 载波的结构 • 正弦波
2. 载波相位的测定 • 基本物理原理 • 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