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464 Views
战国大名与织丰时代 一、战国大名 守护大名由幕府任命,受幕府控制 战国大名独霸一方,与幕府对立 战国大名部分由守护大名转化而来 部分由家臣或地方领主取而代之 “下剋上”是大名藐视将军权威的连锁反应 领内有直属领地、家臣封地、原领主封地 有知行地的“国人”、得部分年贡的“地侍” 按“贯高”出兵,前者为骑兵,后者步兵“足轻” 大名制定“家(分国)法”,各阶层行为准则 各大名实施检地,自己申报较多. 二、经济发展 战国大名为取胜,采取富国强兵政策,措施: 1 、推动金、银矿山的开采,甲州金、大森银 2 、完善灌溉,开发新田,增加粮食
E N D
战国大名与织丰时代 • 一、战国大名 • 守护大名由幕府任命,受幕府控制 • 战国大名独霸一方,与幕府对立 • 战国大名部分由守护大名转化而来 • 部分由家臣或地方领主取而代之 • “下剋上”是大名藐视将军权威的连锁反应 • 领内有直属领地、家臣封地、原领主封地 • 有知行地的“国人”、得部分年贡的“地侍” • 按“贯高”出兵,前者为骑兵,后者步兵“足轻” • 大名制定“家(分国)法”,各阶层行为准则 • 各大名实施检地,自己申报较多
二、经济发展 • 战国大名为取胜,采取富国强兵政策,措施: • 1、推动金、银矿山的开采,甲州金、大森银 • 2、完善灌溉,开发新田,增加粮食 • 3、吸引商人住城下町,自由买卖乐座、乐市 • 4、撤消关卡,避免在农忙季节进行战争 • 大名直辖地规模小,年贡少 • 财政主要依靠段钱、栋别钱、夫役钱 • 城市急速发展,堺、博多、平野等自治城市 • 堺的36人“会合众”、博多的12人“年行司” • 工商业者“町众”组成“町”团体,自治 • 从朝鲜半岛引进棉花,三河等地种植
三、西力东渐 • 1543年,葡人乘坐的中国走私船漂流种子岛 • 岛主购买火绳枪,近江国友村仿造 • 各国组成“足轻”步兵火枪队, • 改变骑兵作战方式及防御工事“城” • 葡、西“南蛮人”、“南蛮船”、“南蛮贸易” • 天主教耶稣会为上帝扩大地盘 • 为贸易,西日本大名接受洗礼,允许传教 • 义辉将军许可,织田为打击佛教亦许可 • 渴望稳定,信徒增加迅速,1582年达15万 • 1582—90年,四少年使节参见罗马教皇 • 金属活字印刷、服装、饮食等的影响
四、织田信长统一活动 • 其父织田信秀原为尾张守护代之家臣 • 信长喜武艺、果断、战术巧妙出奇 • 无神论者,尤敌视佛教势力 • 1555年灭守护代,占清洲城,统一尾张国 • 统一条件: • 1、最早植棉,农业较为发达,经济实力较强 • 2、织田最早用火枪武装军队,战斗力强 • 3、采取推动农业、商业发展的政策 • 4、注重远交近攻方式 • 5、桶狭间战役后与德川结盟
统一过程: • 1560年今川义元上洛,桶狭间大败 • 1561年织田、德川家康订立“清洲盟约” • 1567年织田攻占美浓国 • 1568年织田奉义昭入京,立为将军 • 1571年烧毁比睿山延历寺,镇压一向宗起义 • 1573年流放将军义昭,室町幕府亡 • 1575年长篠城用火枪击败武田胜赖 • 1576年在琵琶湖畔建安土城 • 1582年为支援秀吉,进京都 • 家臣明智光秀叛变,本能寺自焚
五、丰臣秀吉统一活动 • 尾张农家出身,其父为织田亲兵(足轻) • 初称木下藤吉郎秀吉,1573年改羽柴秀吉 • 1582年率军进攻中国地区的毛利辉元 • 本能寺之变后回师,在京都山崎败明智光秀 • 1583年在近江打败柴田胜家、织田三子信孝 • 建大阪城,三年后建成 • 1584年与德川家康、织田二子信雄战,讲和 • 1585年征服四国长宗我部元亲,任关白 • 1586年任太政大臣,赐姓丰臣 • 1587年征服九州岛津义久 • 1590年平定关东北条氏政、奥羽伊达政宗 • 1591年将关白职让其养子,自称太閤 • 晚年居京都桃山
六、丰臣秀吉的统治 • 1、颁布《刀狩令》,收缴农民的武器 • “贮藏武具,必使年贡杂赋滞纳,企谋暴动” • 2、“太閤检地”,丈量全国土地 • 确定土地耕种者和年贡承担者 • 3、颁布《身份统制令》,编制户籍 • “兵农分离”、“农商分离”,禁止农民流动 • 武士居住城下町,随主君移动 • 4、统一度量衡,废除行业垄断,撤消关卡 • 整修道路,推动手工业、商业发展 • 5、开始禁止传教
七、丰臣发动侵朝战争 • 原因:通过对外战争提高自己的声望 • 满足领主土地及商人贸易的要求 • 转移丧失土地者的不满情绪 • 满足武士们的好战心理 • 过程:1592—1593年“文禄之役” • 15万大军,初陆战顺利,攻占京城、平壤 • 海战失利,后中朝军反攻,陆军损失惨重 • 被迫议和,称其日本国王,怒 • 1597—1598年“庆长之役” • 14万大军,海战初胜,后惨败,陆战败退 • 丰臣病死,日本撤军
八、安土桃山文化 • 特色:新鲜感、豪华型、现实性 • 代表: • 名城—安土城、大阪城、伏见城 • 绘画—狩野派的平民化 • 金属版、木版活字印刷术 • 千利休的茶道(贵族化) • 秀吉的黄金茶室 • 早期的歌舞伎 • 女歌舞伎→若众歌舞伎→野郎歌舞伎 • 南蛮屏风等西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