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441 Views
佛山市三水区 第 42 个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专栏. 一、“地球日”的由来.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地球日”,是 1970 年 4 月 22 日,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一个刚满 25 岁的学生丹尼斯海斯在校园发起和组织的。他在今天被誉为“地球日之父”。. 二、第 42 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 2011 年 4 月 22 日是第 42 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主题为: “ 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 ” 。旨在借助地球日活动平台提高公众对国土资源国情的认识,普及有关科学技术知识,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
E N D
一、“地球日”的由来 •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地球日”,是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一个刚满25岁的学生丹尼斯海斯在校园发起和组织的。他在今天被誉为“地球日之父”。
二、第42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 • 2011年4月22日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旨在借助地球日活动平台提高公众对国土资源国情的认识,普及有关科学技术知识,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
五、认识地球小知识 • (一)认识我们的地球深部 •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一般厚33公里(大陆)或7公里(海洋)。地壳分为上下两层,其间是康拉德面,在10公里左右。上部地壳只有大陆有,海洋基本缺失。上部地壳主要为花岗岩层,下部地壳主要为玄武岩层。
(一)认识我们的地球深部 • 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是地幔,平均厚度为2870公里左右。地幔也分为上下两层,分界面约在1000公里左右。上地幔主要由超基性岩组成。下地幔主要由超高压矿物组成的超基性岩构成。
(一)认识我们的地球深部 • 在上地幔分布着一个呈部分熔融状态的软流圈,其深度在60-400公里左右,是液态岩浆的发源地。由于莫霍面上下物质都是固态,其力学性质区别不大,所以将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部分统称为岩石圈。
(一)认识我们的地球深部 • 地球的中心部分为地核,半径为3473公里左右。地核又可分为外核和内核。根据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定,外核可能是液态物质,内核则是固体物质。 • 地球的形状呈梨形,赤道半径约为6378公里,两极半径约为6356公里。
(二)走近地质公园 •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二)走近地质公园 • 目前我国有24个经联合国认定的世界地质公园,占全球77个世界地质公园的近1/3,是世界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全国已批准国家地质公园139处,授予44家国家地质公园资格,省级地质公园159处。
(二)走近地质公园 • 我国的世界地质公园有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河南云台山、云南石林、广东丹霞山、湖南张家界砂岩峰林、黑龙江五大连池、河南嵩山、浙江雁荡山、福建泰宁、内蒙古克什克腾、四川兴文石海、山东泰山、河南王屋山—黛眉山、海南雷琼、北京房山、黑龙江镜泊湖、河南伏牛山、江西龙虎山、四川自贡、陕西秦岭终南山、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广西乐业—凤山、福建宁德世界地质公园。
六、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然、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六、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 地 震 • 室内应急 • 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为安全的。另外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空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一定要注意避开门窗附近等。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至户外。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不使用电梯。
六、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 地 震 • 室外应急 • 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这是最庆幸的事,但这时不要冒险冲进室内取物或救人。如果在街上行走时地震,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
六、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 地 震 • 自 救 • 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应注意用手、衣物等捂住口鼻。另外,还应想法将手与脚挣脱开来,用砖块、木头等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尽量将“安全空间”括大些。 • 无力脱险时,应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要想方设法寻找食物和饮水。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或敲击管道、墙壁等。
六、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 海 啸 • 海啸是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或下陷所致。海底突然变形,致使从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体发生大的涌动,形成海啸袭击沿岸地区。 • 海啸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快,地震发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啸速度越快。因此,一旦发生地震要马上离开海岸,快速转移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如果收到海啸警报,没有感觉到震动也要立即离开海岸。在没有解除海啸警报之前,勿靠近海岸。
六、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 滑 坡 • 防止日常活动诱发滑坡灾害,选择安全地带修建房屋,不要随意开挖坡脚,不要随意在斜坡上堆弃土石,管理好引水和排水沟渠。 • 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会出现凸起,堵塞多年的泉眼可能复活,或井、泉突然干枯,或水质发浑变味。滑坡体前缘部位出现纵向及横向放射状裂缝,说明进入临滑状态。临滑之前,常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发出的音响,部分穴居动物对此十分敏感,会有异常反应。 • 雨季特别是雨季的夜晚最好不要在滑坡危险区逗留。当看到或听到山坡发生崩塌、滑坡时,应迅速判断崩塌、滑坡来源方向,切记不能顺着崩塌、滑坡运动方向逃离,通常情况下,应以最快速度向着垂直崩塌、滑坡运动的方向逃离。
六、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 泥石流 • 房屋不要建在沟口、沟道上;不能把冲沟当做垃圾排放场;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雨季穿越沟谷时,无论晴天还是下雨,都要先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快速通过。 • 泥石流形成后河谷上游有雷鸣响动。当看到或听到沟谷上游可能有泥石流发生时,不能顺着沟谷向下游逃离,而应以最快速度向沟谷两侧山坡上方逃离,来不及奔跑时要就地抱住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