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人格心理學

人格心理學. Personality and Social Encounter By Gordon W. Allport. Part I. 人格研究的一種取徑 An Approach to Personality.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學是一 門(人文)藝術 , 還是一門科學?. 1. 20 Cent. 的 心理學是以精神 分析、行為主義與完形 心理學構成最主要 理論。但這些理論最重要的輻輳之處乃在於 “personality” (人格)之概念。.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人格心理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格心理學 PersonalityandSocialEncounter By GordonW.Allport

  2. PartI 人格研究的一種取徑 AnApproachtoPersonality

  3.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學是一門(人文)藝術, 還是一門科學?

  4. 1. 20Cent.的心理學是以精神分析、行為主義與完形心理學構成最主要理論。但這些理論最重要的輻輳之處乃在於 “personality”(人格)之概念。 當代科學的暴風圈由四翼(fourwinds)構成:自然科學、生物(生命)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學。而心理學實乃此四翼共同襲捲之暴風中心。 物理與數學的方法造成第一道衝擊。 生物(生命)科學定義了最主要的研究對象。 社會科學的加入,使心理學和文化的交集成為一個最複雜的矩陣。 人文學與以上三者相較,到目前為止,其影響猶如一陣微風。但對於問題的解決,以及讓心理學離開此暴風圈的出路,似乎都在此得到暗示。

  5. 2. 「人格」作為一個核心概念,受益於文學、哲學、美學之處尤多於其他科學 • 和文學的描寫相較,心理學對於人(個人內心)的研究似乎都顯得相當粗糙而魯鈍。 • 所以,心理學究竟應作為一種科學,抑或作為一種藝術,才更為允當? • 為了回答此一問題,我們選擇一個議題為例:懦夫或勇者

  6. 3.以「懦夫」、「勇者」這些亙古不變的人格議題 為例 • 懦怯是指人的精神因為畏懼而「縮小」(膽小)的現象。反之,勇者的無畏精神不但不使人縮小,反而能夠大到「雖千萬人吾往矣」 • ─ [由A Book of ‘Characters’ from Theophrastus, Joseph Hall, Sir Thomas Overbury, Nicolas Breton, John Earle, Thomas Fuller, and other English authors; Jean ... Vauvenargues, and other French authors byRichard Aldington(即從中世紀起收錄的文學描述)中摘引一段有關懦夫的描寫] • [或從漢代民間文學中摘述一段有關勇者的描寫] • 在所有的行為中可以歸結出一個共同的特徵(characteristic),或是一個不變的特質(trait)。 • 文學中所刻畫的角色性格不會像滑水板一樣,只從水面上滑過──它會沈潛深入到一個人的裡裡外外。可是心理學卻常只能停留在表面的描述。

  7. 4. 人格心理學的第一個議題:特質,就受到文學的嚴重挑戰。我們從此學到的是什麼? 第一課:發現的脈絡(contextofdiscovery)。文學描述常以事件(episode)為經緯來刻畫一個角色的言談作為與行事風格。心理學則仰賴實驗與評量來觀察一個個體。假若心理學可以從文學中學會「刻畫」的因子,那麼,在有控制的實驗觀察之下,應該能夠對於個人得出更為深刻和精確的發現才對。 第二課:觀察結果的一貫恆定性(consistency)。文學中任何重要的性格刻畫,在其所有的舉止言談之間可以作自我對質(self-confrontation),而不致違背其間必要的風格統一性。但在心理學上,我們雖使用了信度、效度考驗,卻幾乎從未開始作性格本身的自我對質,以致我們只能保證非常表淺的精確性,卻沒有任何深度可言。

  8. 5. 在進行任何人格心理學觀察之前,對於人格的深入與切近理解,是獲得有意義的觀察推論之必要前提。 • 譬如完形心理學家Wertheimer就曾提議:我們必須先有一個關於人格核心的概念(他稱之為radix),像植物的根部一樣,使得人格的所有特質能從此長出。Wertheimer研究的一個個案是一位女學生,她具有一切學者般的好學特質,但同時也沈溺於使用化妝品──此兩者看似矛盾,但在某種radix上,卻可以發現其間的一致性(精神分析對此當然也可發現類似的深度一致性,譬如在認同的層面上,而不只在學習的態度上)。 • 在像這樣的個案上,以radix的概念而言,還有什麼其他的可能性?Power?Desire?

  9. 6. 除了統一性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問題的複雜面:衝突(conflict)、變化(changeability)與解離(disassociation) • 這是第三課:文學或戲劇有時會採用過度簡化(over-simplification)的手法(e.g. 臉譜)來刻畫角色,但心理學所要面對的人格(個體性)卻從來不是如此。 • 心理學的要務在於發現人格之中的複雜關係,但由於「科學」的自認,它也會企圖用簡化的公式來表現,譬如想用臀部和肩膀的比例來預測一個人對運動的興趣;或用身體中的磷含量來預測脾氣好壞或領導能力高低。換言之,心理學似乎還沒有發現有效的方法來面對人格的複雜面──過於仰賴數學與物理學方法的結果,使心理學一直停留在人格低層(subpersonallevel)的研究。 • 最可惜的方法問題是:心理學家大量借用物理儀器(包括紙筆的物理儀器─量表)來測量人格,卻忘記了更好的儀器:心理學家自己的心智/心靈,理性/悟性。

  10. 7. 這裡要舉出一個能使用「心」來理解人格的例子 • 用七十位大學生為樣本,請他們分別用一些季節為主題,作出些描述:關於十月、一月和五月。這些主題都用同樣的說明呈現給這些學生。最後,取得他們所作的描述,再作內容分析。雖然最容易看出的風格特點是句型、甚至標點符號的使用,但本研究的研究者卻更用心去讀出各篇描述的風格,即設法讀出personaltraits,或是讀出其中的「形質」(form-quality),譬如以下四例: • 「具有某種情感氣氛,有相當平衡的幽默感,對於社會關係與情境有某種平靜、愉悅的寬容」, • 「有積極的自我肯定,明確但既非偏見也非成見,有幽默感」, • 「經常感到厭倦,將人生視為單調的經驗,人只是在遵循其中最簡單的行動路線」, • 「對人和對人生的態度甚是單純、樂觀,常用簡單、直接、宣示性的語句」。

  11. 8. 從文學所學到的另一課:對個人作長期的關注 • 很多心理學家雖宣稱是在研究人,但卻從未仔細關注過一個人──甚至希望避免作此關注。 • 這種心理學家認為科學應關注的是人的一般性,而不是個別的人。他們認定有一種概念化的、抽象的人心(或人性),但人心(或人性)剛好不是這樣存在的。文學家們老早就曉得,人心(或人性)只能存在於個別而特殊的人身上。 • 心理學究竟是要學會抽象的一般性(「科學」)或是要學會具體的個別性(「藝術」)?若是前者,你會注意到:這樣的心理學家對於人的理解常常不比一般人多,甚至可能不如一般人。 • 自從有傳記文學以來,本來只是在敘說一個生命故事,但自從心理學介入之後,傳記(含自傳)愈來愈像是驗屍報告,缺少了文學中令人動容乃至鼓舞人心的作用。

  12. 9. 心理學自身的方法 • 在談完以上從文學藝術中學得的三課之後,我們的心理學難道沒有自己的方法嗎? • 從發現的脈絡(contextofdiscovery)而言,心理學不只靠人生經歷或文獻考察,它還能使用一切科學探索的方法,深入各種不同的行為、情境的發生之處;從自我對質(self-confrontation)而言,它要求對一切經驗事實的精確描述,而不陷溺在任憑己意的主見中;從個別性的要求來說,它的目的與其是位個人作自誇或辯解,毋寧更在於揭示真相,乃至發現有關個體之發展(結構改變)之契機,以及有關病變的診斷。 • 人格心理學是一門可以向藝術學習的科學。在「真相」的宣稱之下,它仍然是以理解作為它的最終目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