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導讀:伊能嘉矩 《 台湾蕃政志 》

導讀:伊能嘉矩 《 台湾蕃政志 》. 李信成 2012.4.14. 大綱. 一、伊能嘉矩生平 二、 《 臺灣蕃政志 》 編纂背景及 伊能嘉矩知識背景 三、 《 臺灣蕃政志 》 內容簡介 四、關於 《 臺灣蕃政志 》 中譯本 五、伊能嘉矩有關臺灣著作目錄. 一、伊能嘉矩生平. 1867-1925. 日本東北岩手縣人,自幼習漢文, 1886-1889 年就讀於岩手師範學校。因故退學,赴東京任記者。 1893 年入東京人類學會,從坪井正五郎學習人類學。

Download Presentation

導讀:伊能嘉矩 《 台湾蕃政志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導讀:伊能嘉矩《台湾蕃政志》 李信成 2012.4.14

  2. 大綱 一、伊能嘉矩生平 二、《臺灣蕃政志》編纂背景及伊能嘉矩知識背景 三、《臺灣蕃政志》內容簡介 四、關於《臺灣蕃政志》中譯本 五、伊能嘉矩有關臺灣著作目錄

  3. 一、伊能嘉矩生平 1867-1925 日本東北岩手縣人,自幼習漢文,1886-1889年就讀於岩手師範學校。因故退學,赴東京任記者。1893年入東京人類學會,從坪井正五郎學習人類學。 1895年志願來臺,擔任臺灣總督府雇員、調查員等職,在臺期間致力臺灣歷史、族群、文化等之調查研究,1906年2月返國,仍持續研究臺灣。著有臺灣相關著作十餘部,最知名的為《臺灣蕃政志》及遺著《臺灣文化志》。

  4. 二、《臺灣蕃政志》編纂背景及伊能嘉矩知識背景與本書特點二、《臺灣蕃政志》編纂背景及伊能嘉矩知識背景與本書特點 《臺灣蕃政志》於1904年由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出版,緒言指出是為臺灣蕃地的開拓與殖產,回顧過去政權的政略以為殷鑑,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當時西部平原地帶抗日活動已瓦解,日本殖民政府統治基盤已趨穩固,可投注較大心力於原住民地區。 伊能嘉矩有深厚漢文基礎,學習過人類學,抵臺後即利用公私之便於臺灣各地進行調查旅行,尤其是1897年進行192天的環島蕃地調查,並據以撰寫了《臺灣蕃人事情》(1900)。以上知識背景,表現在本書的是伊能廣泛而充分利用各種漢文文獻,調查所得蒐藏於各地各番社內的各類文書資料。

  5. 三、《臺灣蕃政志》內容簡介 1. 概述:本書分上中下3卷,探討從荷蘭、西班牙人,經鄭氏到清代3百多年(1624-1895),不同政權對臺灣原住民的治理。上卷述荷西時期;中卷論鄭氏;下卷探討清代之理番。本文625頁,含附錄:臺灣蕃地交涉年表、插圖及地圖16張。荷蘭人占50頁;西班牙人占13頁;鄭氏政權占8頁;清代占554頁。可知本文絕大多數的篇幅在介紹清治時期。 2. 章節安排:  第一篇 荷蘭時代理番設施(分6章討論:荷人的創業、教化與教育、治理、授產、內訌、荷人末路)

  6. 2. 章節安排(續):  第二篇 西班牙人對番行為(不分章節) 第三篇 鄭氏時代的理番(分番政、拓殖、討番3章) 第四篇 清政府時代的理番設施 第一章 理番政務(分熟番、生番1、生番2:開山撫番後、土地競爭4節) 第二章 屯制 (屯政、屯租、屯務整理) 第三章租課制度 (番餉、番租、免鹽課、番社倉) 第四章 防隘制度 (隘之由來、組織、隘租) 第五章 番人教化(熟番教育與教化、生番教育與教化、賜姓、禁漢番通婚) 第六章 討番 (平埔族. 查里仙族. 曹與布農. 泰雅. 排灣. 阿美及台東平埔) 第七章 漢人關於臺灣土番人種的觀察

  7. 3. 綜合介紹及述評: (1) 本書完整介紹日治以前各政權之治理台灣原住民,儘管已出版百餘年, 仍不失為瞭解歷代政權治理原住民利弊得失的入門書。 (2) 本書對清代各朝主要理番的議論、政策,多予以全文引用,有助於讀者直接看原典,省卻查閱分散各處文獻之不便。除官方文獻外,本書亦收錄不少留存於原住民各社的文獻,並予以全文照錄,有保存史料之功。 (3) 對荷西時期,強調荷蘭人利用基督教文化以教化、治理在一定範圍內令其自治並懲甘犯法者、授產則談引漢人生產米糖,論西班牙人則言其不注重理番。關於荷西時代目前已挖掘較多史料不及為伊能引用,尤其臺南以外的情況,仍有可補充之處。 (4) 對明鄭時期,本書僅簡單帶過,僅列舉屯墾範圍及對原住民的討伐。不過,本時期資料的確有限。

  8. 3. 綜合介紹及述評(續): (5) 本書重點所在的清代理番政策,先述對熟番、生番治理沿革,論述歷朝政策演變的過程及政策形成的討論。將龐雜的史料融入,使我們得以清楚知道清代治理臺灣原住民的梗概。迄今仍有其重要價值。 接續分章討論屯政、租課、隘防、教化、征伐,最後討論文獻於原住民的人種觀察。於屯政、征伐、教化等章感覺上較多為整理列舉,租課、隘防及文獻中對原住民的描述的討論則較多論述。 (6) 本書引文占去相當大的篇幅(約計250頁約占本文625頁的1/4),這種安排可能與編著為執政者參考並明相關治理議論的論點所在有關,雖然省卻查閱之不便,但是閱讀時要前後再看,才能知道著者的論點。另外本文在闡述歷代理番之全貌,較難顧及地區性的差異,不過,仍可以作為我們進一步研究的依據。

  9. 四、關於《臺灣蕃政志》的中譯本 本書僅有一本中譯本,由溫吉編譯,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於1957年出版,1999年重印,由南天書局發行。 這本中譯本,未完全依據原著翻譯,再書末後記說明:「此書於有清一代,係就日人伊能嘉矩早年之『臺灣番政志』及晚年之『臺灣文化志』,並參閱清代各家記載編纂而成」;原著所無的日治時期,中譯本新增一章(篇幅約占中譯本1/3),並說明「於日據時期,則取日人井出季和太之『臺灣治績志』、臺灣總督府之『理番志稿』、藤崎濟之助之『臺灣番族』及鈴木柳太郎之『臺灣番族研究』等書,加以編譯」。 雖有上述說明,不過於譯文並未註明那一段為原著,那一段引自他文,故在閱讀、引用上不可不察。尤其是關於清代的內容時,編譯者插入大量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的內容,需據原文才能知道兩本前後著作於論點上的改變。

  10. 中譯本與原著還有以下差異: • 1. 章節安排上,原著的「篇」改為「章」,「章」改為「節」,「小節」則有時略去、有時在段首呈現並加冒號、有時則獨立為一小標題。原著於長篇幅而不是主論的引文會加上﹝參照﹞以示區隔,中譯本則一概省略。另外,中譯本的第一章「臺灣番人稱呼之由來」,則綜合原書第四篇第一章第一節「熟蕃に對すろ施設」及第七章「支那人の臺灣土蕃に關すろ人種的觀察」而來。 • 2. 內容差異主要是文中插入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的內容,乃至取代原文代之以《臺灣文化志》的內容。也因此產生重複引用清代文獻的情形。 • 3. 原文所附加的羅馬拼音,部分未被寫出來。 • 4. 原文的日文專有名詞,直譯其音,但是與目前慣用的譯法有很大差別,如道卡斯譯成豆加斯、巴布薩譯成巴模沙。 • 5. 還有是時代的遺留,原文日本紀元改成中國紀元,支那人寫為國人等等。 • 6. 原文的附圖均未附,若干戳記、牌照未被收入。

  11. 附記:中譯本 第六章 日據時期之理番設施 內容顯示日治時期所謂「理番」,其重點是將所有原住民納入統治範圍,同時開發山區的資源。理番幾乎不再涉及平埔族,而被納入一般人民的統治範疇。 本章在編排的方式上,與其他各章頗為相似,即按時間地將日本人統治的變遷編排,將資料顯現(尤其是關於理蕃主要官員的各種主要議論),引文很多,分析較少。未註明所編內容於那一部分是參照自那一本書,而是混編成一體。 本章計分為6節,分述1. 日據初期理番設施概況;2. 防番設施;3. 佐久間總督之理番;4. 番人之撫育;5. 霧社事件及新理番政策;6. 日人番政之得失。附載:日據時期理番機構之變遷。就內容而言,引用原始資料不少,多少有點像是資料彙編,基本上按年編排,可以由此章迅速獲知日治時期原住民政策的梗概。

  12. 五、伊能嘉矩有關臺灣著作目錄 1. 《世界ニ於ル臺灣ノ位置》。東京:林書房,1899。 2. 《臺灣蕃人事情》。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文書課,1900。 (東京:草風堂,2000;臺北:成文,2010)(與粟野傳之丞合著) 3. 《臺灣志》(2卷)。東京:文學社,1902。(臺北:古亭書屋,1974;臺北:成文,1985,書名改為《臺灣省臺灣志》) 4. 小林里平、伊能嘉矩輯,《臺灣年表》。臺北:琳琅書屋,1903。(臺北:成文,1985。書名改為《臺灣省臺灣年表》) (與小林里平合著) 5. 《臺灣城志.臺灣行政區志》。臺北:博文堂,1903。 6. 《臺灣年表》。臺北:琳琅書屋,1903。(臺北:成文,1985。書名改為《臺灣省臺灣年表》) 7. 《臺灣蕃政志》。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1904a。 (臺北:祥生,1973;南天,1997) 8. 《領臺始末》。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04。 9. 《領臺十年史》。臺北:新高堂,1905。(臺北:成文,1985書名改為《臺灣省領臺十年史》) 10.《臺灣巡撫トシテノ劉銘傳》。臺北:新高堂,1905。 11.《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編第三:臺灣》。東京:富山房,1909。(本書又名《臺灣舊地名辭書》)

  13. 伊能嘉矩臺灣著作目錄(續) 12. 《臺灣總督府理蕃誌稿,第一編》。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1911。(原書標明著者為“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本書實際著者為伊能嘉矩) 13.《傳說に顯はれたる日臺の連鎖》,臺北:新高堂,1918。 14.《臺灣文化志》(上中下3卷)。東京:刀江書院,1928。 (東京:刀江書院,1965;東京:大空社,1997。臺北:南天書局,1994) 15. 伊能嘉矩著、森口雄稔編著,《伊能嘉矩の臺灣踏查日記》。臺北:臺灣風物出版社,1992。 16. 伊能嘉矩、井出季和太等人,《興味の臺灣史話:島都舊志稿》。板橋: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1997。 其他:《伊能嘉矩文庫》手稿,藏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部分已由臺灣大學整理影印成冊,包括調查手稿、《臺灣文化志》初稿、謄寫本、初校稿、未使用史料等等約140冊,藏臺灣大學總圖書館5樓「臺灣資料區」。 另有與臺灣相關論文700餘篇,主要發表於《東京人類學會雜誌》、《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慣習記事》、《東洋時報》、《臺灣時報》、《岩手每日新聞》等期刊、報紙中。

  14. 伊能嘉矩臺灣著作目錄(續) 中譯本: 伊能嘉矩著、溫吉編譯,《臺灣番政志》。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7、1999。 伊能嘉矩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江慶林等譯,《臺灣文化志》。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5、1997。(臺北:臺灣書房,2011)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註,《臺灣踏查日記》。臺北,遠流出版社,1996、2012。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註,《平埔族調查旅行 : 伊能嘉矩臺灣通信選集》。臺北,遠流出版社,1996、2012。 伊能嘉矩著、森口恆一編、張曦譯,《伊能嘉矩蕃語調查手冊(伊能嘉矩蕃語調查ノ-ト)》,臺北:南天書局,1998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