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271 Views
第十三章 社会保障管理. 郭晓溶 Emall:gxr19961999@sohu.com. 学习目标: 1. 掌握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管理体制; 2. 掌握中国社会保障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了解社会保障各子项目业务管理的基本流程; 4. 掌握从事社会保障业务管理工作的要点。. 学习导航. 第一节 社会保障管理概述 第二节 社会保障行政管理 第三节 社会保障业务管理 第四节 新中国社会保障管理. 第一节 社会保障管理概述. 一、社会保障管理的概念
E N D
第十三章 社会保障管理 郭晓溶 Emall:gxr19961999@sohu.com
学习目标: 1.掌握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管理体制; 2.掌握中国社会保障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社会保障各子项目业务管理的基本流程; 4.掌握从事社会保障业务管理工作的要点。
学习导航 第一节 社会保障管理概述 第二节 社会保障行政管理 第三节 社会保障业务管理 第四节 新中国社会保障管理
第一节 社会保障管理概述 一、社会保障管理的概念 社会保障管理是指社会保障责任机构和人员通过规划、组织、领导、人事和控制等活动经济有效地完成社会保障任务的过程。 1、管理主体是社会保障责任机构和人员。 2、客体是社会保障事业。 3、社会保障管理的目标是经济有效地完成社会保障任务。 二、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 简单讲可分为“谁来管”、“管什么”和“怎么管”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具体分为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两方面。
三、社会保障管理的一般原则 1、服务至上原则 2、公开、公正和效率原则 3、属地管理原则 4、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 四、社会保障管理效能 • 社会保障管理效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目标是否符合国民的需求;二是否做到成本最小化。 • 要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效能,需要进行综合治理P360。 返回目录
第二节 社会保障行政管理 • 一、政府社会保障管理职能 • (一)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管理的理由 • 首先,市场失灵。 • 其次,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和强制性。 • 最后,政府的公信力。 • (二)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管理的缺陷 • 首先,有效性问题。 • 其次,效率问题。 下一页
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 广义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设置和制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的总和。 • 狭义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权限的划分。 • 狭义的社会保障管理要处理好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关系: • 1、中央集中管理与地方分级管理的关系 • 2、统一决策管理与分工实施管理的关系 • 3、社会化管理与单位管理的关系 • 4、专业化管理与民主管理的关系 凝聚力形 成
三、社会保障管理模式 • 1、政府直接管理模式 • 2、政府和公法机构共同管理模式 • 3、政府和工会共同管理模式 • 前苏联及我国在文革之前都是采取这种管理模式的。 • 4、政府与私人企业共同管理模式 • 四、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 1、决策协调机构 • 2、监察监督机构 • 机构设置的原则: • (1)适应原则;(2)效能原则;(3)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原则;(4)权责一致原则;(5)分工协作原则;(6)法制化和权变原则。 凝聚力形 成 返回目录
(一)我国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的纵向体制 • 在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 • 纵向上分三个层次: • 1、第一层次是领导和决策层,是国务院下设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民政部等。 • 2、第二个层次是辅助决策、实施领导和传递层次,是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内设立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民政厅等。 • 3、第三个层次属于执行层次,是在省辖地级市、区、县人民政府设立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卫生局等。 凝聚力形 成 返回目录
(二)我国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的横向体制 • 横向上实行社会保险行政管理与基金管理分开,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分设的管理体制。 • 每一层次按三个不同方面的职能性质设置机构。 • 1、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承担社会保障行政管理职责。 • 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执行机构职责。 • 3、社会保障监督则由多个部门负责,分为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并向社会公布。 凝聚力形 成 返回目录
第三节 社会保障业务管理 • 一、社会保险业务管理 • (一)社会保险业务管理机构 • 在我国社会保险业务管理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的,是社会保险业务的具体经办机构,属非营利性质的事业单位。 • 1998年后名称统一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 (二)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程序 • 缴费核定—费用征集—费用记录处理—待遇审核—待遇支付—基金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
(三)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监管制度 • 1、建立基金准入制度 • 第一,从事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机构所需要的资格条件; • 第二,准入运营的程度。 • 2、实行基金动态监管 • 主要是监督其合理性;收益率;基金投资组合;基金管理人监督等。 • 3、建立基金退出程序 • 当某一金融机构不能依法履行义务时,并威胁到基金的安全,监管机构有权采取措施限制其运营的活动,直至取消其授权。
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业务管理 • (一)社会救助业务管理 • 审核—发放—监控 • (二)社会福利业务管理 • 民政部门对社会福利机构的业务指导。 • 社会福利机构自身的业务管理。 • 社会福利事务管理。 • (三)社会优抚业务管理 •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的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社会优抚、抚恤、军队干部离退休养老工作。 下一页 返回目录
三、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 • 实行社会化管理。 • 可参考试点辽宁省的做法。P380 返回目录
第四节 新中国社会保障管理 • 一、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沿革 • 建国至今,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 1、劳动保险阶段(1951-1957) • 2、单位保险阶段(1966—1976) • 3、改革探索阶段(1978—1997) • 4、新体制创立阶段(1998至今) • 组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设置民政部,统一管理我国的社会保障事务。
二、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央和地方社会保障财政责任不明确 2、统筹层次低,政策不统一,阻碍了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导致参保人社会保障权益受损。 3、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统一,部门利益明显。 4、社会保障法律强制性不多,政策透明度差 5、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权责不到位,监督不力。 6、社会保障管理行政色彩浓,社会化服务不够。 返回目录
三、提升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水平的设想 1、尽快明确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以及中央和地方各自的社会保障责任。 2、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抓紧制定《社会保障法》和《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 3、成立中央及地方各级社会保障委员会领导社会保障业务管理工作。 4、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下一页
结 束 祝考试顺利,假期愉快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