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作者、題解

國文. 作者、題解. 柳宗元 字 子厚 ,生於代宗大曆八年(西元 773 ),卒於憲宗元和十四年(西元 819 ),年 47 。 世稱 柳河東 :唐河東解縣(今山西省永濟縣。解,音ㄒㄧㄝˋ)人。 又稱 柳柳州 :柳州刺史任內,政績卓著,深獲百姓愛戴。. 作者、題解. 文學成就 1) 古文 古文運動 是唐代古文運動的支持者、推廣者。 主張「文者以明道」( 〈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 ),雖言「明道」,然此「道」既指道德之道,亦指藝術之道,較韓愈所言寬廣得多。. 作者、題解. 文學成就 1) 古文 古文運動 是唐代古文運動的支持者、推廣者。

Download Presentation

作者、題解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文

  2. 作者、題解 柳宗元 字子厚,生於代宗大曆八年(西元773),卒於憲宗元和十四年(西元819),年47。 世稱柳河東:唐河東解縣(今山西省永濟縣。解,音ㄒㄧㄝˋ)人。 又稱柳柳州:柳州刺史任內,政績卓著,深獲百姓愛戴。

  3. 作者、題解 文學成就 1) 古文 古文運動 是唐代古文運動的支持者、推廣者。 主張「文者以明道」(〈答韋中立論師道書〉),雖言「明道」,然此「道」既指道德之道,亦指藝術之道,較韓愈所言寬廣得多。

  4. 作者、題解 文學成就 1) 古文 古文運動 是唐代古文運動的支持者、推廣者。 主張「文者以明道」(〈答韋中立論師道書〉),雖言「明道」,然此「道」既指道德之道,亦指藝術之道,較韓愈所言寬廣得多。 與韓愈並稱「韓柳」。 古文雄深雅健,並開拓古文題材。其山水遊記、寓言故事、短篇傳記、議論文等四類,尤為傑出。

  5. 作者、題解 山水遊記:特色有二:就客觀景物描寫而言,繼承六朝山水詩文的傳統,以精鍊的筆鋒,清麗的語言,刻畫山水,形象生動,色澤鮮明,詩情畫意,宛如在目;就主觀情感而言,他所描繪的山水,又不是為了客觀欣賞山水而寫山水,而是在描繪的同時,寄寓己之遭遇與悲憤,使山水人格化、感情化。代表作為〈永州八記〉等。 寓 言:多以動物為題材,短小警策,意味深遠,筆鋒犀利,或諷刺社會病態,或鞭撻社會各種醜態,或宣洩自己遭受迫害的憤懣不平。使寓言擺脫先秦以來,僅作為論說附庸的地位,發展成一種獨立的文體。作品如:〈三戒〉。

  6. 作者、題解 短篇傳記:透過市井小民,描寫世情,具有明確的褒貶、諷諭目的,這些作品突破了傳記文學固有的框架,具有強烈的現實性與思想性,為傳記散文開拓了新生命。作品如:〈補蛇者說〉、〈種樹郭橐傳〉。 議論文:主要傳達他的哲學思想和政治主張,文筆鋒利有力,思想價值很高。作品如:〈天說〉、〈封建論〉。

  7. 作者、題解 文學成就 2) 詩 多作於貶謫之後,以山水詩最出色,內容多寓憤世傷時之意。詩風清雋明秀,前人或言其詩風近陶淵明,「頗有陶家風氣」(陳振孫),然二者在思想情感上畢竟是不同的。 唐代山水詩四大家: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

  8. 作者、題解 1. 文體—山水遊記。 2. 背景 1)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因王叔文事件,被貶為永州司馬。自遭貶謫後,柳宗元一直不能擺脫「罪謗交織,群疑當道」的處境。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宗元接到父執許孟容來函,得到莫大鼓舞,方萌「復起為人」之念。是年,修建法華寺西亭,並因此發現西山之美,於是興起遊覽的念頭。

  9. 作者、題解 2) 西山位於永州西面(今湖南省零陵縣西),旁有瀟水流過。起自朝陽巖,止於黃毛嶺,長亙千里。 3) 當時,柳宗元貶永州已經四年,他原以為遊遍永州的奇山異水,可是與友人登臨西山後(宴遊),頓覺天地寬闊,胸懷豁然開朗。這種與大自然渾然一體的感受,是之前遊覽所沒有的。

  10. 作者、題解 自此之後,柳宗元的心境產生重大的轉折,因此篇名特冠上「始得」二字。「始得」不只是發現,而是覺知感悟到西山覺知到西山的特出(「不與培塿為類」);覺知感悟到人要自得其得,要放下一切「攢蹙累積」、「若垤若穴」的人間不平,才能「心凝形釋」,才能「悠悠乎」、「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與萬化冥合」,而得到真正的宴遊之趣。所以題目冠上「始得」二字,不僅說明真正的遊賞自此開始,也暗示其心境上的轉折,自此有一個新的開始。

  11. 作者、題解 4) 往後,他又陸續遊覽西山周遭景點,並寫下記遊作品,合稱〈永州八記〉。 〈永州八記〉篇名: 前四記:作於唐憲宗元和四年(809) 一為〈始得西山宴遊記〉、二為〈鈷鉧潭記〉、三為〈鈷鉧潭西小丘記〉、四為〈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後四記:作於元和七年(812) 五為〈袁家渴記〉、六為〈石渠記〉、七為〈石澗記〉、八為〈小石城山記〉 。

  12. 作者、題解 〈永州八記〉篇名: 一為〈始得西山宴遊記〉 二為〈鈷鉧潭記〉─ㄍㄨˇ ㄇㄨˇ 三為〈鈷鉧潭西小丘記〉 四為〈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五為〈袁家渴記〉ㄏㄜˊ 六為〈石渠記〉ㄑㄩˊ 七為〈石澗記〉ㄐ一ㄢˋ 八為〈小石城山記〉

  13. 課文 (一)段旨 言往昔遊歷西山的經驗。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 ㄌㄨˋ,辱恆 常常。惴,音ㄓㄨㄟˋ ㄌ一ˋ,憂懼不安貌 閒暇 ㄒ一ˋ,隙,閒暇 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類疊 ㄧˊ,舒緩

  14. 課文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 排比 ㄒ一,通溪 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 ㄑ一ㄥ ㄍㄥ ㄓㄣˋ轉品 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15. 課文 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 特異的景觀 指我曾流覽過的 之怪特。

  16. 課文 (二)段旨 發現西山之經過。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 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斫,音ㄓㄨㄛˊ,砍伐。榛,音ㄓㄣ,樹木叢生。莽,叢草。茅茷:草葉茂盛貌。茷,音ㄈㄚˊ,草葉茂密。 排比句 窮西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ㄐ一 ㄐㄩˋ ㄖㄣˋ

  17. 課文 箕踞而遨:放任自適地坐著遊目四望。箕踞,兩腿岔開,像簸(音ㄅㄛˋ)箕一樣伸著兩腿坐在地上。如兩足蹲立地上,謂之蹲踞。古人席地而坐,坐時臀部壓在腳後跟上。箕踞與蹲踞二者小腿均未隱於身後,在古代是不合於禮儀的姿勢。柳宗元此處伸著兩腿坐,有放任自適的意思。遨,遊賞,此指遊目四顧。 皆在衽席之下:地勢高峻,俯視四顧,遠近景物盡收眼底。衽,音ㄖㄣˋ,臥席。

  18. 課文 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ㄒ一ㄚ ㄨㄚ ㄉ一ㄝˊ 【誇飾】 【明喻、錯綜、映襯】 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 ㄘㄨㄢˊ ㄘㄨˋ ㄉㄨㄣˋ 【ㄧㄥˊ 對偶、借代、轉品,形容詞轉名詞】 四望如一。

  19. 課文 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 ㄆㄟˊ ㄌㄡˇ 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 ㄏㄠˋ 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類疊、排比】

  20. 課文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取 ㄕㄤ 達到,到了 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 來到,直到 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對偶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是歲,元和四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