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50 Views
第 10 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009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33535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8.7% , 实现年初制定的 “ 保八 ” 目标。 消费 : 2009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 16.9% 出口 : 2009 年全年进出口总额 22073 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 13.9% 投资 : 2009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 30.1%.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与恒等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总供给 = 总需求 两部门经济:居民 、厂商
E N D
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实现年初制定的“保八”目标。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实现年初制定的“保八”目标。 • 消费: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9% • 出口: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13.9% 投资: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1%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与恒等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总供给 = 总需求 两部门经济:居民 、厂商 从总需求来看:Y= C + I=消费+投资 从总供给来看:Y= C + S=消费+储蓄 所以: C + I = C + S ,即I = S
厂商向居民户 支付生产要素报酬 厂商 居民户 投资 储蓄 居民户用收入向厂商 购买产品和劳务 金融机构 增加了储蓄和投资的循环模型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与恒等关系 • 政府的经济活动: 征税形成政府纯收入T;政府采购和转移支付形成的政府支出G • 从总需求来看:Y= C + I + G =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从总供给来看:Y= C + S + T = 消费+储蓄+政府纯收入 所以: C + I + G= C + S +T 即I +G=S+T,或I = S+(T-G) • 三部门经济:居民、厂商、政府 政府储蓄
政府 转移支付 税收 政府购买 税收 工资等支出 厂商 居民户 消费支出 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与恒等关系 • 四部门经济:居民、厂商、政府、国外 • 从总需求来看:Y= C + I + G +(X-M) =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 国外需求(净出口) 从总供给来看:Y= C + S + T = 消费+储蓄+政府纯收入 所以: C + I + G + (X-M) = C + S +T+ D 即I = S+(T-G)+(M-X+D) 政府储蓄 外国储蓄
国民收入 流量 储蓄 消费 税收 投资 进口 政府支出 出口 国民收入流量的水库
国民经济发展主要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来拉动。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不一样,这三种需求对GDP拉动力的比重也有所不同。国民经济发展主要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来拉动。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不一样,这三种需求对GDP拉动力的比重也有所不同。 • 在欧美发达经济体,消费占GDP比重通常在65% ~75%,比重略低的发展中国家,也多占 • 55%以上,其中绝大多数又是居民消费而非政府 • 消费。 • 近年来,我国许多行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这在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是投资率相对较高,消费率相对较低。而我国的消费率2005年以前一直在60%左右,从2005年起就迅速降至50%以下,目前只有40%左右。
投资需求是一种中间需求,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如果不能进入最终消费。就没有意义,只会造成产能过剩。投资需求是一种中间需求,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如果不能进入最终消费。就没有意义,只会造成产能过剩。 • 因此,中央在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中着力突出民生,有六条措施与民生问题直接或间接相关,包括: • 1、建设安居工程、 • 2、发展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 • 3、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 • 它所透露的政策信号是,要把扩大消费放在与扩 • 大投资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想方设法 • 促进人们消费能力和消费品质的提高。
美国、日本、印度、德国的外贸依存度大体稳定在14%~20%的范围内;美国、日本、印度、德国的外贸依存度大体稳定在14%~20%的范围内; • 中国外贸依存度却高达60.2%, • 远远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的水平。 • 美国的增长率如果下降1%,中国的出口就会下降4 个百分点。
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2% ~3%的GDP增长就能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而我国现在10%左右的速度还解决不了就业问题,其根源就在于忽视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政府投资计划不能向吸纳就业有限的大项目过度倾斜,应适度向中小企业倾斜,以有利于保就业、保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