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85 Views
第一章( 1 )、法律基础知识. 第一节、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 一、法的概念 (一)法的文义 (二)法的定义 : 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二、法的特征. 形式特征 : 1、以人的行为为调整对象 2、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3、通过权利义务双向规定调整社会关系 4、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本质特征 : 体现统治阶级意志 , 由统治阶级物质条件决定。 不是所有的行为都受法律调整 :. 跳湖事件. 1 、恋爱关系() 2 、违反道德但不违法的行为. 三、法的作用. (一)规范作用:规范人的行为
E N D
第一节、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 • 一、法的概念 • (一)法的文义 • (二)法的定义: 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二、法的特征 • 形式特征: • 1、以人的行为为调整对象 • 2、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 3、通过权利义务双向规定调整社会关系 • 4、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 本质特征: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统治阶级物质条件决定。 • 不是所有的行为都受法律调整:
1、恋爱关系() • 2、违反道德但不违法的行为
三、法的作用 • (一)规范作用:规范人的行为 • 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 • (二)社会作用: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 1、阶级统治 • 2、管理公共事务
第二节、法律规范和效力 一、法律规范、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 (一)法律规范 • 定义 • 结构:传统 假设—处理—制裁 • 现在 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例1. 消法第49条“双倍赔偿”: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该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例2. 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法律规范分类 • 1、授权性法律规范(允许做什么) • 例: 公司享有法人财产权 • 2、义务性规范 • a命令性法律规范 (必须做什么) • 例: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 b禁止性法律规范 (禁止做什么) • 案例:禁止权利滥用(经营权)。
法律条文 (二)法律部门: 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法律体系: 一个国家所有现行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整体。
二、渊源和效力: 1、法律渊源:各种表现形式 宪法——法律——行政法——地方法规——地方规章 特殊渊源:判例 习惯 民族习惯、交易习惯(贸易术语)和乡规民约(争尸案)。
1、唐武则天时,县尉赵师韫杀死徐爽。徐子元庆报父仇杀赵,后投案自首。谏官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于令,永为国典”。1、唐武则天时,县尉赵师韫杀死徐爽。徐子元庆报父仇杀赵,后投案自首。谏官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于令,永为国典”。 2、四川高院张德军案 3、最高院公报刊登案例 判例——司法解释——制定法 例如:荷花女案—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 唐山孤儿照片遗失精神损害赔偿案 五月花案
特殊渊源: 习惯 民族习惯(顶盆送葬继承)、交易习惯和乡规民约(争尸案)。
2、效力 : • 效力等级原则: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2003洛阳种子案 • 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女法官李慧娟审理一起有关种子的案件。赔偿损失的计算办法是原、被告争议焦点。原告主张适用《种子法》,以“市场价”计算赔偿数额;被告则要求适用《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省人大常委),以“政府指导价”计算。法律判决认定《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与《种子法》冲突而“自然无效” 。在河南省人大督促下,洛阳中院免去李慧娟的助理审判员。
第三节、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 一、法律关系 • 1、概念 • 2、构成要素:主体、内容和客体 • 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自然人、法人、国家。
内容:权利和义务。 1、权利:主体享有的自己为一定行为不为一定行为或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 2、义务:主体必须承担的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
客体: 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 物;人格或身份;智力成果;行为。
二、法律责任 • 1、概念:行为人由于违法或违约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 • 2、分类: • 民事责任 • 行政责任 • 刑事责任 • 社会性制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