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likes | 883 Views
第二章 点、直线和平面. 南昌理工学院 机械制图教研室. 目 录. 2.1 投影法及其分类. 2.1.1 中心投影法. 2.1.2 平行投影法. 2.1.3 平行投影的基本性质. 2.1.4 投影面体系与投影轴. 2.2 点的投影. 2.2.1 点的投影. 2.2.2 点的投影规律. 2.2.3 点的投影和坐标. 2.2.4 各种位置点的投影. 2.2.5 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 2.3 直线的投影. 2.3.1 直线的投影. 2.3.2 各种位置直线. 2.3.3 一般位置直线.
E N D
第二章 点、直线和平面 南昌理工学院 机械制图教研室
目 录 2.1 投影法及其分类 2.1.1 中心投影法 2.1.2 平行投影法 2.1.3 平行投影的基本性质 2.1.4 投影面体系与投影轴 2.2 点的投影 2.2.1 点的投影 2.2.2 点的投影规律 2.2.3 点的投影和坐标 2.2.4 各种位置点的投影 2.2.5 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 2.3 直线的投影 2.3.1 直线的投影 2.3.2 各种位置直线 2.3.3 一般位置直线 2.3.4 投影面平行线 结束放映 2.3.5 投影面垂直线
2.3.6 直角三角形法求实长和倾角 2.3.7 直线上的点 2.3.8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2.3.9 一边平行于投影面的直角的投影 2.4 平面的投影 2.4.1 平面的表示法 2.4.2 用平面的迹线表示平面 2.4.3 各种位置平面 2.4.4 一般位置平面 2.4.5 投影面垂直面 2.4.6 投影面平行面 2.4.7 平面上的直线和点 本章小结 结束放映
2.1 投影法及其分类 物体在光源的照射下会出现影子。 投影的方法就是从这一自然现象抽象出来,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投影法的分类: 投射中心 斜投影法 正投影法 投射线 物体 投影面 投影 平行投影法 中心投影法 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平面进行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投影法。
2.1.1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S 投射线 投影 a 投影面H c b 中心投影法: 投射线均通过投射中心。 投影特性: 如改变△ABC与投射中心或投影面之间的距离,则其投影△abc的大小也随之改变,度量性较差。 A C B 规 定 大写字母表示空间点; 小写字母表示 相应空间点的投影。 在投射中心确定的情况下,空间的一个点在投影面上只存在唯一一个投影。
2.1.2 平行投影法 S S H H 如果把中心投影法的投射中心移至无穷远处,则各投射线成为相互平行的直线,这种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 斜投影法 投射方向S 倾斜于投影面H 正投影法 投射方向S 垂直于投影面H
平行投影的投影特性: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大多数采用平行投影法的正投影法。
2.1.3 平行投影的基本性质 1.同素性 2.从属性不变 3.平行性不变 4.简单比不变 5.相仿性 特殊情况下:积聚性、全等性。
1 同素性 点的投影是点, 直线的投影一般仍是直线。
2 从属性不变 若点在直线上,则该点的投影一定在该直线的投影上。 即C在AB上,则c在ab上。
3 平行性不变 两平行直线的投影一般仍平行。 AB/CD=ab/cd
4 简单比不变 一条直线上任意三个点的简单比是平行投影的不变量。 AC/BC= ac/bc
5 相仿性 一般情况下,平面形的投影都要发生变形,但投影形状总与原形相仿,即平面投影后,与原形的对应线段保持定比性,表现为投影形状与原形的边数相同、平行性相同、凸凹性相同及边的直线或曲线性质不变。
伸缩系数k:投影长与线段原长之比。 k =ab/AB =cosα
特殊情况下,平行投影还具有以下性质。 1.积聚性 当直线平行于投射方向S 时,直线的投影为点;当平行图形平行于投射方向S 时,其投影为直线。
2.全等性 当线段平行于投影面H 时,其投射长度反映线段的实长;当平面图形平行于投影面H 时,其投影与原平面图形全等。
2.1.4 投影面体系与投影轴 三投影面体系: 用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构成投影面体系。
V Z X O W H Y 三投影面体系: 水平投影面(H面) 正面投影面(V面) 侧面投影面(W面) 两投影面相交, 其交线称为投影轴: V ∩ H = OX轴 H ∩ W = OY轴 V ∩ W = OZ轴
2.2.1 点的投影 a ●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a ● ● X a 点A的正面投影。 O a ● Y a 点A的侧面投影。 2.2 点的投影 Z V W H 规定: 空间点用大写字母表示,点的三个投影都用同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其中H 投影不加撇,V 投影加一撇,W 投影加两撇。
a z a Z x ● a a a z ● ● V x W ● ● a a YW X O y a y a ● a ● y YH H 投影面展开 Z 向右翻 不动 V a ● a A ● ● X W O a ● H Y 向下翻
● x Z z a a a ● y a YW X O a a a ● y YH 在投影时,投影的大小不受限制,通常不必画出投影面的边框。
● x a z a a y a y 2.2.2 点的投影规律 1、V、H两投影都反映横标,且投影连线垂直X轴;aa⊥OX轴。 Z 2、V、W两投影都反映高标,且投影连线垂直Z轴;aa⊥OZ轴。 a a ● YW O X 3、H、W两投影都反映纵标,投影连线是一条折线。 a ● YH 其中W面上的一段垂直OYW,H面上的一段垂直OYH,中间可用折线、45。斜线或以O为圆心的圆弧联系起来。
● x Z a a a z ● a X YW O a y a a ● y YH aax= aay= z = A 到H 面的距离 aay = aaz= x = A 到W 面的距离 aax= aaz= y = A 到V 面的距离
a z a x ● ● x Z a z ● ● a y a a ● ● a y a X YW O a y a ● YH 小 结: Z 1、点的投影连线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 V a ● a A ● ● X W O a ● H Y 2、点的投影到投影轴的距离等于空间点到投影面的距离。
c ● cx cyw cyH [例1]已知点C的两个投影c和c, 求作其水平投影c。 Z cz c ● 通过作45°转宽线使ccz=ccx Yw o X c ● YH
2.2.3 点的投影和坐标 点的每个投影反映两个坐标: V 投影反映高标和横标(a′aX和a′aZ), H 投影反映纵标和横标(aaX和aaYH ), W 投影反映高标和纵标(a″aYW和a″aZ)。
2.2.4 各种位置点的投影 1、一般位置点(X、Y、Z) 2 、特殊位置点 1)投影面上的点:V 面上点(X、0、Z) H 面上点(X、Y、0) W 面上点(0、Y、Z) X轴上点(X、0、0) Y轴上点(0、Y、0) Z轴上点(0、0、Z) 2)投影轴上点: 3)原点上的点: (0、0、0 ) 注意:点的各个投影一定要写在它所属的投影面区域内。
左 右 后 前 上 上 下 下 后 前 左 右 2.2.5 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 1、两点的相对位置 两点的相对位置指两点在空间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 判断方法: X 坐标大的在左 Y 坐标大的在前 Z 坐标大的在上
b b bz ● ● 8 12 bx by 10 ● b by [例2]如图,已知点A 的三投影,另一点B 在 点A 上方8 mm,左方12 mm,前方10 mm处, 求:点B 的三个投影。 作图步骤: Z 1)在a′左方12 mm , 上方8 mm 处确定b′; a az a ax O YW X 2)作b′b⊥OX 轴,且在a 前10 mm 处确定b ; ay a ay 3)按投影关系求得b″。 YH
2、重影点 当空间两点位于对投影面的同一条投影线上时,这两点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称这两点为对该投影面的重影点。
点A、B 在对H 面的同一条投射线上,它们在H 面的投影重合,称为对H 面的重影点。而点C、A则称为对W 面的重影点。
a a ● ● b b ● ● a ● ● b 2.3 直线的投影 2.3.1 直线的投影 一般情况下,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将直线上两点的同面投影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得到直线的三个投影。 Z o X YW YH 直线的投影规定用粗实线绘制。
平行于某一投影面而 与其余两投影面倾斜 垂直于某一投影面 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直线 2.3.2 各种位置直线 正平线(平行于V面) 投影面平行线 侧平线(平行于W面) 水平线(平行于H面) 统称特殊位置直线 正垂线(垂直于V面) 投影面垂直线 侧垂线(垂直于W面) 铅垂线(垂直于H面) 一般位置直线
2.3.3 一般位置直线 直线与H、V 和W 三投影面的夹角分别用 α、β、γ表示。 投影长分别是: a b = AB cosα ab = AB cosβ ab=AB cosγ
一般位置直线投影特性 各投影的长度均小于直线本身的实长。 直线的各投影均不平行于各投影轴。
实长 实长 a a Z Z a b a a b a γ β b X X b α X α b b YW YW a a β γ b a 实长 b b YH YH 2.3.4 投影面平行线 水平线 正平线 侧平线 Z YW YH 与H面的夹角:α 与V 面的夹角:β 与W面的夹角:γ 投 影 特 性 1)在其平行的那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长, 并反映直线与另两投影面的真实倾角。 2)另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
名称 立体图 投影图 投影特性 (1)ab∥OX,ab∥OYW(2)ab=AB ;(3)反映夹角、大小。 水平线 (∥H) (1)ab∥OX,ab∥OZ(2)ab =AB(3)反映夹角、 大小。 正平线 (∥V ) (1)ab∥OYH,ab∥OZ;(2)ab=AB(3)反映夹角、大小。 侧平线 (∥W )
正垂线 铅垂线 侧垂线 ● ● c(d) c d e(f) f e a a Z Z Z b b X o X YW d o X ● YW o YW e f c a(b) YH YH YH 2.3.5 投影面垂直线 投 影 特 性 (1) 在其垂直的投影面上,投影有积聚性。 (2) 另外两个投影, 反映线段实长, 且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
名称 立体图 投影图 投影特性 (1) H 投影为一点,有积聚性;(2) ab OX , abOYW;(3) ab=ab =AB 铅垂线 (H) (1) V 影为一点, 有积聚性;(2) abOX ,abOZ;(3) ab=ab =AB 正垂线 (V) (1) W 投影为一点,有积聚性;(2) Ab OYH,ab OZ;(3) Ab =ab =AB 侧垂线 (W) 投影面垂直线
2.3.7 直线上的点 1、 点和直线的从属关系 若点在直线上,则点的各个投影必在直线的同面投影上。如图所示,C∈AB ,则有c ∈ab ,c′∈a′b′,c″∈a″b″。 从属性 反之,如果点的各个投影均在直线的同面投影上,则点在直线上。 在图中,C点在直线AB上,而D、E两点均不满足上述条件,所以都不在AB直线上。
c ● ● ● [例1]判断点C是否在线段AB上。 Z a a c b b o X YW a c 因c不在ab上,故点C不在AB上。 b YH 另一判断法? 应用简单比定理
b c b V a c B b a c C a X X A b c a H 2、点分割线段成定比 直线上的点分割线段之比等于其投影之比。即: AC/CB=ac/cb=ac/cb 定比定理
[例2]试在AB 线段上取一点C ,使AC∶CB=1∶2 , 求 :分点C 的投影。 作图步骤: 1)过a(或b)任作一直线aB1(或 bB1) ; b c 2)在aB1上取C1, 使aC1∶C1B1=1∶2; a X b 3)连接B1、b; c a 4)过C1作C1c∥B1b,与ab交于c ; 5)过c作X轴的垂线与a′b′交于c 。则c 、c′即所求分点C 的投影。 C1 B1 分析: 分点C 的投影,必在AB 线段的同面投影上,且 ac∶cb=a′c′∶c′b′=1∶2 可用比例作图法作图。
[例3] 已知直线EF 及点K 的二投影, 试判断:点K 是否在直线EF 线上。 作图步骤: e 1)在H投影上,过f(或e)任作一条直线fE1; 2 )在fE1上取fK1=fk,K1E1=ke; 3) 连接E1e,过K1作直线平行于E1e ,与fe交于k 1 ; k f X e E1 k1。 .K1 k 因为已知投影 k 与k 1不重合, 所以点K 不在直线EF 上。 应用简单比定理 f
V b d a B c A X D C a H c b d 2.3.8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间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分为: 平行、相交、相错。 1、两直线平行 投影特性: 空间两直线平行,则其各同面投影必相互平行,反之亦然。
b d a c X a c b d [例4]判断图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对于一般位置直线,只要有两个同面投影互相平行,空间两直线就平行。 AB//CD
Z [例5]判断图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c c 对于特殊位置直线,只有两个同面投影互相平行,空间直线不一定平行。 a a d d b b YW o X c b 求出侧面投影后可知: d a YH AB与CD不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