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599 Views
第二章 数字通信技术-2. 数字通信技术-1 主要内容 1、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思想。 2、 PCM 的三个基本过程。 3、抽样定理。 4、语音信号的抽样周期。 5、量化的基本思想 。 6、均匀量化的弊端。. 2 .2.2 量化 — 非 均匀量化. 关于非均匀量化的主要内容: 1、掌握其基本思想 2、了解 A 律13折线量化方法,分级情况 (2)非均匀量化 基本思想: 使信号辐度小时,量化间隔△ u 小些,信号幅度区间大时,量化间隔△ u 大些,以使大小信号相对量化误差(量化信噪比)趋于一致。. 2 .2.2 量化. 实现方法:
E N D
第二章 数字通信技术-2 数字通信技术-1 主要内容 1、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思想。 2、PCM的三个基本过程。 3、抽样定理。 4、语音信号的抽样周期。 5、量化的基本思想。 6、均匀量化的弊端。
2.2.2 量化—非均匀量化 关于非均匀量化的主要内容: 1、掌握其基本思想 2、了解A律13折线量化方法,分级情况 (2)非均匀量化 • 基本思想:使信号辐度小时,量化间隔△u小些,信号幅度区间大时,量化间隔△u大些,以使大小信号相对量化误差(量化信噪比)趋于一致。
2.2.2 量化 • 实现方法: • 为达到使大小信号量化信噪比趋于一致的目的,可采取一种等效途径: • 首先通过人为变换,对样值进行处理χ→y, 以增大小信号样值,减小大信号的样值。 • 然后再对处理后的y样值区间进行均匀量化以保证量化间隔△u′一致(△u变为△u′)。 • 达到大小信号量化信噪比趋于一致的目的。
压缩处理后,再对y均匀量化等效于对x非均匀量化压缩处理后,再对y均匀量化等效于对x非均匀量化 • 因此,压缩器的功能,加上均匀量化的功能,等效于非均匀量化。 • 压缩处理+均匀量化=非均匀量化
2.2.2 量化 • 目前数字压扩特性国际上有两种不同的标准: • A律十三折线压扩特性 • 13折线A律主要用于英、法、德等欧洲各国的PCM设备中,我国也采用A律13折线。 • μ律十五折线压扩特性 • 15折线μ律主要用于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的PCM设备中。
2.2.2 量化 • 13折线A律压扩曲线
2.2.2 量化 A律13折线的生成: • 13折线A律是从非均匀量化的基点出发,设法用许多折线来逼近A律对数压扩特性的。 • 设在直角坐标系中,x轴和y轴分别表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并假定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最大取值范围都是+1~-1,即都是归一化的。 • 为达到非均匀量化的目的,A律13折线分两步生成: • 第一步,把x轴的区间[-1,1]不均匀地分成16大段,正半轴8大段,负半轴8大段。
2.2.2 量化 • 其具体分法如下: • 将区间[0,1]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2,取区间[1/2,1]作为第八段; • 将剩下的区间[0,1/2]再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4,取区间[1/4,1/2]作为第七段; • 将剩下的区间[0,1/4]再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8,取区间[1/8,1/4]作为第六段; • 将剩下的区间[0,1/8]再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16,取区间[1/16,1/8]作为第五段; • ……. • 最后剩下的区间[0,1/128]作为第一段。 • 其中第一、第二两段长度相等,都是1/128。
2.2.2 量化 • 第二步,将以上8个不均匀大段的每一段,再均匀地分成16等份,每一等份代表一个量化级。
2.2.2 量化 • 因此,将x轴的0~1的变化域分成了16×8=128个非均匀量化级,以使输入信号的抽样值进行非均匀量化; • 另外,对-x轴也作同样的分段处理,则x轴共有256个非均匀量化级。 • 对于y(或-y)轴的0~1的变化域被均匀地分成8大段,每大段再均匀地分成16等份,故y轴同样也被分成128×2=256个量化级,不过它是均匀量化级。
2.2.3编码 1、常用编码方法 • 常用的编译码是根据A律13折线非均匀量化间隔的划分直接对样值编码,称为非均匀编码(在编码过程中实现了非均匀量化),接收端再进行非均匀解码,即直接非均匀编解码法。 • 编码由编码器完成,译码由译码器完成。
2.2.3编码 2、编码的位数和码位的安排 • 量化级数N=2(正负极性)×8(段)×16(等份)=256,所以需8位二进制码。 • 用1位二进制码(称为极性码)表示正负(如“1”表示正,“0”表示负)、3位二进制码(称为段落码)表示8大段落、4位二进制码(称为段内码)表示每一大段的16等份 • a1, a2a3a4, a5a6a7a8 极性码 段落码 段内码
2.2.3编码 3、常用码型 • 指的是把模拟信号抽样值量化后的所有量化级,按其量化值的大小次序排列起来,并列出各自对应的码组,这个整体称为码型。 • PCM通常采用的码型 • 一般二进码 • 循环码(格雷码) • 折叠码
2.2.3编码 • 自然二进制码 • 码组中每位码都代表一定数值,叫做权值。 • 二进制码组和所对应的量化级之间的关系是:A=an2n-1+an-12n-2+……+a120。 • 其中n表示码位,an、an-1……a1表示每位二进制码的取值是“1”还是“0”。 • 优点:译码器结构可以简化,每位可单独译码 • 缺点:编码电路复杂,正负极性码型完全不同
2.2.3编码 • 折叠二进制码 • 特点是正、负两半部分,除去最高位后,呈倒影、折叠关系,最高位上半部分为“1”,下半部分为“0”。 • 利用这种码编码时,对于双极性信号,可用最高位表示信号的正、负极性,叫做极性码 • 用其余的码表示信号的绝对值,叫做幅度码 • 优点:编码电路简单,只要加一个极性判别电路,则正、负极性信号可以共用一个编码电路。
2.2.3编码 • 循环码:又称格雷码 • 是另外一种折叠码,也有极性码和幅度码两部分组成。 • 特点:相邻码之间只有一个码字不同,这样误一位码造成的偏差的平均值小一些。 • 循环码在排列上的这一特点使得在传输过程中若产生一位误码,错到相邻量化级时,因仅差一个量化台阶,不致于影响听觉上的感觉相差很大。 • 但这种码与其所表示的数值之间无直接联系,如每位码没有固定的权值,它不能逐个码元独立进行编译码,因而它不具有自然二进制码的优点。 • 所以编码电路比较复杂,一般较少采用。
2.2.3编码 3、码型的选取 • 选取码型主要考虑的是各种码型传输时的效果。 • 语声信号幅度大信号出现的概率小,小信号出现的概率大,所以我们更关心小信号传输的效果。 • 例如小信号情况时,有一样值量化编码为000,设传输中错一位,可有三种情况: • 001、010、100
2.2.3编码 • 结论: • 小信号情况选用折叠码,错一位引起的平均误差最小。 • 所以在语音信号PCM通信系统中一般都采用折叠码二进制编码。
2.2.3编码 • 上述将模拟信号取样、量化、再将量化所得离散幅值用一组二进制码表示(即编码)的过程,就是所谓脉冲编码调制(PCM)过程。 • 在PCM通信系统中,一路带宽为4kHz的模拟语音信号是如何变成64kbit/s的数字语音信号的? • 抽样:8kHz速率的取样; • 非均匀量化:每个样值又非均匀量化为256个不同量化级中的一个; • 编码:每个量化值再编码为8位折叠二进制码 • 码速为:8000× 8=64 K
§2.3 数字传输技术 • 数字基带传输 • 数字频带传输
2.3.1 数字基带传输 1、数字基带信号 • 数字终端设备直接产生 • A/D转换后 • 从波形上看,数字信号一般是由不同电压极性(如+5V或-5V)表示的矩形脉冲 • 矩形脉冲的固有频宽称做基本频带,即基带,上述数字信号又统称为数字基带信号。
2.3.1 数字基带传输 2、基带传输 • 将基带信号直接送往信道中传输的传输方式; • 简单说来,就是将数字信号1或0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来表示,然后送到线路上去传输。 • 如短距离的脉冲编码调制(PCM)局间中继、局域网计算机间的数据传送常采用基带传输方式。
2.3.1 数字基带传输 3、基带传输码型 • 选码原则 (1)不应含有直流分量和只有很小的低频分量 ; (2)便于从信号中提取位同步定时信息; (3)传输码型应具有误码检测功能; (4)对任何信源具有透明性,解决长连‘1’和长连‘0’问题 ; (5)编译码的设备应尽量简单。
2.3.1 数字基带传输 • 常用码型 • 曼彻斯特码(又称分相码、数字双相码) • 传号交替反转码(AMI码) • 传号反转码(CMI码) • 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码)
2.3.1 数字基带传输 • 曼彻斯特码 • 001 110 • 常用于计算机通信网络中
2.3.1 数字基带传输 • 传号交替反转码(AMI:Alternate Mark Inversion Code) • 0 不变,1交替变为+1和-1 • 北美系列一、二、三次群的线路码型
2.3.1 数字基带传输 • 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码:High Density Bipolar) • AMI码中没有四个连‘0’时, AMI码就是HDB3码 • AMI码中有四个连‘0’时: • 第四个0用V代表,V的极性与这四个0的前一个非0码极性相同。 • 为保证V的极性不同(若径上面变换出现相同情况),则第一个0用B代表,B的极性与前一非0符号极性相反。
2.3.1 数字基带传输 • 消息带码: 1 000 0 1 1 000 0 1 1 000 0 1 • AMI码: -1 000 0 +1 -1 000 0 +1 –1 000 0 +1 • HDB3码 -1 000-V 0 +1 –1 +B00+V -1 +1-B00+V +1 • HDB3码是CCITT建议PCM30/32标准系列的基群、二次群、三次群的线路码型。
2.3.1 数字基带传输 • 传号反转码(CMI码:Code Mark Inversion) • 001 100/11交替。 • CCITT建议四次群接口码型。 • 1 0 1 1 1 0 0 1 1 • 11 01 00 11 00 01 01 11 00
2.3.2 数字频带传输 1、定义 • 利用数字基带信号去控制载波,从而实现数字信号对载波的调制,以形成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 • 必须经过调制器(频带调制器),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后再送往信道传输,称之为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2.3.2 数字频带传输 2、常用调制方法 • 调制:使载波信号的某个参量随即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 由于数字调制方式中调制信号是“1”或“0”,对载波参数的控制相当于开关,所以数字调制方式通常称之为“键控法”。 • 载波S(t)=Asin(ω t+Φ) • A:振幅 • ω :角频率 • Φ:相位
2.3.2 数字频带传输 (1)幅移键控方式(ASK,Amplitude-Shift Keying) • 有载波代表“1”码,无载波代表“0”码 • 实现容易,技术简单,抗干扰能力差。
2.3.2 数字频带传输 (2)频移键控方式(FSK,Frequency-Shift Keying) • 用两种不同频率的载波分别代表数字“1”和数字“0”。 • 主要应用于低速或中低速的数据传输中(是因为在相同传信率下,需要比数字调幅和数字调相更宽的传输频带)。
2.3.2 数字频带传输 (3)相移键控方式(PSK,Phase-Shift Keying) • 载波的初相角为0°代表“1”,初相角为180°代表“0”码(或相反) • 主要用于中速和中高速(1200bit/s----4800bit/s)的数据传输系统中 • 改进:DPSK 相对相移键控 • 载波相位变化为0º代表“0”码,变化180º代表“1”码(或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