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504 Views
第七章 資本預算的管理. 第一節 投資案 的估計原則. 第二節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第三節 投資案的估計. 第四節 不同期限的投資計劃. 第五 節 投資 案的策略與管理. 第一節 投資案的估計原則 . 1. 會計收益與現金流量. 購買資產 : 「無形資產」每年帳面之攤銷並無實際的 現金流出。 折舊費用 :並無實際的現金流出。 營運資金 :「營運資金」增加為現金流出。. 2. 現金流量之增量. 沉沒成本 (Sunk Costs) :在決定從事投資案前已承諾或所引發的成本,並不會因為放棄了投資案而可節省費用。.
E N D
第一節 投資案的估計原則 第二節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第三節 投資案的估計 第四節 不同期限的投資計劃 第五節 投資案的策略與管理
第一節投資案的估計原則 1.會計收益與現金流量 • 購買資產:「無形資產」每年帳面之攤銷並無實際的現金流出。 • 折舊費用:並無實際的現金流出。 • 營運資金:「營運資金」增加為現金流出。
2. 現金流量之增量 沉沒成本(Sunk Costs):在決定從事投資案前已承諾或所引發的成本,並不會因為放棄了投資案而可節省費用。 、[沉沒成本] W西式速食店委託台灣 K顧問公司進行市場研究與調查,以便於決定是否投資。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s):公司為了投資案所動用的資源應視為「機會成本」,這部分並無實際支出但犧牲了可獲之利潤。 侵蝕原有利基(Profit Erosion):公司所從事的投資案若影響原有的銷售,則應將犧牲的部分扣除。 運送與安裝成本:若購買機器設備,會產生運費、關稅、安裝費與試車費等,須計入投資案的期初支出。 利息費用:利息費用不計入投資案中,折現率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已考慮了舉債所產生的利息費用。
第二節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WACC): WACC = wdkd(1-t) + wpkp + wsks, kd、kp、ks分別為負債、特別股、普通股的「資本成本」, t為所得稅平均稅率, wd、wp、ws分別負債、特別股、普通股的的比重。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之計算] 藏玉公司未發行特別股,該公司負債比率 40%,借款的加權平均利率為 4%,所得稅率 25%,股東期望報酬率估計為 12%,試計算其「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WACC)」。 WACC = wd kd(1t) + wsks = 0.4 4% (1 25%) + 0.6 12% = 8.4%。
第三節 投資案的估計 、案例背景:夏日公司評估為期 4年的投資方案,相關資料如下: 基本資料 以「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WACC)」作為投資案的折現率,該公司負債比率為 40%,平均利率 (kd) 3.6%,估計權益成本 (ks) 為 14%;WACC 如下: WACC = wdkd (1t) + wsks = 0.4 3.6% (117%) + 0.6 14% = 9.6%。
期初投入與殘值 該公司獲利良好,平均所得稅率為 17%。 期初須投入 $200 百萬之額外營運資金,之後各年則不須再投入,期末可全部收回。
期初須購買生產用具一批,價值 $4,000,000 ,折舊期滿無殘值,耐用期限 4 年,以直線法攤銷,會計殘值為 0,但估計第 4 年年底仍可以市價 $30 百萬出售 (另須課稅) • 期初「營運資金 (Net Working Capital)」須增加額外的 $2,000,000,期末可收回。 營運收支 預計該產品各年度的銷售額為 $500 百萬。 投資方案每年的固定成本為 $500,000,變動成本則為銷售金額的 50%(不含折舊費用)。
A公司投資計劃評估結果 投資案現金流量
第四節 不同期限的投資計劃 「共同生命週期」與「等額年金 」。 例、期數不同之方案 甲公司正在考慮A與B兩個互斥方案,折現率12% 。 不同期間之投資計劃($百萬)
等額年金法 「等額年金(Equivalent Annual Annuity, EAA)」係以年金的觀念來比較不同期限的方案。 例、等額年金之計算 利用「等額年金」來比較甲公司 A、B方案: A方案: NPVA = EAAAPVIFA i,n, $27.5 = EAAA PVIFA 12%,4 = EAAA 3.0373, EAAA = $9.05。 B方案: NPVB = EAABPVIFA i,n, $22.6 = EAAB PVIFA 12%,3 = EAAB 2.4018, EAAB = $9.41。 EAAB = $9.41 > EAAA = $9.05 B方案較有利。
第五節 投資案的策略與管理 1. 公司策略與投資案 投資方向 公司定位:公司必須思考長期方向,選擇的方向必須要能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投資頻率:缺乏投資將減少現金流入,喪失競爭力。
投資時點 進入時點:晚期才進入必須花費較多費用,獲利相對較低。 追求時效:可採取購併或取得經營權,以獲取通路,但必須講就整合速度。 景氣循環:景氣不佳從事投資,投入成本較低;但多數決策者在景氣不佳時容易悲觀。
產品特性 進入障礙:產品進入障礙較高 ,投資獲利率與維持期間相對較高,也較長。 成長性:選擇高成長產業的獲利相對較高,但須注意市場維持成長的期間。 議價能力:若買主的議價能力高,收入及獲利相對較低,營業額的波動可能較高。 降低成本:公司若具有降低成本之能力,獲利相對較高,但必須持續低成本之優勢。
管理能力 執行力:有良好的規劃後,必須要有執行能力。 滿足客戶需求:公司若能對客戶的需求變化做快速反應,才能達成預期之獲利。
[企業的投資與融資] 2000 年代初期手機業者的獲利頗佳 (著名品牌包括Nokia、Motorola、Samsung、Sony-Ericsson),但也出現了競爭激烈的情況,該產業的特性可歸納如下表所示。
2. 投資案特性與管理方式 (1) 依營運性質區分投資案之類型
1、[改善內部環境方案] 策略上,台積電在設立新廠時,將總預算的2% 投資於工業安全與衛生環保設備,並加強舊廠的風險防護設備,該公司 1996 年在這方面的支出便達新台幣 $5 億左右。雖然增加了工安設施支出,但降低了發生意外的機率,避免營業中斷的可能損失。 2、[維持型方案] 企業要以長遠的眼光從事「維持型方案」,不能短視近利;「大英百科全書」當時以短期無獲利空間而拒絕與微軟合作,朋友變成勁敵,結果是業績節節敗退。
(2) 依持股方式區分投資案類型 設立子公司:掌握控制權,適合與母公司業務相關者。 合資設立新公司:結合其他公司的技術或資源。 成為法人股東:條件適當可增加持股,入主經營,否則考慮出脫股票。
投資創新性科技事業: 獨立型創投(Independent VC) :由專業經理人負責尋找並評估被投資標的,以獲取長期利潤。 附屬型創投(Corporate VC) :多由大型企業所成立,目的是為了達成母公司所設定的策略 (例如取得新技術) 及目標。
3. 資本配額 當企業具有數個可獲利的獨立投資案,卻因資金限制而無法從事所有的投資案,則以「資本配額(Capital Rationing)」來控制資本支出。 例、資本配額 投資案 CF0CF1CF2 NPV (k=10%) IRR A-$100 70 60 $13.2 20.0% B-$50 30 38 $8.7 22.2% C-$50 26 40 $6.7 19.1%
“硬性”配額:公司已無融資空間,必須限制投資金額。 “軟性”配額:公司仍有能力融資,但卻限制總金額。 資本配額(Capital Rationing)」的問題: 人的因素:管理者有主觀及人情壓力,為了不得罪某些人,分配較多的經費給生產力較低的部門。 部門誇張投資效益:「資本配額」可以迫使經理人謹慎、避免過於樂觀。 環境變動:企業面臨不利因素時,會普遍縮減所有部門的「資本配額」,出現不合理的決策。 例、油價大幅下跌 石油公司大幅縮減資本支出: 油價下降對煉油、天然氣有負面影響。 石化業之原料成本下降,正面影響,不應刪減其資本支出。
4. 撤資 例 1、關閉工廠之決策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 (GM) 1991 年宣佈,至 1995 年將關閉 21 家工廠、裁員 74,000 人。消息宣佈後,公司股價僅小跌了 $0.125 ($277/8降為 $273/4) 。 例 2、出售資產之決策 台灣×富汽車公司 1990 年代初期虧損連連。 ×富於 1998 年將汽車廠出售給台塑企業,應早撤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