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likes | 988 Views
第 3 章 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蹇洁. 以 Internet 通信网络为基础的 EC 已经成为 EC 发展的主旋律. 3.1 Internet 网络. 3.1.1 什么是 Internet Internet 就是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全球性的网络。 Internet 的产生、发展和应用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特点。 通信协议 资源共享 ( 从而也反应了 Internet 的开放性 ).
E N D
第3章 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蹇洁
3.1 Internet网络 • 3.1.1 什么是Internet • Internet就是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全球性的网络。Internet的产生、发展和应用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特点。 • 通信协议 • 资源共享(从而也反应了Internet的开放性)
NCSA发表的Mosaic以其独特的GUI赢得了人们的喜爱,紧随其后的网络浏览工具Netscape的发表,以及WWW服务器的增长,掀起了Internet应用新的高潮。NCSA发表的Mosaic以其独特的GUI赢得了人们的喜爱,紧随其后的网络浏览工具Netscape的发表,以及WWW服务器的增长,掀起了Internet应用新的高潮。 1993年 1969年 Internet的形成阶段,主要用做网络技术的研究和试验。 1983年 进入Internet的实用阶段,在美国和一部分发达国家的大学和研究部门中得到广泛使用。 1986年 NSF利用TCP/IP协议在5个科研教育服务超级电脑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NSF net广域网,以使在全美国实现资源共享。 1989年 由CERN开发成功的WWW,为Internet实现广域网超媒体信息截取/检索奠定了基础。从此,Internet开始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3.2.2 Internet的发展历程
InternetNIC成立。美国政府公布“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GII)”。中国正式联入Internet。InternetNIC成立。美国政府公布“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GII)”。中国正式联入Internet。 SUN公司推出服务于网络编程的Java语言,获得极大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 1993年 1995年 1995年 3.2.2 Internet的发展历程
3.3 分组交换: • 线路交换:50年代开始,电话线通过交换设备连在一起,缺点:独占,既不经济又难以管理, • 分组交换:将文件和信息分解成包,在这些包上打上信息源和目的都的电子标签。优点:长数据流分解成易于管理的小数据包,沿着不同的路径,避免了拥挤;在数据包到达之后,更换受损数据包的成本较低。 • 路由器/路由算法。 • 最早的包交换网是:ARPANET,采用的协议是NCP
3.4 网络协议 • 3.4.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 协议: 就是一组规则的集合,它规定网络传输数据的格式和顺序,并检查这些数据中的错误。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 • 语法: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 •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作出的响应 • 时序:对事件顺序的详细说明 • 接口:同一接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3.4.2 网络的标准化组织 • ISO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主要由美国国家标准组织和其他国家的标准组织所组成。它的最大贡献就是建立了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 • 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国际电子电器工程师协会,制定了主要应用于局域网的IEEE802协议组 • 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成功的开发了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与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协议
3.5 OSI参考模型 • OSI标准类型:ISO于1983年颁布的。分为三大类型: • 总体标准,具有指导作用 • 面向各种应用的基本标准(定义层与层之间的接口关系和不同系统间同层的通信规则等 • 功能标准,(为满足特定应用而从基本标准中选择的汇集)
3.5 OSI参考模型 • OSI划分层次原则:根据“分而治之”的原则将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原则如下: • 网络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 不同节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 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 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 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应用层 应用层 D H H D 表示层 表示层 D H H D 会话层 会话层 D H H D 传输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层 D H H D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D H H D 物理层 物理层 D H H D 0101011011001101010100011101010011100011010 图2.1 协议栈 3.5 OSI参考模型 • 根据以上标准定义的参考模型为:
3.5 OSI参考模型 • 各分层的主要功能
3.6 TCP/IP参考模型 • TCP/IP 的发展:最初是由美国国防部的高级计划研究暑ARPA首先开发的ARPAENET网络模式。80年代初开始流行,1983年TCP/IP的转换才宣告结束。 • TCP/IP的特点:(适合数据通信的需要) • 开放的协议标准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 • 16字节的网络地址,可达160亿个 • 适合于各种网络类型,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 • 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每个设备在网络中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 • 支持移动用户和新型网络终端设备
3.6 TCP/IP参考模型 • TCP/IP的层次 • 应用层(向用户提供常用的应用程序,如FTP、DNS、TELNET、WWW) • 传输层(应用程序间的通信,格式化信息流和提供可靠的传输) • 网络层(PC之间的通信) • 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然后分组装入IP数据报,填充报头,选择目的路径并发到适当的网络接口 • 处理输入数据报,检查其合法性,然后再进行寻址 • 处理路径、流控、拥塞问题 • 数据链路层(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网络发送出去,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报
3.6 TCP/IP参考模型 • OSI七层中,按其功能可分为两个部分: • 下面四层,属于通信功能 • 上面三层,属于处理功能
3.7 Internet网络协议 • Internet网络协议主要是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work protocol)协议,它是由一组协议所组成的协议集。 • IP协议:一个关键的网络底层协议,它制定了所有网络上流通的包标准。IP非常详细地规定了计算机在通信时应遵循的规则,包括规定的全部细节,如分组包的组成,如何传送、如何接收等问题。 • TCP协议:是端对端传输层内最重要的协议之一。它重要负责所有送到某个系统的数据能正确无误地到达该系统。
3.7 Internet网络协议 • TCP/IP协议套件一览表:
3.8 Internet域名系统 • DNS是一个分布式的关于主机信息的数据库,它提供了在Internet中识别、管理和映射域名的方法,其功能为: • 映射主机名到IP地址,以便于计算机处理 • 提供在Internet网上任何地方进行远程查询的手段 • 实现域名信息的分布式管理
3.8 Internet域名系统 • Internet的IP地址 • 连接在Internet上的每一台计算机都被分配一个32位的地址,每个地址都有两部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组成,其中网络地址用来标识一个网络,而主机地址则用来标识网络上的计算机。IP地址一般写成四组圆点分隔的数字,这种地址称为点分四元组。它用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表示,其格式为: •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 为方便记忆,使用十进制数来表示,即将8位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如: • 11001010.01100000.01100000.01000100→192.96.96.68(这种格式称为:点分十进制地址)
3.8 Internet域名系统 • Internet IP地址的分类 • A类地址:1.0.0.0→127.255.255.255 • B类地址:128.0.0.0→191.255.255.255 • C类地址:192.0.0.0→223.255.255.255
3.8 Internet域名系统 • 三类IP地址的容量比较:
3.8 Internet域名系统 • Internet IP地址的特点 • 在Internet上,每个网络和主机的IP地址是唯一的 • 它是全球认可的标识方法 • 它是TCP/IP的统一标识地址
3.8 Internet域名系统 • Internet的域名 • 用一些较有规律的反映某种特征的名字或代码来替代IP地址。 • Internet域名的命名方式采用层次型结构,其规则为: • 最高一级是国名 • 第二级是组织名 • 第三级是主机的本地名,或叫单位、部门名 • 第四级是主机名
3.8 Internet域名系统 • 常用组织域名:
3.8 Internet域名系统 • 常用地理域名:
3.8 Internet域名系统 • Internet的域名管理 • 域名系统用一个分布式主机信息数据库管理着整个Internet的主机名与IP地址。域名系统采用树型的分层管理方式。
Root com gov net edu cn jp hk ibm sun com edu nwpu pku openlab 图2.2 Internet的域名层次 3.8 Internet域名系统
3.10 Internet的连接 • 普通电话拔号
3.10 Internet的连接 • ADSL: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 )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环路的简称,是目前电信系统所称的宽带网。以普通电话线和3类/5类线等铜质双绞线作为传输媒质。由于它采用了全新的数字调制解调技术,因而可以传送比Modem和ISDN带宽高得多的宽带技术。
3.10 Internet的连接 • ADSL的带宽上行可达1Mb/s,下行更高达8Mb/s,充分满足了目前所有的宽带业务对带宽的要求。ADSL的双向速率不对称性,完全符合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业务特性---"下载的多,上传的少",非常适合高速上网和视频服务等宽带业务应用。但由于上行速率的限制,所以ADSL不适合于IMb/s速率的双向对称的点对点高速数据传送应用。
3.10 Internet的连接 • ADSL的网络呈星型结构,用户的线路和带宽都是独享的,不会出现因为与他人享线路和带宽而必然引起的速率受并发用户数影响的情况。用户的速率和带宽基本保持不变,特别适合需要恒定速率和带宽的业务应用,例如高速数据下载和视频服务等。 • ADSL线路是"一户一线",ADSL设备也是"一户一套",所以每个用户不会因为他人的线路、设备故障而产生通信干扰。由于不存在共用线路或设备,所以ADSL的故障影响范围是最小的。还有,ADSL线路上没有任何有源或无源设备(例如放大器、分配器等),所以ADSL 的故障发生率也是最低的。
3.10 Internet的连接 • ADSL传输距离可达3-5公里,根据现在西安电话网的状况,90%的用户均能享用ADSL为您带来的高质量的网络服务。
3.10 Internet的连接 • DDN: 数字数据网,是利用数字信道来传输数据信号。
3.10 Internet的连接 • 光纤+双绞线
无线接入 1、固定接入方式:微波、卫星、短波 2、移动接入方式:手机上网
www.google.com • www.baidu.com,
3.2 数据管理技术 • 数据管理技术是指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的技术。 • 对电子商务来说,数据管理是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一项支撑技术,提供电子商务中各种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为电子商务提供决策支持。
3.2.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1.人工管理阶段 特点:应用程序与其处理的数据结合成一个整体。 (1)数据不保存 (2)应用程序管理数据 (3)数据不能共享 (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2. 文件系统阶段 特点: (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2)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3)数据具有较低的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4)数据独立性差
数据库是以一定组织方式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独立于应用并可被多用户、多应用程序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是以一定组织方式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独立于应用并可被多用户、多应用程序共享的数据集合。 3. 数据库系统阶段
特点: (1)数据结构化,数据面向整个系统。 (2)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3)数据独立性高。 (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3.2.2 数据库技术基本理论 • 数据库是以一定组织方式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独立于应用并可被多用户、多应用程序共享的数据集合。 • 数据库系统是指引进数据库技术后的计算机系统。
1.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 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支持数据库运行的软硬件、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员(DBA)和应用程序(AP)用户等部分组成的。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 硬件支撑环境。硬件是存储数据库和运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物质基础,要求主机具有较大的内存和硬盘空间。 • 软件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DBMS运行的操作系统、服务程序、编译程序和通信软件等。其中,DBMS是用户的应用程序和物理数据库之间的桥梁,其作用是负责数据库的定义、建立、操作、管理和维护。 • 数据库。数据库通常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并实际存储的所有应用需要的工作数据;二是存放在数据字典中各级模式的描述信息,主要包括数据的结构名、意义、描述定义、存储格式等。 • 数据库系统中的人员。包括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 简称DBA)、系统分析员、程序设计员和用户。
数据库系统结构 • 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角度,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三级模式结构,这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内部的系统结构。从数据库最终用户的角度看,数据库结构分为集中式、分布式、客户/服务器和并行结构等。 • 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ANSI)所属的标准计划和要求委员会(SPARC:Standards Planning And Requirements Committee)在1975年公布了关于数据库标准报告,提出了数据库的三级组织结构,称为SPARC分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