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388 Views
以评估为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李雪 2012 年 7 月 6 日. 一、高等职业院校下一步面临的挑战 二、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路 三、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主要依据 四、评估的几个理念 五、评估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六、评估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七、评估考察的基本方法与指导思想 八、新方案的特征 九、专业剖析方法 十、专业剖析需要准备的工作 十一、管理制度跟踪考察. 汇 报 提 纲. 一、高等职业院校下一步面临的挑战 1. 学生上大学要求接受优质的教育 (看学校条件、人才培养质量、就业)。
E N D
以评估为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李雪 2012年7月6日
一、高等职业院校下一步面临的挑战 二、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路 三、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主要依据 四、评估的几个理念 五、评估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六、评估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七、评估考察的基本方法与指导思想 八、新方案的特征 九、专业剖析方法 十、专业剖析需要准备的工作 十一、管理制度跟踪考察 汇 报 提 纲
一、高等职业院校下一步面临的挑战 • 1.学生上大学要求接受优质的教育 (看学校条件、人才培养质量、就业)。 • 2.高等教育大众化往多元化发展(类型、培养目标、质量观)。 • 3.每所学校要重新定位——适者生存。 • 美国高等教育的魅力之所在——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4000多所高校。 • 4.对高等教育进行分类指导成为必然趋势 • 提高质量也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评估的目的是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评估制度: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每6~7年评一次。
二、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路 1. 建立以五年为周期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使教学评估制度化、规范化,并注意分类指导。 2. 建立定期采集和公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制度,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加强社会对高等学校办学和教学工作的监督。 3. 加强对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监控。 (生师比、教师中研究生比例、生均用房、生均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
4. 规范和改进学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与有关行业相配合逐步建立与人才资格认证和职业准入制度挂钩的专业评估制度。 5. 建立社会评估中介机构资质认证制度,积极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的作用。 6. 从严治教,把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结合起来,积极推动高等学校建立起内部教育质量监控机制。 7. 进一步改进评估技术和方法,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质量评估专家队伍。
三、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主要依据三、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主要依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 3. 关于做好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通知(教秘高[2009]14号) 4.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四、评估的几个理念 • 1.结论虽然重要,但过程更重要。对学校来讲,评估的价值有三方面: • 确定价值——水平 • 发现价值——总结、提炼、升华 • 增加价值——以评促建
2.最好是一时的,更好是永恒的。 • 要处理好目前与长远的关系,建设与改革的目标要有前瞻性。 • 3.促进学校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增加。 • 软件、硬件并重,软件是难点。 • 4.评估不仅要促进资源的优化,更要促进学校文化的引领。办出特色。 • 人 管 人 —— 低层次管理 • 制度管人 —— 中挡次管理 • 文化管人 —— 高水平管理 • 5.促进外部支持(主管部门),更要激励自身,完善自身。
五、评估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 1.目前与长远的关系 • (1)建设的目标要有前瞻性。要求要更高,导向要更清晰。 • (2)评估不是目的。不做无用功,不让师生反感,材料要适度。 • (3)评估的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学校自评阶段、专家组进校考察阶段、整改阶段。 • 2.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 软硬并重,但软件是“难点”。
3.评与建的关系 • 防止“应评”现象,建设为主,材料为辅。 • 4.评估文化与口号 • 人性化、务实、避免大而全,增强主人翁意识。 • 例如:学校是我家,评建靠大家。 • 开展评估我受益,文明风尚我先行。 • 认真总结才能提高,发现问题才能创新。 • 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
六、评估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1.明确目的 摆正心态 要有紧迫感 但不急于求成;要有高要求 但不脱离实际。 要有突破口 但不忘协调发展;要注意绩效 但不做表面文章。 2.良性互动 协同推进 ⑴目标一致——加快学校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⑵默契配合——坦率真诚、实事求是。 ⑶充分沟通——及时、双向、平等、全程、全员。 ⑷持续有效——重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重整改,重跟踪,重积累,重文化。 ⑸相互监督——共同创造有利于客观、公正评估的环境和氛围。
七、评估考察的基本方法与指导思想 1.基本方法:“数据平台审核+深度访谈”是专家考察评估的基本方法 在实施过程中强调与被评双方平等交流,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注重实际成效,引导学校把工作中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围绕影响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①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平台》数据的分析;②现场有重点的考察,全面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做出分析和评价,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指导思想: (1)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3)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 (4)评价与引导向结合
八、新方案的特征 1.总体思路可以用五句话来表述:以16号文件精神为方向;以激发自觉为目的;以主体要求为标尺;以平等互动为途径;以实际效果为检验。 2.一条重要思路是,努力站在“主要利益相关方”——用人单位、学生、教师、主办方、社会、家长等的立场上来审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而不是习惯性地以“教育行家”的眼光来判断其是非。
3.两个字:“活”和“变”。 所谓“活”,就是要给各地、各校足够的改革创新的空间,使他们有可能从自身实际出发,设置目标、规划未来、创建特色。 所谓“变”,就是要变“要我评”为“我要评”,把保障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交还”给学校,引导院校把注意力从“迎评”转移到“采集平台”的建设、自我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上来。
4.采用的是“绩效评价”模式,与“CIPP”模式相比,根本的区别在于它的逻辑体系。评估以“诊断”、“开方”为主要目的,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对院校提供的材料的“查证”上。因此,建立起“果→因→效”的逻辑体系。具体来说,就是从采集平台展示的结果(显性的或隐形的),发现考察的重点与关键;进而分析、查找其成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平台提供的“全息图像”和深层原因的剖析,对主要评估指标做出价值判断;与此同时,和学校一起探究解决问题、克服瓶颈的方法与对策。4.采用的是“绩效评价”模式,与“CIPP”模式相比,根本的区别在于它的逻辑体系。评估以“诊断”、“开方”为主要目的,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对院校提供的材料的“查证”上。因此,建立起“果→因→效”的逻辑体系。具体来说,就是从采集平台展示的结果(显性的或隐形的),发现考察的重点与关键;进而分析、查找其成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平台提供的“全息图像”和深层原因的剖析,对主要评估指标做出价值判断;与此同时,和学校一起探究解决问题、克服瓶颈的方法与对策。
5.评估指标体系中几乎不设量化指标,不等于不关注量化数据。新《方案》中的“五、申请评估的基本条件”,就有对基本办学条件的量化要求。不仅如此,在“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中,主要采集的就是反映人才培养质量各个侧面的大量的量化数据。平台的特点是八字:原始、即时、公开、独立。是评估中的重要依据。学校要高度重视数据平台的建设5.评估指标体系中几乎不设量化指标,不等于不关注量化数据。新《方案》中的“五、申请评估的基本条件”,就有对基本办学条件的量化要求。不仅如此,在“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中,主要采集的就是反映人才培养质量各个侧面的大量的量化数据。平台的特点是八字:原始、即时、公开、独立。是评估中的重要依据。学校要高度重视数据平台的建设
6.评估以“诊断”与“开方”为主要目的,所以强调现场考察要以“深度访谈”为主。比如,仍有“专业剖析”这样一个环节,但对象调整为“特色专业或主体专业”,方法调整为“深度访谈”。为了了解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情况,现在普遍采用“说课”的方法。其实,“说课”也是“深度访谈”的一种形式。6.评估以“诊断”与“开方”为主要目的,所以强调现场考察要以“深度访谈”为主。比如,仍有“专业剖析”这样一个环节,但对象调整为“特色专业或主体专业”,方法调整为“深度访谈”。为了了解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情况,现在普遍采用“说课”的方法。其实,“说课”也是“深度访谈”的一种形式。
7.新《方案》的结构是效—因—果,考察的流程则是果—因—效。现场考察时,先主要从“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所提供的原始、真实、即时、完整的信息,对院校的成绩与可能存在的问题作出初步的判断,然后,主要通过深度访谈的方法,借助于关键评估要素及说明给出的提示,和学校的领导、师生员工、行企业人员一起探究原因、谋划对策。因此新《方案》对各“主要评估指标”的评价依据是“果”所反映的事实和对“因”的分析。显然,主要评估指标、关键评估要素及说明、建议重点考察内容之间不是逐层分解的关系。7.新《方案》的结构是效—因—果,考察的流程则是果—因—效。现场考察时,先主要从“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所提供的原始、真实、即时、完整的信息,对院校的成绩与可能存在的问题作出初步的判断,然后,主要通过深度访谈的方法,借助于关键评估要素及说明给出的提示,和学校的领导、师生员工、行企业人员一起探究原因、谋划对策。因此新《方案》对各“主要评估指标”的评价依据是“果”所反映的事实和对“因”的分析。显然,主要评估指标、关键评估要素及说明、建议重点考察内容之间不是逐层分解的关系。
九、专业剖析方法 1.目的 在评估中通过对2个特色专业或主体专业的剖析,从建设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总结专业建设的特点,通过总结可以推动其他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提高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特色专业或主体专业剖析的目的就在于总结专业建设的特色,诊断学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推动专业建设上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特色专业剖析中应注意把握以下主要内容:专业设置与定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专业教学团队、社会服务能力、人才培养质量。
2.专业剖析的方法与步骤: ①确定两个特色或主体专业 ②听取专业带头人进行专业建设状况汇报 ③说课、听课(选):考察课程建设的思路 ④深度访谈:探求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⑤教师、学生座谈会(选) ⑥查阅相关资料(查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文件、学生毕业 设计等有关资料以了解教学管理状况等) ⑦考察专业实训基地(选)
十、专业剖析需要准备的工作 1.梳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总结专业近几年的教育教学改革情况 3.准备专业带头人汇报材料 4.教师准备说课(大说、小说) 5.按专业剖析情况简析表中的剖析指标、关键剖析要素准备相关材料 6.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等硬件条件建设 7.加强教学管理等软件因素的建设 8.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
十一、管理制度跟踪考察 确定学校近三年制定的正在执行两项管理制度,至少要有一项是教学管理制度。 制度的选取最好要结合状态数据平台,发现能反映学校特点或问题的一些制度。如教学质量监控、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机制等制度均可。 (1)考察主要内容:主要考察制度的必要性、适应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考察方式:专家可采取深度访谈与查阅原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