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likes | 1.31k Views
淺談聖經中文譯本. 長榮大學莊雅棠老師. 淺談聖經中文譯本. 舊約用希伯來文,新約用希臘文寫成,除非能精通這兩種語言,否則閱讀聖經就得靠譯本。聖經譯本很早就有,三世紀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四世紀拉丁文的武大加譯本都是經典之作。宗教改革後,不同民族語言的聖經譯本蓬勃發展。. 希臘文舊約聖經七十士譯本. 拉丁文聖經,武大加譯本 ( Vulgate ). 上帝對德國人應該說德文 !. 將聖經譯為德文的馬丁路德。. 主啊求你打該英的王的眼睛. 英文聖經之父丁道爾.
E N D
淺談聖經中文譯本 長榮大學莊雅棠老師
淺談聖經中文譯本 • 舊約用希伯來文,新約用希臘文寫成,除非能精通這兩種語言,否則閱讀聖經就得靠譯本。聖經譯本很早就有,三世紀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四世紀拉丁文的武大加譯本都是經典之作。宗教改革後,不同民族語言的聖經譯本蓬勃發展。
上帝對德國人應該說德文! 將聖經譯為德文的馬丁路德。
主啊求你打該英的王的眼睛 英文聖經之父丁道爾
西元635年,基督教聶斯托利派傳教士阿羅本從波斯抵達西安傳教譯經,時稱景教。西元635年,基督教聶斯托利派傳教士阿羅本從波斯抵達西安傳教譯經,時稱景教。 •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大秦即羅馬,景教即聶斯托里派基督教,此碑刻於公元七八一年)曾提及真經、 尊經、舊法、翻經建寺等字具,顯然聖經已譯成中文,可惜早已失傳。
天主教孟高維諾主教於一三0五年從北京寄給教皇的信提到:「我已將全部新約和詩篇譯成中文,並請人用最優美的書法抄寫完畢。」天主教孟高維諾主教於一三0五年從北京寄給教皇的信提到:「我已將全部新約和詩篇譯成中文,並請人用最優美的書法抄寫完畢。」
有泰西儒士之稱的利瑪竇(Matteo Ricci)於一五八四年翻譯了《十誡》、《主的祈禱》和《聖母贊歌》。
一六四二年陽瑪諾(Emmanuel Diaz)神父將四福音譯成《天主降生聖經直解》。
一七00年左右法籍的巴設(J. Basset)神父根據譯了四福音、保羅書信和希伯來書(此譯稿目前收藏於大英博物館)。
一七七0年耶穌會教士賀清泰(Louis De Poirot)神父譯了《古新聖經》,然未曾付梓,原稿現存於北京圖書館。可惜,天主教因反對祭祖祭孔,興起禮儀之爭,一七二三年雍正皇帝正式下令禁教,傳教工作停擺,中譯聖經也告中斷。
最早的中文聖經全譯本 • 十八世紀末基督新教到中國傳教,聖經中譯再度展開。一八二三年馬禮遜(Robert Morrison)牧師出版《神天聖書》,文體類似當時暢銷的《三國志》,譯文流暢,廣為流通。同時期,馬士曼博士(Joshua Marshman) 於一八二二年在印度出版《馬士曼譯本》。照講馬士曼譯本出版較早,可是因為馬禮遜的譯本是在中國境內進行,所以一般仍以馬禮遜譯本為第一本中文聖經。
由郭實臘(Gutzlaff)等人組成的譯經小組於一八三七年出版《新遺詔聖書》、一八四0年出版 《舊遺詔聖書》,後來被洪秀全採用,大量印刷,發給太平軍。洪秀全花了不少精神修訂所謂的「記訛」之處。如果他不妄想以一己之私刪改聖經,說不定太平天國會有不同的命運呢!
Karl Gutzlaff Netherlands Missionary Society
洪秀全(公元1812~1864) • 清廣東花縣人。道光間,入上帝會(亦名三點教),師朱九濤;九濤死,會眾推洪秀全為教主,居廣西省桂平、武宣二縣接壤之鵬化山,楊秀清、陳玉成等附之。旋復稱耶穌系天父長子,已為次子,造真言空誥,密為傳佈;入教者漸眾,遂於三十年起事于桂平縣之金田村。
咸豐元年,攻陷永安州,建號太平天國;復率師東北上,連下數省,定都金陵;下令改陽曆,易服制,尚新學,廢科舉,興女學三年,金陵為曾國蕃等所破,秀全仰藥死; ,戒纏足,廢娼妓,禁鴉片,規模大具;復出經略四方,努力及十六省,屹然與清廷對峙。其後諸將互相忌殺,人心渙散;同治太平天國遂。亡,共曆十五年,自西元二五○迄一八六四年
1842年英美傳教機構組成十二人委員會重譯聖經,計畫出版由不同差會宣教士聯合翻譯的《委辦譯本》。1842年英美傳教機構組成十二人委員會重譯聖經,計畫出版由不同差會宣教士聯合翻譯的《委辦譯本》。
可惜,因為教派不同立場而造成了分裂。美國浸信會不滿將Baptizo譯作「洗」而不譯作「浸」,首先退出,另邀宣教士高德(J. Goddard)依浸信會立場修訂《馬殊曼譯本》而完成《高德譯本》。美國聖經公會代表裨治文因堅持God譯為「神」,不可譯為「上帝」,半途退出,完成《裨治文譯本》。
雖然進度因而延緩,英國聖經公會代表麥都思(W. H. Medhurst)等人仍於一八五四年完成《委辦譯本》。此譯本不但把重譯聖經,統一譯名,還有中國學者的協助,譯文比以前進步。
從文言文到白話文譯本 • 在此之前,所有中譯本都用文言文。十九世紀初,由於語文發展與社會變遷,文言文已被通俗的淺文理文取代。聖經翻譯也配合這個趨勢,出版了淺文理譯本,如《楊格非淺文理譯本》和《二指版》。
《二指版》譯者施約瑟(S. I. J. Schereschewsky),是精通希伯來文的俄籍猶太人,有譯經王子之稱。他在翻譯時中暑癱瘓,只能用兩隻手指工作,依然奮力完成。
十九世紀中葉,中國朝廷和各地官員所使用官話通行全國。於是,官話譯本因應而生,麥都思等人譯成《南京官話新約全書》,包約翰等人完成《北京官話新約全書》,施約瑟完成《北京官話舊約全書》,英國聖經公會將後兩者合印為《新舊約全書》。十九世紀中葉,中國朝廷和各地官員所使用官話通行全國。於是,官話譯本因應而生,麥都思等人譯成《南京官話新約全書》,包約翰等人完成《北京官話新約全書》,施約瑟完成《北京官話舊約全書》,英國聖經公會將後兩者合印為《新舊約全書》。
統一標準的官話版 • 譯本太多也會帶來困擾,教會為了共同崇拜以及信徒教育,需要標準版的聖經。一八九0年上海舉行各教派宣教士聯合大會,決定進行和合本的翻譯工作,成立了三個委員會分別翻譯文言文和合本、淺文理和合本和官話和合本。當時有一個響亮的口號:「聖經唯一,譯本則三」(One Bible in Three Versions )。
《淺文理和合本新約》於一九0四年出版,《深文理和合本新約》於一九0七年完成。後來兩者合併,於一九一九後出版《文理譯本全書》。此譯本對原文忠實,文筆流暢,可是發行後已不適合時代需要。《淺文理和合本新約》於一九0四年出版,《深文理和合本新約》於一九0七年完成。後來兩者合併,於一九一九後出版《文理譯本全書》。此譯本對原文忠實,文筆流暢,可是發行後已不適合時代需要。
1908年近代中國最重要的翻譯家嚴復先生曾接英國聖經公會委託翻譯《馬可福音》。可惜他太忙碌了,只完成了四章就不再繼續。1908年近代中國最重要的翻譯家嚴復先生曾接英國聖經公會委託翻譯《馬可福音》。可惜他太忙碌了,只完成了四章就不再繼續。 嚴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