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763 Views
酶 工 程. 孙旸 robsuny@163.com. 思考. 叶绿体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光合作用. 光能. C 6 H 12 O 6 +6 O 2 +6H 2 O. 6CO 2 +12H 2 O. 叶绿体. 光合作用怎样进行?. 2H 2 O. O 2. 2C 3. 光解. 酶. 固定. 4[H]. CO 2. 还原. 可见光. 吸收. 色素分子. 多种酶. C 5. ATP. 酶. 能. ADP+Pi. C 6 H 12 O 6 +H 2 O. 光反应. 暗反应. 光合作用的过程. 思考. 线粒体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E N D
酶 工 程 孙旸 robsuny@163.com
思考 叶绿体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光合作用 光能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 叶绿体
光合作用怎样进行? 2H2O O2 2C3 光解 酶 固定 4[H] CO2 还原 可见光 吸收 色素分子 多种酶 C5 ATP 酶 能 ADP+Pi C6H12O6+H2O 光反应 暗反应 光合作用的过程
思考 线粒体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氧气 线粒体:C6H12O6+6H2O+O2 6CO2+12H2O+能量 酶 有氧呼吸
三羧酸循环的过程 乙酰辅酶A 柠檬酸 苹果酸 草酰乙酸 异柠檬酸 延胡索酸 琥珀酰辅酶A 琥珀酸 a-酮戊二酸
O COO- C-SCOA C=O CH2 CH2 HO-C-COO- COO- CH2 COO- 1 、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柠檬酸合酶) O C-CH3 柠檬酸合酶 + S-COA H2O COA COO- CH2 HO-C -COO- + HS-COA+H+ CH2 COO- 三羧酸
COO- H2O H2O HO- CH CH-COO- CH2 COO- COO- COO- CH CH2 C-COO- HO-C-COO- 柠檬酸 异柠檬酸 顺乌头酸 CH2 CH2 COO- COO- 2、 柠檬酸异构化成异柠檬酸 (顺乌头酸酶)
COOH COOH COOH NAD+ H+ CO2 CO HO- CH CO NADH+H+ CH-COOH CH-COOH CH2 Mg 2+ CH2 CH2 CH2 COOH COOH COOH 草酰琥珀酸 α-酮戊二酸 3 、 由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异柠檬酸脱氢酶)
COOH SCOA CO CO CH2 CH2 CH2 CH2 COOH COOH 4 、 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成为琥珀酰COA (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COASH+NAD+ +NADH+H++CO2 • α-酮戊二酸脱氢酶E1 • 琥珀酰转移酶E2 •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 TPP、COA、FAD、NAD+、Mg2+
S COA GTP+HSCOA GDP+Pi CO COOH CH2 CH2 CH2 CH2 COOH COOH • 、琥珀酰COA转化成琥珀酸 • (琥珀酰COA 合成酶)
琥珀酸脱氢酶 COOH COOH +FADH2 +FAD HC CH2 CH CH2 COOH COOH 6 、 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琥珀酸脱氢酶) 嵌入线粒体内膜
COOH COOH CH HO-CH CH H-C-H COOH COOH 7 、 延胡索酸被水化生成苹果酸 (延胡索酸酶) 延胡索酸酶 +H2O
第一节 酶的基本概念 • 一、酶的定义 • 二、酶的特点 • 三、酶学回顾
酶的定义 •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 酶是生物催化剂。 • 酶是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或核酸)。
酶的特点 • 1.高效性:以分子比表示,酶的催化反应的速度比非催化反应高108—1020倍,比非酶催化剂高105—1013倍。
2.专一性:只能作用于某一类或某一种特定物质。2.专一性:只能作用于某一类或某一种特定物质。 • 3.反应条件温和:许多反应如无酶催化须在高温、高压、极端的pH条件下才能进行,而以酶为催化剂则可在常温、常压及中等的pH条件下进行。
酶学的回顾:古代 • 最早酶的利用: • 食品加工:面包,酒,醋及奶酪等。 • 夏禹时代,人们掌握了酿酒技术。 • 商代,BC 1300“酒池肉林”, • 酿醋出现的时间几乎和酿酒同步 • 公元前12世纪周朝,人们酿酒,制作饴糖和酱。 • 春秋战国时期已知用麴(曲)治疗消化不良的疾病。
酶学的回顾:近代 • 酶的发现: • 十八世纪 • 法国科学家雷莫尔(Réaumur ) • 布匝德(buzzard )鸟 • 胃液对肉块的消化 • 化学变化而非物理变化(如溶解) • “温和”的条件下实现
酶学的回顾:近代 • 1878德国的库尼(Kühne)定义Enzyme 原意为在酵母中。 • 1897年Bertrand由3种树汁液中部分纯化了漆酶。 • 1897年,德国巴克纳( Buchner )证明发酵是酶作用的化学本质,为此Buchner获得了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 至1913年米切利司(Michaclis)和漫腾(Menten)进一步推进了亨利(Henri)的工作,导出了米氏方程,奠定了酶动力学的最早的基础。 • 1926年美国的萨姆那Sumner从刀豆中得到脲酶结晶,首次提出酶的蛋白质本质,并为此获得1947年诺贝尔奖。
◆ 1926年美国的萨姆那Sumner从刀豆中得到脲酶结晶,首次提出酶的蛋白质本质,并为此获得1947年诺贝尔奖。◆ 30年代,诺斯洛浦Northrops得到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的结晶;◆ 酶是高分子胶体物质、两性电解质,在电场 中如蛋白质一样泳动;◆ 导致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如温度、pH、紫外线、表面活性剂、重金属等往往也能使酶变性;◆ 酶能被蛋白酶水解而失活。1969年,玛丽费尔得 Merrifield等人由氨基酸人工合成了具有催化活性的酶Rnase,进一步证实了酶的蛋白质本质。 酶是蛋白质???
酶学的回顾:近代 • 二十世纪酶学进入快速发展。前半期,过渡态理论解释了酶催化的物理化学机理(1948)。 • 50-60年代考师兰德(Koshland )提出了诱导契合模型。此时有关酶活性调节的理论也被提出。 • 1965年莫诺德(Monod ) 等人提出了别构理论。与此同时,克力兰德(Clealand )发展了多底物多产物的酶动力学原理和公式。
酶学的回顾:近代 • 随着X光晶体衍射,多维核磁共振(NMR )技术的发展,很多酶的空间结构被揭示。 • 1957年Kendrew第一次用X光衍射方法解析了肌红蛋白的空间结构。 • 至今用X光衍射和多维核磁共振(NMR )研究酶的空间结构已是常见的方法。
酶学的回顾:近代 • 1957年,另一个重要进展:桑格(Sanger)报道了胰岛素的氨基酸系列,这是第一次阐明一个蛋白质的氨基酸全系列。 • 1963年第一个酶(核糖核酸酶)的氨基酸系列被报道。从此,酶的结构与功能和它的氨基酸系列全面挂钩。
1970 美国的Smith 发现限制性内切酶(1979年诺贝尔奖) • 1969 日本固定化氨基酰化酶,第一次将固定化酶成功地应用于工业生产。——酶工程诞生 • 1982 美国的切克(cech)发现四膜虫的26s rRNA具有自我剪切能力,1986 核酶发现获得诺贝尔奖
酶学今日 • 现代酶学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酶学和生物学的其它部分正在互相渗透日益融合。 • 对酶学的研究使我们日益了解生命的本质和奥妙。 • 通过对酶活性的调控和改造已在人类健康,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众多应用成果。
第二节酶工程概况 • 酶工程的基本概念 • 国内外酶制剂工业的现状 • 我国的酶制剂工业 • 国际酶制剂工业发展趋势 • 生物催化
一、酶工程的基本概念 • 1.定义 酶的生产和应用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工程。 • 2. 内容 • 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酶的发酵生产、酶的分离纯化、酶的分子修饰、酶和细胞的固定化、酶反应动力学和反应器、酶的应用等方面内容。 • 3. 任务 • 酶工程的任务是:通过预先设计,经过人工操作控制而获得大量所需的酶,并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发挥其最大的催化功能。
二、国内外酶制剂工业上的现状 • 近年来,随着酶工程研究的快速发展,酶工程产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成为21世纪大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之一。
1、产值: • 全世界已发现的酶有3000多种 • 目前工业上生产的酶有60多种 • 真正达到工业规模的只有20多种 • 剂型和品种有60多个 • 2001年为16亿美元 • 每年约为7――8%的增长率发展 • 预计到2008年销售额将达到30亿美元
2、产品结构 • 就世界范围而言,酶制剂总产量最大的是蛋白酶类,主要用于洗涤剂、制革和乳品工业 • 其次为淀粉酶类,主要用于食品酿造、淀粉加工、造纸、纺织等工业 • 其它酶类则包括药用酶、试剂酶、工具酶等。
3、生产厂商 世界上酶生产厂商有70多家,其中较大的有25家。最大的8家酶制剂生产厂商是: (1) Novo Nordisk (诺和诺德公司,丹麦) (2) Gist Broccdes(荷兰) (3) Cultot (科特公司,芬兰) (4) Genencor International (杰能科公司,美国) (5) Solvay (苏尔威公司,比利时) (6) Clr Hansen (汉森公司,丹麦) (7) Rhone Ponlene (罗兰,普朗克公司,法国) (8) Quest (荷兰)
三、我国的酶制剂工业 • 我国的酶制剂工业是在解放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早期是用动植物组织提取胃蛋白酶、胰酶和麦芽淀粉酶等,规模小,产量亦少。 • 六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研制第一个微生物酶制剂——BF-7658淀粉酶。1965年轻工部在无锡投资兴建了全国第一家酶制剂厂——无锡酶制剂厂(现名是星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标志着我国酶制剂工业的起步。
1、产品结构 • 2、我国酶制剂生产的特点 • 3、中国酶制剂产业存在的问题
1、产品结构 • 我国酶制剂目前主要的产品是淀粉酶(其中大部分是糖化酶),其次是蛋白酶,其它酶的产量甚微。 • 酶名称占酶总产量的百分率 • 糖化酶 71.4% • 蛋白酶14.3% • α-淀粉酶13.4% • 其它 1%
2、我国酶制剂生产的特点 (1)部分酶制剂品种和质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生产企业逐步向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 (3)产品价格具竞争力 (4)行业管理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5)酶制剂的应用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
3、中国酶制剂产业存在的问题 • 技术研究与开发滞后 • 行业和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市场调控能力弱 • 应用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 • 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 产品品级低
四、国际酶制剂工业发展趋势 • 国外酶制剂公司的兼并,重组将继续进行 • 研究、开发投入加大,高新技术应用广 • 大力研制、开发新酶种和新用途 • 酶制剂的剂型趋向多样化
五、生物催化(Biocatalysis) • 利用酶或有机体(细胞或细胞器等)作为催化剂实现化学转化的过程。
典型工业生物工程过程 细胞 酶 检测控 制仪表 空气 生物催化剂 (游离或固定化) 除 菌 副产品 产品 废物 产品提取纯化 生物反应器 (灭菌) 原材料 底物 机械能 热能 经加工 原料 营养物 核心技术? 培养基
生物催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新产品需求 (社会压力) -健康:医药、检测 -日用品:洗涤用品、乳品、生物可降解塑料 环境 (法律法规压力) -绿色化学、能源、温室效应 新发现或基础研究 (技术压力) -基因工程 /定点突变/定向进化、代谢工程、组合化学 得益/成本降低 (商业压力) -生物分离
趋势判断和需求分析 • 生物催化剂在精细化学品市场中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 • 到2020年,通过生物催化技术,将实现化学工业的原料消耗、水资源消耗、能量消耗降低30%,污染物的排放和污染扩散减少30%。
当前生物催化的研究热点 • 新酶或已有酶的新功能的开发 • 根据已有底物开发新的酶反应 • 利用突变或定向进化技术改善生物催化剂性能 • 利用重组DNA技术大规模生产生物催化剂 • 利用有机溶剂开发新的反应体系 • 体内或体外合成的多酶体系 • 克服底物和产物抑制 • 精细化工品或医药合成技术的放大 • 酶和辅因子再生 • 生物催化剂的修饰 • 生物催化剂的固定化
课程内容 • 酶学基础知识 • 酶的生物合成法生产 • 酶提取与分离纯化 • 酶分子修饰 • 酶和细胞固定化 • 酶反应器 • 酶的应用
参考教材 • 《酶工程原理与技术》 郭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9月第一版 • 《酶工程》 郭勇主编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年8月第二版 • 《酶与酶工程》袁勤生 赵健 主编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酶工程》 罗贵民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5月 第一版 • 《酶和酶工程》 罗九甫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6年11月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