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第一章 土壤剖析

第一章 土壤剖析. § 1.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土壤形态 一、土壤剖面;二、土壤形态学特征;三、土壤微形态 第二节 土壤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二、土壤有机质;三、土壤水分和空气 第三节 土壤性质 一、土壤的物理性质;二、土壤胶体的性质;三、土壤溶液;四、土壤热性质. 第一节 土壤形态. § 1.1. 土壤形态: 土壤形态 是指土壤外部的特征。 土壤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结持性、土壤孔隙状况、土壤干湿度、土壤新生体和土壤侵入体。. 研究 意义: 了解、认识土壤形态,是土壤研究工作的起点;

tor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章 土壤剖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土壤剖析 §1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土壤形态 一、土壤剖面;二、土壤形态学特征;三、土壤微形态 第二节 土壤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二、土壤有机质;三、土壤水分和空气 第三节 土壤性质 一、土壤的物理性质;二、土壤胶体的性质;三、土壤溶液;四、土壤热性质

  2. 第一节 土壤形态 §1.1 土壤形态: 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外部的特征。 土壤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结持性、土壤孔隙状况、土壤干湿度、土壤新生体和土壤侵入体。 研究意义: 了解、认识土壤形态,是土壤研究工作的起点; 土壤的形态是土壤形成过程的结果,也是土壤形成过程的外部表现,并且是区别土壤和诸如风化壳等自然体以及鉴别不同土壤类型的根据。 土壤形态学的野外观测研究还是室内土壤理化分析工作的基础。

  3. 1.土壤剖面 (1) §1.1 1.1 土壤剖面 1.1.1 概念: 土壤剖面 (soil profile)——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 土层(土壤发生层)(soil genefic horizons)-是指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由成土作用形成。

  4. 单个土体(pedon)——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土壤的三维实体),其横切面形态近似六边形,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一般为1-10m2。 聚合土体(polypedon)——由两个以上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

  5. §1.1 1.土壤剖面 (2) 1.1.2 土壤剖面、单个土体和聚合土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6. 1.土壤剖面 (3) §1.1 1.2 土层(土壤发生层) 1.2.1 土层的划分依据 不同的土壤层次可根据土壤颜色、结构、质地、结持性、新生体等特征进行划分。 ⑴ 土壤发生层的划分和命名 ABC命名法:19世纪,俄国土壤学家 Докучаев最早把土壤剖面划分为三个发生层,即腐殖质聚集表层(A)、过渡层(B)和母质层(C)。

  7. 国际土壤学会(1967)OAEBCR命名法(近年来我国也采用):国际土壤学会(1967)OAEBCR命名法(近年来我国也采用): 有机层(O)、 腐殖质层(A)、 淋溶层(E)、 淀积层(B)、 母质层(C)、 母岩(R)六个发生层。

  8. O:有机质层 A:腐殖质层 E:淋溶层 B:淀积层 C:母质层 R:岩石层

  9. 土壤发生层 • H层:泥炭化层 • O层:有机质层。枯枝落叶堆积过程,残体不能分解。 • A层:矿质土层。土中有机质腐殖质化,以细颗粒分散于土中。土层色暗。 • E层:淋溶化,硅酸盐粘粒、铁铝损失,石英富集 • B层:积淀层。母质特征消失或微弱,硅酸盐粘粒、铁铝或腐殖质积淀 • C层:母质层,风化壳的顶层,Cm:紧实 • R层:岩石层(砾石层为C层,根可穿入)

  10. 耕作土壤剖面 耕作层(表土层) 表层类,包括灌淤表层,堆垫表层和肥熟表层。 土性疏松、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颜色暗、肥力低。 犁底层(亚表土层) 土壤呈层片状结构,紧实,腐殖质含量比上层少。 心土层(生土层) 受耕作影响小,淀积作用明显,颜色较浅。 底土层(死土层) 土壤未发育,仍保留母质特征。

  11. 1.3土壤剖面构型——土壤剖面构造类型

  12. 根据土壤发育程度的弱强: (A)C剖面、AC剖面、A(B)C剖面、ABC剖面, 按水成作用:AG剖面。 根据土壤剖面发生层的特征: 1)简单剖面 原始剖面:剖面上部只有很薄的A层或AC层。 弱分异剖面: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 正常剖面:最常见的一种剖面构型。 侏儒剖面:土壤发生层完整,但每一土层的厚度甚薄等. 巨型剖面:是湿润热带气候条件下高度风化形成的超深厚剖面。 侵蚀剖面:土壤剖面上部被侵蚀掉,又叫截头剖面.。 2)复杂剖面 异源母质剖面: 埋藏剖面: 多元发生剖面: 堆叠剖面:

  13. 土壤发生层特征的划分 c:中心结核或硬质,团聚结核。指铁、铝质结核; g:因氧化还原交替而形成的锈斑纹,如Bg、Btg、Cg; h:有机质在矿质层中的聚积,如Ah、Bh; k:碳酸钙的聚积; p:耕作层; p′:水耕层; p″:旱耕层; q:硅因淀积而聚积,如Cqm; s:有斑纹、胶膜和结核等铁锰新生体聚积,如Bs; t:粘粒淀积,如Bt; w:就地风化,有次生粘粒形成,游离氧化物释放,粒状、块状或棱柱状结构发育,如Bw。

  14. 二 土壤形态学特征 (一)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

  15. 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 其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 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 土壤分类和命名的依据之一。 主要影响因素:有机质、矿物质、水分、质地和生物活动等。 1.颜色

  16. 几种常见颜色: 黑色: 表示土壤腐殖质含量高,含量减少则呈灰 色 白色:与土壤中含石英、高岭石、碳酸盐、长石、石膏和可溶性盐有关 红色:是土壤中含较高的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 黄色:是水化氧化铁造成的 棕色:含大量的伊利石、云母类矿物质和不同水 化程度的氧化铁混合物 紫色:游离氧化锰含量高 绿色或蓝色:土壤积水处于还原状态,含大量的亚 铁氧化物

  17. 2.土壤质地 定 义:土壤颗粒粗细的情况。 野外观测: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准确地测定要在室内用机械分析方法来进行。 一般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等。

  18. 3.土壤结构 定义:土壤颗粒胶结的状况。 野外观测:土壤结构的形状、大小和发育程度。 土壤结构形状 结构大小 结构发育程度

  19. 4.土壤结持性 定义:土壤对机械应力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包括粘着性和可塑性。 野外观测:分别记载干、润、湿时结持性。 干时结持性:指土壤风干状态在手中挤压的破碎难易程度,分为松散、松软,稍坚硬、坚硬,很坚硬、极坚硬等级别。 润时结持性:分为松散、极疏松、疏松、坚实、很坚实、极坚实等级别。 湿时结持性:粘着性,可塑性。 例:红壤的粘着性很高。

  20. 5.土壤孔隙状况 野外观测:孔隙的大小,孔隙的多少。 常分为微孔隙、很细孔隙、细扎隙、中孔隙、粗孔隙,很粗孔隙及少孔隙、中孔隙、多孔隙等。

  21. 6.土壤干湿度 定义:土壤中水分含量多少。 野外观测:靠人手对土壤感觉凉湿的程度及用手指压挤土壤是否出水的情况来判断。 分干、润、潮、湿等级别。 发生学分类强调的是气候水分条件; 诊断学分类强调的是土壤自身水分条件;

  22. 7.新生体 定义:土壤发育过程中土壤物质重新淋溶淀积和集聚的生成物。热带亚热带地区砖红壤、红壤常有。 胶膜:覆盖在结构体表面,土粒细,较光亮; 锈纹锈斑:地下水经常上下移动,如水稻土; 铁盘:由铁聚集的薄的层次,在山地草甸土上可见。

  23. 定义:土壤中不是由成土过程所产生,而是由于外界进入的特殊物质。 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土壤的形成与土地利用的状况。 8.侵入体

  24. 思考题 • 1.土壤剖面、单个土体,聚合土体的概念 • 2.土层含义?自然土壤是怎样划分的? • 3.土壤剖面构型是什么?土壤剖面有哪些类型? • 4.土壤形态特征表现有哪些方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