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k likes | 1.71k Views
Ionic Chain Polymerization. 第五章 离子聚合. Ionic Chain Polymerization. Ionic Chain Polymerization. Ionic Chain Polymerization. Ionic Chain Polymerization. Ionic Chain Polymerization. Ionic Chain Polymerization. 本章主要内容:. 引言 阴离子聚合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与离子聚合的比较 离子型共聚合 开环聚合 羰基化合物的聚合. 教学目的及要求:.
E N D
Ionic Chain Polymerization 第五章 离子聚合 Ionic Chain Polymerization Ionic Chain Polymerization Ionic Chain Polymerization Ionic Chain Polymerization Ionic Chain Polymerization Ionic Chain Polymerization
本章主要内容: • 引言 • 阴离子聚合 • 阳离子聚合 • 自由基聚合与离子聚合的比较 • 离子型共聚合 • 开环聚合 • 羰基化合物的聚合
教学目的及要求: • 掌握:离子型聚合的单体与引发剂的匹配关系,活性聚合及活性聚合物,离子聚合的活性种形式、反应机理及其特点。 • 了解:溶剂、温度及反离子对反应速率及分子量的影响,了解异构化聚合,开环聚合等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离子型聚合的单体与引发剂;离子聚合反应机理及其特点,活性阴离子聚合的特点及应用。教学重点:离子型聚合的单体与引发剂;离子聚合反应机理及其特点,活性阴离子聚合的特点及应用。 • 教学难点:离子型聚合的单体与引发剂的匹配关系 • 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学习,课堂讨论,课后提问,课下作业
教学时间:6学时 时间分配: 1. 开始部分 ( 5分钟) 2. 讲授课程 ( 270分钟) 3. 课堂讨论 ( 5 分钟) 4. 内容小结 ( 5 分钟) 5. 习题讲解 ( 15 分钟)
5.1 引言 5.1.1 离子聚合的分类、特点与发展 一、分类 • 阳离子聚合 • 阴离子聚合 • 配位阴离子聚合
5.1.1 离子聚合的分类、特点与发展 二、 离子聚合的特点: 单体的选择性高; 聚合条件苛刻; 聚合速率快,需在低温下进行; 反应介质对聚合有很大影响。 一些重要的聚合物如丁基橡胶、异戊橡胶等只能通过离子聚合制得。
三、离子型聚合反应的发展 1939年:SnCl4引发苯乙烯聚合; 1873年:酸或金属卤化物引发乙烯基醚聚合; 5.1.1 离子聚合的分类、特点与发展
5.1.1 离子聚合的分类、特点与发展 • 1953年:K. Ziegler 发现乙烯常温聚合的催化剂(配位络合聚合); • 1954年:Natta发现立体规整聚合物; • 1956年:M. Szwarc 发现活性聚合物。
5.1.2 离子型聚合反应的特点 (1)聚合活性种(增长中心) 自由基聚合:电中性自由基 离子型聚合:带电荷离子
(2)单体结构 5.1.2 离子型聚合反应的特点 ①带有1,1-二烷基、烷氧基等推电子基的单体才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②具有腈基、羰基等强吸电子基的单体才能进行阴离子聚合; ③具有弱吸电子取代基单体适合自由基聚合。
(3)溶剂 5.1.2 离子型聚合反应的特点 离子型聚合所使用的溶剂可以影响催化剂和单体的聚合活性; 自由基聚合所使用的溶剂可以引起自由基向溶剂分子的转移,从而影响分子量。 (4)反应温度 离子型: 自由基型: 低温0℃ 至溶剂沸点
(5)终止方式 5.1.2 离子型聚合反应的特点 离子型: ①单分子终止 ②向单体、溶剂以及其它分子量调节剂(H2)的转移终止 • 自由基型: • ①双分子偶合终止 • ②双分子岐化终止
(6)阻聚剂类型 5.1.2 离子型聚合反应的特点 • 离子型:极性物质 • 自由基型:自由基捕集剂
5.2 阳离子聚合 阳离子聚合的发展简史 • 1839年,Devile首次用SnCl4引发苯乙烯聚合 • 1873年,俄国人首次发现用BF3引发异丁烯聚合 • 1934年,Whitmore用强酸催化烯烃反应制齐聚物 --提出阳离子聚合的概念 • 1937-1944年,Thomas合成了丁基橡胶 • 1942年,BASF公司首先建立6000t/a的PIB生产线 • 1944年,美国Exxon公司建立第一个丁基橡胶生产厂 • 20世纪80年代后期,Kennedy等人提出活性聚合
5.2.1 研究现况 1、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原因: ①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②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③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2、目前唯一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丁基橡胶2、目前唯一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丁基橡胶 -100℃
3、 反应通式: 5.2.1 研究现况 是紧靠活性中心的引发剂碎片,与活性中心所带电荷相反,称反离子或抗衡离子。 是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其中 为引发剂的活性中心
5.2.2 阳离子聚合的单体与催化剂 1.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5.2.2 阳离子聚合的单体与催化剂 1. 1 α-烯烃 乙烯(Ethylene): 无侧基,C=C电子云密度低,对质子亲和力小,难以阳离子聚合。 丙烯(Propylene)、丁烯(Butylene): 烷基供电性弱,生成的二级碳阳离子较活泼,易发生重排等副反应,生成更稳定的三级碳阳离子。 丙烯、丁烯只能得到低分子的油状物
2.2连 锁 聚 合 的 单 体 三级碳阳离子比二级碳阳离子稳定,不容易再发生反应
5.2.2 阳离子聚合的单体与催化剂 异丁烯(Isobutylene): 同一C原子上两烷基供电基,C=C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受质子进攻,生成稳定的三级碳阳离子。 异丁烯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α-烯烃,且它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常用异丁烯来判别阳离子聚合机理。 增长链中的-CH2-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被夺取,最终生成高分子量的线性聚合物。 更高级的α—烯烃: 由于位阻效应,只能形成二聚体(Dimer)。
1,1-二取代 2.2连 锁 聚 合 的 单 体 如果取代基体积小,能聚合,综合分析两个取代基的电子效应。 e.g : δ- A+
5.2.2 阳离子聚合的单体与催化剂 • 烷基乙烯基醚: 诱导效应:烷氧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 共轭效应:氧原子上未共用电子对与C=C形成P~π共轭,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 共轭效应占主导,进行阳离子聚合。
5.2.2 阳离子聚合的单体与催化剂 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共轭单体: π电子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能进行阳离子聚合,但其活性不及异丁烯和烷基乙烯基醚。工业上很少单独用阳离子聚合生成均聚物。一般选用共聚单体。异丁烯与少量异戊二烯共聚,制备丁基橡胶。
5.2.2 阳离子聚合的单体与催化剂 2、形成的阳离子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发生副反应 ① 叔碳阳离子最稳定 乙烯:难进行阳离子聚合; 丙烯、丁烯:可以进行,但易发生重排与抽取氢的反应,只能形成低聚物;
5.2.2 阳离子聚合的单体与催化剂 异丁烯: 异丁烯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α-烯烃
∴阳离子聚合的单体有三类: ①取代基有足够供电性的烯类单体: ②含有有孤对电子的杂原子的不饱和化合物与环状化合物,如: ,CH2O 等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前两类。 ③共轭烯烃
5.2.2 阳离子聚合的单体与催化剂 结论:烯类单体阳离子聚合活性与取代基的供电子能力有关。 ② 低温有利于C+的稳定
3.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体系 引发剂:亲电试剂,酸类(包括质子酸,Lewis酸) (1)质子酸(在溶液中解离出H+) 引发过程:质子酸先电离产生H+,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引发活性中心-活性单体离子对
成功引发聚合反应的条件: ①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质子H+,故弱酸不行 ②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共价键而终止 氢卤酸(e.g:HCl、HBr)的酸根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 HSO4-、H2PO4-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HClO4,CF3COOH,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2)Lewis酸(能接受外来电子对) 金属卤化物: BF3,AlCl3, SnCl4,TiCl4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Lewis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提供H+或C+,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才能引发阳离子聚合。 共引发剂有两类: 1、H2O, ROH, HX, RCOOH 2、RX, RCOX, (RCO)2O
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聚合催化活性: • 主引发剂的活性与其接受电子的能力有关; BF3>AlCl3>TiCl4>SnCl4 AlCl3>AlRCl2>AlR2Cl>AlR3 • 与共引发剂的酸性强度有关,酸性强度降低,活性下降; • HCl>HAc>C2H5NO2>Phenol>H2O>CH3OH>CH3COCH3 • 二者具有一种最佳搭配方式。
水的作用: • 微量水属共引发剂 • 过量水存在时,将使阳离子聚合活性降低; BF3 + H2O H+(BF3OH)-水(H3O)+(BF3OH)- • 可以发生向水分子的终止反应,形成没有活性的配合物 ~CH2CXY+(BF3OH) +H2O ~ CH2CXYOH + H +(BF3OH) -
(3)卤素和其它稳定的碳阳离子盐 如碘、电解、电离辐射等
5.2.3 阳离子聚合的机理 一、 链引发:以引发剂Lewis酸(C)和共引发剂(RH)为例 快引发,引发活化能低,Ei=8.4~21KJ/mol,引发速率很快
二、 链增长: 链增长反应是单体分子不断插入到C+与反离子形成的 离子对中间,进行增长反应。
讨论: 5.2.3 阳离子聚合的机理 ① 快增长,EP=8.4~21KJ/mol,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能一样低,速率快 ② 活性中心 C+X- 浓度3~4×10-4mol/l,自由基聚合活性中心浓度10-8数量级, RP阳离子>> RP自由基
5.2.3 阳离子聚合的机理 ③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在不同溶剂的作用下,可以有极性键、紧密离子对、松离子对(溶剂隔开)、自由离子等多种不同形式的活性中心。离子对的紧密程度与溶剂、反离子性质、反应温度等有关,并影响到RP以及Mn。
5.2.3 阳离子聚合的机理 ④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⑤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异构化聚合:增长离子的重复单元发生碳阳离子的重排反应,引起聚合物分子的异构化,这种聚合称异构化聚合(氢转移聚合) e.g:3-甲基-1-丁烯的阳离子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单元
5.2.3 阳离子聚合的机理 温度下降,kp降低,重排机会增加,Ⅱ成份也增加。 温度/℃Ⅱ% 0 83 -80 86 -130 100 Ⅱ
三、链终止和链转移阳离子聚合通常为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三、链终止和链转移阳离子聚合通常为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5.2.3 阳离子聚合的机理 1、链转移终止: (1)向单体转移:活性中心向单体分子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时再生出能引发的离子对,动力学链不终止
5.2.3 阳离子聚合的机理 特点:① 向单体转移是阳离子聚合最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② 向单体转移常数CM,约为10-2~10-4,比自由基聚合(10-4~10-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③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2.3 阳离子聚合的机理 (2)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2、链终止: (1)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反离子有足够的亲核性) (2)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重新生成引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