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298 Views
一线教师如何搞科研. 山东省委高校工委 张兴华 2005年2月22日. 课题的确定. 确定研究课题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开始,也是科学研究的关键一环。
E N D
一线教师如何搞科研 山东省委高校工委 张兴华 2005年2月22日
课题的确定 • 确定研究课题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开始,也是科学研究的关键一环。 • 课题选择得如何,对于能否取得科研成果至关重要。实践证明,课题选择的好,可以事半功倍,顺利地完成科研任务;反之,课题选择的不好,往往使研究工作受到影响,甚至半途而废,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浪费。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许多教师提不出课题,其中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缺乏选择课题的知识和方法。
(一)课题的来源 • 课题的三大来源:文献、实践和规划。 • 1、来源于文献 • 古今中外的教育文献记载了大量的教育理论,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评价、验证,从中可以发现问题,提出新课题。因为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文件,可以了解教育研究发展中的动向和讨论热点,产生参与研究的动机。 • 从文献中,可以发现教育研究的热点动向,发现尚未研究的问题,发现没有研究透的问题,发现和自己不同观点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成为自己课题的来源。
2、来源于实践 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从教育实践中选择课题,是目前最常见的选择方式。也是一线教师成为名师的重要途径。、 教育教学活动异常复杂,面临的问题繁多。诸如中小学的课程设置问题;学生的厌学问题;问题学生的补救问题;单亲子女的心理矫正问题等等都是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
3、来源于规划。 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根据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出教育科研的问题与任务,常常以课题指南的形式下发。这也是一条重要渠道 还有,学术团体、各种教育报刊也定期提出该研究领域选题范围,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和该领域的前沿问题。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选择那些自己研究感兴趣又能胜任的课题。 此外,现在提倡“校本研究”,学校教科室一般提出具体选题目录。这也是课题重要来源。
(二)确定选题的步骤 • 选题三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筛选问题 •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常用的思维方式有五: • (1) 雪中送炭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按常规的方法去处理,效果往往不好。这时教师不应回避矛盾,也不应墨守成规,而应针对问题,解放思想,另辟新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2) 锦上添花法。在锦缎上再绣上花,好上加好。意志在某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思考:如何吸取另一做法中的好的因素,使原来的理论、措施更加完善。 如,宁阳一初中在目标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又吸取了尝试教学法的优点,形成了“目标——尝试教学法”,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3) 移花接木法。国外成功的经验能不能应用到我国的教育实践中?某一地区的经验能否在另一地区中运用?某一学科的教学经验能不能运用到另一学科的教学中?课外活动的经验能不能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如,李吉林的“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取得了成功。后来拓展到小学德育、小学历史、小学自然等学科,结果效果也非常好,现在已经成为情景教育学派。再如,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最初是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实验的。后来,将这种教学法引申到其他学科,同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教育教学有普遍性规律,移花接木法只要找出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地域的共同点,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4) 常中有变法。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往往对各种类型课的教学,对班主任工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这就是教育教学的常式。有了这个常式,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有规律可循。然而,我们不能把常式当作固定不变的模式,我们应进一步思考:这个常式是不是最好的?它有没有变式?是否可以发常式而行之? 譬如,传统教学都是“先教后练”,而邱学华老师就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先尝试练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的困惑有重点的讲解,这就形成了先练后教的“尝试教学法”。再如,读诗、绘画、写诗——古诗教学探析也是如此。
(5) 事半功倍法。许多老师通过努力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吸收他们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思考:他们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可以省略?课堂教学结构能不能优化?学生的作业量是否可以减少?怎样花更少的精力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这些问题上进一步探索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譬如,1892年美国学者赖斯研究了美国小学生每天花在拼写上的平均时间和他们拼写水平的资料,根据研究结果他写成了《无益的拼写练习》一书,指出过多的重复练习是无益的。又如,1981年上海的一所小学,对抄写生字遍数同生字记忆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抄写4遍和8遍的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再如,新泰市楼德镇中学借鉴洋思中学“少讲精练、堂堂清”的经验,发明了导学卡,取得了明显成效。
2、分析问题。 • 研究课题来自问题,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作为研究的课题。面对一大堆问题我们必须进行分析,提出假设,形成课题。 • (1) 进行分析。要使问题成为课题,就要分析问题,即所要明确的问题,使范围较广、概念不清的问题变得明确清晰起来。如果问题停留在模糊、笼统不确定状态,研究就难以展开。如,“学生学不好怎么办?”,“研究一个有关教学方法的问题”等等,这样的问题因研究的目的、范围不明确,就很难研究。怎么办?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分析使得具体化。比如,数学成绩为什么总是很差?数学成绩差这个问题范围太大,难以定为研究课题,必须对之进行分析。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数学成绩差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成绩不好与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动机、前期预备知识都有关系。如果通过分析,发现成绩差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具备必要知识的缘故,那么我们就可以把问题转化为“数学成绩差与前期预备知识关系的研究”这个研究课题了。这个课题就能够容易操作了。
(2) 提出假设。明确问题,对问题有了透彻的了解以后,要根据事实和已有的资料对研究课题进行综合思考,提出一种或几种解决问题的推测性的初步想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假设。例如,“数学学习成绩与前期预备知识关系的研究”这个研究课题,我们就可以这样假设:巩固和加强前期预备知识,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课题只解决研究的内容和范围,还没有构成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只有将课题演绎成假设,才能明确提出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揭示问题的焦点,使问题可操作化。 怎样假设?形式:如果A,则B。实质是函数y=f(x) y:因变量,x:自变量,改变自变量,引起因变量的变化。例如,现在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以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父母的劳动,形成了一系列坏习惯,所以有的学校就乡让儿童感受当家的不容易,于是确定了《小学高年级儿童“家庭一日小当家”活动研究》。假设是这样的:让孩子从事小当家活动,可能对发展他们的品德修养有促进作用。在研究中,从劳动认识、劳动情感、劳动行为、照顾父母的心态、花钱心态等方面进行实验前后的考察和对比,这样原来比较抽象的问题就具体化了。
3、筛选问题。 在众多的课题中,并不所有的课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也是不所有的问题我们都能研究的了。聪明的研究者善于根据自己研究的条件和兴趣对研究问题进行价值判断,选择适当的课题进行研究。 (1)判断课题值得研究的标准通常有三: 一是有意义。即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选题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是有创新性。即课题新颖,内容新、方法新、有独创性。 三是可行性。就是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2)选题时必须注意四个问题: 一是研究的范围大小适宜。最初进行科研,易小,切忌大而空。 二是研究的问题难易适度。 三是课题的主攻目标要明确。 四是课题的内容必须符合自己的岗位需要。
(三)课题的论证 • 为什么好多课题半途而废?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缺乏论证。论证也是研究,必须依据详实的资料,并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分析来支持自己关于课题的主张。通过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 • 课题论证要弄清五个问题: • 1、课题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 本课题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课题研究针对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本课题有哪些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回答“为什么”
2、课题研究的现状。前人和他人曾经做过哪些与本课题相关的工作?有哪些主要研究成果?本课题在研究前人的基础上有哪些创新?——主要方法是检索和查阅2、课题研究的现状。前人和他人曾经做过哪些与本课题相关的工作?有哪些主要研究成果?本课题在研究前人的基础上有哪些创新?——主要方法是检索和查阅 3、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研究本课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组成,任务分配,物质保障和研究经费等,还要预测本课题研究的可能性是否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分析课题研究是否具有可行性 4、课题研究需要的时间、程序步骤。这个问题后面讲。 5、研究成果和表现形式。这个问题也放在后面讲。
(四)课题方案的撰写 • 1、基本框架有三大部分,即题目、正文和参考文献。这里我用11个小题目来说明。 • (1) 题目的表述。有专家建议,在课题名称中尽可能表明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例如,邹平县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 • (2) 研究目的意义。A 研究的现实背景。B 研究的历史背景。C 本研究可能做出的贡献。 • (3)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A 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有不少课题中研究对象的概念模糊,外延不确定。例如,“品德不良学生”、“青年教师”等等。这些都没有一个统一和明确的含义。我们可根据某一标准来做判断。
B 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其范围分来源范围和特征范围。来源范围有地域、学校、班级;特征范围有性别、年龄、心理特征等。例如,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学生的范围在全国还是在某一地区?在什么类别的学校?在什么年级或年龄段?这些都需要进行界定。 (4) 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内容也是研究问题,它是研究方案的主体,回答研究什么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第一、只是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空洞; 第二、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离题; 第三、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很少——不对称; 克服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对关键词进行细化,是课题能够可操作。 例如,关于课堂讨论有效性的研究,关键词是“讨论”。第一步,对“讨论”进行界定:“讨论”即某一问题展开交流和争论。
第二步,对“讨论”进行引申:“讨论”有哪些功能? 第二步,对“讨论”进行引申:“讨论”有哪些功能? “讨论”有哪些形式?
第三步,对“讨论”进行设想:怎样提高讨论的时效性? 第三步,对“讨论”进行设想:怎样提高讨论的时效性? 这样通过细化,研究内容就具备了可操作性。
(5)研究假设和变量的界定。 研究假设前面已经讲了,这里重点讲一下变量的界定。变量的界定也是为了可操作。给变量界定不是下定义,不要求全面准确,只是给出一个便于把握和操作的解说。比如,“成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推广实验研究”,要想考察学校实施成功教育,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后,是否对学习兴趣导致积极的影响,就要对学习兴趣这个变量进行界定:可以这样做把学习兴趣细化为3个方面:A 主动完成作业的比例。 B 课堂主动参与的情况。C 出勤率。可以按这样三个方面制作表格,对实验前进行一个前测,对实验后进行一个后测,前后就可以搞对比了。
(6)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每一项课题都对应着研究方法,这个问题主要解决要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当前存在四个问题:A 多数运用的是经验总结。B 对调查法重视不够。C 实验方法滥用。D 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 我建议一线教师要学会运用行动研究法,学会教育叙事研究,我讲我的故事。 (7)课题成员分工。 对课题实施条件进行分析,按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分配。 (8)研究的步骤。 分几步来做,哪几步做什么,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达到什么要求,都要写清楚。一般的说,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9)预期的研究成果。 成果呈现形式。A 实验总结报告。B 研究论文。C 专著。 (10)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资料费、印刷费、差旅费、会议费、设备费等。 (11)列出参考文献、写清制定计划的日期。 今年,是“十一五”第一年,各级都在积极申报课题。按照上述要求写好课题方案后就可以逐级申报。省这个层面受理单位主要有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山东省自然科学规划办(软科学办公室),预祝大家申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