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566 Views
第十四讲 必备刑法知识 懂法守法护法. 案件回放 ﹙ 一 ﹚. 中国交通死刑第一案 ——— 孙伟铭. 案件回放 ﹙ 二 ﹚. 关注梁丽案. 关注梁丽案. 梁丽将纸箱放置在这个残疾人厕所将近 6 个小时. 就是在这里,梁丽将装有金饰的纸箱捡走. 一、犯罪的三个特征.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侵犯财产罪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危害国防利益罪 贪污贿赂罪 渎职罪 军人违反职责罪. 刑事违法性.
E N D
案件回放﹙一﹚ 中国交通死刑第一案———孙伟铭
案件回放﹙二﹚ 关注梁丽案
梁丽将纸箱放置在这个残疾人厕所将近6个小时梁丽将纸箱放置在这个残疾人厕所将近6个小时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 危害国家安全罪 • 危害公共安全罪 •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 侵犯财产罪 •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 危害国防利益罪 • 贪污贿赂罪 • 渎职罪 • 军人违反职责罪
刑事违法性 •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就说明,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
应受刑罚惩罚性 •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两类人不得判死刑 •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1、犯罪客体 •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 我国刑法所保护的那种社会关系是指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权,公民私人的财产所有权,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等等。
刑事责任能力 • 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两个指标:年龄、智力
刑事责任年龄 • 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即不满14周岁的,对任何犯罪都不负刑事责任。 •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除上述罪名外,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要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刑事责任年龄 • 减轻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8周岁的,犯任何罪,都必须负刑事责任。但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不适用死刑。
辨认能力 • 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辨认能力 • 醉酒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 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3、犯罪客观方面 • 行为 • 结果 • 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 其他要件
4、犯罪主观方面 • 犯罪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4、犯罪主观方面 • 犯罪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以案说法 被抢的哥黄中权撞死劫匪案
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 • 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 • 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 • 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防卫意图。 • 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思考: 如果因见义勇为导致犯罪嫌疑人重伤或死亡,那么见义勇为者是否要定罪量刑?
散布谣言,报假案 • 噪音扰民也违法 • “足球流氓”禁看一年 • 游客不能“到此一游” • 偷开他人车最少罚500 • 办假证,假公章;如是单位行为要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