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668 Views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 贵州省卫生厅 童亦滨 2007 年 9 月. 提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贵州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 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信息报告. SARS. 29 个国家,发病 8099 例、死亡 916 例。 中国 27 省(含港、澳、台),发病 7748 例、死亡 829 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是 突发事件 的一个类型,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所以,所有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含有公共卫生事件。而随着事件的发展,其范围和程度的不断扩大和升级,突发事件可能演变成为 危机 。.
E N D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 贵州省卫生厅 童亦滨 2007年9月
提纲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 贵州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 • 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 信息报告
SARS 29个国家,发病8099例、死亡916例。 中国27省(含港、澳、台),发病7748例、死亡829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发事件的一个类型,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所以,所有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含有公共卫生事件。而随着事件的发展,其范围和程度的不断扩大和升级,突发事件可能演变成为危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发事件的一个类型,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所以,所有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含有公共卫生事件。而随着事件的发展,其范围和程度的不断扩大和升级,突发事件可能演变成为危机。
任何突发事件的应对都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卫生部门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应该成为重要的角色.任何突发事件的应对都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卫生部门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应该成为重要的角色. 次生、衍生事件,或几个突发事件(耦合)同时发生 社会安全 以人为本生命为先 相关事件相互交织 公共卫生事件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相关事件相互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 • 重大传染病疫情、 •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 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包括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 突发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突如其来的, 其发生是不易预测的,但其发生与转归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 公共属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危机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 • 危害的严重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表现形式) • 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一定人群中,当病例数累计达到规定预警值时所形成的事件。例如: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预防接种反应等,以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当环境危害因素达到规定预警值时形成的事件,病例为事后发生,也可能无病例。例如:生物、化学、核和辐射事件(发生事件时尚未出现病例),包括:传染病菌种、毒株丢失;病媒、生物、宿主相关事件;化学物泄漏事件、放射源丢失、核污染辐射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尚未出现病例或病例事后发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成因和性质) 重大急性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预防接种群体性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 食物中毒。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急性职业中毒。 核事故和放射事故 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袭击。 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疾病流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 • 特别重大(I级) • 重大(II级) • 较大(III级) • 一般(IV级)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 • 肺鼠疫、肺炭疽在城市发生并有蔓延趋势,或疫情波及2各以上省份,并有扩散趋势; • 发生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 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 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 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 周边国家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在我国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 • 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相关联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 • 发生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 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 • 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 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 • 我过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 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 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 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10例以上死亡病例; • 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 • 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5例以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 • 腺鼠疫一个平均潜伏期连续发生10例以上; • 霍乱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 • 一周内一个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超过5年同期发病水平1倍以上; • 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 一次食物中毒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 预防接种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 •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 • 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 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 •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 一次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 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事件
2006年概况 • 共监测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283起。 • 其中88起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网络系统进行直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分析 • 283起事件中传染病事件238起,食物中毒事件30起,不明原因疾病事件12起,其他事件3起。
2006年全省发生238起传染病事件,共报告病例7770人,死亡25人(流脑7例,皮肤炭疽8例,菌痢4例,乙脑2例,伤寒2,其它感染性腹泻2例) 传染病事件
食物中毒事件 • 30起食物中毒事件共致702人中毒发病,死亡25人,受威胁人数6279人。 • 2007年至今,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24起 • 家庭聚餐17起(71%) • 学校、厂矿食堂5起(21%) • 餐馆2起(8%) • 我省食物中毒主要由农村家庭聚餐引起。
不明原因事件和其他事件 • 12起不明原因事件共导致285人发病(中毒),死亡9人。 • 其中不明原因疾病3起,不明原因腹泻4起,不明原因死亡2起,不明原因中毒3起。 • 其他事件包括一起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心因性反应事件,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一起虫咬性皮炎引起的事件。
学校事件 2006年,我省发生在各类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共197起,占所有事件的69.61%,共报告发病(中毒)人数7415人,死亡12人,分别占事件总病例的82.06%,20.00%。
事件特点 • 传染病事件仍然是我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体。 •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地。 • 食物中毒事件导致死亡病例较多。2006年我省报告的事件中,15起食物中毒事件导致25人死亡,死亡病例数占事件总死亡病例数的41.67%。 • 鼠疫的威胁依然存在。
法定管理传染病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2种、乙类25种和丙类10种,共37种。 • 甲类:鼠疫、霍乱。 • 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 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传染病的现状 • 多种传染病居全国前列 • 第一位:狂犬病、乙脑、炭疽 • 第二位:伤寒副伤寒、流脑 • 第三位:甲肝 • 疾病爆发流行的标准低了,社会对传染病正常波动敏感了。 • 政府、领导对卫生工作的要求更高。 • 当前社会、自然环境中很多传染病发生爆发的危险因素没有消除或减少,疾病发生、反弹不可避免。 • 一些丙类传染病广泛流行。 • 我们的能力建设还相对滞后,还不适应。 • 流行病学调查 • 传染病实验室建设
案例一 —传染病 • ××镇 8-11月共报告伤寒报病170例,死亡2例 。农职中学生发病108例。 • 2006年10月4日,××镇卫生院防保队在察看卫生院门诊日志时,发现小龙村有4例诊断为发热待查的病例,遂入村调查,发现小龙村有疑似伤寒病例18人,其中学生4人。 • 农职中和小龙村共用一个水源,水源取水点厕所粪水污染水源。村民普遍饮用生水,农职中为封闭式住宿学校,学生多数饮用自来水。病例分布与饮用水分布情况一致,认定为一起水源被污染引起的暴发疫情。
疫情迟报是引起流行的主要原因 农职中未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工作制度, 9月中下旬陆续出现学生缺课未引起学校的警觉,最多时缺课学生达119人(全校1028名学生),学校没有进行调查。 乡村个体诊所多诊断为发热待查、上感等。 村医多年来无劳务补助,除参加一些指令性的工作(如免疫规划)外,长期在盘信镇街上开诊所,传染病监测工作为按要求开展。
措施 传染源管理 疑似病例追踪 切断传播途径 开展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 实行晨检制度
传染病流行过程-三环节 社会因素 易感人群 传染源 传播途径 自然因素
传染病疫情处置 • 加强日常监测。 • 疫点处置要“早、小、严、实”。 • 通过调查,明确主要的流行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主导措施,阻断传播。 • 传染病有潜伏期,采取措施后,还会有病人出现。
传染病处置 首例 发病 首例 就诊 流行病学预警/确认 开始 应对 潜在的病例预防
案例二 —食物中毒 • 2006年元月16日至30日,贵州省榕江县塔石乡党相村1组盘××两兄弟家12口人先后有5人发生中毒,2人死亡。 • 起病急,以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特征(出现双眼睑下垂、吞咽、发音甚至呼吸困难)。 • 可疑因素的检测分析,用水豆豉浸出物接种试验动物,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最终于六小时后死亡。结果在水豆豉中检出B型肉毒毒素。 • 3例病人应用肉毒多价抗毒血清治疗后,康复。
食物中毒处置 • 积极救治病人。 • 查找中毒原因。 • 防止后续中毒。 • 对于可能的投毒事件,要多部门协作。
案例三—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 事件经过: • 2006年××市申请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由市政府组织,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具体实施,对全市14岁以下儿童发放驱蛔药物,安排学生回家服用。 • 9月23日~26日,××市××区、××汇川区所有中小学开始发放驱蛔药,共发放12万多人份驱蛔药物给学生回家服用。 • 9月26日晚,××镇共和小学个别学生在服用驱蛔药后出现腹痛、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学生家长将其送往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医院诊断为“药物中毒”。一名与病人家长送病人到医院就诊的村干部,在回村后就在村内通知,让服药后有不适的儿童立即到医院就诊。于是,当晚该村又有5名儿童到×医院住院治疗。
事件经过 • 9月27日上午,××镇共和小学上课后,陆续有数十名学生自述上述不适。学校老师将这些学生送往高坪镇医院进行治疗,学生家长闻讯也赶到镇医院。 • 由于镇医院条件有限,开出的处方,医院无药,病人家属情绪激动。 • 迅速将病人疏散到××市××医院进行治疗。下午12时—晚12时,又陆续有10名学生自述上述症状后入院治疗。 • 截至28日上午12时,共报告类似病例51例,其中××镇共和小学44例。
处置 • 9月27日,市卫生局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事件进行调查。初步考虑此次疫情为:1、服用驱蛔药引起的副反应;2、群体性心因性疾病。采取如下处理措施: • 由市卫生局组织协调有关医疗机构对发病学生进行住院观察治疗,并做好相关的检查; • 建议教育部门停止发放驱蛔药; • 加强信息监测。
处置 • 9月28日中午,省卫生厅派出的专家组会诊后,认定此次事件为:因服用驱蛔药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事件。并补充制定了以下措施: • 动员病人出院。 • 同教育部门合作,出现类似心因性病例时,尽量在镇医院进行对症治疗,不送入市内的大医院。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以及相关药品到镇医院协助处理病人。 • 医院尽量以心理疗法为主,可以适当给些安慰剂进行治疗,停止无关的检查和治疗,只能留院观察,不能收住院。 • 对出院病例提供一个24小时咨询、救治热线,待病人回家后如有疑问或再次发病,能得到及时的帮助;组织专家流动上门服务,避免病人集中。 • 控制媒体
处置 • 9月28日晚,对病人家长进行出院动员。 • 29日,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对剩余药品检验结果示药品为合格产品。 • 9月29日病人开始出院。 • 10月1日后无新增病例,10月7日所有病例出院。 • 此次事件累计报告病例110例。
经验:媒体 • 本事件刚刚发生,一些媒体立即对事件进行了报道。 • 9月28日,贵阳晚报《服用驱虫药后,××一小学学生集体中毒》报道了此事;贵州都市报《吃药驱虫多名小学生入院》的标题对事件进行了报道。两家媒体,将学生发病分别说成是药物中毒、药物过敏造成的。 • 媒体引导和公众互动对控制此类事件是十分重要的;客观、准确的报道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媒体工作者的社会职责 。 • 在此类事件处置过程中,应统一消息的对外发布的口径,客观介绍事件发生进展;参与调查处理的公共卫生人员、临床救治人员等不能私自接受媒体采访,应由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人员统一接受采访,避免个人观点误导舆论。
经验:政府 • 9月27日,××区政府在看望住院的学生时,给病人及家庭陪护人员每人发了5元的生活补贴。 • 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起主导作用,其所采取的措施往往导致事件不同的发展方向。在此次事件中,专家认定此次事件为“因服药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事件”,很好的为事件处理指明了方向。但由于缺乏处理经验,政府给病人发放生活补贴,客观上是关心群众,实际为事件的处理增加了一定难度。
案例四—职业中毒 • 5月10日接到报告,黔西南州医院从5月1日起,接诊安龙县盘江锑白厂23人名工人,5例病危 。 • 症状:头痛、头昏、四肢乏力、恶心、呕吐、腰痛、酱油色尿、面部皮肤呈紫黑色 。 • 回顾调查:3月,该厂曾有3名工人因类似症状在州医院住院治疗。 • 确诊为:砷化氢中毒 • 卫生应急:救治病人、查找中毒原因。
中毒原因 该厂将锌矿石煅烧得到氧化锌,粉碎后与浓硫酸充分反应形成硫酸锌溶液,进行电解产生锌片,熔解后铸成锌锭。 锌矿石中含有硫化砷,含砷矿石在冶炼加工过程中与酸反应,可能产生砷化氢气体。 中毒者均为压滤车间工人。 最后死亡三人。 对违法的厂和医院分别进行处罚。
案例五—环境污染 • 2007年元月11日,在白云区贵州三钻集团实业有限公司钎具厂务工的基建工人午餐后,于下午4时许,陆续出现胸闷、头昏、乏力、视物模糊、口唇青紫等症状,被送往医院就诊。 • 排查42人,其中17人有症状体征。 • 17名患者分三个不同地点就餐,无共同就餐史;其中一名工人未在该厂就餐 。 • 患者共同特点为:均有饮用该厂管网水经历 。 • 检测发现厂区内生活饮用水含有亚硝酸盐。 • 周边上下方管网水亚硝酸盐含量均为阴性 。
事故原因为该厂盐溶炉漂洗池内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该漂洗池的补水胶管是连接在自来水管上用闸阀控制的。该厂11日上午9点对供水管网布局进行改动时,没有关闭补水管上端闸阀,导致漂洗水池内的补水管与自来水管接通形成虹吸现象,使漂洗池内含有亚硝酸盐的水被吸入厂区内自来水管网,导致局部水源污染所致。事故原因为该厂盐溶炉漂洗池内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该漂洗池的补水胶管是连接在自来水管上用闸阀控制的。该厂11日上午9点对供水管网布局进行改动时,没有关闭补水管上端闸阀,导致漂洗水池内的补水管与自来水管接通形成虹吸现象,使漂洗池内含有亚硝酸盐的水被吸入厂区内自来水管网,导致局部水源污染所致。 措施 立即封闭该厂进水总阀,切断与城镇供水管网联系 。 对厂区内供水管网进行冲洗—检验。 17名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