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likes | 239 Views
李遠哲 Yuan-Tseh Lee. 1936出生於新竹,父親為知名畫家李澤藩先生 1955考入台大化工系,次年隨及轉入化學系 1979獲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1980當選中央研究院數理組第十三屆院士 1986與哈佛大學 Herschebach 博士及多倫多大學 John Polany 博士同獲諾貝爾化學獎 1993受推薦接任為中央研究院院長. 重要成就. 主要從事化學動態學的研究,在化學動力學、動態學、分子束及光化學方面貢獻卓著。
E N D
李遠哲Yuan-Tseh Lee • 1936出生於新竹,父親為知名畫家李澤藩先生 • 1955考入台大化工系,次年隨及轉入化學系 • 1979獲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 1980當選中央研究院數理組第十三屆院士 • 1986與哈佛大學Herschebach博士及多倫多大學John Polany博士同獲諾貝爾化學獎 • 1993受推薦接任為中央研究院院長
重要成就 • 主要從事化學動態學的研究,在化學動力學、動態學、分子束及光化學方面貢獻卓著。 • 他所設計的“分子束碰撞器”和“離子束碰撞器”,已能深入瞭解各種化學反應的每一個階段過程,使人們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化學反應的每一個階段過程,使人們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化學反應所出現的各種狀態,為人工控制化學反應的方向和過程提供新的前景。
最活躍的科學家 • 他肩負了攸關台灣未來發展的幾項重大使命。眾所矚目的教育改革,由他出任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召集人,正馬不停蹄地在各地推展 • 國家學術水準躋身世界一流的寄望,則如聚光焦點般地落在李遠哲目前領導的中研院,以及他個人的研究工作上 • 思及民族生存至關緊要的人才培育大計,他接下了考試院高普考典試委員長,也熱心推動多個做深層扎根的基金會。
承載社會寄望 • 民間關於國家未來領導人的幾次民意調查中,「李遠哲」總是其中的唯一非政治人物,且排名往往高過多位現今政壇炙手可熱的行政首長。 • 他輻射出來的種種熱力,甚至有輿論稱以「李遠哲現象」來省思意涵。 • 2000年總統大選中,以「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沈淪?」為訴求,喚醒台灣人民對社會議題的重視。
現代拚命三郎 • 「我從小就喜歡打乒乓、棒球,參加競爭性很強的球賽。」他形容在球場上的自己像個拚命三郎,「勝敗我不太在意,但還是要拚命,我還是會盡最大努力把球打好。」 • 「全世界與我們做同樣工作的就有幾十個人,但你若問我,為什麼我們做得比他們成功呢﹖這是因為我們花了很多心血,反覆地在每一步、每一步的小地方下工夫。如果有一百步,我一步比別人做好百分之五的話,這是一點零五的一百次方,不是嗎﹖這樣就有很大的差別了。」
大師風範,平民身段 • 了解李遠哲的人,都寧可把期待的原由,歸諸於他的人格特質--認真、誠懇、值得信賴,自然有其感召力。 • 不僅是知識分子將信賴託付予李遠哲,一般的市井小民也常被他感動。 • 尊重、平等、仁厚、親和……許多屬於人類善性的一面,都集中於這位已達學術巔的一流科學家身上。李遠哲相信這些,而且身體力行。
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 • 信誼基金會捐資成立「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由李遠哲院長結合一群長期關心國內教育發展的企業家、學者,組成董事會,共同為推廣全民科學教育而盡力。 • 科學普及教育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倡導科學的方法與精神,培育學子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推動科學普及教育,正是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的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