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4

第七章 肠杆菌科

第七章 肠杆菌科. 第一节 概述 肠杆菌科包括 24 个与医学有关的菌属 , G+Cmol % 39-59 。 1. 四类引起人类腹泻和肠道感染的细菌:埃 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耶尔森菌 属。 2. 八种与医院感染有关的条件致病菌:枸橼 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多源 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 菌属和摩根菌属;. 3. 其中鼠疫耶尔森菌、伤寒沙门菌对 人致病性较强。此外,许多细菌既 是正常菌群,也是条件致病菌。在 机体抵抗力下降,寄居部位的改变

tres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肠杆菌科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肠杆菌科 第一节 概述 肠杆菌科包括24个与医学有关的菌属, G+Cmol%39-59。 1. 四类引起人类腹泻和肠道感染的细菌:埃 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耶尔森菌 属。 2. 八种与医院感染有关的条件致病菌:枸橼 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多源 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 菌属和摩根菌属;

  2. 3. 其中鼠疫耶尔森菌、伤寒沙门菌对 人致病性较强。此外,许多细菌既 是正常菌群,也是条件致病菌。在 机体抵抗力下降,寄居部位的改变 或菌群失调时能引起机会感染。

  3. 二、临床意义 占临床分离菌总数的50%和G-总数的 80%, 将近50%的败血症70%以上的泌尿 道感染和大量的肠道感染是由肠杆菌科 细菌引起的。 1. 人类肠道外感染 除志贺菌较少引起肠外 感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 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产气肠杆 菌、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菌等均可引 起泌尿道、呼吸道、伤口和中枢神经系 统的感染;

  4. 且往往为医院感染。鼠疫耶尔森菌可 引起烈性传染病鼠疫。 2. 人类肠道感染 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和耶 尔森菌属。主要引起各种急、慢性肠 道感染、食物中毒、旅行者腹泻及肠 热症等。

  5. 三、共同特性 (1) 1. 形态结构 G-杆状或球杆状、无芽孢、多数有鞭 毛,能运动。致病性菌株有菌毛。 2. 抗原成分 ⑴O抗原是细胞壁成分脂多糖。以核 心多糖为中心的三层结构,内侧是脂类 A, 为内毒素的毒性成分。外侧是由重复 的特异多糖,决定O抗原的特异性。

  6. ⑵ H抗原是不耐热的蛋白质抗原,氨基酸 序列和空间构型决定H抗原的特异性。 ⑶ 表面抗原是包绕在O抗原外侧的多糖抗 原,由多糖结构决定抗原特异性。大肠 埃希菌称K抗原、伤寒沙门菌称Vi抗原 和志贺菌称B抗原等。 O抗原和H抗原是肠杆菌科血清学分 群和分型的依据。表面抗原存在时可阻 断。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的反应,加热 处理能消除表面抗原的阻断作用。

  7. 共同特性 (2) 3. 变异性 ⑴ S-R变异是初次分离的细菌,菌体 抗原上都有特异性多糖链,菌落为光滑 型。在人工培养基中反复传代时,细胞 壁上特异性多糖链消失而核心多糖仍保 留,菌落变为粗糙型。 ⑵H-O变异是有鞭毛的细菌, 失去鞭 毛,动力也随之消失,称H-O变异, 有 时见于新分离的菌株中。

  8. 4. 培养和生化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 良好;兼性厌氧,主要生化特性包括发 酵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气),触酶阳性, 氧化酶阴性,可将硝酸盐还原至亚硝酸 盐。 5. 抵抗力 抵抗力不强,加热60℃30min即被杀 死,不耐干燥,对一般化学消毒剂均敏 感。对低温有耐受力。能耐胆盐,能抵 抗染料的抑菌作用。

  9. 四、微生物检验 1. 标本采集 ① 肠外标本:采自不同的感染部位如血液 、体液、呼吸道、伤口、尿液及其他各 种标本。 ② 肠道标本:疾病早期留取新鲜粪便,挑 取粘液脓血部分进行培养。应在2h内进 行,以利志贺菌等检出。如不能及时培 养应冷藏待检。 2. 直接镜检 G-杆菌,形态及染色性无鉴别 意义。

  10. 3.分离培养鉴定 (1) 肠外标本:采自无菌部位的标本用血 琼脂,血培养时可用肉汤增菌。其他 标本中含有杂菌,需用选择性培养基 以增加分离率,常用伊红美蓝(EMB) 琼脂,因为EMB能促进肠杆菌科细 菌生长并抑制其他G-菌。

  11. (2) 肠道标本:常用的选择鉴别培 养基(如EMB)和针对沙门菌和志贺 菌的强选择鉴别培养基,(如SS琼脂) 。如疑耶尔森菌感染可用耶尔森菌选 择琼脂(CIN)。

  12. 肠杆菌科细菌鉴定 1) 常规生化鉴定:为实验室最常用的方 法。各菌属(种)主要生化特性有助 于鉴定细菌。 2) 鉴定试剂盒:选用标准化和商品化的 微生物鉴定试剂盒,特点是质量可 靠稳定鉴定能力强,并与编码技术 结合,可用仪器读取结果,实现自 动化,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13. 3) 血清学鉴定:用特异性抗血清进 行血清学分型鉴定后才能作出最 终报告。 4) 分子生物学鉴定:可鉴定至科、 属 、种、血清型和肠毒素基因 等。甚 至可区分致病菌株和非 致病菌株。

  14. (五)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粘质沙雷菌对青霉 素G等抗生素天然耐药,而大多数是形成的 获得性耐药。有染色体或质粒介导的超广谱 β-内酰胺酶或AmpC酶而产生的耐药性。已 出现了耐多种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菌株,因 此必须根据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并作好耐药性监控工作。同时细菌的耐药谱 还可成为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中的标志。

  15. 第二节 埃希菌属 一、分 类 埃希菌属包括5个种: ① 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G-杆菌的主要 成员, 常引起肠内外的感染,是腹 泻和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② 蟑螂埃希菌偶而检出并有潜在的致 病性。

  16. ③ 弗格森埃希菌; ④ 赫尔曼埃希菌; ⑤ 伤口埃希菌。 最近还发现称为不脱胺/凝聚埃 希菌 G+Cmol%为 48~52。

  17. 二、临床意义 ⑴ 1. 致病因素 ⑴ 侵袭力 K抗原能抗吞噬,并有抵抗抗体和 补体的作用。菌毛能帮助细菌粘附于 粘膜表面称定殖因子,能使细菌定殖 产生毒素而引起相应的症状,直接侵 犯粘膜引起炎症。

  18. ⑵ 内毒素 具有发热、休克、DIC等病理作用。 ⑶ 肠毒素 产生不耐热和耐热肠毒素两种肠 毒素:均可使肠道细胞中cAMP 的水平升高,引起肠液大量分泌 而导致腹泻。

  19. 二、临床意义 ⑵ 2. 所致疾病 ⑴ 肠道外感染 是临床分离的G-杆菌中最常见的 菌种,可引起泌尿系等各种类型的感染。 引起泌尿系感染的菌株以血清型01、 2、6为多见,本菌还可引起菌血症、 胆囊炎、肺炎及新生儿脑膜炎等。 常 见于腹腔内脓肿、肠穿孔继发腹膜炎、 肠道手术后继发感染或大面积灼伤创面 感染。

  20. 有时与类杆菌、粪肠球菌混合感染。产 生的脓液粘稠,有粪臭味。该菌对一般 抗生素敏感,易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而导致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 ⑵ 肠道内感染 其中有些菌株能引起轻微腹泻至霍乱 样严重腹泻,并能引起致死性并发症如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21. 引起肠道感染的大肠埃希菌 (1) 肠毒素型大肠埃希菌(ETEC): 引起儿童腹泻和旅行者腹泻,类似轻型 霍乱样腹泻。该菌产生耐热肠毒素(ST) 和不耐热肠毒素(LT)。 (2)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引起婴幼儿肠道感染, 血清型是055、 0111等, 是婴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3)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 类似于志贺菌,侵犯肠粘膜细胞,引起 菌痢样症状,出现脓血粘液便。

  22. (4)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多为食 源性感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致病 因子是菌毛和Vero毒素,血清型是0157 :H7,可引起出血性结肠炎,有2%~ 7%发展成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出现溶 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急性肾 衰竭,死亡率为3%~10%。 (5) 肠凝聚型大肠埃希菌(EaggEC):代表 一群不产生LT或ST,不能用O:H血清 分型,可粘附于Hep-2细胞的菌株。与 世界各地慢性腹泻有关。

  23. 三、微生物特性 1. 形态结构 G-直短杆状, 大小为1.0~1.5μm, 多数有鞭毛能运动, 引起肠外感染的菌株有荚膜(微 荚膜)和周身菌毛。

  24. 2. 抗原成分 ⑴ O抗原是多糖磷脂复合物(LPS),耐 热加热100℃不能灭活,已有171种 是血清学分型的基础。 ⑵ H抗原是不耐热的蛋白质,已知有56 种,均为单相菌株。 ⑶ K抗原是多糖荚膜抗原,对热稳定, 能阻止O凝集。血清型别按O:K:H 的顺序以数字表示。

  25. 3. 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 琼脂上生长良好,形成圆形光滑、湿 润的菌落,在选择培养基上可发酵乳 糖形成有色菌落。IMViC 试验结果为 ++--。

  26. 四、微生物检验 (1) 肠道外感染标本 1. 标本采集 血液标本以无菌操作技术采集静脉血 5ml注入血液培养瓶。痰标本取清晨口 腔清洁后从深部咳出的痰液。脓、分泌 物等标本用无菌棉拭子直接采取。 2. 直接涂片染色检查 除血液标本外,脓、痰、分泌物等标本 均作涂片染色检查。尿液和各种体液离 心后取沉淀物作涂片, 可见G-短杆菌。

  27. 3. 分离培养鉴定 (1) 血液标本接种肉汤增菌培养,待生 长后移种血平板。体液标本取离心 沉淀物接种于血平板。尿液标本应 同时作菌落计数。脓、痰和分泌物 标本可直接接种于血平板。35℃孵 育18~24h后观察菌落形态。

  28. (2) 鉴别培养基上挑选有色菌落,用生 化反应、血清学试验鉴定到属和种。 典型的生化反应特征: TSIA(双糖铁)产酸/产酸产气, CIT(枸橼酸盐)阴性,URE(脲酶)阴性, IND(吲哚)阳性, MOT(动力)+/-, ORN(鸟氨酸)+/-。

  29. 四、微生物检验(2) 肠道内感染标本 引起腹泻的ETEC、EPEC 、EIEC和EHEC具有与肠道外感染的大肠埃希菌相似的生物学特性,但分别具有特殊的血清型、肠毒素或毒力因子。 检验程序同肠道外标本。采集腹泻 和食物中毒患者粪便和残留食物,肛拭标本,接种肠道选择鉴别培养基分离培养和鉴定 。

  30. 肠道感染大肠埃希菌鉴定 1) ETEC 生化反应、血清分型加肠毒素 测定:生化反应符合大肠埃希菌,但血 清型别与致病没有一定的联系。主要依 赖ST和LT肠毒素的检测。 2) EPEC 生化反应加血清分型:用多价抗 血清检测O抗原,进行特异性抗血清的 凝集试验,阳性的菌株测定凝集滴度以 排除交叉反应,同时做H抗原测定 (O:H分型)。

  31. 3)EIEC 生化反应、血清分型加肠毒素测定:用O:H血清分型,赖氨酸脱羧酶阴性,无动力,常见的血清型0152和0124,与志贺菌相似,主要的鉴别试验是醋酸钠、葡萄糖铵利用试验和粘质酸盐产酸试验,大肠埃希菌三者均阳性,而志贺菌三者均阴性。 4)EHEC 血清分型加生化反应:应常规作0157:H7的培养,必须经生化反应证实为大肠埃希菌。凡山梨醇阴性的大肠埃希菌0157:H7分离株无须再做毒素的检测,因为均产生Vero毒素。 5)EaggEC 用液体培养-凝集试验,检测细菌对细胞的粘附性或用DNA探针技术。

  32. 第三节 沙门菌 可致多种感染,轻者为自愈性胃 肠炎,重者可引起致死性伤寒。伤 寒和副伤寒A、B引起胃肠炎、菌血 症和肠热症;猪霍乱沙门菌引起胃 肠炎和败血症,儿童多见。

  33. 一、分 类 沙门菌属是肠杆菌科中最复杂的菌 属。根据O抗原分群,再根据H抗原 分血清型,将沙门菌属分为6个亚属 (亚属 1-6,其中亚属3再分为3a和3b, 见表7。8),绝大多数(99%)沙门菌 的临床分离株是亚群1中的菌种。本 属细菌DNA G+C含量为50%-53%。

  34. 二、临床意义 (一) 致病因素 1. 侵袭力 有Vi抗原的具有侵袭力,穿过小肠 上皮被吞噬后,由于Vi抗原的保护, 反 而在细胞内繁殖,并随吞噬细胞至机体 其他部位,故称细胞内寄生菌。

  35. 2. 内毒素 有较强的内毒素,可引起发热,白 细胞改变,中毒性休克,并能激活 补体,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3. 肠毒素 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能产 生类似大肠埃希菌的肠毒素。

  36. (二)所致疾病 1. 胃肠炎 最常见,引起腹泻,伴有低热,恶心 和呕吐。 2. 菌血症或败血症 以猪霍乱沙门菌感染为多,表现为高热 寒战。常伴有胆囊炎、骨髓炎。血培养 阳性而便培养阴性。 3. 肠热症 由伤寒沙门菌引起。血培养或肥达反应 阳性。经口感染,穿过小肠上皮到达淋 巴结,进入血流,第一次菌血症。出现 发热等症状。

  37. 随血流播散至肝、脾等器官中继续繁 殖,再次进入血流扩散,第二次菌血症, 出现持续高热、肝脾肿大、皮疹和全身中 毒症状。细菌随胆汁进入肠腔,经粪便排 出。 潜伏期7—20天,典型病程3-4周,发病 2周后机体出现免疫反应,使疾病好转, 但同时也引起迟发性变态反应,导致肠壁 淋巴结坏死溃疡,可造成肠穿孔而危及生 命。 4. 携带者 约3%患者成为携带者,粪便持续排菌达 1年以上。

  38. 三、微生物特性 1. 形态染色 G-杆菌细长,1.0~3.0μm, 有鞭毛, 无芽胞 和荚膜。 2. 抗原结构有3种: ⑴ O抗原为多糖·类脂·蛋白质复合物,能耐 受100℃ 2.5 h。共有58种,是分群的依据, 凡 含共同抗原的血清型归为一个群,沙门菌含 一种或数种O抗原,每群以O加上数字及括号 大写英文字母顺序编排,如02群(A),Z以后 直接加数字表示,如051群。刺激机体产生 IgM抗体, 与相应抗血清反应呈颗粒状凝集。

  39. ⑵ H抗原 为蛋白质抗原,加热被破坏。有两个 相,第一相称特异相,用a、b、c表示, 是定型的依据。刺激机体产生的IgG 抗体,与相应的抗血清呈絮状反应。 ⑶ 表面抗原 为Vi抗原有保护作用。可阻止O抗原 与相应抗体发生凝集,故在沙门菌血 清学鉴定时应加以注意。

  40. 三、微生物特性 ⑵ 3. 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生长温度35℃~37℃,最适 生长pH为6.8~7.8;营养要求不高,在肠道 选择性培养基上因不发酵乳糖形成透明菌 落,在SS琼脂上形成黑色的菌落。 4. 抵抗力 不强,加热60℃1h或65℃20min,在水 中能活2~3周,粪便中呵存活1~2个月 5. 变异性 有S-R变异、H-O变异和位相变异等具 有双相H抗原菌变成单相菌 。

  41. 四、微生物检验 1. 采集标本 伤寒沙门菌发病第l周取血。第2、3 周取粪便、尿液做培养的分离率高。 2. 直接镜检 革兰阴性杆菌。直接用胶乳凝集试验 检测病人标本或增菌培养物沙门菌抗 原,可快速诊断。

  42. 3. 分离培养与鉴定 常用肠道鉴别培养基或选择培养 基。在菌最较少时,血液和骨髓液 分离培养用增菌肉汤。35℃-37℃孵 育,选择透明的可疑菌落做鉴定。

  43. 沙门菌的鉴定 1. 用生化试验将可疑菌落鉴定到属和种, 基本 生化反应特征: TSIA(双糖铁) 产碱/产酸 或产碱/产酸产气,H2S阳性、CIT(枸橼酸 盐) 阳或阴性、URE (脲酶)阴性、IND(吲哚) 阴性、MOT(动力)阳性、VP阴性、ORN(鸟 氨酸)阳性。凡临床分离菌乳糖、吲哚阳性, 或脲酶阳性者,均不考虑为沙门菌。

  44. 2. 血清学分型: 用抗血清对所分离菌种的O抗原、Vi 抗原、第一、二相H抗原进行凝集试 验。先用多价O抗血清(A-F)进行分群 ,95%以上都属A-F群,对早期诊断 有重要意义。再分别用单价因子血清 定群,用H因子血清检查H抗原。 综合O、H及Vi因子血清的检查结 果进行判断。

  45. (五) 抗体检测(肥达反应) 用已知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O、H 抗原,检测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 的半定量试管内凝集试验,称为肥达反 应。能辅助诊断伤寒,甲、乙、丙型副 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热症。

  46. 1. 方法 将受检血清用生理盐水作倍比稀 释,分别加入等量伤寒沙门菌O、H 抗原及副伤寒沙门菌甲、乙、丙的 H抗原,进行试管内凝集试验,凡 血清最高稀释度出现明显凝集者为 凝集效价。

  47. 2. 结果解释 (1) 正常值:各地区有所不同,O> 80×, H>1:160×,A、B,C>l:80×; 或第二份血清效价增高4倍以上具有 诊断意义。 (2) O抗原的抗体为IgM,出现较早,H 抗体为IgG,出现较迟。①O高H不高, 可能为疾病早期;—周后复查如升高 为肠热症。②H高O不高,可能以往 患过伤寒或接受过预防接种,为回忆 反应。

  48. 第四节 志贺菌属 —、分 类 将志贺菌属分为4个血清群(种):A群为 痢疾志贺菌;B群为福氏志贺菌;C群为鲍 特志贺菌;D群为宋内志贺菌。 最近将生化性状相近的A、B,C群归为 一群,统称志贺菌A、B、C血清群;而将 生化特征与之相异,鸟氨酸脱羧酶和β-半 乳糖苷酶均阳性的宋内志贺菌单列出来。 DNA G+Cmol%为49~53。

  49. 二、临床意义 (一)致病因素 1. 侵袭力 因菌毛的作用,细菌粘附在肠粘膜表面; 2. 内毒素 造成粘膜细胞死亡发炎,并形成毛细血 管血栓,导致坏死脱落和溃疡,临床出现 脓血便;并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导致发热 、意识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 3. 外毒素 A群志贺菌Ⅰ和Ⅱ型产生志贺毒素,有 细胞毒、肠毒素和神经毒等生物学活性。

  50. (二) 所致疾病 有以下3种临床类型: 1.急性细菌性痢疾 表现为腹痛发热,有里急后重现象, 便中含有粘液和血。很少进血流,中毒 性菌痢见于小儿,常无消化道症状而表 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往往造成死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