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likes | 802 Views
为了大家在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更好地利用地震属性,特将近 60 种地震属性及其含义列出,供大家参考。. 地震属性列表. 一、地震瞬时属性 根据复地震道分析在地震波到达位置上拾取的属性并由此导出的其他的瞬时地震属性。 X(t)=S(t)+jh(t) =A(t)cos (t)+ A(t)sin (t). 实道. 虚道. A(t)=[S 2 (t)+h 2 (t)] 1/2 为振幅包络 (t)=tan -1 ( ) 为瞬时相位 (t)= d (t)/ d t 为瞬时频率.
E N D
为了大家在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更好地利用地震属性,特将近60种地震属性及其含义列出,供大家参考。为了大家在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更好地利用地震属性,特将近60种地震属性及其含义列出,供大家参考。
地震属性列表 一、地震瞬时属性 根据复地震道分析在地震波到达位置上拾取的属性并由此导出的其他的瞬时地震属性。 X(t)=S(t)+jh(t) =A(t)cos(t)+ A(t)sin(t) 实道 虚道 A(t)=[S2(t)+h2(t)]1/2 为振幅包络 (t)=tan-1 ( ) 为瞬时相位 (t)=d (t)/dt 为瞬时频率 h(t) S(t)
概述 二、波场特征属性 与地震反射波记录有关的属性。 在地震记录上取出合适时窗,与研究目的层段相应,对时窗内的地震记录作作自相关分析、功率谱分析、傅立叶分析,提取属性特征参数。
概述 三、地震介质特征属性 地震波传播的实际介质(地层)不是理想的完全弹性介质。 很多地层的岩石本身表现为非弹性性质,此外,岩石的孔隙度及含流体饱和度,特别是含油气后对地震波有吸收作用。 地震波在不均匀体和薄层层状介质有散射作用。 地层的各向异性 四、速度和波阻抗特性
瞬时实振幅f(t) 在选定的采样点上时间域地震道振幅变为地震道数据的一般表示。传统上广泛用于构造和地层学解释。作为振幅属性的一个基本参数,用来圈定高或低振幅异常(亮点或暗点)。
瞬时平方振幅q(t) 导自复地震道分析,表示时间域振幅变化。其相位与瞬时实振幅比,延迟90o。 它的相位延迟特性对瞬时相位的垂直变化的质量控制十分有用。因为它是在指定的相位上唯一能观测到的振幅属性,也可以用于确定薄储层AVO异常。
瞬时相位γ(t) • 定义为q(t)/f(t)的反正切,为在选定的采样点上以角度或弧度表示的相位。 • 有助于加强储层内部的弱反射,但同时也加强了噪声。在彩色成果图上,要考虑它的周期性(γ-180=γ+180)。因为烃类聚集常引起相变化,这个属性可用作烃类直接指示之一应用。
瞬时相位的余弦cosγ(t) • 由瞬时相位导出的属性。 • 因为它有一个固定的边界值(—1→+1),常用来改进瞬时相位的变异显示。
瞬时实振幅与瞬时相位余弦的乘积f(t)cosγ(t)瞬时实振幅与瞬时相位余弦的乘积f(t)cosγ(t) • 设计这个复合属性为的是加强波峰波谷振幅,特别是对零相位地震数据。 • 这个属性加强了波峰波谷振幅,把波谷振幅反转为伪波峰,以便于构造解释。
瞬时频率 • 定义为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导数dγ(t)/dt,以度/毫秒或弧度/毫秒表示。 • 用于估计地震衰减。油气储层常引起高频成分衰减。这个属性也有利于测量地层区间的周期性。存在干扰时显得不稳定
振幅加权瞬时频率 • 以振幅为权系数的加权瞬时频率 • 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滑的瞬时频率估计,以减少干扰的损害。
能量加权瞬时频率 • 以瞬时能量A为权系数的加权瞬时频率, • 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滑的瞬时频率估计,但是,这样的平滑可能也压制了记录道中的异常信息。
瞬时频率斜度 • 定义为瞬时频率的变化率d(dγ(t)/dt)/dt。 • 常用来表示衰减和吸收的速率。因为气、油和水饱和度会引起衰减,这个属性对高分辨率数据可以表示流体界面,在时延三维(4D)中很有用
反射强度A(t) • 也称为瞬时振幅,振幅包络。 • 用来确定亮点、平点、暗点。常用以确定储层中流体成分、岩性、地层学变异。作为复地震道振幅的绝对值,在某种程度上损失了垂直分辩率。
以分贝表示的反射强度 • 以分贝表示的反射强度,为反射强度的自然对数乘20,20lnA(t)。 • 功率谱的频率域常表示为分贝比例尺,这个属性用来检验在分贝比例尺中的变化异常。该属性的分数分析,也就是以模型为基础的波形描述,可以产生某些分形指示,以表示地层层序和可能的烃类异常。
反射强度的中值滤波能量 • 定义为反射强度的时间域中值滤波能量。 • 作为一个有其它属性参于的属性,中值滤波能量属性可以加强反射强度峰值异
以分贝表示的反射强度能量 • 定义为时间域反射强度能量的分贝表示。 • 与以分贝表示的反射强度一起,用来检验时间域分贝比例尺的能量异常。
反射强度斜度 • 反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 • 在时延三维(4D)中,用来表征垂直地层层序和储层中流体成分的变化。
滤波反射强度与瞬时相位余弦的乘积 • 由反射强度中减去直流/平均分量得到的滤波反射强度或图表 • 用来对加强振幅和连续反射制图,以分析振幅异常。
视极性 • 定义为反射强度的极性。 • 用来检查沿反射层位极性横向变化。常与反射强度联合使用
响应相位 • 由反射强度波瓣附近的瞬时相位导出。 • 对地震子波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变化的另一种追踪方法
响应频率 • 由反射强度波瓣附近的瞬时频率导出。 • 对地震子波在时间和空间中主频变化的另一种追踪方法。
平均能量变化 • 在时间域内时窗中所有采样点的平均能量(振幅平方)。 • 用来分析有意义的区段/层位的振幅异常,是一个检测亮点或暗点的关键属性
平均记录长度变化 • 定义为波形记录的平均值,它是一个综合了振幅和频率特性的联合属性。 • 与其它的振幅和频率属性联合使用,以区分高振幅/高频率、高振幅/低频率、低振幅/高频率、低振幅/低频率特征。
波峰振幅极值 • 时窗内记录波峰振幅的最大值。 • 用来确定由于岩性和烃类聚集的变化引起的振幅异常
波谷振幅最大值 • 时窗内记录波谷振幅的最大值。 • 用来确定由于岩性和烃类聚集的变化引起的振幅异常。
绝对振幅积分 • 时窗内记录振幅绝对值之和。 • 表征层序和确定由于岩性和烃类聚集的变化引起的振幅异常
绝对振幅组合 • 时窗内记录波峰振幅和波谷振幅绝对值之和。 • 多半用来表征在有意义的区段上由于岩性和烃类聚集的变化引起的横向变化
均方根振幅(RMS • 时间窗内时间域能量(振幅的平方)的平方根。 • 确定孤立的或极值振幅异常,用来追踪像三角州河道砂、含气砂体等的岩性变化。
包络差分组合 • 作为顶部和底部反射,在时窗的上下两段分别记算振幅包络(反射强度),求其差分。 • 多半用来检验从顶部反射到底部反射由于层中不同的流体饱含成分而引起的地震衰减。其横向变化也表示着岩性和流体的改变。对时延三维(4D)使用很好。
过零点数的平均值 • 时窗内过零点数的平均值。 • 测量地震数据频率的另一个方法。
频带宽度估计 • 对时窗数据的频率范围的一个统计量度。这个量度包括着子波和反射率的效应。 • 与不同的干扰相比,子波的优势频率较为稳定,因而这个属性将表示高/低多次波/交混回响存在区域。低交混回响区其频带变化小
优势频率估计 • 使用自相关的FFT和时窗平滑函数,以测量时窗内的采样点的优势频率。为了获得稳定的频谱,对这个属性和其它谱特性计算,至少要取8-12个采样点。 • 因为子波频率在空间相当稳定,这个属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岩性和流体变化引起的。 • 烃类常引起高频成分的衰减。优势频率的降低,表示存在含气砂体。这个属性常用来表征有意义区段的横向变化
.中心频率估计 • 时窗内峰值频率的统计量度。它对时窗内的反射率灵敏。 • 除非资料不好,这个频率接近或追随优势频率,因而它可表示像含气砂体类的吸收异常。不奇怪,它的数值可以比子波预期值高或低许多。
性心频率估计 • 对应功率谱中心频率,区别于中心频率和优势频率估计。为获得稳定的频谱,最好至少取8—10个采样点。 • 常与中心频率和优势频率联合使用,作质量控制。
频谱的第一、第二、第三峰值频率 • 一起用来表征频率域的振幅谱。 • 使用频谱的三个峰值频率,检测由于气饱和及裂隙引起的异常而产生的频率吸收。
优势功率谱集中度 • 功率谱的另一个量度,它定量表示在优势频率周围的能量分布。 • 这个属性沿着有意义的区段发生横向变化,表示反射体由于岩性和流体饱和度而产生的不均质。对时延三维(4D)使用很好。
有限带宽能量 • 在用户指定的一个高截频和低截频之间的能量。 • 与低频带宽能量一起用来检测天然气和裂隙,特别是对薄储层很好。
指定带宽能量 • 在低截频和由用户指定的特定的频率边界间包含的能量。 • 用来生产一个低频带宽能量,以检测天然气和裂隙,特别是对薄储层较好。
指定带宽能量与有限带宽能量比 • 在指定的特定的频率宽度内的能量与有限频带内的能量之比。 • 这是在能谱上推断天然气的低频效应的一个重要指示。它的横向变化可以表示流体界面及其变化。
衰减灵敏频率宽度 • 有进也称为烃类灵敏带宽。定义为有限频带宽度内的能量除以频谱优势频率。 • 油气聚集经常引起高频衰减而产生这个频带宽度的变化。用于延三维(4D)较好。
功率谱的对称性 • 它描述谱的分布和相对中心频率的对称形态。 • 由于高频衰减而引起的对称谱形态与周围地区比发生变化,用于检验天然气异常。
功率谱的斜度 • 它描述谱的分布和频率成分的吸收。用于对有意义的层位和层位以下检测天然气阴影。
相邻波峰振幅比 • 在时窗内最大的波峰振幅和下面找到的相邻振幅比较。 • 估计地震波衰减,一般使用于有意义的地段。
.区间顶底部振幅比 • 将时窗分为两部分,取其绝对值最大振幅比。 • 在有意义的地段上估计地震波衰减。
采样点的算术平均值 • 时窗内采样点振幅平均值。 • 用于地震道飘移校正的一个属性
振幅斜度 • 时窗内记录振幅的平均变化率。 • 记录能量总趋势的量度,用于在小区间确定趋势。
时窗长度 • 在每一道上选定的时窗长度,以毫秒为单位。 • 作为时窗段常度,用于其它属性计算
半时间分数 • 按能量计算为其总数之半的时窗段分数。 • 表示时间段能量平衡。用于沿有意义区段确定不均匀的储层性质
振幅峰态 • 时窗内振幅四次方之和,它是振幅相对摆动量的量度。 • 用来确定记录相对平稳(波的到达相当少)的数据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