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1.06k Views
公民與社會選修上冊 第二課 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 師大附中 陳采妍. 課程大綱. 壹、社會階層化. 貳、社會階層化現象. 參、形成社會階層的原因. 肆、社會流動. 壹、社會階層化. 二、社會階層的形成. 社會階層. 財富. 權利. 聲望. TEXT. 貳、 社會階層化現象. 一、社會階層化的三個層次. 1. 個人方面. 2. 社會方面. 3. 國家方面. 探討個人社會、政治、經濟地位。. 指「社會位置」 ( 職業類別 ) 在整個社會中地位的高低。. 區分國際社會各國貧富、開發程度的高低層次。. 二、社會階層化的現象分析.
E N D
公民與社會選修上冊第二課 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 師大附中 陳采妍
課程大綱 壹、社會階層化 貳、社會階層化現象 參、形成社會階層的原因 肆、社會流動
二、社會階層的形成 社會階層 財富 權利 聲望 TEXT
一、社會階層化的三個層次 1.個人方面 2.社會方面 3.國家方面 探討個人社會、政治、經濟地位。 指「社會位置」(職業類別)在整個社會中地位的高低。 區分國際社會各國貧富、開發程度的高低層次。
二、社會階層化的現象分析 (一)經濟不平等 • 經濟不平等最明顯的是國民財富和所得分配不均。 • 許多國家透過課徵所得稅或遺產稅,以降低家戶財富複製的現象。 • 經濟不平等的原因:(1)個人因素(2)性別階層化(3)族群階層化(4)所得分配不均。 • 測量經濟不平等的工具,最常用的是「五分位數法」。
五分位數法 1.就是將全國家庭依所得大小排序後,再將戶數分為五等分。 2.五分位數=(最高20%家庭的平均所得) ÷(最低20%家庭平均所得) 3.結果:得到的倍數愈大,表示所得分配愈不平均。
表2-1 臺灣地區戶數五等分位組之所得分配與所得差距
二、社會聲望不平等 SEI(socioeconomic index)是美國社會學家鄧肯(Duncan)設計的一種測量人們社會聲望地位的指標。根據每一個職業的收入(代表經濟地位)和教育水平(代表社會地位)估計出來,SEI就代表人們的綜合社會地位。 BCK 對於聲望的界定最能代表的就是職業。 社會聲望的高低大致從個人或團體所處的社會地位,所扮演的角色與貢獻來衡量。 「職業聲望量表」是根據「社會經濟地位指數」(SEI),客觀測量職業聲望的高低。
停看聽想 (資料來源:蔡淑玲、瞿海源(1989)。主觀職業量表之初步建構。臺北:中央研究院社科所。P.489~490)
三、權力不平等 (一)權力的意涵 • 權力是指擁有某些事物的主導權,社會階層化表現在政治方面,通常指政治方面的權利。 (二)權力的不平等 • 分析權力的分配,最具代表性的理論: • 1.多元權力論(pluralistic power theory) • 2.菁英論(elitist theory)。
1. 多元權力論 • 當代民主社會中,權利是分散、多元的,不同領域的人擁有不同的權利;不同利益團體為爭取權益而產生競爭,促使國家修正政策,產生制衡。
開放的社會容許有能力有才幹者晉升菁英階層 2. 菁英論 • 提出者: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C. Wright Mills, 1916-1962)根據對美國社會的觀察,提出「權力菁英」(the power elite)的觀念。 • 主張:社會中可以影響人們生活,決定政策的是極少數的一群人。 • 舉例:美國社會的權力主要掌握在政府、軍隊將領和商業領袖所形成的菁英團體。
主張文化資本的學者: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1930~2000) • 重要主張: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本。 • 在「教育、社會與文化中的複製」一書中,特別強調由於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以及教育內容多由上階層所決定,使不公平的現象繼續延續,造成下階層難以翻身,因此「複製」也成為社會學研究的重要主題。
(一)文化資本的意涵 • 意涵: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是指人們對「上階層文化」所能掌握的程度。人們對於上階層文化掌握得愈多,所展現的文化資本也就愈高。 • 上階層文化包括: 1.物質層面(家具、衣著、交通工具等) 2.非物質層面(個人舉止、談吐、對美的鑑賞力、閱讀的書籍、教育的程度等)
(二)文化資本的差異 慣習是一種內化到精神層面的氣質態度,人們通過慣習來和他人打交道。 階級品味 生活風格 1.階級慣習與生活風格 • 布迪厄認為,文化資本可以由父母傳遞給子女,也就是上一代的文化資本、文化品味(taste)會影響到下一代,個人透過家庭階層繼承文化資本,並且形成「階級慣習」(class habitus)。
2.文化資本不平等的影響 影響文化資本的重要因素:教育。 說明:受教育的多寡,會影響個人所擁有文化資本的質與量。 影響:教育普及的程度、教育機會的均等、升學制度的公平性等,都是影響社會階層能否改變的重要關鍵。 舉例:多元入學方案與繁星計畫。
民國50年,出生在宜蘭冬山鄉貧苦農家。 • 小時候唯一的課外讀物是: 農民曆。 • 13歲時父親車禍去世。 • 高二開始寫作(台北復興高中) • 大學考上台大哲學系,後來轉到台大中文系。 圖照來源: http://www.taiwan-pnorama.com/show_issue.php? 動動腦:簡媜為什麼能成為有名的散文家?
一、歷史過程因素 1.國內社會階層化 • 馬克斯認為社會階層是階級之間的剝削所致,由經濟生產關係所決定。 • 資本主義發達後,階層的分化、職業的分工與新職業的產生,是形成現代社會階層的主要原因。
※補充:馬克思的歷史階段分期 階級鬥爭
補充:馬克思(Karl Max) • 德國猶太人,是近代共產主義的精神領袖。最廣為人知的理論是1.唯物史觀 • 2.階級鬥爭論(影響社會學中衝突論)。 • 3.剩餘價值說 • 代表作品:【資本論】第一卷
2.國際社會階層化 第一世界:資本主義國家; 第二世界:共產主義國家; 第三世界:非洲等落後國家。 (1)殖民主義是造成近代社會階層化的重要原因,它表現在國際社會上,而形成所謂國際社會階層化的現象。 舉例:母國V.S.殖民地的差別;已開發國家V.S.開發中國家;富國V.S.窮國;核心國家、邊陲國家及半邊陲國家; 第一、第二及第三世界國家。 • 影響:殖民地的社會階層化現象,延續至獨立建國。 產業形成經濟秩序、政治權力形成政治秩序、殖民政策形成社會秩序等。
二、個人條件與努力: 功能論的觀點:每個人的天份與能力不同,階層體系的存在是必要也是合宜的。
三、社會結構: (一)衝突論的觀點:認為整個社會結構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因為社會上有權勢的人,會利用現有的優勢與資源,制定對自己有利的制度,以確保本身的利益。 (二)社會結構的定義: • 1.廣義:包括政治、經濟、教育等制度 • 2.狹義:則是指社會角色地位與互動的模式,例如父母與子女間的互動方式。
(三)舉例說明: • 1.性別:傳統性別角色的社會結構對於女性形成的期望,反而限制女性可能的發展。 • 圖檔來源:南一出版社選修上冊
2.族群:美國早期的「祖父條款」、隔離政策,在1964年民權法案通過後,黑白族群的差距,仍存在於社會中。2.族群:美國早期的「祖父條款」、隔離政策,在1964年民權法案通過後,黑白族群的差距,仍存在於社會中。 3.城鄉差距:城市的經濟產業發達,工作機會較多,政府也投入較多的公共建設。醫療資源也較充沛,居民存活率較高。
社會流動 • 社會階層: 根據政治地位、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劃分階層。(與職業最相關) • 社會流動的方式: (1)水平流動 (2)垂直流動: • 向上流動、向下流動 (3) 代間流動(父子間) 代內流動(生涯流動) 先賦地位 成就地位
補充:台灣的社會流動【南一版】 1.教育是個人在台灣社會向上流動的重要因素。 2.製造工人向上流動成為小型工廠老闆。 3.性別對於社會流動所產生的不利影響較為減緩。
補充:衡量所得分配情形的三種指標 (二)吉尼係數: B÷(A +B) 數值愈小 財富愈平均 (一)羅倫斯曲線(Lorez curve):
動動腦:哪一張圖貧富差距較大? 約 5%的家戶擁有50%的財富 貧富差距大
采妍老師碎碎念 作業:完成學習手冊L2 小考: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