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第 10 章 弧 菌

第 10 章 弧 菌. 学习要求. 1 )掌握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 2 )熟悉霍乱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免疫性和防治原则及副溶血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 3 )了解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弧菌属细菌是一大群氧化酶试验阳性,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革兰阴性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 以水中最多。对人致病的以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最为重要。. 第一节 霍乱弧菌 ( V.cholerae ). 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 2000 多年前已有记载;

trum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10 章 弧 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0章 弧 菌

  2. 学习要求 • 1)掌握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 • 2)熟悉霍乱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免疫性和防治原则及副溶血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 • 3)了解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3. 弧菌属细菌是一大群氧化酶试验阳性,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革兰阴性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以水中最多。对人致病的以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最为重要。弧菌属细菌是一大群氧化酶试验阳性,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革兰阴性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以水中最多。对人致病的以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最为重要。

  4. 第一节 霍乱弧菌(V.cholerae) • 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2000多年前已有记载; • 自1817年以来,已发生过7次世界性大流行。前6次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第7次由ElTor生物型引起。 • 1992年一个新的流行株O139沿孟加拉湾的印度和孟加拉一些城市出现,并很快传遍亚洲进入欧洲和美国。

  5. 一、生物学性状(熟悉) 1. 形态与染色 * 弧型或逗点状,G- * 单鞭毛,有助于细菌穿过肠粘膜表面粘液层而接近肠壁上皮细胞。 * 液体中:运动非常活泼,呈穿梭样; * 涂片中:排列整齐,呈鱼群状。

  6. 2. 培养特性 耐碱不耐酸,在pH8.0~9.0的碱性蛋白胨水或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

  7. 3. 抗原构造与分型 现已有155个血清群 根据O抗原不同 其中O1群、O139群引起霍乱 O1群霍乱弧菌又分为3个血清型, 每一个血清型还可分为2生物型。 根据表型差异 El Tor生物型 古典生物型

  8. 4. 抵抗力 * 不耐酸,在正常胃酸中仅能存活4分钟 * 水中存活长,河水、井水、海水中1-3周 * 怕热,100℃1-2分钟死亡

  9. 二、致病性 • (一)致病物质 • 1、鞭毛、菌毛 • 2、粘多糖酶:利于细菌通过肠粘液屏障 • 3、霍乱肠毒素:致病重要物质

  10. 二、致病性 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主动分泌Na+、K+、HCO3-和水,导致严重的腹泻与呕吐 A亚单位 霍乱肠毒素: (毒性亚单位) B亚单位 (结合亚单位) 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介导A亚单位进入细胞

  11. 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理

  12. 2. 所致疾病(熟悉) 02号,烈性肠道传染病,为我国的甲类法定传染病 霍 乱 传染源 病人、无症状感染者 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 传播途径 主要的动物传染源:海产品(贝壳类) 我国生食、半生食所致霍乱占饮食感染的80%;泥鳅、鳝鱼是保存宿主

  13. “米泔水”样便“Rice-water” stool 临床表现 上吐下泻 剧烈腹泻和呕吐(米泔水样腹泻物), 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 ,低容量性休 克及心力不齐和肾衰竭(死亡率高达60%)

  14. 霍乱病人

  15. 3. 免疫性 感染霍乱弧菌后, 机体可获得牢固免疫力 以特异性的体液免疫为主

  16.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分离培养 病人粪便,肛拭 (流行病学调查) 碱性蛋白胨水增菌 水样 选择培养基为TCBS 标本 玻片凝集反应 直接镜检 涂片见G-性弧菌,鱼群状排列 悬滴法观察细菌呈穿梭样运动

  17. 四、防治原则 控制传染源 隔离病人,治疗无症状携带者 切断传播途径 改善社区环境,加强水源管理, 疫苗预防接种 提高易感者免疫力 治疗霍乱的关键 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预防大量失水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和酸中毒

  18. 第二节 副溶血弧菌(V.parahemolyticus) 一、生物学特性 1. 嗜盐(halophilic) 在培养基中以含3.5%NaCl生长最为适宜 2.不耐热不耐酸:90℃1min被杀死,1%的乙酸溶液或50%的食醋作用1min死亡。

  19. 二、致病性(熟悉) 食物中毒,该菌经烹饪不当的海产品或盐腌制品所致。 三、微生物检查 1.标本采取患者粪便、肛拭或剩余食物 2.直接分离培养于SS琼脂平板或嗜盐菌选择平板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