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脊髓灰质炎防治知识 培训课件

脊髓灰质炎防治知识 培训课件. 克拉玛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 年 9 月 15 日. 主要内容. 一、疫情概况 二、脊髓灰质炎基础知识 三、预防与控制 四、新疆当前疫情形势. 一、疫情概况. 脊髓灰质炎,俗称为小儿麻痹,是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的肠道 传染病 ,曾经是严重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重大传染病。 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功地研制了 脊灰疫苗 以后,脊髓灰质炎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全球的小儿麻痹症发病率逐年下降,人类已经看到根除这种疾病的机会。. 一、疫情概况.

tu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脊髓灰质炎防治知识 培训课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脊髓灰质炎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克拉玛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年9月15日

  2. 主要内容 一、疫情概况 二、脊髓灰质炎基础知识 三、预防与控制 四、新疆当前疫情形势

  3. 一、疫情概况 脊髓灰质炎,俗称为小儿麻痹,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肠道传染病,曾经是严重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重大传染病。 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功地研制了脊灰疫苗以后,脊髓灰质炎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全球的小儿麻痹症发病率逐年下降,人类已经看到根除这种疾病的机会。

  4. 一、疫情概况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通过实施疾病监测、免疫接种等策略,我国自1995年即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循环。 但1995年、1996年和1999年先后在云南和青海发生过由缅甸和印度输入的野病毒病例。 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包括我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地区实现了无脊灰目标。

  5. 一、疫情概况 脊灰野病毒是区别于疫苗病毒、外环境自然存在的能引起人类发病的脊灰病毒。目前疫苗可以预防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2010年共有19个国家存在脊灰野病毒病例,其中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日利亚等4个国家脊灰流行从未阻断。

  6. 一、疫情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2011年8月26日通报,新疆和田地区发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疑似输入性疫情。 此次疫情累计报告4例病例,年龄在4月龄至2岁之间,分布于和田地区的3个县(和田市2例,洛浦县和于田县各1例),发病集中在2011年7月3日至7月19日期间。 8月25日中国疾控中心基因测序和复核检测结果显示,相关病例感染了疑似由境外输入的I型脊灰野病毒。

  7. 喀什地区

  8. 一、疫情概况 疫情发生后,卫生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按照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成立了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家组会议,研究和部署病人救治、疫苗应急接种、病例主动搜索、传染源追踪调查等防控措施。 8月25日,卫生部已派出第一批专家组赶赴新疆指导、协助我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9. 一、疫情概况 •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确定本次事件符合Ⅱ级(重大)事件定级。 • 该事件为西太区实现无脊灰目标(2000年)之后首次发生的输入性脊灰野病毒引起本土病例。 • 卫生部高度重视,立即报告国务院,李克强副总理作出重要指示。 • 根据II级响应级别和防控需要,确定国家级应对指挥架构和工作协调机制 • 建立和确定指挥架构、综合协调、信息报送、技术支持、现场工作队伍组建与调配、后勤保障、跨国境合作(卫生部)。 • 国家证实委员会重新定义职责,疫情控制等相关信息需要通过2011年度进展报告向地区证实委员会报告 。 • 8月25日派出首批专家组赶赴新疆现场指导防病工作。 • 8月26日卫生部在新疆及时成立卫生部新疆现场工作组。 • 卫生部尹力副部长于8月27日亲自率领卫生部和中国疾控中心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导新疆脊灰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10. 一、疫情概况 • 8月27日,自治区努尔.白克力主席会见尹力副部长后,明确指示自治区要高度重视,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依法应对疫情,按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要求,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组。 • 要求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要部署落实相关的应急工作,各地党委和政府要从政治的高度认识防控疫情的重要性,采取综合措施,严防疫情扩散,各部门要密切配合,落实职责,纳入考核,建立责任负责制和失责追究制。 • 强调要全面强化财政保障政策,先由自治区财政垫付有关费用,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 8月28日,新疆自治区脊灰疫情处置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 • 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堤主持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会议。 • 卫生部尹力副部长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 • 8月28日,尹力副部长率卫生部现场工作组与新疆卫生厅、CDC 共同制定了脊灰疫苗应急强化免疫方案,协助制定强化免疫进度安排和疫苗需求分配计划,协助解决标本运输问题。 • 9月3日,卫生部紧急抽调全国90名(和田15名)援疆专家已全部到位。

  11. 二、脊髓灰质炎基础知识 • (一)病因 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 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病毒一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可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 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12. 二、脊髓灰质炎基础知识 (二)流行特征 传染源: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本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 隐性感染者(占99%以上)和轻症瘫痪型病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瘫痪型病例因症状明显而在传播上意义不大。

  13. 二、脊髓灰质炎基础知识 隐性感染者(最主要的传染源)在无免疫力的人群中常见,而明显发病者少见;即使在流行时,隐性感染与临床病例的比例仍然超过100:1。 流行时幼托机构中感染率可高达100%。

  14. 二、脊髓灰质炎基础知识 传播途径:本病以粪-口感染为主要传播方式。 病初可通过飞沫传播,但时间很短。 直接或间接污染病毒的双手、用品、玩具、衣服及苍蝇等皆可成为传播媒介。 饮水污染常引起爆发流行。

  15. 二、脊髓灰质炎基础知识 易感人群: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性,感染后获持久免疫力并具有型的特异性。 <4个月婴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故很少发病。以后发病率逐渐增高,至5岁以后又降低。 年长儿大多经过隐性感染获得自动免疫力,抗体水平再度增长;到成人时大多数已具有一定免疫力。

  16. 二、脊髓灰质炎基础知识 (三)临床表现 受病毒感染后,绝大多数人(90~95%)呈隐型感染,而显性感染者也多为轻症感染(4~ 8%),只有少数人(1~2%)发生神经系统感染,引起严重的症状和后果。

  17. 二、脊髓灰质炎基础知识 根据显性感染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轻型:病症似流感,有发热、乏力、头痛、肌痛、有时伴有咽炎、扁桃腺炎及胃肠炎症状。 症状持续4~5天后即退去。

  18. 二、脊髓灰质炎基础知识 非麻痹型(又不无菌性脑膜炎型):病人具有典型的无菌性脑膜炎症状,下肢疼痛,颈或背痛,可查出有轻度颈项强直及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增多。 麻痹型:病毒从血液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当累及脊髓腰膨大部前角运动神经细胞时,造成肌群松弛、萎缩,最终发展为松弛性麻痹。

  19. 二、脊髓灰质炎基础知识 (三)治疗 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的药物。 治疗是对症性的。顿挫型或轻型非瘫痪型脊髓灰质炎仅需卧床几日,用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 处理原则是减轻恐惧,减少骨骼畸形,预防及处理合并症,康复治疗。

  20. 三、预防与控制 (一)病例或疑似病例 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 早治疗 (二)健康人群 : 1、主动免疫 2、被动免疫

  21. 三、预防与控制 (三)一般措施 隔离患者:一旦发现病人,应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 第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肠道隔离。 患者排泄物、食具进行彻底消毒;接触者双手浸泡消毒。 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隔离观察20天。

  22. 三、预防与控制 做好日常卫生: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 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23. 三、预防与控制 学校(托幼机构): 配合卫生机构做好单位工作人员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加强学生晨检和午检,发现可疑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及时送到指定医疗机构诊治,并及时向辖区疾控机构报告,配合疾控机构做好病例调查和开展防控工作。 认真落实学生(因病)缺课报告制度。

  24. 四、新疆当前疫情形势 本次疫情的发现 • 2011年7月,自治区人民医院发现AFP(包括GBS)病例增多,且多来自和田地区,立即报告自治区CDC; • 15岁以上病例按照原监测方案不需要报告采样 • 15岁以下病例进行了报告和采样 • 2011年8月24日,中国CDC国家脊灰实验室报告: • 新疆自治区疾控中心8月19日送检的4例AFP病例Ⅰ型脊灰病毒阳性分离物,基因测序结果与疫苗株Sabin1相比差异较大,VP1区189-193个核苷酸差异,差异率20.9%-21.3% • WHO规定:与Sabin株相比,VP1区核苷酸差异率≥15%的脊灰病毒定义为脊灰野病毒。 • 4例AFP病例之间的脊灰病毒同源性高达99.2%-99.6 %。 • 据此推断Ⅰ型脊灰野病毒出现局部传播。 • 此后又发现了2例脊灰野病毒病例。 24

  25. 此Ⅰ型野病毒既往未在国内流行过。 • 经WHO总部和西太区协查病毒来源,中国新疆I型野病毒和巴基斯坦2010年和2011年初流行的野毒株基因同源性高达99%,WHO判定此次新疆脊灰野病毒由巴基斯坦输入。 • 与新疆I型脊灰野病毒同源性最近的野病毒分离于2010-2011年巴基斯坦信德省 。 25

  26. 乌鲁木齐 ● 红其拉甫 和田 ● 伊斯兰堡 ● 信德省 WPV可能输入的路径 飞机:和田与伊斯兰堡每周有数次航班,但都在乌鲁木齐转机 陆路:和田经陆路至喀什,经红其拉甫口岸,与巴基斯坦来往

  27. 四、新疆当前疫情形势 初步结论 • 1-截至9月5日,和田地区已发现6例脊灰野病毒病例。 • 脊灰野病毒从巴基斯坦输入,具体输入路径尚不清楚 • 实验室检测和主动搜索资料提示该病毒可能在本地发生一定范围传播 • 临床表现显示,大年龄组临床符合病例所占病例较高,临床症状较重 • 2-目前疫情似乎较7-8月份有所降低,但仍有新发AFP,提示疫情有可能仍在扩散。

  28. 四、新疆当前疫情形势 • 3-疫区人群脊灰免疫水平尚不清楚 • 新疆的实际接种率远低于上报的接种率。 • 新疆点多线长面广,疫苗运输储存冷链系统失灵,导致脊灰疫苗效价降低甚至失效。 • 4-疫情流行范围还未摸清 • 疫情传入时间不清楚 • 疫情已经流行一段时间 • 人员流动

  29. 5-本次临床排查的诊断要点 • ⑴患者来自脊灰流行地区,有或无可疑传染源接触史。 • 本病可见于各年龄组,但以5岁以下、20-40岁为高危年龄段。 • ⑵发病前可有腹泻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 均有发热:发热至出现麻痹平均3天(0-8天)。 • ⑶急性起病,发热后迅速出现肢体瘫痪。 • 可表现为四肢瘫、双下肢瘫和单肢瘫痪等,肢体瘫痪的程度常不对称。严重时出现呼吸肌麻痹。 • 肢体瘫痪程度常在数天内达到高峰,1-2周后开始恢复。 • 60天随访时,仍可见残留一个或一个以上肢体的瘫痪。

  30. 5-本次临床排查的诊断要点 • ⑷早期出现瘫痪肢体的肌肉萎缩,萎缩肌群常不对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 • ⑸发热早期可有全身酸痛、腰骶部疼痛等。 • 患儿则表现为“拒抱”,触摸患肢时哭闹。 • 一般不伴有明确的客观感觉障碍体征。 • ⑹常不伴有明确和持久的尿潴留。 • ⑺血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脑脊液检查可有淋巴细胞增多或/和蛋白增高。 • ⑻脊髓MRI检查排除脊髓压迫等其他病变。 • ⑼神经电图和肌电图检查可表现神经源性损害。

  31. 6-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 • 脊灰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通过大便排出病毒,经水、饮食和密切接触入口感染。 • 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是最有效的非特异性预防措施。 • 各有关单位要做好环境治理尤其是大便的处理工作,也要让老百姓知道这个道理。 • 加强饮水、饮食卫生的管理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病毒经过污染的饮水源感染人群,近期最好不要聚餐,以减少传播。 • 最重要的是要加强个人卫生,特别是要教育孩子和群众,注意及时洗手,尤其是在这段时期,科学洗手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 • 教育群众了解脊灰病例的常识,发现病情及时就诊,并避免与其接触。 •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 要合理引导媒体做好宣传工作,主要是做好正面宣传,促进群众积极配合,科学解读疫情信息,消除恐慌,平息可能的媒体炒作,维护社会稳定。

  32. 免疫预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让脊髓灰质炎最终走进历史! THANKS!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