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數位平台支持下的互動教與學

數位平台支持下的互動教與學. 林 明 祥 網上教學協會委員 博文教育科技(中國)有限公司董事. 以往各地發展數字化教學計劃的瓶頸-客觀條件. 數位教材: 以文字和簡單圖像為主, 缺乏互動性 。 內容有限 ,出版商不願意免費提供 在線 數位內容。. 教師專業發展 + 整體規劃 + 持續支持與推動. 基礎建設: 學校沒有架設 無線網絡 ,只能在電腦教室連線上網。一般教室只提供一台教師電腦。. 硬件設備: 筆電價格高 ,體積和重量也不太適合學生。加上電池續航能力短,在校充電困難。.

turi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數位平台支持下的互動教與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數位平台支持下的互動教與學 林 明 祥 網上教學協會委員 博文教育科技(中國)有限公司董事

  2. 以往各地發展數字化教學計劃的瓶頸-客觀條件以往各地發展數字化教學計劃的瓶頸-客觀條件 數位教材:以文字和簡單圖像為主,缺乏互動性。內容有限,出版商不願意免費提供在線數位內容。 教師專業發展 + 整體規劃 + 持續支持與推動 基礎建設:學校沒有架設無線網絡,只能在電腦教室連線上網。一般教室只提供一台教師電腦。 硬件設備:筆電價格高,體積和重量也不太適合學生。加上電池續航能力短,在校充電困難。 應用軟體:缺少一套功能完善和使用簡便的學習管理系統(數字校園平臺),學校發展數字化教學時沒有可靠的應用軟件。

  3. 如何理解教學/學習的效率? 平均學習保持率 (兩周後能記住多少) 學 習 金 字 塔 Learning Pyramid 被 動 接 收 5% 10% 不同學習方式 20% 30% 主動 參與 50% 75% 90% Source: 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y, Maine, U.S. 1969.

  4. 高效率課堂學習的特徵

  5. 香港資訊教育的方向 資料來源:課本與電子學習資源發展 專責小組報告,p.6, 2009.

  6. 數位學習應用平臺設計的考慮

  7. 基於雲運算的智慧校園

  8. 學生 老師 學生 學生 PowerLesson互動課堂 學生 學生 學生

  9. 教師專業發展

  10. 四個方向組合成智慧校園(整體規劃) • 學習型教師團隊的建立(校本課程、校本資源、明星教師STAR、三分鐘備課法) • 目標:讓學校將教學平臺作為教研、備課、教學的常規 • 發展特色教學模式(一對一學習、探究式學習-學生參與資源建設、任務驅動學習、協作式學習、項目式學習) • 目標:通過數位平臺讓學生學習更有效有趣,提升他們的自學、探究和合作能力 • 打造特色科目或專案(術課、生命教育、科學探究、團建黨建、課外活動、家長學校、競賽小組、校園電視臺) • 目標:為學校建立特色品牌科目,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特長培養,建設學校特色科目校本課程,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特 • 打造電子化行政(電子教案管理、資源電子預定管理、電子日程管理) • 目標:提升學校信息化綜合管理能力,打造學校特色行政管理

  11. 部署實施步驟 • 教師動員大會(理念及案例的宣講) • 專家講座(教學設計的理念) • 教師專業培訓:(任務驅動式學習) • 教師體驗課程(互動學習課) • 種子老師應用培訓(基於學科案例及學案備課) • 1.教學資源管理 • 2.評價活動設計 • 3.協作式備課(教案與校本資源建設) • 4.逆向教學設計 • 聽課/評課/同儕交流 • 種子老師校內經驗分享

  12. 數位化教與學的核心目標 • 加強互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在學習過程當中 • 延伸課堂,把課堂無法含蓋(對學生卻具有意義)的內容在網上教室發佈 • 創設更真實的情境/問題/任務,讓學生感到能運用所學解決問題,提升自主學習的動機 • 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材料(如圖形和影音等多媒體),讓照顧不同學習傾向的孩子,提升學習成效 • 兼顧不同能力和進度的孩子,提供落後的孩子補充材料,為優異的孩子提供具挑戰性的延伸 • 延伸班級經營,在網上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並進行情感交流 • 為學生建立學習歷程檔案袋,讓孩子展示和保留成果

  13. 國際交流– OLTC 2011香港 Intel團隊成員認真聽講 並做了大量筆記 大會共有四百位教育領域的人員參加 美國聖荷西州立大學盧美燕教授 主題演講獲得很高評價 臺北市教育局韓長澤督學分享 臺北市未來教室推展規劃 八個分會場教師和領導認真聽講 到校參觀,老師引導嘉賓1對1上課

  14. 國際交流– OLTC 2011香港

  15. 歡迎蒞臨香港,期待進一步交流……….. 林明祥 clementmc@gmail.com +852 91880383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