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33 Views
含氮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 环科 04 级林财、邱涛波. 一、目的要求: 1 、认识氨化细菌,并掌握用奈氏试剂和石蕊试纸测 定氨化作用的方法。 2 、认识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掌握观察硝化作用 和反硝化作用的实验方案。. 二、基本原理: 氨化作用: 含氮有机物 → NH 3 蛋白质是复杂的含氮有机物,可以被许多微生 物分解产生氨,称为氨化作用。 在不含无机氮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所生长的 细菌大多是氨化细菌。 氨化细菌分解蛋白质释放氨,可用石蕊试纸和奈 氏试剂检测。石蕊试纸遇氨呈蓝色,奈氏试剂与氨 反应呈棕褐色。.
E N D
含氮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 环科04级林财、邱涛波
一、目的要求: 1、认识氨化细菌,并掌握用奈氏试剂和石蕊试纸测 定氨化作用的方法。 2、认识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掌握观察硝化作用 和反硝化作用的实验方案。
二、基本原理: 氨化作用: 含氮有机物 → NH3 蛋白质是复杂的含氮有机物,可以被许多微生 物分解产生氨,称为氨化作用。 在不含无机氮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所生长的 细菌大多是氨化细菌。 氨化细菌分解蛋白质释放氨,可用石蕊试纸和奈 氏试剂检测。石蕊试纸遇氨呈蓝色,奈氏试剂与氨 反应呈棕褐色。
硝化作用: NH3 → NO2ˉ,NO3ˉ 氨氧化成硝酸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两类细菌分两个阶段进行: 亚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 NH3 NO2ˉ NO3ˉ 亚硝酸与格利斯试剂 硝酸与二苯胺试剂 生成绛红色化合物 生成蓝色化合物
反硝化作用: NO3ˉ,NO2ˉ,NO,N2O → N2 在无氧条件下,硝酸盐可以被许多微生物还原成 氮气,称为反硝化作用。 大多数反硝化细菌是异氧型微生物,能够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将硝酸或亚硝酸逐步还原成氮气。 用格利斯试剂和二苯胺试剂可以监测反硝化过程。
三、实验程序 (一)、蛋白质氨化作用 星期四任务:配制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牛肉浸膏0.5g; 蛋白胨1g; 氯化钠0.5g 琼脂2g 自来水100mL; pH7.2-7.4 将上述培养基分装至18支试管中, 每管5mL,0.1Mpa灭菌20min。
星期五任务:接种 1、接种:放一小匙菜园土至装有牛肉膏蛋白胨营养 液的试管中。 2、悬挂试纸:在试管口内壁上悬挂1条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然后塞好棉塞。 3、恒温培养:放入28~30℃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3d。
下周一任务:观察结果 • 4、检查结果:观察培养管中试纸颜色有无变化,培 • 养液是否混浊或产膜,如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 • 明有氨生成,培养液浑浊而产膜,说明有大量氨 • 化细菌聚集;去培养液两滴于比色碟中,加入奈 • 氏试剂一滴,如有棕色或棕褐色出现,也说明有 • 氨生成;用接种环取培养液一环至载玻片上,涂 • 片,固定,染色,在油镜下观察氨化细菌的形态 • 并绘图。
(二)、硝化作用 • 星期四任务:配制培养基 • 硝化培养基 • (NH4)SO4 1.0 g ; K2HPO4 0.5 g ; • NaH2PO4 0.125 g(可用Na2HPO4 0.148g替代); • MgSO4·7H2O 0.015 g ; MnSO4·4H2O 0.005 g • CaCO3 2.5g ; 蒸馏水500mL 。 • 将上述培养基分装至18个100mL三角瓶,每瓶装 • 30mL,0.1MPa灭菌20min。
星期五或星期六任务:接种 • 1、接种:取菜园土1g左右,接种于盛有铵盐培养液的三角瓶中。 • 2、恒温培养:放入28~30℃培养7~14d。
观察结果(7d后) • 取培养液2滴于比色碟中,加格利斯试剂1及2各1滴, • 如出现绛红色,则证明硝化作用用第一阶段正在进行, • 即有亚硝酸生成; • 另取培养液2滴于比色碟中,先加2滴浓H2SO4,再加二苯胺试剂1~2滴,观察有无蓝色出现,如有蓝色出现,说明硝化作用第二阶段也在进行,即有硝酸存在. • 以上结果表明硝化作用的两个阶段都在进行中,若只有红色出现,说明只有硝化作用的第一阶段存在;若只有蓝色出现,则说明硝化作用已彻底完成。
(三)、反硝化作用 星期四任务:配制培养基 反硝化培养基 KNO3 0.4 g ; K2HPO4 0.1 g ; MgSO4·7H2O 0.04 g ; 酒石酸钾钠 4g ; 蒸馏水 200mL ;pH 7.2 。 将上述培养基分装至18支试管中,每 管10-12mL,加一杜氏小管,0.1Mpa灭菌20min。
星期五或星期六任务:接种 • 1、接种:去反硝化作用培养基1管,放入少许阴沟污泥,塞上盖子。 • 2、恒温培养:在28―30℃培养一周。
观察结果(一周后) • 在培养过程中如有氮气产生,则小管中有气体聚集;取培养液2滴于比色碟中,加格利斯试剂1及2各1滴,如出现绛红色则证明有反硝化作用产生的亚硝酸。
四、注意事项: 观察硝化作用时,应先加浓硫酸后再加二苯 胺溶液。 观察硝化作用时,如果加入格利斯试剂后, 培养液不出现红色,则有两种可能:微生物不能 还原硝酸,培养液中没有亚硝酸存在;硝酸被微 生物还原为亚硝酸后,亚硝酸继续被还原为氮气, 培养液中没有亚硝酸存在。
五、问题与思考 1、氨化作用在氮素循环中有何意义? 2、在进行硝化作用试验时,培养基为什么要装成浅层? 3、硝化细菌培养基中为什么不加有机成分?硝化细 菌从哪里取得碳素营养? 4、分装反硝化培养基时,为什么要达到试管高度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