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10. 化學動力學與化學平衡

10. 化學動力學與化學平衡. 課程綱要 10.1 反應速率 10.2 速率定律與起始濃度 10.3 濃度變化與半生期 10.4 碰撞理論 10.5 可逆反應與化學平衡 10.6 勒沙特列原理 10.7 哈柏程序. 前 言 ♦化學反應的速率足夠快 , 在現實中才可被觀察到 , 如果反應速率太慢 , 則等於沒有反應 例如 : 在室溫 25ºC 及 1 atm 下 , 鑽石變為石墨是自發反應 , 但反應速率太慢 , 實際上觀察不到

tyler-hill
Download Presentation

10. 化學動力學與化學平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0. 化學動力學與化學平衡

  2. 課程綱要 10.1 反應速率 10.2 速率定律與起始濃度 10.3 濃度變化與半生期 10.4 碰撞理論 10.5 可逆反應與化學平衡 10.6 勒沙特列原理 10.7 哈柏程序

  3. 前 言 ♦化學反應的速率足夠快, 在現實中才可被觀察到, 如果反應速率太慢, 則等於沒有反應例如: 在室溫25ºC及1 atm下, 鑽石變為石墨是自發反應, 但反應速率太慢, 實際上觀察不到 本章討論反應速率的定義與反應級數等的相關概念,以碰撞理論從微觀角度理解反應速率與濃度、溫度等關係。 ♦透過正反應與逆反應的速率變化,解釋化學平衡的條件以及勒沙特列原理的由來。

  4. 10.1 反應速率 考慮簡單的反應 A  B , 假設反應開始時, 容器內是100%的A分子, 反應開始後, A分子的數目減少, B分子的數目增加, 定義平均反應速率為: A分子濃度減少的速率, 或B分子濃度增加的速率, 則這個定義在數值上相等: 其中 [A] 為A分子在時間 t 內的(莫耳)濃度變化, 因為A分子正在減少, 故加上負號使其值為正; 而 [B] 為B分子在時間 t 內的(莫耳)濃度變化, 因為B分子正在減少, 故其值為正; 因A  B的係數比為1:1, 故對固定的溶液體積, 每減少 1 莫耳的A, 必產生 1 莫耳的 B (單位 M/s, 或mol/Ls)

  5. ♦反應速率隨著反應時間而減慢 反應速率與反應物的濃度有關 表10.1 A  B反應在不同時段的平均反應速率 圖10.1 反應物與生成物的濃度隨反應時間變化

  6. 將濃度隨時間的變化畫成平滑曲線,則在某時刻的瞬時反應速率便為曲線於該時刻的切線斜率。將濃度隨時間的變化畫成平滑曲線,則在某時刻的瞬時反應速率便為曲線於該時刻的切線斜率。 (單位 M/s, 或mol/Ls) 圖10.2 於反應開始後第25分鐘時的瞬時反應速率

  7. ♦當反應物與生成物的係數比不為1:1時, 例如 2A  B, 則每消秏兩個A分子才可產生1個B分子, 故反應速率的關係為 對於一般的情形: aA + bB  cC + dD , 反應速率的定義為:(1) –(反應物濃度變化速率)/(化學計量平衡係數)(2)(生成物濃度變化速率)/(化學計量平衡係數) (單位 M/s, 或mol/Ls)

  8. 10.2 速率定律與起始濃度 速率定律是用來表示反應速率及反應物濃度的關係, 對於反應 aA + bB cC + dD, 速率定律可寫為 (瞬時反應)速率 = k[A]x[B]y (一) 速率是同時正比於A 分子濃度的 x次方,以及B 分子濃度 的 y次方。(二) k稱為速率常數(rate constant)。(三) x與 y分別稱為 A 與 B 的反應級數(四) x及 y的和為總反應級數 (= x + y)。(五) 反應級數須要從實驗求出,方法是通過測量起始濃度對 起始反應速率的影響。

  9. ♦反應級數必須由實驗求出, 其方法時測量各種反應物的濃度變化對起始反應速率的影響。例如碘化鉀與雙氧水的反應: 2KI(aq) + H2O2(aq) +2HCl(aq) I2(aq) + 2KCl(aq)+ 2H2O(l) 由表10.2知當碘化鉀的起始濃度加倍 (1,2)而其它反應物不變, 初始速率加倍, 當雙氧水的起始濃度加倍 (3,4)而其它反應物不變, 初始速率加倍, 故速率定律為 (瞬時反應)速率 = k[KI][H2O2], 對兩個反應物都是一級反應, 而總反應級數為二級反應。 表10.2 反應物(碘化鉀與雙氧水)起始濃度與反應初始速率

  10. Ex. 10-1 考慮化學反應 Cl2(g) + 2NO(g)  2NOCl(g), 若將Cl2的濃度加倍, 反應速率增為2倍, 當兩個反應物的濃度都加倍時, 反應速率增加為8倍; 求NO的反應級數。 <Sol> 設速率定律為 (瞬時反應)速率 = k[Cl2]x[NO]y, 其中x與y分別為Cl2及NO的反應級數, 當Cl2的濃度加倍 2 k[Cl2]x[NO]y = k(2[Cl2])x[NO]y 2 = 2x,  x = 1 當Cl2與NO的濃度都加倍 8 k[Cl2][NO]y = k(2[Cl2])(2[NO])y 8 = 2×2y, y = 2 故對NO而言, 反應級數為2

  11. 10.3 濃度變化與半生期 考慮以下的速率定律: 速率 = k[A][B]b [X]x 若A的濃度遠低於其它反應物的濃度, 則反應時, [A]的減少遠比其它反應物明顯, 若A的反應級數為 1 , 則速率定律可簡化為: 速率 = –d[A]/dt = k'[A], 此微分方程式的解為: [A] = [A]0e–k't, 其中[A]0為起始濃度,

  12. ♦ 當[A] = [A]0e–k't = ½[A]0, 即 k't = ln2, 可求出一級反應的半生期(t½) 為 半生期與反應物的起始濃度無關 圖10.3 一級反應的濃度隨時間變化, 注意在任何時間半生期都是相同的

  13. ♦ 二級 (或更高級數) 反應的半生期與起始濃度有關,透過測量半生期與起始濃度的關係, 可以區分一級反應與其他級數的反應。 ♦若A 為二級反應的, 則 濃度 [A] 隨時間變化之方程式為: 其中 [A]0為 A 的起始濃度。

  14. 10.4 碰撞理論 微觀上,化學反應的發生可視作反應物分子之間碰撞的結果 化學反應都涉及化學鍵的斷裂,故分子必須通過碰撞以獲得足夠的能量來發生反應,此能量稱為活化能 (activation energy) 以 A + BC  AB + C 為例, (1)反應前位能為A+BC的位能總和 (2)A與BC形成活化複體, 或過渡態, ABC†, 系統位能升高, 此時系統可變回A+BC, 或轉化為AB+C (ABC†與A+BC的能量差, 稱為活化能 Ea) 反應物分子動能必須高於活化能, 反應才能進行 (3)若產物位能比反應物高, 為吸熱反應, 反之為放熱反應 圖10.4 分子位能與反應座標的關係,過渡態與反應物的位能差為活化能,文中以ABC†表示A…B…C。

  15. 利用碰撞理論,可以理解影響反應速率的數種因素,包括:利用碰撞理論,可以理解影響反應速率的數種因素,包括: (一) 反應物濃度:反應物濃度愈高,反應速率愈快。濃度越高, 每秒的碰撞次數增加, 故反應速率增加 (二) 溫度:溫度愈高,反應速率愈快。分子在高溫下平均動能較大, 因此具有足夠的能量來超越活化能的分子較外, 使反應速率增加 (三) 催化劑:催化劑並不參與化學反應,但卻會加快反應的速率催化劑可提供活化能較低的反應途徑, 因此令更多分子發生反應 (四) 表面積:表面積愈大,反應速率便愈高。表面積越大, 會有更多在表面的分子受到碰撞, 使反應速率增加

  16. 依據碰撞理論,可以推得反應速率常數 (k), 活化能 (Ea), 以及溫度(T)的關係: k = Ae–Ea/RT 其中 A 為頻率係數 (frequency order), R = 8.314 J/K·mol為氣體常數; 此式稱為阿尼爾方程式 (Arrhenius equation) ♦將此式取自然對數, 可得到將 lnk 對 1/T作圖, 可得斜率等於 –Ea/R, 截距等於 lnA Arrhenius equation 的參考網址: http://en.wikipedia.org/wiki/Arrhenius_equation

  17. 10.5 可逆反應與化學平衡 考慮氣體反應: H2(g) + I2(g)  2HI(g), 此反應為放熱反應, 活化能約為40 kcal/mol。當H2與I2分子如圖10.5互相碰撞, 若能量高於活化能, 則過渡態有機會轉化為兩個HI分子, 或變回H2及I2分子; 逆反應則為兩個HI碰撞, 產生H2及I2分子 圖10.5 氫分子與碘分子之間的碰撞反應示意圖

  18. 表10.3所列的最終濃度為, 系統處於平衡狀態的濃度, 可發現無論起始濃度為何, 系統在平衡狀態都會有HI, H2 與 I2分子, 因此, 正反應 H2(g) + I2(g)  2HI(g) 與 逆反應 2HI(g)  H2(g) + I2(g) 同時存在; 實驗結果顯示, 正逆反應的速率為:速率 (正反應) = kf [H2] [I2]速率 (逆反應) = kr [HI]2 表10.3 H2(g) + I2(g) 2HI(g)反應物及產物於698.6 K 的濃度變化

  19. 考慮表10.3 第1至3 的情形, HI的起始濃度為零, 故逆反應的初始速率為零, 正反應速率最大隨反應時間增加, HI的濃度提高, 逆反應速率增加, 正反應速率減小當正反應與逆反應速率相同, 即達到化學平衡, 濃度即不再隨時間改變, 此時:kf [H2] [I2]=kr [HI]2,將此式移項, 即得平衡常數 Keq: 圖10.6、當正反應與逆反應的速度相同時,系統便進入化學平衡

  20. 平衡常數(Keq)無單位,在不同溫度下平衡常數的數值會有相當的差異。平衡常數(Keq)無單位,在不同溫度下平衡常數的數值會有相當的差異。 對任何可逆反應: Keq可表示為:

  21. Ex. 10-2 考慮PCl5的化學反應 PCl5(g)  PCl3(g) + Cl2(g), 將0.150 mol 的PCl5在高溫下置於500 mL的容器內進行分解, 則PCl5的平衡濃度為何? (已知平衡常數Keq = 1.80) <Sol> PCl5的起始濃度為 (0.150 mol)/(0.5L) = 0.3 M, 設平衡時有x單位的PCl5分解, 則: PCl5(g)  PCl3(g) + Cl2(g)起始 0.3 0 0 (單位M)平衡 0.3–x x x 由平衡常數可得平衡係數為 Keq = [PCl3][Cl2]/[PCl5], 故得Keq = xx/(0.3–x)  1.8 = x2/(0.3–x)  x2 + 1.8x – 0.54 = 0解得 x = 0.262 或 –2.06 (濃度不可為負) , 故 [PCl5] = 0.3 –0.262 = 0.038 M

  22. 10.6 勒沙特列原理 若對處於平衡的系統施加濃度、體積、氣壓、溫度等改變時,系統會自行調整以儘量回復原來的狀態,稱為勒沙特列原理。 此原理可從正反應與逆反應的速率變化來理解: 平衡時, 當反應物A的濃度增加, 正反應速率>逆反應速率, 當反應物A的濃度減少, 正反應速率<逆反應速率, 圖10.7 十九世紀的法國科學家勒沙特列 圖10.8 平衡時,增加A濃度會導致B濃度減少、C濃度增加, 而產生新平衡系統

  23. 溫度對平衡系統的影響, 可從熱能的釋放或吸收作考慮。將熱能視為在放熱反應的產物, 在吸熱反應中的反應物 若正反應 為放熱反應, 則平衡時提升系統溫度, 將有助於逆反應的進行,使系統的平衡向左方移動 (逆反應), 平衡常數 變小 + H

  24. 10.7 哈柏程序 氨是製造化學肥料以至於炸藥的原料, 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 ♦哈柏程序製氨: 哈柏程序成功綜合了勒沙特列原理與化學動力學的考量,下列反應條件的變化均可以改變氨的產率: (一) 壓力改變: 加大壓力使系統平衡往右移 (P=500~1000 atm) (二) 濃度改變: 在高壓條件下將氨氣冷凝為液態,以導走產物,令氨氣的濃度下降,使系統平衡往右移。 (三) 溫度改變: 在低溫環境反應速率過慢,因此反應溫度約為500 °C。 (四) 催化劑: 使用鐵、氧化鉀,氧化鋁等化合物為催化劑。 圖 10.9 今天我們依然在使用德國科學家哈柏的製氨方法

  25. 習題

  26. 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