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286 Views
07. 無線隨意 網路 路 由協定. 無線隨意網路 無線隨意網路特性 主動式路由策略 回應式路由策略 位置輔助路由策略. PART III. 7.1 無線隨意網路. 無線隨意網路( Wireless ad hoc network )為一種特殊的網路,該網路 隨時隨地 都可建立,並能對某一特定應用提供服務。 無線 隨意網路是基於 IEEE 802.11 標準中的獨立型基本服務 組合( Independent BSS, IBSS )來運作,在 IBSS 服務組合中,工作站能彼此為 直接 通訊,無須透過基地台協助。.
E N D
07 無線隨意網路路由協定 無線隨意網路 無線隨意網路特性 主動式路由策略 回應式路由策略 位置輔助路由策略 PART III
7.1 無線隨意網路 • 無線隨意網路(Wireless ad hoc network)為一種特殊的網路,該網路隨時隨地都可建立,並能對某一特定應用提供服務。 • 無線隨意網路是基於 IEEE 802.11 標準中的獨立型基本服務組合(Independent BSS, IBSS)來運作,在 IBSS 服務組合中,工作站能彼此為直接通訊,無須透過基地台協助。
7.2 無線隨意網路特性 • 移動性(Mobility):無線隨意網路中每個節點能隨時移動。 • 多點跳躍(Multihop):在隨意網路中,封包從來源端(Source)送到目的地(Destination)的路徑中需要一個或以上的中繼節點,來做轉送的動作。 • 自我組態(Self-organization):無線隨意網路中每個節點都必須能自動決定自己的系統與網路參數,包括 IP 地址、路由表格(Routing table)、相對或絶對位置、無線電發射功率或電源管理參數等。 • 可延伸性(Scalability):有基礎建設的無線網路能簡單的靠階層式(Hierarchical)佈建方式來解決延伸性的問題,但無線隨意網路卻缺乏基礎建設且具高移動性,故其通訊協定必須把可延伸性列入設計考量。 • 安全性(Security):由於無線網路具公開廣播的性質,容易受到不法的竊聽,也容易遭受惡性的堵塞(Jam)與欺騙(Spoof),故此,無線隨意網路也必須考量安全性問題。
7.3 主動式路由策略 • 主動式路由(Proactive routing,或稱 Table-driven routing)策略會預先為網路中任兩個節點建立路由資訊,不管該兩節點是否真正有封包傳送。
7.3 主動式路由策略 • 7.3.1 距離向量路由協定 • Destination-Sequenced Distance-Vector(DSDV)是無線隨意網路中最早被提出來的路由協定之一。其目的是要簡化網際網路中的 RIP 路由協定,並能保證不會有迴圈產生。 • 運行 DSDV 的每個節點,除了為自己的紀錄一個遞增的序列編號外,還會為網路中每個已知的節點紀錄其目的地序列編號(Destination sequence number)。鄰居彼此的交換的路由更新中,除了含有距離向量外,都附帶相對的目的地序列編號,利用這個序列編號,便能確定該距離資訊是否為最新的,較大的目的地序列編號代表較新的。故此,越接近目的地的節點其序列編號會越大,這樣便能避免路由迴圈的出現。 • DSDV 的路由更新封包分為累加式路由更新(Incremental routing update)和完整式路由更新(Full routing update)。完整式更新為每隔一固定時間便執行一次,此更新需要將自己的全部的路由表格資訊廣播出去;如果只有少量的路徑資訊有變動,則把相對於最近一次完整式更新的差異部分,以長度較小之封包作累加式更新。
7.3 主動式路由策略 • 7.3.1 距離向量路由協定
7.3 主動式路由策略 • 7.3.2 鏈結狀態路由協定 • Optimized Link State Routing(OLSR)(見參考文獻 [Clausen et al, 2003])為傳統式鏈結狀態路由協定(如 OSPF)的最佳化版本。它使用了多重傳遞點(Multipoint relay, MPR)的概念,來減少鏈結狀態更新在網路中散播的數量。 • MPR 在一個網路中,每個節點在它的 1-hop 鄰居中挑選一個子集合,該子集合中的節點,所挑選之 MPR 節點,使得這些 MPR節點必須要能夠完全覆蓋全部的 2-hop 鄰居。故此,要一個節點要廣播封包,只需要它的 MPR 節點作轉送,接著這些 MPR 的 MPR 節點再作轉送,以此類推,以此來減少廣播的負擔。 • OLSR 只允許被選為 MPR 的節點產生鏈結狀態更新封包。
7.3 主動式路由策略 • 7.3.2 鏈結狀態路由協定
7.4 回應式路由策略 • 在回應式路由策略中,每個節點只尋找和維護「有需要」的路由。 • 7.4.1 回應式路由協定 • Dynamic Source Routing(DSR)使用來源路由(Source routing)作為其基本路由策略,來源路由的基本精神為:(1) 每個封包的完整路由方法在來源地便已經決定好,並存放在該節點的路由緩衝(Route cache)中,(2) 路由路徑資訊附在資料封包的表頭(Header)中,中繼節點按照該資訊,一站一站地送往目的地。 • 當一節點打算送出一封包,而其路由表格中並沒有該目的地的資訊時,該節點便會啟動路由探索(Route discovery)程序找尋路由路徑到目的地。
7.4 回應式路由策略 • 7.4.1 回應式路由協定 • DSR 使用來源路由和路由緩衝策略能有下列的優點。第一,它無需其他特殊的機制,便能避免路由迴圈的產生;第二,因 RREQ 和 RREP 皆使用來源路由來傳送,故除了來源和目的地外,中間的所有節點皆能得知整條路徑的路由,順便記錄到它們的路由緩衝中;第三,藉由竊聽附近經過封包的表頭資訊,不需額外的負擔便能取得更多和更新的路由資訊;第四,來源地可收集多條到達目的地的路徑,萬一原本路徑失敗時,也能快速地使用其他路徑取代,無需重新啟動路由探索,但路由緩衝卻有可能造成路由資訊過期的現象,使用不新鮮的路由會造成網路頻寬的浪費甚至封包被丟棄的情況。
7.4 回應式路由策略 • 7.4.1 回應式路由協定
7.4 回應式路由策略 • 7.4.1 回應式路由協定 • 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AODV)使用類似於 DSR 的路由探索程序來找尋路徑,但卻採用完全不一樣的機制來維護路由資訊。AODV 沿用傳統的路由表格,即一個目的地一個欄位,記錄其該送往的下一節點。AODV完全依賴路由表格把封包送往目的地,而 RREP 送回來源地則是靠著之前收到 RREQ 時所建立的反向路徑(Reverse path)資訊,該資訊同樣存放於路由表格中。 • Temporally Ordered Routing Algorithm(TORA)。TORA 的路由探索程序能計算出多條無迴圈的路徑通往目的地,構成一以目的地導向之有向無迴圈圖(Destination-oriented Directed Acyclic Graph, DAG)。 • 無線隨意網路可視為一無向圖(Undirected graph),而 TORA 則把每個邊視為有方向的。對某一目的地而言,每個節點會記錄其到該目的地的距離,或稱作高度值,把封包送往目的地即緣著其高度逐漸向較小的地方送。
7.4 回應式路由策略 • 7.4.2 主動式與回應式路由之比較 • 回應式路由能適應不同的流量密度,主動式路由則不受流量密度所影響。流量密度較低時,回應式路由表格現較主動式路由好,因主動式路由浪費很多不必要的花費在不需要的路由上。 • 當在高流量密度時,主動式路由能保持一直找出最佳路徑。回應式路由這個缺點在低移動性環境會較惡劣,因為其路徑只要沒有失敗就一直沿用,導致其次佳路徑的使用時間較長。
7.4 回應式路由策略 • 7.4.3 混合式路由 • Zone Routing Protocol(ZRP)為一混合式路由協定,同時具有主動式和回應反兩種路由的功能。ZRP 對每個節點定義一個 Zone,即鄰近該節點 hop 數為 Zone 半徑範圍內的所有節點,而剛好距離為 Zone 半徑上的節點被稱為邊緣節點(Border node)。 • ZRP 在 Zone 內執行鏈結狀態的主動式路由,當要送封包往 Zone 外的節點時,則要執行回應式路由的路由探索程序。
7.4 回應式路由策略 • 7.4.3 混合式路由
7.5 位置輔助路由策略 • 位置輔助路由(Location-based routing)策略假設每個節點都能得知其自己的位置,像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或他間接的定位方法。另外,每個節點通過跟其鄰居交換封包便能得知鄰居的地理位置。 • Location-Aided Routing(LAR)假設每個節點皆知道自己的位置,但無需任何位置諮詢服務來查詢其他節點的位置,目的地的位置是預先靠著路由探索程序作區域性的廣播而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