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345 Views
巴西农业科技政策 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赵雪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 选题意义. 根据巴西官方数字, 1990 年以来的 20 年中,巴西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了 30% ,而产量提高了 150% ; 巴西农作物总产量从 1991 年的 5800 万吨增至 2008 年的 1.439 亿吨,增幅 148% ,年均增长率为 8.2% 。 2009/2010 年巴西农作物产量 1.495 亿吨,实现历史新高 。 巴西农业产量的大幅增加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生产效益实现的。.
E N D
巴西农业科技政策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赵雪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
选题意义 • 根据巴西官方数字,1990年以来的20年中,巴西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了30%,而产量提高了150%;巴西农作物总产量从1991年的5800万吨增至2008年的1.439亿吨,增幅148%,年均增长率为8.2%。 2009/2010年巴西农作物产量1.495亿吨,实现历史新高。 • 巴西农业产量的大幅增加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生产效益实现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西农业生产率大幅提高,成为世界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世贸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00~2008年,巴西农产品出口年均增长18.6%,高于加拿大(6.3%)、澳大利亚的(6%)、美国(8.4%)和欧盟(11.4%)年均增速。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西农业生产率大幅提高,成为世界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世贸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00~2008年,巴西农产品出口年均增长18.6%,高于加拿大(6.3%)、澳大利亚的(6%)、美国(8.4%)和欧盟(11.4%)年均增速。 •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如果巴西农业继续以这样的速度增长,10年内将可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
本文从三方面分析巴西科技促农,促进和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本文从三方面分析巴西科技促农,促进和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 第一部分探讨巴西积极的农业科技政策和完善的农业科学研究和服务体系对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的推动作用; • 第二部分分析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巴西农业中的应用以及巴西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 第三部分拟对巴西科技兴农进程中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和思考。
一 巴西农业科技政策的主要特点 • 重视科研投入 • 科技创新投入占GDP比重约为1.35%;计划提高至1.8~2.0%; • 2001巴西联邦政府颁布第10.322号法令,明确规定政府将每年税收总额的17.5%用于支持农业科研项目
在全国建立农业科研和推广机构,为农业科研水平不断体高创造条件。在全国建立农业科研和推广机构,为农业科研水平不断体高创造条件。 • “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EMBRAPA)”,是巴西农业部所属的全国性农业科研机构,在巴西各地设有40多个研究中心,承担着农业生态系统、主要农牧业产品和农业基础课题方面的科研和科技推广任务。该公司于1973年成立,大部分科研人员具有博士和硕士的专业学术水平。
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成立以来完成了10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成立以来完成了10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 • 大豆品种改良;培育出了适合赤道地区生长的20多个新品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低纬度地区试种大豆的热带国家。大豆的单产从每公顷1000公斤提高到2000公斤(2008/2009年度阿根廷大豆2720公斤/公顷;美国和巴西分别为2680公斤/公顷和2670公斤/公顷;中国大豆单产为1700公斤/公顷;印度910公斤/公顷)
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科技成果 • 高产品种的培育。巴西已经成功地育成了适合本国气候与土壤条件的小麦新品种,使单产大幅度提高,减少了对进口小麦的依赖。 • 稀树草原的开发研究。经过20余年的研究和开发,吸引了外国资本,稀树草原地区的种植面积由过去的450万公顷扩大到1000多万公顷,成为巴西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和出口基地。 • 根瘤菌育种技术,大大减少了巴西氮肥的进口,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 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巴西在胚胎移植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覆盖全国的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 • 2002年取消了巴西农牧业研究院原设有的“农牧业技术推广公司”; • 目前的巴西农业技术推广由两套系统组成,即由州政府和私营机构组成,联邦政府不设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巴全国拥有3000多个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3万人,分别由州政府或农业合作社或私营性质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发放工资。巴西农业技术推广对中小农户一般不收取推广和培训费用,对大农庄主则少量收取培训成本费用。
巴西重视发展农业教育事业,为农业科技发展和产业化经营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巴西著名的甘比纳斯大学(UNICAMP)是从事农业技术和农业经济科学研究的重点大学,建有农业信息技术中心,其农业研究成果占全巴西全国农业研究成果的15%左右;巴西最大的农业学院USEELO拥有近百年历史,拥有教研人员2000多人,在校生近3万人,学院拥有自己的实验田。巴西重视发展农业教育事业,为农业科技发展和产业化经营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巴西著名的甘比纳斯大学(UNICAMP)是从事农业技术和农业经济科学研究的重点大学,建有农业信息技术中心,其农业研究成果占全巴西全国农业研究成果的15%左右;巴西最大的农业学院USEELO拥有近百年历史,拥有教研人员2000多人,在校生近3万人,学院拥有自己的实验田。
由于巴西长期坚持科技兴农政策,立足发挥本国优势确定科技与创新发展的战略性领域,在农业生物技术、生物燃料等方面的科研水平处国际领先水平。由于巴西长期坚持科技兴农政策,立足发挥本国优势确定科技与创新发展的战略性领域,在农业生物技术、生物燃料等方面的科研水平处国际领先水平。 • 2010年5月巴西在结束《2007年到2010年全球科技与创新发展行动规划》时,召开了第四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创新大会,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扩大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对研发的投资。
二 信息技术在巴西农业中的运用 • 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极大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技术信息化中的“精准农业”是基于信息和先进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农田精耕细作的技术,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 • 精耕农业技术的目标是实现投入最小化或收入最大化,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精准农业技术思想发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用GPS(卫星遥感技术)指导施肥的产量。 • 该技术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 巴西是发展中国家较早开始实验和示范应用这一技术的国家。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巴西在使用信息系统控制和管理土地和农场、根据不同土质进行合理施肥、在农产品生产与国际市场实际需求对接、在建立和使用人工信息库等方面,都进行了重要的科技尝试和应用。
巴西精准农业技术的试点开始于南部Chapadão do Sul的波姆农场(Hacienda Campo Bom); • 2000年巴西启动命名为Aquarius项目(Proyecto Aquarius)的计划,推动了精准农业信息技术在该国的研究、认证和推广过程。
巴西农业信息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圣保罗州的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EMBRAPA)以及巴西联邦圣玛丽娅大学(UFSM)、甘比纳斯大学(UNICAMP)等 ; • 巴西最大的农牧业研究机构EMBRAPA设立有全国农业信息技术农牧业研究中心(CNPTIA)
巴西在精准农业技术示范应用和推广过程中,注重从本国国情出发对技术进行适当的改良与开发; • 巴西研究机构对技术进行改良,使之更适于巴西南部热带农业特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带动了本国生产“精准农业”技术的农业机械设备企业的发展。
在精准农业技术的实验和示范推广过程中,巴西采用了逐步推进,注重实效的战略。 • 目前主要在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土壤信息数据、合理施肥等技术上相对成熟和领先; • 国家农牧研究中心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利用遥感技术,加强对草原生产力水平和自然灾害的监测,根据监测到的数据,及时指导农牧场对草原进行病虫害防治、施肥等保护措施,同时根据草原植被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草田轮作,发展草地农业。
重视精准农业技术的推广 • 为了推动精准农业技术,巴西每年在里奥格兰德州的Não-Me-Toque市举办农展会,由巴西小麦研究实验中心(FUNDACEP)将经过创新型农场试验过的精准农业技术的成果展示给中小农户,提高他们对使用精准农业技术的兴趣和需求,从而使这些技术从商业性大农场走向中小农户。
应用信息化技术的经济效益 • 有效的降低了各类农业资源的准入门槛和交易成本,保护了环境 • 提高了巴西农业的经营效率,增强了巴西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在米纳斯州的咖啡种植和圣保罗州的柑橘种植等,也逐步示范推广和应用精准农业信息技术。
巴西面向国际市场的农产品主要是由现代化经营的商业性农场生产。这些农场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劳动生产率高,大大提高巴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巴西面向国际市场的农产品主要是由现代化经营的商业性农场生产。这些农场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劳动生产率高,大大提高巴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 巴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益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2009~2010年度巴西农作物总产量从2004年的1.19亿吨提高至1.495亿吨,实现了历史新高;大豆产量6850万吨,占全国农业总产量的45.8%,同比增长20.2%,平均每公顷产量2939公斤,创下历史最高纪录。2009~2010年度巴西农作物总产量从2004年的1.19亿吨提高至1.495亿吨,实现了历史新高;大豆产量6850万吨,占全国农业总产量的45.8%,同比增长20.2%,平均每公顷产量2939公斤,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三 结论 • 与发达国家相比,巴西的科技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偏低; • 研究力量分散,研究体制不够合理;巴西在科研创新方面起主力作用仍是政府和公共机构。巴西的政府部门或公共机构投入了60%的研发资金,私人机构和公司占了40%; •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 • 科研力量地区分布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