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现观概论( 三 )

现观概论( 三 ). 三智总论. 大纲. 一、译者敬礼 二、略述礼赞 三、释“一切相智” 四、释“道相智” 五、释“一切智” 六、礼赞顺序释疑. 大纲. 一、译者敬礼 二、略述礼赞 三、释“一切相智” 四、释“道相智” 五、释“一切智” 六、礼赞顺序释疑. 一、译者敬礼. 原文: 敬礼 一切诸佛 菩萨! 译者 敬礼之所为 —— 《 略释 》 :翻 梵为藏诸译师等,为令息灭一切留难,为令翻译事业圆满,令知此论属经藏摄,及为证得无上菩提,故于翻译前敬礼一切诸佛菩萨也。. 一、译者敬礼. 原文: 敬礼 一切诸佛 菩萨! 经 藏→敬礼一切诸佛菩萨 !

udell
Download Presentation

现观概论( 三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现观概论(三) 三智总论

  2. 大纲 • 一、译者敬礼 • 二、略述礼赞 • 三、释“一切相智” • 四、释“道相智” • 五、释“一切智” • 六、礼赞顺序释疑

  3. 大纲 • 一、译者敬礼 • 二、略述礼赞 • 三、释“一切相智” • 四、释“道相智” • 五、释“一切智” • 六、礼赞顺序释疑

  4. 一、译者敬礼 • 原文:敬礼一切诸佛菩萨! • 译者敬礼之所为——《略释》:翻梵为藏诸译师等,为令息灭一切留难,为令翻译事业圆满,令知此论属经藏摄,及为证得无上菩提,故于翻译前敬礼一切诸佛菩萨也。

  5. 一、译者敬礼 • 原文:敬礼一切诸佛菩萨! • 经藏→敬礼一切诸佛菩萨! • 律藏→敬礼一切智! • 论藏→敬礼曼殊师利童子菩萨!

  6. 一、译者敬礼 • 原文:敬礼一切诸佛菩萨! • 《佛地经论》:具一切智、一切种智,离烦恼障及所知障,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如莲花开,故名为佛地。 • 《大般若经第二会》:勤求无上正等菩提,利乐有情,故名菩萨。

  7. 大纲 • 一、译者敬礼 • 二、略述礼赞 • 三、释“一切相智” • 四、释“道相智” • 五、释“一切智” • 六、礼赞顺序释疑

  8. 二、略述礼赞 • 原文:求寂声闻由遍智,引导令趣最寂灭,诸乐饶益众生者,道智令成世间利,诸佛由具种相智,宣此种种众相法,具为声闻菩萨佛,四圣众母我敬礼。

  9. 二、略述礼赞 • (一)释敬礼所为 • (二)释敬礼略义 • (三)释敬礼文义

  10. 二、略述礼赞 • (一)释敬礼所为 • (二)释敬礼略义 • (三)释敬礼文义

  11. 二、略述礼赞 • (一)释敬礼所为 • 《略释》:慈尊于造论之前先礼赞三智者,为令所化于此般若佛母发生净信,由此因缘当得解脱及一切种智,现在正申敬礼,兼明造论誓令究竟,如诸善士虽至命难亦不弃舍所发愿故。此释敬礼所为。

  12. 二、略述礼赞 • (一)释敬礼所为 • (二)释敬礼略义 • (三)释敬礼文义

  13. 二、略述礼赞 • (二)释敬礼略义 • 《略释》:归敬颂文义分两段为称赞与敬礼。赞又分二,正赞三智之功德,次赞为四圣之母。 • 初、赞一切智,谓能引导所化趣证寂灭; • 谓赞道相智,能成办三种所化所求义利; • 赞一切相智,谓能转法轮。 • 如其次第即颂前三句(汉文译成前六句)。

  14. 二、略述礼赞 • (二)释敬礼略义 • 最后一句(译成两句)即赞为声闻、独觉、菩萨、如来四圣之母。 • 初句正标声闻,亦兼取独觉,以彼为求自利而趣涅槃与声闻同,故未分说。“我敬礼”者,即明三业至诚敬礼彼四圣之母般若波罗蜜多也。 • 此释敬礼略义。

  15. 二、略述礼赞 • (一)释敬礼所为 • (二)释敬礼略义 • (三)释敬礼文义

  16. 二、略述礼赞 • (三)释敬礼文义 • 慈尊造论之前先赞礼三智,以就所依补特伽罗声闻独觉诸求寂灭苦集二谛者,由能遍知蕴处界法皆是补特伽罗无我之一切智,能引导彼令趣有余依、无余依寂灭涅槃妙果,而礼彼智故; • 又就所依补特伽罗,谓求饶益诸众生之菩萨,由通达三道无我之道相智,成办世间三类种性众生之利益,而礼彼智故;

  17. 二、略述礼赞 • (三)释敬礼文义 • 又谓诸佛,由具一切相智,通达一切相悉皆无我为说法之增上缘,宣说种种法藏,诠一切相,而于彼智三业敬礼故。 • 此释敬礼文义。

  18. 大纲 • 一、译者敬礼 • 二、略述礼赞 • 三、释“一切相智” • 四、释“道相智” • 五、释“一切智” • 六、礼赞顺序释疑

  19. 三、释“一切相智” • (一)定义 • (二)分类 • (三)界限

  20. 三、释“一切相智” • (一)定义 • (二)分类 • (三)界限

  21. 三、释“一切相智” • (一)定义 • 《心要庄严疏》:现证发心等十法之究竟智。 • 杰尊巴:现证发心等十法之究竟智。班钦索南扎巴:现证发心等十法之究竟智。克主丹巴达杰:现证发心等十法之究竟智。 • 嘉木样协巴:一刹那时现智如所有、尽所有之一切行相之究竟智。

  22. 三、释“一切相智” • (一)定义 • 《心要庄严疏》:此中唯由了知二谛之门安立相智者,非是论师所许,为显所得相智之所证故,须说大乘道之总体现为心境。

  23. 三、释“一切相智” • (一)定义 • (二)分类 • (三)界限

  24. 三、释“一切相智” • (二)分类 • 《心要庄严疏》:若依总差别者,则有了知一切所知相之智,及与现量了知主要因果十义之智二种,此为后者。(体性一,返体异) • 杰尊巴:了知所知行相无遗之相智、了知因果主要七十义之相智。 • 班钦索南札巴:通达如所有之相智及通达尽所有之相智。 • 克主丹巴达杰: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 • 嘉木样协巴:现证如所有之一切相智及现证尽所有之一切相智二种,现证发心等因果一切行相之一切相智,及佛地二十一聚无漏智。

  25. 三、释“一切相智” • (一)定义 • (二)分类 • (三)界限 •   唯佛地有。

  26. 大纲 • 一、译者敬礼 • 二、略述礼赞 • 三、释“一切相智” • 四、释“道相智” • 五、释“一切智” • 六、礼赞顺序释疑

  27. 四、释“道相智” • (一)定义 • 《心要庄严疏》:以相续中具自之补特伽罗相续中现证空性之慧所摄持之大乘补特伽罗现观。 • 杰尊巴:自心相续中具足(道智)之补特伽罗,其心相续中现证空性慧所摄之大乘圣者现观,是道智定义。 • 班钦索南札巴:由殊胜助伴方便智慧所摄之大乘圣者现观。

  28. 四、释“道相智” • (一)定义 • 克主丹巴达杰:现证空性慧与大悲二者所摄之大乘圣者智。 • 嘉木样协巴:现证三道谛实无之慧所摄之大乘圣者现观。

  29. 四、释“道相智” • (一)定义 • 《心要庄严疏》:有人主张:现证三道谛实空之智,为道智之定义。并不合理。因为: • 1. 了知声闻道之道智会变成不现证无常等十六行相。如是,菩萨以知见而观见后,所超越之智慧,产生于大乘见道之际,则成非理。

  30. 四、释“道相智” • (一)定义 • 2.则成非为摄受声闻种姓而观修三道智之首(声闻道)。 • 3.若以现证无常等而现观离戏论,则成于有学道便完全断尽执著二谛本质相异之垢染。

  31. 四、释“道相智” • (一)定义 • 4.则成根本位与后得位本质相同。 • 5.则成于道智破除寂灭边之大悲心不为道智所含摄 。 • 若菩萨心续之无缘大悲亦不现证空性,则主张道智周遍是彼(证空慧),唯不应理。 • 误解:现证三道谛实空之智为道智之定义。嘉木样协巴:现证三道谛实无之慧所摄之大乘圣者现观。

  32. 四、释“道相智” • (二)分类 • 知声闻道之道智知独觉道之道智及知大乘道之道智 • (三)界限 • 从大乘见道乃至佛地。

  33. 大纲 • 一、译者敬礼 • 二、略述礼赞 • 三、释“一切相智” • 四、释“道相智” • 五、释“一切智” • 六、礼赞顺序释疑

  34. 五、释“一切智” • (一)定义 • 《心要庄严疏》:以相续中具自之补特伽罗相续中现证补特伽罗无我所摄、类属声闻现观之智。 • 杰尊巴:本身心续具足之补特伽罗,其心续中现证无我慧所摄之智,且住于劣乘证悟种类,乃是基智的定义。能了知“劣乘的主修是四谛无常等十六行相”的心,就称为“住于劣乘证悟种类”。

  35. 五、释“一切智” • (一)定义 • 班钦索南札巴:住小乘证种类之圣者相续之智。 • 克主丹巴达杰:类属于劣乘证悟种类之圣者相续智,与劣乘圣者智随一所摄之圣者相续智。 • 嘉木样协巴:现证一切处为补特伽罗无我部分方面之小乘证住种类之圣者相续之智。

  36. 五、释“一切智” • (二)分类 • 智不住诸有,悲不滞涅槃,非方便则远,方便即非遥,所治能治品。 • 智不住诸有之事智、悲不滞涅槃之事智; • 远离果佛母之事智、邻近果佛母之事智; • 所治品事智、能治品事智。

  37. 五、释“一切智” • (三)界限 • 从声闻见道乃至佛地。

  38. 大纲 • 一、译者敬礼 • 二、略述礼赞 • 三、释“一切相智” • 四、释“道相智” • 五、释“一切智” • 六、礼赞顺序释疑

  39. 六、礼赞顺序释疑 • 《心要庄严疏》:如《宝炬论》说,谓顺经序次第而说者,此不应理,以论师及圣者二人皆未将此供赞配合经序而说,且论师已于余处讲说序分故。 • 有谓:为令定性声闻次第趣入三乘故,先赞事智(一切智)。此乃未达本论正所化机为何之说,本论唯为大乘种姓而于佛母生净信已,次以闻等而入故说;本论正所化机若有三种姓者,则应成为共乘论典故。

  40. 六、礼赞顺序释疑 • 《心要庄严疏》:又谓“为令所化次第趣入三乘故”者,亦非正义。总虽容有如是所化,然此乃是宣说定性大乘补特伽罗入道次第之时,而于供赞之时先说由声闻道而入之理,毫无必要故。

  41. 六、礼赞顺序释疑 • 是故,如《大疏》于法身品之承接文中所云:“宣说八种现观次第之时,令由一切智性之门而入。”等等,谓是随顺《现观庄严》正所化机入道次第而赞。 • 此复若于第三品中所抉择之中士道次不善修其意乐,则具相大悲不生,如是则具相大乘发心及道智等亦复不生。故是为令了知于相续中生起上士道次,须先修习中士意乐也。 • 此等所应说者甚多,后当说之。如何修习《现观》道次之理,亦当别说。

  42. 思考题

  43. 1.何谓“般若波罗蜜多”?从言诠门中有哪几种?各自的含义是什么?1.何谓“般若波罗蜜多”?从言诠门中有哪几种?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 2.上述各种般若波罗蜜多,何为真实,何为假立? • 3.何为“五种现观”? • 4.简述“现观庄严”之比喻。 • 5.简述经藏、律藏、论藏与经典、律典、论典的差别。

  44. 6.简述“一切相智”的定义、分类、界限。 • 7.简述“道相智”的定义、分类、界限。 • 8.简述“一切智”的定义、分类、界限。 • 9.礼赞中为何先说一切智,再说道相智,最后说一切相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