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likes | 746 Views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四川文理学院 Email : ycfwsm@gmail.com 2014年10月10日. 第 1 章 MCS-51 单片机的结构与原理. 主要内容: 典型单片机( MCS-51, MSP430, EM78, PIC, Motorola, AVR )的性能, MCS-51 内部结构、特点、工作方式、时序和最小应用系统。为学生后续学习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利用单片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重点在于基本概念、组成原理、特点及 MCS-51 的最小应用系统 ,难点在于时序。. 1.1 典型单片机性能概览.
E N D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四川文理学院 Email:ycfwsm@gmail.com 2014年10月10日
第1章MCS-51单片机的结构与原理 主要内容: 典型单片机( MCS-51, MSP430, EM78, PIC, Motorola, AVR )的性能,MCS-51内部结构、特点、工作方式、时序和最小应用系统。为学生后续学习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利用单片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重点在于基本概念、组成原理、特点及MCS-51的最小应用系统,难点在于时序。
1.1 典型单片机性能概览 典型单片机有MCS-51、MSP430、EM78、PIC、Motorola、AVR等。 MCS-51为主流产品,性能如表1.1.1。 MSP430为低功耗产品,功能较强,性能如表1.1.2。 EM78为低功耗产品,价格较低,性能如表1.1.3。 PIC为低电压、低功耗、大电流LCD驱动、低价格产品,性能如表1.1.4。 Motorola是世界上最大的单片机生产厂家之一,品种全、选择余地大、新产品多。其特点是噪声低,抗干扰能力强,比较适合于工控领域及恶劣的环境。性能如表1.1.5。 AVR为高速、低功耗产品,支持ISP、IAP,I/O口驱动能力较强。性能如表1.1.6。
1.2 MCS-51单片机硬件结构及引脚 1.2.1 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MCS-51单片机的组成: CPU(进行运算、控制)、RAM(数据存储器)、ROM(程序存储器)、I/O口(串口、并口)、内部总线 和中断系统等。组成框图如下:
1. 中央处理器(CPU) 组成:运算器、控制器 (1)8位CPU。 (2)布尔代数处理器,具有位寻址能力。 (3)128B内部RAM数据存储器,21个专用寄存器。 (4)4KB内部掩膜ROM程序存储器。 (5)2个16位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 (6)32个(4×8位)双向可独立寻址的I/O口。
1. 中央处理器(CPU) (7)1个全双工UART(异步串行通信口)。 (8)5个中断源、两级中断优先级的中断控制器。 (9)时钟电路,外接晶振和电容可产生1.2MHz~12 MHz的时钟频率。 (10)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寻址空间均为64KB。 (11)111条指令,大部分为单字节指令。 (12)单一+5V电源供电,双列直插40引脚DIP封装。
1. 中央处理器(CPU) (1)运算器 组成:8位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8位累加器A(Accumulator)、8位寄存器B、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Program Status Word)、8位暂存寄存器TMP1和TMP2等。 功能: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1. 中央处理器(CPU) (2)控制器 组成:程序计数器PC(Program Counter)、指令 寄存器IR(Instruction Register)、指令译码器ID(Instruction Decoder)、堆栈指针SP、数据指针DPTR、定时控制逻辑和振荡器OSC等电路。 功能:CPU根据PC中的地址将欲执行指令的指令码从存储器中取出,存放在IR中,ID对IR中的指令码进行译码,定时控制逻辑在OSC配合下对ID译码后的信号进行分时,以产生执行本条指令所需的全部信号。
2. 存储器 MCS-51的存储器可分为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又有片内和片外之分。 (1)程序存储器 一般将只读存储器(ROM)用做程序存储器。可寻址空间为64KB,用于存放用户程序、数据和表格等信息。
2. 存储器 MCS-51单片机按程序存储器可分为内部无ROM型(如8031)和内部有ROM型(如8051)两种,连接时 引脚有区别。程序存储器结构如下图所示:
(2)数据存储器 2. 存储器 • 一般将随机存储器(RAM)用做数据存储器。可寻址空间为64KB。MCS-51数据存储器可分为片内和片外两部分。片外RAM: • 最大范围:0000H~FFFFH,64KB;用指令MOVX访问。 • 片内RAM: 最大范围:00H~FFH,256B;用指令MOV访问。又分为两部分:低128B(00~7FH)为真正的RAM区,高128B(80~FFH)为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区。
2. 存储器 内部RAM的20H~2FH单元为位寻址区,既可作为一般单元用字节寻址,也可对它们的位进行寻址。位地址为00H~7FH。 CPU能直接寻址这些位(称MCS-51具有布尔处理功能),位地址分配如右表所示。
片内RAM--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MCS-51有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也称为专用寄存器),包括算术运算寄存器、指针寄存器、I/O口锁存器、定时器/计数器、串行口、中断、状态、控制寄存器等,它们被离散地分布在内部RAM的80H~FFH地址单元中(不包括PC) ,共占据了128个存储单元,构成了SFR存储块。其字节地址可被8整除的SFR可位寻址。SFR反映了MCS-51单片机的运行状态。特殊功能寄存器分布如右表所示。
片内RAM--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1)程序计数器PC(Program Counter) 程序计数器PC在物理上是独立的,它不属于SFR存储器块。PC是一个16位的计数器,专门用于存放CPU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即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寻址范围为64KB,PC有自动加1功能,不可寻址,用户无法对它进行读写,但是可以通过转移、调用、返回等指令改变其内容,以控制程序执行的顺序。
片内RAM--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2)累加器A (Accumulator) 累加器A是8位寄存器,又记做ACC,是一个最常用的专用寄存器。在算术/逻辑运算中用于存放操作数或结果。 (3)寄存器B 寄存器B 是8位寄存器,是专门为乘除法指令设计的,也作通用寄存器用。
片内RAM--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4)工作寄存器 内部RAM的工作寄存器区00H~1FH共32个字节被均匀地分成四个组(区),每个组(区)有8个寄存器,分别用R0~R7表示,称为工作寄存器或通用寄存器,其中,R0、R1还经常用于间接寻址的地址指针。在程序中通过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第3、4位设置工作寄存器区。
片内RAM--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5)程序状态字PSW (Program Status Word) 程序状态字PSW是8位寄存器,用于存放程序运行的状态信息,PSW中各位状态通常是在指令执行的过程中自动形成的,但也可以由用户根据需要采用传送指令加以改变。其定义格式如下页表所示。
片内RAM--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其中: Cy:进借位标志; AC:辅助进借位标志; F0:用户标志; OV:溢出标志位,有溢出时置1; P:奇偶标志位。A中有奇数个1时置1。 RS1、RS0:工作寄存器组(区)选择(如下页表所示);
片内RAM--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6)数据指针DPTR(Data Pointer) 数据指针DPTR是16位的专用寄存器,即可作为16位寄存器使用,也可作为两个独立的8位寄存器DPH (高8位) 、DPL (低8位)使用。 DPTR主要用作16位间址寄存器,访问程序存储器和片外数据寄存器。
片内RAM--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7)堆栈指针SP(Stack Pointer) 堆栈是一种数据结构,是内部RAM的一段区域。堆栈存取数据的原则是“后进先出”。堆栈指针SP是一个8位寄存器,用于指示堆栈的栈顶,它决定了堆栈在内部RAM中的物理位置。 MCS-51单片机的堆栈地址向大的方向变化(与微机堆栈地址向小的方向变化相反)。系统复位后,SP初值为07H,实际应用中通常根据需要在主程序开始处对堆栈指针SP进行初始化,一般设置SP为60H。 设立堆栈的目的是用于数据的暂存,中断、子程序调用时断点和现场的保护与恢复。
片内RAM--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8)I/O口专用寄存器(P0, P1, P2, P3) 8051片内有4个8位并行I/O接口P0, P1, P2和P3,在SFR中相应有4个I/O口寄存器P0, P1, P2和P3。 (9)定时器/计数器(TL0, TH0, TL1和TH1) MCS-51单片机中有两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T0和T1,它们由4个8位寄存器(TL0, TH0, TL1和TH1)组成,2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是完全独立的。可以单独对这4个寄存器进行寻址,但不能把T0和T1当做16位寄存器来使用。
片内RAM--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10)串行数据缓冲器(SBUF) 串行数据缓冲器SBUF用于存放需要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它由两个独立的寄存器组成(发送缓冲器和接收缓冲器),要发送和接收的操作其实都是对串行数据缓冲器SBUF进行的。 (11)其他控制寄存器 除上述外,还有IP, IE, TCON, SCON和PCON等几个寄存器,主要用于中断、定时和串行口的控制,
片内RAM—I/O接口 I/O接口是MCS-51单片机对外部实现控制和信息交换的必经之路,用于信息传送过程中的速度匹配和增加它的负载能力。 8051内部有4个8位并行接口P0, P1, P2, P3,有1个全双工的可编程串行I/O接口。
片内RAM —定时/计数器 8051内部有两个16位可编程序的定时器/计数器,均为二进制加1计数器,分别命名为T0和T1。 T0和T1均有定时器和计数器两种工作模式。在定时器模式下,T0和T1的计数脉冲可以由单片机时钟脉冲经12分频后提供。在计数器模式下,T0和T1的计数脉冲可以从P3.4和P3.5引脚上输入。对T0和T1的控制由定时器方式选择寄存器TMOD和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CON完成。
片内RAM —中断系统 中断:指CPU暂停原程序执行,转而为外部设备服务(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并在服务完后返回到原程序执行的过程。 中断系统:指能够处理上述中断过程所需要的硬件电路。 中断源:指能产生中断请求信号的源泉。 8051可处理5个中断源(2个外部,3个内部)发出的中断请求,并可对其进行优先权处理。外部中断的请求信号可以从P3.2, P3.3(即 和 )引脚上输入,有电平或边沿两种触发方式;内部中断源有3个,2个定时器/计数器中断源和1个串行口中断源。 8051的中断系统主要由中断允许控制器IE和中断优先级控制器IP等电路组成。
1.2.2 MCS-51单片机外部引脚 1.电源线 GND:接地引脚。 VCC:正电源引脚。接+5V电源。 2.端口线: P0~P3口:4×8=32条。 (1)P0口( P0.0~P0.7 ) 8位双向三态I/O口,可作为外部扩展时的数据总线/低8位地址总线的分时复用口。又可作为通用I/O口,每个引脚可驱动8个TTL负载。 对EPROM型芯片(如8751)进行编程和校验时,P0口用于输入/输出数据。
1.2.2 MCS-51单片机外部引脚 (2)P1口(P1.0~P1.7) 8位准双向I/O口,内部具有上拉电阻,可作为通用I/O口。每个引脚可驱动4个TTL负载。 (3)P2口(P2.0~P2.7) 8位准双向I/O口,内部具有上拉电阻,可作为外部扩展时的高8位地址总线。又可作为通用I/O口,每个引脚可驱动4个TTL负载。 对EPROM型芯片(如8751)进行编程和校验时,用来接收高8位地址。 (4)P3口( P3.0~P3.7 ) 8位准双向I/O口,内部具有上拉电阻。它是双功能复用口,作为通用I/O口时,功能与P1口相同,常用第二功能。每个引脚可驱动4个TTL负载。作为第二功能使用时,各位的作用如下页表所示。
1.2.2 MCS-51单片机外部引脚 3.控制线 (1)RST/VPD RST/VPD引脚是复位信号/备用电源线引脚。当8051通电时,在RST引脚上出现24个时钟周期以上的高电平,系统即初始复位 (2)ALE/ 地址锁存允许/编程引脚。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ALE的输出用于锁存地址的低位字节,以便P0口实现地址/数据复用。当不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ALE端将输出一个1/6时钟频率的正脉冲信号。 ALE/ 是复用引脚,其第二功能是对EPROM型芯片(如8751)进行编程和校验时,此引脚传送52ms宽的负脉冲选通信号,程序计数器PC的16位地址数据将出现在P0和P2口上,外部程序存储器则把指令码放到P0口上,由CPU读入并执行。
1.2.2 MCS-51单片机外部引脚 (3) /VPP 允许访问片外程序存储器/编程电源引脚。对于片内无程序存储器的MCS-51单片机(如8031), 必须接地。片内有程序存储器的MCS-51单片机(如8051), 必须接高电平。 /VPP是复用引脚,其第二功能是片内EPROM编程/校验时的电源线,在编程时,VPP脚需加上21V的编程电压。
1.2.2 MCS-51单片机外部引脚 (4)XTAL1和XTAL2 XTAL1脚为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入端,XTAL2脚为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出端。8051的时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片内时钟振荡方式,但需在XTAL1和XTAL2脚外接石英晶体(频率为1.2~12MHz)和振荡电容,振荡电容的值一般取10~30pF,典型值为30pF;另外一种是外部时钟方式,即将XTAL1接地,外部时钟信号从XTAL2脚输入,如下图所示。
1.2.2 MCS-51单片机外部引脚 (5) 片外ROM选通线。在执行访问片外ROM的指令MOVC时,8051自动在该引脚产生一个负脉冲,用于对片外ROM的选通。其他情况下,该引脚均为高电平封锁状态。
1.3 MCS-51单片机的工作方式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工作方式可分为:复位方式、程序执行方式、单片执行方式、掉电保护方式、节电工作方式和EPROM编程/校验方式。 1.3.1 复位方式 系统开始运行和重新启动靠复位电路来实现,这种工作方式为复位方式。 单片机在开机时都需要复位,以便CPU及其他功能部件都处于一种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 MCS-51单片机在RST引脚产生两个机器周期(即24个时钟周期)以上的高电平即可实现复位。
1.3 MCS-51单片机的工作方式 复位电路有两种:上电自动复位和上电/按键手动复位,如下图所示。
1.3 MCS-51单片机的工作方式 复位后,8051的各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初始状态如下表所示。
1.3.2 程序执行方式 程序执行方式是单片机基本工作方式,可分为连续执行工作方式和单步执行工作方式。 1.连续执行工作方式 这是所有单片机都需要的一种方式。单片机复位后,PC值为0000H,因此单片机复位后立即转到0000H处执行程序。单片机按照程序事先编排的任务,自动连续地执行下去。 2.单步执行工作方式 这是用户调试程序的一种工作方式,在单片机开发系统上有一专用的单步按键(或软件调试环境)。按一次,单片机就执行一条指令(仅仅执行一条),这样就可以逐条检查程序,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单步执行方式是利用单片机外部中断功能实现的。
1.3.3 节电方式 节电工作方式是一种低功耗的工作方式,可分为空闲(等待)方式和掉电(停机)方式。是针对CHMOS类芯片而设计的,HMOS型单片机不能工作在节电方式,但它有一种掉电保护功能。 1.HMOS单片机的掉电保护 当VCC突然掉电时,单片机通过中断将必须保护的数据送入内部RAM,备用电源VPD可以维持内部RAM中的数据不丢失。 2.CHMOS单片机的节电方式 CHMOS型单片机是一种低功耗器件,正常工作时电流为11~22mA,空闲状态时为1.7~5mA,掉电方式为5~50A。因此,CHMOS型单片机特别适用于低功耗应用场合,它的空闲方式和掉电方式都是由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中相应的位来控制。
(1)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 PCON各位的定义如下表所示。 IDL:空闲方式控制位,该位为1时,单片机进入空闲待机工作方式。 PD: 掉电方式控制位,为1时,单片机进入掉电工作方式。 上面的IDL、PD同时为1,则进入掉电工作方式,同时为0,则工作在正常运行状态。 GF0, GF1:通用标志位,描述中断是来自正常运行还是来自空闲方式,用户可通过指令设定它们的状态。 SMOD:为串行口波特率倍率控制位,用于串行通信。
(2)空闲工作方式 将IDL位置为1(用指令MOV PCON, #01H),则进入空闲工作方式,其内部控制电路如右图所示。此时,CPU进入空闲待机状态,中断系统、串行口、定时器/计数器,仍有时钟信号,仍继续工作。 退出空闲状态有两种方法:一是中断退出,二是硬件复位退出。
(3)掉电工作方式 • 将PD置为1(用指令MOV PCON, #02H),可使单片机进入掉电工作方式。此时振荡器停振,只有片内的RAM和SFR中的数据保持不变,而包括中断系统在内的全部电路都将处于停止工作状态。退出掉电工作方式,只能采用硬件复位的方法。 • 欲使8051从掉电方式退出后继续执行掉电前的程序,则必须在掉电前预先把SFR中的内容保存到片内RAM中,并在掉电方式退出后恢复SFR掉电前的内容。
1.3.4 编程和校验方式 编程和校验方式用于内部含有EPROM的单片机芯片(如8751),一般的单片机开发系统都提供实现这种方式的设备和功能。 编程的主要操作是将原始程序、数据写入内部EPROM中。 校验的主要操作是在向片内程序存储器EPROM写入信息时或写入信息后,可将片内EPROM的内容读出进行校验,以保证写入信息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