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522 Views
第五屆全國工業發展會議 第三分組 技術服務業 發展策略. 報告人:龔明鑫 主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2004 年 11 月 2 日. 大綱. 壹、背景說明 貳、現況與問題分析 參、發展策略建議 肆、應辦事項分工表 附件:預備會議重要建議處理情形. 壹、背景說明. 前言 技術服務業之定義 技術服務業之範疇說明 技術服務業之定位. 前 言.
E N D
第五屆全國工業發展會議 第三分組 技術服務業發展策略 報告人:龔明鑫 主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2004年11月2日
大綱 壹、背景說明 貳、現況與問題分析 參、發展策略建議 肆、應辦事項分工表 附件:預備會議重要建議處理情形
壹、背景說明 • 前言 • 技術服務業之定義 • 技術服務業之範疇說明 • 技術服務業之定位
前 言 • 依據總統經濟顧問小組第五次會議建議之總統裁示事項--創造優質環境以鼓勵「技術服務業」的發展,財經相關部會應研擬相關配套措施,並儘速推動。技術服務業之範疇包括研發服務業、IC設計服務業、設計服務業、工程技術服務業、資訊服務業及管理顧問業等六項 • 經建會推動的十二項重點服務業中有五項為本部主管,其中三項(研發服務業、設計服務業及資訊服務業)與技術服務業的範疇重疊,本部已配合該會研訂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包括旗艦計畫及主軸措施),並於全國服務業發展會議研擬討論達成共識 • 本屆全國工業發展會議以探討技術服務業所面臨之共通問題及整體發展策略為主,凝聚產官學研等各界意見,完成「技術服務業發展策略與措施」,做為本部政策推動之依據;未來將進一步彙整研擬「技術服務業發展方案」報院
技術服務業之定義 • 凡提供研發、設計、工程、資訊或顧問等有關之技術知識並支援產業發展之服務業。 註:參考下列相關文獻 • 美國商務部(DOC)之知識服務業(KIBS)定義:「提供服務時融入科學、工程、技術等知識之產業,或協助科學、工程、技術推動之服務業。」 • 中經院(2001)之「知識型技術服務業」定義: 「以提供技術知識(know-how)為主,並支援製造業發展之服務業,或具技術背景之服務業。」 • 資策會MIC對技術服務業的定義:「指提供產業創意、研究發展、設計、檢驗、品質管理、測試、流程改善、製程改善、自動化工程、電子化服務、資源再利用、污染防治、能源管理、智慧財產交易、創業管理等專門技術、諮詢或智財權服務之業者
技術服務業之範疇說明 • 技術服務業之範疇以主計處「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第七次修訂,90年1月出版)的K類「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為主,扣除法律及會計服務業、建築設計服務業及廣告業,外加公設/財團法人研究機構 • 以行業標準分類的細類(四位碼)為基本單位 • 符合前述技術服務業之定義,且屬經濟部主管業務範圍 • 綜合上述原則,將技術服務業歸類為研發服務業、 IC設計服務業、設計服務業、工程技術服務業、資訊服務業及管理顧問業等六個個別技術服務業,以及其他技術服務業
技術服務業之範疇- I 主計處行業標準分類(第七次修訂)的K類「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 (劃線刪除部分非屬本技術服務業定義之範疇)
技術服務業之定位 研發服務業 IC設計服務業 設計服務業 研發 製造 市場行銷 工程技術服務業 資訊服務業 管理顧問業 其他技術服務業
貳、現況與問題分析 • 國內外產業發展現況與比較 • 技術服務業SWOT分析 • 主要問題分析
我國技術服務業概況與國際比較 • 國內概況 • 2001年我國技術服務業產值達新台幣3,277.9億元,占整體產業(17兆)比重1.93%,其1996-2001年平均年成長率為18.26% • 2001年我國技術服務業從業人口為13.1萬人,占整體產業(666萬人)比重的1.97%,其1996-2001年平均年成長率為6.68% • 我國與OECD國家比較 • 產值方面 • 2001年我國技術服務業產值佔整體產業比重1.93%,而大多數OECD國家在1986年時已超過3%,有些國家甚至於2001年超過10%。 • 我國技術服務業產值成長相當迅速,1996-2001年平均年成長率達18.26%,遠高於其他產業部門(製造業2.56%,整體服務業7.98%)。 • 就業人口方面 • 2001年我國技術服務業就業人口佔整體產業比重1.97%,而大多數OECD國家在1986年時已超過3%,有些國家甚至於2001年超過10%。 • 我國技術服務業就業人口1996-2001年平均年成長率6.68%,遠高於其他產業部門(製造業-0.8%,整體服務業1.44%)。 • 我國技術服務業就業人口成長(7.61%)遠低於產值成長(22.15%)。 註1:目前有關技術服務業的最新且較完整的資料為主計處2001年工商普查。本部統計處每年進行工廠校正暨營運調查但其調查對象未包含技術服務業。 註2:OECD國家工商服務業的範圍與本簡報技術服務業之範圍大致相同,唯一差別為其將法律及會計服務業、建築設計服務業及廣告業納入
我國技術服務業發展趨勢 1. 2001年我國技術服務業產值達新台幣3,277億元,佔整體(17兆)比重1.92%,其1996-2001年平均年成長率為18.26% 2. 2001年我國技術服務業從業人口為13.1萬人,佔整體(666萬人)比重的1.97%,其1996-2001年平均年成長率為6.68% 註:1. 資料來源主要為行政院主計處工商普查資料,另公設/財團法人研究機構資料來自國科會科技動態調查, IC設計服務業資料來自主計處資料推估 2. 工程技術服務業無法取得單獨的統計資料,故以其上一層分類(建築及工程技術服務業)為計算基礎
2002年我國技術服務業發展概況 註: 1. 研發服務業之公設/財團法人研究機構資料來自國科會科技動態調查 2. IC設計服務業資料來自主計處資料推估(成長率參考IT IS資料) 3. 設計服務業資料來自中經院(由財稅資料取得) 4. 資訊服務業資料來自經濟部統計處 5. 工程技術服務業無法取得單獨的統計資料,故以其上一層分類(建築及工程技術服務業)為計算基礎 6. 管理顧問業資料來自中衛中心提供(由行政院主計處推估所得)
OECD國家工商服務業發展概況-產值 1. 2001年法、英、荷、德工商服務業產值規模皆占10%以上;韓、希臘產值規模較小,約在3%-3.2%之間。 2.多數OECD國家工商服務業規模在1986年時皆明顯大於3%。
OECD國家工商服務業發展概況-就業人口 1. 2001年多數OECD國家工商服務業就業人口比重均在10%上下,其中又以盧、荷、法最高;日、希臘工商服務業就業人口比重較小,約在6%左右。 2. 多數OECD國家工商服務業就業人口比重在1986年時皆明顯大於3%。
我國服務業貿易概況 • 我國1999年服務業之貿易出超約新台幣 2,175億元(約249億美元),主要順差來源為批發零售及運輸通訊服務,而其他服務、工商服務為主要貿易逆差部門,仍有努力發展空間。 • 根據主計處統計資料,1999年我國產業部門對技術服務的中間需求規模為新台幣3436.7億元,其中對國產技術服務需求為2112.2億元,對國外輸入技術服務需求為1324.5億元,顯示我國整體產業所需之技術服務中,有六成(61.5%)由國內技術服務業者提供,近四成(38.5%)由國外業者提供。
技術服務業之SWOT分析 • 整體技術服務能量尚待提升 • 投入business model創新不足 • 拓展海外市場能力不足 • 較欠缺國際化專業人才 • 過去偏重製造業導向之產業政策,對發展技術服務業仍有待加強 • 政府及其相關法令仍以管制著眼,有礙技術服務業發展 • 技術服務資訊的透通性有待加強 • 擁有深厚的製造業基礎,帶動技術服務業成長及需求 • 相對於先進國家,高階服務成本仍具優勢 • 對中國市場,擁有地理、地緣及區域文化、語言上的優勢 • 台灣過去與外商有長期合作關係,易於取得發展技術服務業之知識與經驗 S W • 技術服務業屬支援性產業,隨相關產業的發展而成長 • 企業尋求外部專業服務之需求日益增加,衍生對技術服務業的需求 • 台商全球佈局所衍生的市場商機 • 特定領域具有市場發展機會(全球型競爭:如IC設計服務、智財服務等;區域型利基:如新藥臨床試驗、華文資訊服務等) • 健全技術服務環境有助於市場的發展(法令鬆綁或新增規範) • 台灣製造業的全球布局或外移,影響國內市場發展 • 面臨先進國家的技術優勢競爭及新興國家的急起直追 T O
主要問題分析- I • 一、供給面 • 技術服務業者的企業規模普遍過小,不利於規模經濟、創新活動。 • 技術服務業的產品或服務不易模組化、標準化及可貿易性 (tradability)低,亦不易大規模生產或複製,以致於難收經濟規模效益。 • 由於國內尚無客觀品質認定標準,有關業者服務品質資訊仍十分有限,導致國內中大型服務案例多落入跨國知名業者手中。絕大多數國內業者均為小型業者,僅能提供少數利基型服務,其客戶亦多屬中小企業。 二、需求面 • 我國技術服務業市場規模小(不如歐美先進國家),除限制國內業者發展空間,亦減低了知名跨國服務業者來台投資。 • 技術服務業對其客戶之智財及機密資訊的保障仍待加強,否則難以快速刺激潛在的國內服務需求。 • 三、人才面 • 技術服務業者極為欠缺國際化能力及跨領域人才(專業知識+產業知識)。 • 一般技術服務業者多高度仰賴關鍵員工,導致經營規模不易擴大。
主要問題分析- II • 四、市場面 • 技術服務供需市場資訊相對不足,市場透明度(market transparency)有限 • 技術服務業拓展海外市場最常見型態為服務出口(service exporting)及設立海外營運據點(setting up subsidiaries),無論何者,語言都是一重要限制因子 • 目前各國服務市場仍有過度管制問題,有礙我國技術服務貿易及國際化發展 五、環境面 • 技術服務業產業組織尚待強化,其週邊支援產業亦尚待建立,例如服務過失責任之保險業、人力供應及派遣業等 • 現行民間技術服務業者與相關學術研究機構之間的不公平競爭環境尚待改善 • 受限於現行技術服務業相關統計資料之不足,不易針對技術服務業之相關發展政策進行嚴謹探討及評估 • 技術服務業保障其智慧財產權的途徑相對有限
參、發展策略建議 • 整體技術服務業發展願景與目標 • 整體技術服務業發展策略與措施 • 個別技術服務業發展策略與措施
整體發展願景與目標 願景:(2008年) 發展台灣成為亞太地區技術服務業重鎮 目標: • 產值由2002年3,523億元2008年6,580億元 (以產值年平均成長率11%計算 ) • 就業人口由2002年13.38萬人2008年18.35萬人 (以就業人口年平均成長率5.4%計算 ) • 促成30個以上營業額超過20億台幣的標竿企業
整體發展策略與措施– I • 健全技術服務業發展環境 • 針對國內技術服務業適用之相關法令規定進行全面檢討與修訂 • 研析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相關租稅優惠措施對於技術服務業之適用問題,並進行必要的修正與調整 • 檢討修訂相關科技園區之土地使用規定,讓技術服務業可以進駐 • 協助推動技術服務業品質認證制度,促進技術服務市場資訊透明化 • 強化技術服務業之產業調查統計資料,以利產官學研各界運用 • 增進產業公協會功能,提升對會員業者的服務能量 • 加強技術服務業智慧財產權之保護與運用 • 針對保護技術服務業客戶之智慧財產或營業秘密之加強措施進行相關研究
整體發展策略與措施– II • 強化技術服務業人力資源發展 • 推動產業人才培育之自由化,協助技術服務業專業人才培訓與評鑑登錄 • 引進技術服務先進課程,培養具國際化及跨領域技術能力人才 • 提升技術服務業之服務能量 • 加強技術服務模組化、標準化及可貿易性之相關研究及其推動工作 • 鼓勵技術服務業建立同業或異業合作體系 • 協助推動外國技術服務業者來台投資或與國內廠商策略聯盟
整體發展策略與措施– III • 促進政府採購技術服務需求 • 加速推動政府部門委外服務及利用政府採購來增加對技術服務之需求 • 檢討修訂政府採購制度 • 協助業者拓展國內外市場 • 協助業者蒐集海外市場及技術資訊,並提供國際市場商機媒合服務 • 辦理技術服務業服務能量登錄,並建立技術服務業公共資訊平台
個別技術服務業發展策略– I • 策略建議: • 建構良好的研發服務業發展環境 • 建立研發服務的交易機制 • 促進研發服務業之國際化 • 強化研發服務業發展之配套措施 主軸措施: • 強化智慧財產評價管理機制 • 提升智慧財產評價專業人員之素質 • 強化智慧財產評價服務機構管理制度 • 確立「智慧財產評價作業準則」之公信力 • 強化智慧財產評價制度之配套措施 • 研發服務業願景:發展台灣成為亞太地區的研發重鎮! 億元 (3.2萬人) 億元 (2.2萬人) 12.3% (6.5%) (複合成長率)
個別技術服務業發展策略– II • IC設計服務業願景:推動IC設計產業促使我國成為全球前三大半導體產值貢獻國。 • 策略建議: • 鼓勵研發與技術升級投入 • 強化產業人力資源之發展 • 加強金融支援環境 • 協助拓展國際市場 • 提升產業發展軟硬體環境 主軸措施: • 建立我國為系統單晶片設計及服務中心 • 建立系統單晶片(SoC)自主技術及提升產品自製率 • 協助我國發展全球半導體設計服務與技術的試驗環境 • 協助推動IC設計產品規格標準化 • 推動半導體學院以培育半導體產業相關人才 億元 15% (15%) (複合成長率) (0.39萬人) 億元 (0.17萬人)
個別技術服務業發展策略– III • 設計服務業願景: • 使台灣成為亞太地區的創意設計重鎮! • 使台灣成為全球華人設計發展趨勢的領航員! • 策略建議: • 建立設計推動機制 • 加強設計人才培訓 • 強化設計研究開發 • 策進育成設計產業 • 開發設計服務需求 • 推動台灣設計運動 • 促進重點設計發展 旗艦計畫: • 推動DIT(Designed In Taiwan)旗艦計畫 • 推動行政機關導入設計管理機制 • 整備台灣風格設計發展環境 • 開發設計服務需求擴大設計產業市場 • 加強國際設計推廣與交流 億元 (1.72萬人) 億元 (1.1萬人) 9% (7.7%) (複合成長率)
個別技術服務業發展策略– IV • 工程技術服務業願景:成為國內產業生產力及競爭力的主要支援力量及成為亞太地區工程技術服務之重鎮! • 策略建議: • 強化產業核心技術能力 • 延攬及培訓專業人才 • 協助拓展國內外市場 • 健全產業發展環境 主軸措施: • 提升台灣工程技術專業能力 • 篩選策略性研發項目,協助業者研究開發或技術引進前瞻性或關鍵性技術或產品 • 配合國家重點發展產業需要,培訓工程技術服務人才 • 協助建立實績及累積實作經驗,以利其具備參與國際工程技術服務專案資格 億元 (2.82萬人) 億元 (2.42萬人) 4.4% (2.5%) (複合成長率)
個別技術服務業發展策略–V • 資訊服務業願景:以有效分工整合體系發展資訊服務業,提升製造業的附加價值及策略性服務業的競爭力,促使我國成為全球特定領域資訊服務的主要供應者。 • 策略建議: • 培育資訊人力 • 健全資訊服務業發展環境 • 強化資訊服務業研發能量 • 輔導資訊服務業朝國際化及大型化發展 • 促進國際交流及拓展國際市場 主軸措施與旗艦計畫: • 推動台灣卓越資訊服務輸出(BEST)旗艦計畫 • 提高業者經營規模與服務能量 • 健全產業價值鏈分工體系 • 強化國際市場競爭能力 • 轉化產業典範為資訊服務解決方案 • 擴大推動CMMI計畫 • 環境建立 技術輔導 • 人才培訓 推廣宣導 億元 (7.5萬人) 億元 11.7% (5.7%) (複合成長率) (5.3萬人)
個別技術服務業發展策略– VI • 策略建議: • 強化管理顧問業專業技術 • 推動管理顧問業合作體系 • 開發或引進國外新技術 • 培養管理顧問師專業能力 主軸措施: • 強化全方位管理顧問服務能力 • 協助建立管理顧問業之合作體系,增進其全方位管顧服務能力 • 建議舉辦國家級管理顧問師專業考試,提升管顧業者專業形象 • 協助建立管理顧問業之諮詢系統、案例資料庫及客服系統,提高服務品質 • 管理顧問業願景:健全國內管理顧問業發展,引領邁向國際化經營! 億元 (2.4萬人) 億元 10.8% (2.5%) (複合成長率) (2.1萬人)
肆、應辦事項分工表– I 本報告於籌備階段經二次預備會議與會代表討論,獲得下列重要建議:
簡報結束 敬請指教
附件:預備會議重要建議處理情形 一、第一次預備會議 • 日 期:93年8月10日 • 主持人:知識服務組 周組長能傳 • 與談人:中經院 陳添枝院長 台灣大學 陳家聲教授 鼎新電腦 孫藹彬董事長 • 引言人:台經院 龔明鑫所長 • 結 論: (一)原則上本次簡報架構完整。 (二)對於簡報內容部分,將針對與會代表提供之意見,彙整成意見處理表,以便下次會議討論。 (三)會後一個星期內仍歡迎與會代表隨時提供意見。 (四)建議本分組相關的六個個別技術服務業之主辦單位各自邀集相關產業代表,針對本次會議各自相關的意見進行小組討論,以利下次預備會議達成共識。 • 第一次預備會議重要建議共計84項,處理情形如附表一
附件:預備會議重要建議處理情形 二、第二次預備會議 • 日 期:93年9月6日 • 主持人:工業局 郭副局長年雄 • 共同主持人:中經院 陳添枝院長 • 引言人:台經院 龔明鑫所長 • 結 論: (一)為避免與兩兆雙星產業重覆計算產值,IC設計服務業之範疇不包括無晶圓廠IC設計業。 (二)如果目標市場不擴大,技術服務業的發展將淪為空談,因此技術服務業拓展海外市場將是一個重點,實際上,不管是東南亞或大陸的市場,我國技術服務業的機會是相當大的。 (三)將彙整專家學者今日提出之寶貴意見,檢討納入技術服務業發展策略中,使內容更充實。如果還有需要討論的部分,可在正式舉辦之全國工業發展會議上提出。 • 第二次預備會議重要建議共計17項,處理情形如附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