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第 1 节 物质的变化

第 1 节 物质的变化. 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 物理变化:. 1.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 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2. 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 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理性质 : 颜色、气味、味道、溶解性等. 3. 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可燃性、酸碱性、还原性 等. 性质. 用途. 推测. 决定. 寻找. 观察与实验. 证据. 性质 ( 变化和规律 ). 用途 ( 应用 ).

ulric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1 节 物质的变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物理变化: 1.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2.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味道、溶解性等 3.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可燃性、酸碱性、还原性等

  2. 性质 用途 推测 决定 寻找 观察与实验 证据 性质(变化和规律) 用途(应用) 硫酸铜晶体的性质: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其水溶液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等。 硫酸铜能使鸡蛋清变性凝固 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白色硫酸铜粉末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剂.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

  3. 1.2探索酸的性质 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 的化合物。 酸= H+ + 酸根阴离子 用什么方法测定物质的酸碱性? 酸碱指示剂: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 PH试纸:用干燥而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可的PH 值。pH>7,碱性; pH =7,中性, pH<7,酸性 用酸碱指示剂只能指示溶液的酸碱性。而pH试纸不仅能显示溶液的酸碱性,还能显示溶液的酸碱度。

  4. 一、酸的共性 化学方程式: HCI + NaOH = NaCI + H2O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 + 碱 〓 盐 + 水 1)写出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症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HCI + Al(OH)3 〓 AlCI3 + 3H2O 蓝 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色;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蓝色逐渐变紫色,后变红色

  5. 3、酸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酸+盐(溶,除碳酸盐外 )=新盐+新酸 化学方程式: 2HCI + CaCO3 = CaCI2 + H2O + CO2↑ 化学方程式: HCl+AgNO3= AgCl↓+HNO3 a、把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将燃着的火柴伸入试管口,你看到什么现象?_. 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条伸入后会熄灭 CO3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 b、在稀盐酸中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现象,再滴稀硝酸,又观察到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白色沉淀不消失。 CI-的检验:滴几滴AgNO3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6. 4、酸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2HCI + CuO = CuCI2 + H2O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绿色 a、在少量氧化铜粉末中加入盐酸加热,观察现象 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b、将生锈铁钉投入稀盐酸中,可以观察到 、 化学方程式是: 铁锈消失, 溶液变黄色;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6HCI+Fe2O3 =2FeCI3+3H2O 2HCI+Fe=FeCI2+H2↑ 5、酸+金属(比H活泼 )= 盐 + 氢气 锌、铁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与化学方程式是: Fe + 2HCl === FeCl2 + H2 ↑ ( Fe表面有气泡,溶液显溶液变成淡绿色) Zn + 2HCl === ZnCl2 + H2↑( Zn表面有气泡)

  7. 二、酸的个性 打开浓盐酸瓶塞时看到: 形成的原因: 吸水性: 两大特性: 脱水性----炭化 1.盐酸:纯净的盐酸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工业用盐酸因含有FeCl3等杂质而常呈黄色 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而形成的盐酸的小液滴 白雾 浓盐酸如果敞口放置,由于它具有挥发性,会导致溶液 的质量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2、纯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 敞口放置,由于它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增加,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可用作干燥剂。 如果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要先用干布擦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 (腐蚀性):

  8. 4)稀释:在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把浓硫酸慢慢地沿玻璃棒或容器壁倒入水里,并不时地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 3、硝酸的个性 第3节 探索碱的性质 碱的涵义: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9. 1)定义: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1)定义: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2)实质:酸电离的H+与碱电离的OH-结合成中性的水 H++OH-=H2O 3)应用:农业上用熟石灰Ca(OH)2降低土壤的酸性等 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跟酸发生中和反应作用生成盐和水 什么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有何应用?

  10. 3、非金属氧化物 + 碱 = 盐 + 水 2HCI + Na2CO3 = 2 NaCI + H2O + CO2 ↑ Ca(OH)2+ Na2CO3 = CaCO3↓ + 2NaOH 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及化学方程式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这一反应常被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2)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能用玻璃塞? SiO2+2NaOH=Na2SiO3+H2O 3)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敞口放置,为什么? CO2+2NaOH=Na2CO3+H2O 如何证明NaOH中混有Na2CO3有杂质?

  11. 4)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 CuSO4 + 2NaOH = Cu(OH)2↓+ Na 2 SO4 蓝色溶液 蓝色絮状沉淀 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红褐色絮状沉淀 黄色溶液 SO2+2NaOH=Na2SO3+H2O 工业上常用碱溶液来吸收有毒的酸性气体 4、碱能和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 在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各发生了什么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

  12. 碱的个性: 一、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 ) 1.俗名:烧碱、火碱和苛性钠 2、个性: ①NaOH是一种白色固体, ②NaOH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 ③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④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能溶解有机物,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 ⑤碱的水溶液有滑腻感。 实验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因为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不仅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还易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3、氢氧化钠用途

  13. 二、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2] 1).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浆、石灰乳 2) Ca(OH)2是一种白色粉末固体,微溶于水,它的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3) Ca(OH)2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4)Ca(OH)2具有碱的共性 5)氢氧化钙用途

  14. 5.1.4 几种重要的盐 1)晶体:Na2CO3•10H2O 易风化 Na2CO3• 10H2O= Na2CO3+ 10H2O 盐:电离时能产生金属阳离子或铵根 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1、碳酸钠(纯碱或苏打):Na2CO3 2)因为其水溶液呈碱性,故称纯碱; 纯碱不是碱,而是盐 3)用途:产量一半用于制造玻璃,蒸馒头、煮粥,利用碱性制肥皂,造纸、纺织品等

  15.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 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条件: 有水或气体或沉淀产生 3)碳酸根离子的鉴别方法:用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Na2CO3+2HCl=2NaCl+CO2↑+ H2O Na2CO3+ Ca(OH)2= CaCO3↓+2NaOH 2、碳酸钙CaCO3: 石灰石、大理石、方解石、白垩、汉白玉的主要成分, Ca(OH)2+H2CO3=CaCO3↓+2H2O 3、氯化钠(NaCl)俗称:食盐

  16. 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盐的性质 1 2 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3 盐+盐 →两种新盐 4 盐+金属→另一种盐+金属

  17. 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1 实验: AgNO3 溶液中加HCl溶液 现象: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这也是一种制酸的方法 产生白色沉淀 AgNO3+HCl=AgCl↓+HNO3

  18. 2 实验: FeCl3溶液中加NaOH溶液, 现象: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产生红褐色沉淀 1、这也是一种制碱的方法 2、这种反应类型中,盐和碱若要反应,必须都可溶,反应后的碱和盐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 FeCl3+3NaOH=Fe(OH)3↓+3NaCl 可溶性盐+可溶性碱→新盐+新碱 注意:

  19. 3 盐+盐→两种新盐 实验: BaCl2溶液溶液中加CuSO4 溶液,现象: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溶液由蓝色变成绿色,并产生白色沉淀 BaCl2+CuSO4=BaSO4↓+CuCl2 • 注意: 参加反应的两种盐都必须可溶 反应生成的盐中至少一种难溶或易分解

  20. 4 实验: CuSO4溶液中加入Fe, 现象: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铁的表面镀上一层红色的物质, 溶液变成浅绿色 CuSO4+Fe=FeSO4+Cu 盐+金属→另一种盐+金属

  21. 参加反应的金属若为钾、钙、钠,则反应的规律不是如此,而是如:参加反应的金属若为钾、钙、钠,则反应的规律不是如此,而是如: 2Na + 2H2O + CuSO4 = Na2SO4 + Cu(OH)2 + H2 注意: 盐和金属的反应,是按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进行的,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参加反应的盐和反应生成的盐均必须可溶

  22. 化肥: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铵盐的制取:酸与氨气反应制得 NH3+H2O+CO2=NH4HCO3(碳铵) 2NH3+H2SO4=(NH4)2SO4(硫铵) 铵盐的检验:铵盐与碱(强碱),都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放出。 (NH4)2SO4+2NaOH= Na2SO4+2H2O+2NH3↑ NH4HCO3+Ca(OH)2 = CaCO3↓+2H2O+NH3↑

  23. 5.1.5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1、金属与氧气反应 2Cu +O2===2CuO 点燃 2Mg+ O2===2MgO 一、性质决定用途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2、有些金属能和盐发生置换反应 Fe+CuSO4=FeSO4+Cu(湿法炼铜) •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4. 3、活泼金属会跟酸反应 Mg + 2HCl = MgCl2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Au 强 弱 • 注意:置换反应条件 • 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里的氢置换出来。(不能说氢气)

  25.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物之间电子发生转移的反应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 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第5节  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1.有机物的概念;含碳的化合物 2.人体内最基本的有机物有、、___等。

  26. 点燃 2C2H2 + 5O2 === 4CO2 + 2H2O 点燃 CH2+2O2 === CO2+2H2O 点燃 C2H5 O+ 3O2 === 2CO2 + 3H2O 点燃 2C4H10 + 13O2 === 8CO2 + 10H2O 3.有机物的特性 (1)大部分有机物熔点较低,易挥发,不易导电,易燃烧等。 (2)许多有机物,如酒精、乙醚、苯等都是常见的、很好的溶剂

  27. 4.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基本途径。 无机物 (1)自然界中各种通过被植物吸收,从自然环境进入,变成。 生物圈 有机物 (2)通过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进行转移。生物体通过作用,将转化为,通过生物的排泄物和尸体的分解,使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回到中去。 有机物 呼吸 无机物 自然环境

More Related